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普萘洛尔口服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喜 《山东医药》2011,51(34):103-104
目的观察普萘洛尔口服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将67例血管瘤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21例。观察组入院给药,第1天口服普萘洛尔0.5mg/(kg·d),第2天1mg/(kg·d),第3天2mg/(kg·d),无异常症状和体征者出院后继续用药2mg/(kg·d)。对照组给予泼尼松3mg/(kg·d),隔日早上8时前顿服。用药后病变停止生长、退缩并稳定,或服药时间满6个月停药。结果观察组疗效为优10例、好18例、中6例、差2例,优良率为77.8%;对照组分别为5、14、7、6例及59.4%。两组优良率比较,P〈0.05。观察组出现轻度呕吐及食欲下降2例;对照组出现满月脸19例,食欲增强20例,食欲减退2例,兴奋、多尿、多毛等症状3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普萘洛尔口服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钟斌  吴书清  刘辉 《山东医药》2013,53(3):76-78
目的 观察普萘洛尔口服联合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51例婴幼儿血管瘤患儿,按治疗方案分为普萘洛尔组(16例)、聚桂醇组(14例)、联合组(21例),普萘洛尔组单纯口服普萘洛尔,聚桂醇组局部注射聚桂醇,联合组口服普萘洛并局部注射聚桂醇,观察三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普萘洛尔组、聚桂醇组、联合组治愈率分别为81.25% 、78.57%、95.24%,两两比较,P均>0.05.普萘洛尔组、聚桂醇组、联合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50.00%、71.42%、14.29%,普萘洛尔组、聚桂醇组分别与联合组比较,P均<0.01;普萘洛尔组、聚桂醇组、联合组治疗时间分别为(164±45)、(62±15)、(72±19)d,聚桂醇组、联合组分别与普萘洛尔组比较,P均<0.05.结论 普萘洛尔联合聚桂醇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且较单用普萘洛尔治疗时间短.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血管瘤剥脱术与肝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的疗效,并评估两种术式对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和肿瘤复发的影响.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58例肝血管瘤患者,其中31例接受血管瘤剥脱术治疗,27例接受肝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和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血管瘤剥脱术治疗组...  相似文献   

4.
2001年1月至2004年10月,我们采用选择性靶血管动脉栓塞的介入治疗方法治疗颌面部皮肤软组织血管瘤3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肝动脉介入栓塞术在治疗肝多发血管瘤的疗效,探讨术前、术中、术后正确的处理对提高患者治愈率及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方面的作用。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25例肝多发血管瘤进行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并发症及疗效。结果25例患者,其中1例2个血管瘤融合为直径共12cm的病灶分2次栓塞,第1次栓塞,1个月后瘤体体积缩小50%以上,给予第2次栓塞,6个月后复查,瘤体完全消失;其余24例病灶均1次栓塞成功,3个月后复查,病灶完全消失。全组病例均随访3个月到48个月,现全部治愈,无一例复发。结论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肝多发血管瘤安全、有效,建议首选;介入栓塞治疗前注意适应证的选择,术中技术人员娴熟的操作,术后注意并发症的处理,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肝脏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脏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刘荣,张柏和,吴孟超血管瘤是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之一。以前认为其发病率较低。文献报道尸检发现率为0.4-7.3%[1]。B超、CT和MRI等先进仪器应用于临床之后,检出有明显增高。因其生长缓慢多数体积较小、临床症状不典型、并发...  相似文献   

7.
肺硬化性血管瘤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通过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临床、X线及病理特征,提高对PSH的认识。方法 对10例手术病理证帝的PSH患者的临床和肺部X线表现及病理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女之比为1:4,年龄24 ̄57岁,平均40岁。在6例患者无症状,4例2有症状(咳嗽4例,胸痛3例,咳血丝痰2例,间歇性低热)。X线胸片多表现为孤立性、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均匀、境界清楚、边缘光滑的结节状阴影,肿瘤直径范围为1.5  相似文献   

8.
脊髓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MRI的广泛使用,以往认为发生率极低的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率、发生率明显增加,该病分为髓内型、硬膜内髓外型,硬膜外型和体型,以髓内型多见临床表现为反复出血及脊髓损害,症状多样,主要通过MRI检查确诊,该病诊断一经明确就应早期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9.
10.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海绵状血管瘤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以来,我们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海绵状血管瘤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丁红华 《山东医药》2007,47(33):43-44
对42例婴幼儿口腔、颌面部血管瘤首先采用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加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然后根据血管瘤消退情况,选择观察或手术切除。19例经注射治疗后达Ⅳ级;15例Ⅲ级中有6例随访观察无复发,余9例年龄〈1岁和(或)瘤体面积〉1cm^2及Ⅰ、Ⅱ级病例予以瘤体完整切除。认为注射结合手术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噻吗洛尔外用治疗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s,IH)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全面检索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chrance library、Medline中关于噻吗洛尔外用治疗IH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由建库至2019-01,所筛文献经纳入、排除标准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纳入文献均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及偏倚风险评估,并探究噻吗洛尔治疗I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最终纳入11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1)噻吗洛尔有效率显著高于安慰剂和空白对照[RR=2.79, 95%CI(2.13,3.65),P0.01],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2.46,95%CI(0.40,15.22),P=0.33];(2)噻吗洛尔与普萘洛尔相比,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8,95%CI(0.88,1.31),P=0.47],噻吗洛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RR=0.29,95%CI(0.19,0.46),P0.01]。结论基于现有数据分析,噻吗洛尔外用治疗IH显著有效,有效率与普萘洛尔无明显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更低。  相似文献   

13.
戴儒奇  肖欢  唐维妮 《山东医药》2009,49(25):52-52
海绵状血管瘤是由于血管发育畸形所致的一种先天性良性肿瘤,在儿童中发病率较高,是各种血管瘤中危害最大的一种。该病的治疗方法较多,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疗效的好坏可影响患者的一生。笔者自2006年6月-2008年1月采用^32P胶体联合平阳霉素加激素内照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患者51例,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血管瘤的治疗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瘤由胚胎期血管先天发育不良所致,具有肿瘤和畸形的双重特性,可生长于身体任何部位,以头颈部最为常见。现对其治疗现状及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49例肝海绵状血管瘤缝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缝扎法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9例肝血管瘤患者进行缝扎治疗,缝扎针自行设计,于瘤体与肝组织之间的界线(限)进针,针距1.5~2.5cm行贯穿“8”字缝扎。结果:随诊38例患者6月至6年,2例半年至一年复查肿瘤消失,1例14个月复查瘤体中心出现液化坏死;1例24月复查瘤体大小无变化,其余各例瘤体均有不同程度缩小,平均缩小率为47.1%,结论:经与同期血管瘤切除病例结果对比,  相似文献   

16.
<正>背景:血管瘤是血管源性良性肿瘤,多见于头颈部,累及消化道少见,可引起消化道出血、腹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目的:探讨消化道血管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合适的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21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消化道血管瘤患者的一般资料、检查检验结果、治疗方法和转归,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共纳入51例消化道血管瘤患者,男女之比为1.43∶1,平均年龄为(46.2±19.2)岁。45例(88.24%)为单发消化道血管瘤,其中18例(35.29%)病变位于食管,其次为胃(15.69%)、小肠(15.69%)、结肠(11.76%)、直肠(9.80%)。大多数患者(50.98%)为无症状,15例(29.41%)表现为消化道出血。32例(62.75%)患者接受内镜治疗,其中25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6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1例行内镜下套扎术;19例(37.25%)患者接受外科手术,包括经肛门直肠病变切除5例,小肠病变摘除术1例,病变消化道切除13例。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平均随访时间为(61±32)个月,其中1...  相似文献   

17.
周菲菲  刘永刚  刘浩  孙好凯 《肝脏》2022,27(1):91-94
目的分析54例婴幼儿肝血管瘤(IHH)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同时评价IHH患者治疗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18年3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IHH患者54例。选取同期年龄<14岁其他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5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表现。结果IHH组、非IHH组年龄为(17.2±7.5)个月、(42.3±16.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HH组AFP<20μg/L为41例(75.9%),>20μg/L为13例(24.1%),非IHH组AFP<20μg/L为8例(13.8%),>20μg/L为50例(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HH组、非IHH组肿瘤直径为(5.6±1.8)cm、(8.4±2.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HH组阻力指数(RI)<0.7为43例(79.6%),>0.7为11例(20.4%),非IHH组RI<0.7为16例(27.6%),>0.7为42例(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4例IHH患者局灶型43例(79.6%),多灶型7例(13.0%),弥漫型4例(7.4%);病变边界清楚52例(96.3%),边界欠清2例(3.7%);病灶存在钙化26例(60.5%),且均为局灶型患者。CT平扫IHH均呈低密度影,增强CT动脉期病灶周边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呈向心性填充增强。IHH病灶MRI T1加权序列表现为低信号,T2加权序列为高信号,增强MRI表现同增强CT。54例IHH患者随访观察26例(48.1%);17例因肝肿大、呼吸困难等予以药物干预,其中激素治疗8例(14.8%),普萘洛尔治疗7例(13.0%),激素联合普纳洛尔治疗2例(3.7%);9例因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予以手术干预,其中外科手术切除7例(13.0%),经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2例(3.7%)。病灶消退或治愈45例(83.3%),病灶显著缩小5例(9.2%)。存活51例(94.4%),3例(5.6%)因心力衰竭死亡。结论相较于其他肝脏局灶性病变,IHH患者年龄小、AFP水平低、肿瘤直径小。超声、增强CT及增强MRI是诊断IHH有效方式。多数IHH患者自然病程良好,激素、普纳洛尔及肝血管瘤外科切除均是缓解症状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肺硬化性血管瘤临床分析(附1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提高其诊断率,方法 自1974年4月至1998年3月,手术治疗肺经血管瘤19例,男性1例,女性18例,年龄为22-65岁,中位年龄48岁,结合文献对肺硬化性血管瘤的组织发生,病理,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进行了分析及讨论。结果 肺硬化性血管瘤为肺内罕见的良性肿瘤,占同期肺内肿瘤的0.29%(9/6527),其组织发生尚未定论,19例硬化性血管瘤病人均经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海棉状血管瘤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棉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是血管科的常见疾病。系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多见于婴幼儿和青少年。表现为血管组织的延伸和扩张,形成海棉窦状腔隙。海棉状血管瘤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以四肢、躯干和面颈为最多见,内脏器官如:肝、胃肠道、肺和骨骼等亦可发生或被累及。海棉状血管瘤可发生于单一组织;亦可以呈弥漫性浸润生长,累  相似文献   

20.
唐风霞  郝全 《山东医药》1998,38(11):24-25
近年来,我们收治肝血管瘤患者37例,其中手术治疗17例,效果满意。现将其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5例,女22例;年龄30~68岁。患者多无临床表现,部分有右上腹不适感,上腹扪及包块,均经B超、CT或MRI检查确诊。肝血管瘤直径<5cm者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