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线粒体DNA(mtDNA)突变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分子遗传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研究表明,mtDNA有着与核DNA(nDNA)不同的遗传特点,人类的许多疾病都与mtDNA突变有关。因此,从分子遗传学角度对线粒体疾病进行研究可以揭示线粒体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遗传规律,从而为线粒体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其预防提供科学的依据。目前有些mtDNA突变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已经基本弄清,而有些突变与疾病的关系尚未明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线粒体疾病及其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线粒体DNA(mtDNA)突变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分子遗传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研究表明,mtDNA有着与核DNA(nDNA)不同的遗传特点,人类的许多疾病都与mtDNA突变有关。因此,在分子遗传学角度对线粒体疾病进行研究可以揭示线粒体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遗传规律,从而为线粒体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其预防提供科学的依据。目前有些mtDNA突变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已经基本弄清,而有些突变与疾病的关系尚  相似文献   

3.
线粒体DNA相关疾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儿童退行性疾病中 ,诸如发育延迟、感觉运动障碍、惊厥、糖尿病以及器官衰竭等 ,线粒体功能紊乱是一个相当常见的病因[1] 。近年来线粒体DNA(mtDNA)突变及其致病作用也是一些晚发性疾病如Alzheimer’s病、肿瘤及Parkinson’s病的研究热点。据Finland的一项研究表明mtDNA相关疾病的发病率≥ 16 3 10万。自从 1963年发现mtDNA和 1988年首次报道致病性mtDNA突变以来 ,迄今已发现至少 97个点突变和很多的mtDNA重排 (缺失、重复 ) ,mtDNA突变业已成为线粒体疾病的重要病因之一[1,…  相似文献   

4.
线粒体疾病主要是由线粒体DNA(mtDNA)突变所致 ,部分核基因突变亦可造成线粒体疾病。目前人们所认识的线粒体疾病主要是一些神经肌肉变性疾病 ,如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线粒体肌病和脑肌病等。 1981年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完成 ,基因功能基本明确[1] ,线粒体DNA突变与疾病的关系遂成为分子遗传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并已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和进展。线粒体DNA是存在于线粒体内的独立于细胞核染色体的较小的基因组 ,主要为线粒体呼吸链氧化磷酸化有关的蛋白质基因。人类mtDNA由长 165 69bp的闭环双链DNA组成 ,外环为重…  相似文献   

5.
线粒体DNA突变和听力丧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来,线粒体DNA突变是导致母系遗传性耳聋的原因之一,从分子水平上探讨了mtDNA突变的发展情况,阐明突变mtDNA的传递规律及线粒体DNA与核DNA的相互关系,都有助于揭开遗传性耳聋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线粒体DNA突变是导致母系遗传性耳聋的原因之一,从分子水平上探讨mtDNA突变的发生情况,阐明突变mtDNA的传递规律及线粒体DNA与核DNA的相互关系,都有助于揭开遗传性耳聋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线粒体DNA(mtDNA)在物理、化学及某些生物学因素的作用下,常会发生突变、缺失和重组,而线粒体膜也可发生破碎、裂解,从而导致胞质中游离的mtDNA及mtDNA片段的形成。此时,当胞质中DNA酶及DNA酶样物质的质和量受到影响时,游离的mtDNA或mtDNA片段即可获得与致瘤病毒一样的机会,随机整合到核基因组中。获得性的mtDNA核内整合可能与肿瘤及衰老有关,而种系性的mtDNA核内整合可能与某些肿瘤易感人群及某些遗传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8.
线粒体DNA可以致癌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线粒体DNA(mtDNA)在物理,化学及某些生物学因素的作用下,常会发生突变,缺失和重组,而线粒体膜也可发生破碎,裂解,从而导致胞质中游离的mtDNA及mtDNA片段的形成。此时,当胞质中DNA酶及DNA酶样物质的质和量受到影响时,游离的mtDNA或mtDNA片段即可获得与致瘤病毒一样的机会,随机整合到核基因组中,获得性的mtDNA核内整合可能与肿瘤及衰老有关,而种系性在mtDNA核内整合可能与某  相似文献   

9.
为了检测中国MELAS患者的致病因素,采用Southern印迹杂交、PCR、亚克隆及DNA测序等技术,对1例中国线粒体脑肌病、乳酸中毒、中风样发作综合征(mitochondrialencephalomyopathywithlacticacidosisandstroke-likeepisodes,MELAS)患者的线粒体DNA(mtDNA)进行了突变分析。检测到MELAS患者特有的A→G3243碱基替换,这一替换导致了一个新的ApaⅠ酶切位点的形成。此突变型mtDNA在检测的骨骼肌及血液标本中均被发现。突变型mtDNA在检测的骨骼肌及血液mtDNA标本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0%和60%。推测这一影响到mtDNA中tRNAleu(UUR)基因二氢尿嘧啶环的核苷酸突变是此例MELAS的重要致病因素。此外,在所测mtDNA561bp(2950~3510)范围内还发现了1个G→TND13423中性突变。  相似文献   

10.
人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 ,mt DNA)的第11778位点突变与Leber氏遗传性视神经萎缩疾病(Leber’shereditaryopticneuropathy ,LHON)的发生密切相关[1] 。本文报道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方法检测该突变位点的结果并探讨其临床意义。1 材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5份已知第 11778位核苷酸从G突变为A的mt DNA ,为阳性对照 ;2 0份临床诊断为视神经萎缩疾病患者 (男 13人 ,女 7人 )和 2 1份来自被检出存在 11778突变位点的患者亲属 (男 12人 ,女 9人 )抗凝血为待…  相似文献   

11.
采用PCR技术对我国两个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家系成员外周血、头发和口腔粘膜3种组织线粒体DNA进行扩增,限制性酶切分析、以探讨组织间mtDNA基因型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发现一例患者mtDNA基因型杂合,并且3种组织间突变型mtDNA所占比例不同,证明线粒体DNA组织间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与线粒体基因组点突变有关的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Oshima-T,etal.Laryngoscope.1996;106(1ptl):43~48与感音神经性耳聋(SNHL)有关的线粒体DWA〔mtDNA)突变在MELAS(线粒体肌病,脑病,扎成血症和中风样...  相似文献   

13.
采用PCR技术对我国两个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家系成员外周血,头发和口腔粘膜3种组织线粒体DNA进行扩增,限制性酶切分析,以探计组织间mtDNA基因型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发现一例患者mtDNA基因型杂合,并且3种组织间突变型mtDNA所占比例不同,证明线粒体DNA组织间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Ret综合征中rRNA基因突变mtDNA2835C→T和mtDNA2706A→G引起的rRNA二级结构变化。方法将rRNA基因的野生型和突变后的mtDNA序列共同输入计算机,以软件DNASIS(6.14版)加以分析。统一设置模拟长度为300碱基,最大环径30碱基。结果mtDNA2835C→T与阳性对照一样,使16SrRNA二级结构彻底变化,能量变化很大;相反,mtDNA2706A→G引起的结构和能量变化都很小。结论计算机模拟程序能对这两种突变引起的rRNA结构变化进行快速的预测,其中mtDNA2835C→T突变可能与Ret综合征发病有关,而另一个突变mtDNA2706A→G则对二级结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研究发现mtDNA突变是导致母亲系遗传糖尿病的原因之一,其中以tRNA^leu(UUR)nt3243A-G点突突最常见,该突变在家族中与糖悄病和神经性耳龚共分离。mtDNA突变研究为糖尿病病因的遗传异质性提出了证据。  相似文献   

16.
一步法快速制备培养细胞线粒体DNA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一步法快速制备培养细胞线粒体DNA胡义德钱桂生陈维中黄桂君胡建林李淑平目前,制备真核细胞线粒体DNA(mtDNA)大致有两种方法:一是先提取细胞总DNA,再通过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或柱层析法分离纯化mtDNA[1,2];二是先将细胞充分匀浆,通过蔗糖不...  相似文献   

17.
线粒体DNA与人精子活力间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线粒体DNA与人精子活力间的关系。方法 用长链PCR技术,对60例精子活力正常和40例精子活力异常不育患者的精子线粒体DNA(mtDNA)进行了多重缺失的分析。结果 两组不育患者中共有8例具有mtDNA的多重缺失(其中精子活力正常不育患者6名,精子活力异常不育患者2名),但缺失型mtDNA(S5除外)在总mtDNA中所占比例很小(0.16%~1.85%),1例精子活力正常的不育患者(S5  相似文献   

18.
对一个同卵以生leber病家系成员mtDNA突变状况作基因分析,并比较同卵双生子及其同胞间症状差异。发现该家母系成员mtDNA相同皆为突变弛合型,同卵双生子间症状相似,但与他们同胸间差异极大,这种差异是由核DNA不同所致,表明核DNA在该病形成过程中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Rett综合征中rRNA基因突变mtDNA2835^C→T和mtDNA2706^A→G引起的rRNA二级结构变化。方法 将rRNA基因的野生型和突变后的mtDNA序列共同输入计算机,以软件DNASIS(6.14版)加以分析。统一设置模拟长度为300碱基,最大环径30碱基。结果 mtRNA2835^C→T与阳性对照一样,使16SrRNA二级结构彻底变化,能量变化很大;相反,mtDNA270  相似文献   

20.
线粒体DNA片段诱导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恶性转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线粒体DNA(mtDNA)片段的恶性转化效应和转化机制。方法 采用基因转入技术,观察经mtDNA片段转染后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在裸小鼠体内的成瘤能力,并对形成的肿瘤进行病理观察;同时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观察mtDNA片段在NIH3T3细胞核内的整合情况。结果 转染后1周,18%~20%的MIH3T3细胞核中发现有目的基因探针的阳性杂交信号;转染后2周的培养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