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经后路显微内窥镜(MED)手术治疗的疗效,探索其操作要点。方法 2004年5月至2009年12月对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MED治疗,术中"C"臂X线定位相应节段,建立工作通道,在显微内窥镜下切除部分椎板、黄韧带和少量关节突内缘。牵开硬膜和神经根,显露突出的纤维环和髓核。切除髓核,减压神经根管。平均随访时间10.5个月,采用MacNab的腰椎评价标准评价。结果术后平均3d下地活动,平均住院时间9.4d。平均16d生活自理,5周恢复工作。优39例(59.1%),良22例(33.3%)。优良率占92.4%。硬膜破裂3例,2例是定位穿刺针刺破,1例是切纤维环时切破,无神经根损伤。结论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创伤小,卧床时间短,恢复快,可以取得与开窗手术相近的效果。熟练精细的操作技术、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正确的手术适应证选择是取得良好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计后路经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适应训术中操作要点及并发症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2005年3月应用MED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12例,男207例,女105例;年龄16~74岁,平均34岁。术前均行CT检查,常规扫描13-S1三个椎间隙。148例术前行MRI检查。检查结果为单节段椎间盘突出198例,双节段椎间盘突出86例,三节段椎间盘突出28例。手术切除单节段252例,双节段56例,三节段4例。结果术后2~6d下床活动,平均4d。术后住院3~14d,平均6,2d。全部病例随访2~48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平均4—6周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和一般工作,优213例、良74例、可20例、差5例,优良率92%。术中发生硬膜及神经根袖损伤6例,椎间隙定位错误1例。术后椎间隙感染7例,感染率2.2%,并发症率为4.4%。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熟练的操作技术是减少MED手术并发症、提高其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1999年5月~2002年10月,我院应用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98例,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病、多发病,传统的开放式手术损伤大,出血多,卧床时间长,且破坏了脊柱正常的生物力学关系.  相似文献   

5.
脊柱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创伤小、疗效好、功能恢复快等诸多优点,深受广大医患双方青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经后路MED治疗的LD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7例LDH患者经后路MED治疗,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6.5个月),治疗效果优良率为91.2%(52/57),可5例,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后路MED治疗LDH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姜勇 《中国实用医药》2008,3(14):190-190
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MED)是20世纪90年代末引进的一项新技术。2005年5月至2006年12月我院采用美国SOFAMORDANEK公司提供的METRX(MEDⅡ)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6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症(Iumbe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LIDH)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传统的手术方法虽可以获得手术近期疗效,但远期疗效常常不够理想。究其原因是由于手术操作损伤过大,造成术后脊柱不稳、神经根粘连,继发腰椎管狭窄等并发症所致。我院于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应用显微内窥镜手术治疗椎间盘  相似文献   

9.
军事训练是和平时期部队的中心工作,而体能训练又是军事训练的基础,优秀士兵来源于严格的军事训练,但同时也增加军事训练伤的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军事训练中较常见也较严重的伤病,部分需要手术治疗.我院利用微创显微椎间盘镜手术系统(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青年士兵腰椎间盘突出症2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军事训练是和平时期部队的中心工作,而体能训练又是军事训练的基础,优秀士兵来源于严格的军事训练,但同时也增加军事训练伤的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军事训练中较常见也较严重的伤病,部分需要手术治疗.我院利用微创显微椎间盘镜手术系统(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青年士兵腰椎间盘突出症2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路显微内镜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于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后路显微内镜手术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 56例患者在治疗后7天内可以下床进行活动,平均时间为3.2天;平均住院时间为6.2天;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平均出血量为45mL;手术时间平均为48min;按照Nakano标准对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优良率为92.1%。结论采用后路显微内镜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较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氟比洛芬酯联合局部浸润麻醉在腰椎后路椎间盘镜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择期行腰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组,n=30)和多模式镇痛组(M组,n=30)。手术开始前由术者对两组患者切口行局部浸润麻醉,显露神经根后用1ml利多卡因原液神经阻滞。M组在切皮前15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mg/kg和舒芬太尼0.015μg/kg,C组不给药。记录围手术期各时间点的镇痛评分(VAS)、术后镇痛药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时间及局麻药用量无明显差异;手术开窗、探查神经根、神经根松解、术后1、4、6hVAS评分M组均低于C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曲马多的用量M组(50.6±20.1)mg低于C组(165.5±46.3)mg(P〈0.05),所有患者均无呼吸抑制、瘙痒,恶心呕吐等严重并发症,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氟比洛芬酯联合局部浸润麻醉的多模式镇痛可为腰椎后路椎间盘镜围手术期提供良好的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3.
小切口开窗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切口开窗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小切口开窗式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并与传统手术作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达9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切口开窗式髓核摘除术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好,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减少卧床时间,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髓核成形术与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浏阳市集里医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髓核成形术组与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组患者治疗后的优良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且两组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比较,也无明显差异性。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髓核成形术与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疗效确切,优良率无明显差异性,但髓核成形术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5.
内窥镜下微创腰椎间盘摘除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应用内窥镜技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型手术方法。方法 手术经后路小切口,椎板开窗0.8~1.2cm,借助内窥镜及监视系统,对46例腰椎问盘突出或伴有狭窄患者行间盘摘除或减压。结果 平均摘除椎间盘组织3.8g,术后随访6月~2年,据Macnab标准,优良率为93.5%,除1例切口浅表感染外,无其它并发症,无复发病例。结论 内窥镜下微创腰椎间盘摘除创伤小、出血少,对脊柱结构破坏轻,显露充分,适应证广,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新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9月对32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后路全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自体骨椎间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以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术后疗效。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7.8个月。临床疗效:优27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93.8%。术前ODI为(42.2±7.3)%,术后终末随访ODI为(6.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合适的术式,进行良好减压的同时可重建腰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腰骶部移行椎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5例非椎间盘突出症原因而行腰椎X线检查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经手术证实为腰间盘突出25例患者设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观察组。比较患者腰椎正位X线片,统计两组患者出现腰骶部移行椎概率,并分析移行椎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互关系。结果对照组患者腰骶部移行椎发生率为11.9%,腰椎间盘突出症组的发生率为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盘突出观察组患者中,LIDH合并移行椎者,椎间盘移行椎上一间隙发生椎间盘突出者56.3%,移行椎LIDH发生在移行椎畸形同侧者31.3%,而发生在移行椎畸形的对侧占25.0%;椎间盘移行椎下一间隙发生椎间盘突出者43.8%,同侧占18.8%,对侧占25.0%。结论腰骶部移行椎与并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相互关系密切,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术( Mini-TLIF)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月因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手术治疗的4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行Mini-TLIF术20例,B组行开放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Open-TLIF)27例。观察两组手术一般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腰痛和腿痛视觉分析量表( visual analog scale, VAS)、Oswestry功能残损量表(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结果与B组比较,A组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少、住院时间和恢复时间短、住院费用高( P<0.05)。两组末次随访腰、腿痛VAS和ODI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两组术后腰痛、腿痛VAS、ODI评分和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ni-TLIF术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且良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腰椎终板角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院进行体检的4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两组的腰椎进行CT扫描和三维重建,测量比较两组腰椎终板角及椎间隙高度。结果两组腰椎终板角在L5~S1数值最小,在L3~L4数值最大;两组椎间隙高度在L1~L2数值最小,在L4~L5数值最大,呈递增趋势;两组腰椎终板角及椎间隙高度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终板角与腰椎间盘突出存在相关性,腰椎终板角的大小及椎间隙的高度能够反映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及疗效。方法 2007年9月至2012年4月,对本院44例腰椎滑脱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应用后路全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后,分别采用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比较不同手术的时间、出血量术后及随访时疗效。摘除椎间隙44个,融合节段44个。滑脱主要部位为L4、5和(或)L5S1,滑脱度为Ⅰ~Ⅱ度。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复查X线片,无断钉、断棒及松动现象,优良40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0.9%。结论腰椎滑脱并腰椎间盘突出症,宜选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不稳节段,采用后外侧植骨融合和(或)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