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屈献锋  李志明 《江西医药》2002,37(4):286-287
我院自2000年10月以来,无选择地对120例上肢急诊手术病人在腋路臂丛阻滞麻醉穿刺技术和标准化相同的情况下,使用布比卡因药液中分别加用不同剂量的地塞米松,同时用浓度容量相同的布比卡因药液设置对照组对比观察阻滞麻醉术后镇痛时效.  相似文献   

2.
布比卡因伍用地塞米松对脊麻作用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在临床臂丛和硬膜外阻滞研究中发现,地塞米松可显著延长布比卡因作用时效.在此基础上将地塞米松应用于脊麻,观察对布比卡因作用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较低容量左布比卡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将ASAⅠ~Ⅲ级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组和全身麻醉组,每组各30例。阻滞局麻药使用0.25%左布比卡因,在超声引导定位下,分别阻滞正中、尺、桡以及肌皮神经,总量20mL。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观察术后1、2、4、12、24h的疼痛情况。结果与全身麻醉组比较,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组患者术后1、2、4h均获得较低的VAS评分(均为P〈0.001)。结论超声引导下使用20mL的0.25%左布比卡因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4.
阿托品在抢救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丁丙诺啡联合布比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病人,观察丁丙诺啡对布比卡因臂丛麻醉的起效时间、镇痛效果的影响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探讨丁丙诺啡用于臂丛麻醉及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可行性。 方法100例需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试验组,臂丛麻醉所用局麻药相同,试验组另加丁丙诺啡0.15mg。观察两组病人围麻醉期P、R、BP、ECG、SpO的变化和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麻醉效果及术2后镇痛效果。 结果试验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麻醉维持时间和术后第1次应用止痛药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1),麻醉效果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8h、12h、24h时的疼痛评分,对照组显著高于试验组(P<0.01)。 结论应用丁丙诺啡可增效布比卡因臂丛麻醉及术后镇痛时效,且止痛完善,安全、有效、省时和低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布比卡因伍用地塞米松与单用布比卡因对硬膜外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下肢显微外科手术病人120例 ,随机双盲分成4组 ,Ⅰ组为对照组 ,Ⅱ~Ⅳ组为观察组 ,每组30例。均用0 75 %布比卡因1.4mg·kg-1,Ⅱ~Ⅳ组分别伍用地塞米松0.075、0.15、0.3mg·kg-1 行硬膜外阻滞 ,对比观察麻醉和镇痛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 ,观察组起效时间快 ,阻滞完善和镇痛时间长(P<0.01)。结论布比卡因伍用地塞米松用于硬膜外阻滞 ,其效果优于单用布比卡因。  相似文献   

6.
王云  于军 《西北药学杂志》2007,22(3):146-146
目的探讨小儿骶管麻醉吗啡超前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儿60例,A组术前骶管注射布比卡因2mg·kg-1和吗啡0.04mg·kg-1;B组术前骶管注射布比卡因2mg·kg-1,手术结束时骶管注射吗啡0.04mg·kg-1;C组术前骶管注射布比卡因2mg·kg-1。用OPS评分法评测术后患儿疼痛程度。结果A组术后6,12和24h的OPS评分与B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A和B组评分高于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吗啡骶管注射超前镇痛明显减轻患儿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腰麻加颈臂丛阻滞的可行性及其麻醉处理.方法:11例下肢和锁骨同时骨折的病人,ASAⅡ~Ⅲ级,依次行腰麻(必要时坐位穿刺)、高位臂丛阻滞、颈浅丛阻滞.结果:腰麻用布比卡因14.3±0.7mg,神经阻滞用利多卡因231±12 mg加布比卡因34.7±1.8 mg.腰麻效果好11例,神经阻滞效果好8例、中3例、差0例.结论:对于病情相对稳定的病人,腰麻加颈臂丛阻滞可以作为下肢及锁骨同时手术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拟通过使用医用生物蛋白胶作为载体与布比卡因混合后行臂丛神经阻滞 ,以期达到延时镇痛之目的。方法 将医用生物蛋白胶主体液、催化剂分别以 1∶5的浓度与 0 .5 %布比卡因稀释后 ,于手术结束时注入臂丛神经鞘内 ,同期与单纯布比卡因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试验组病人平均镇痛时间 ( 4 3 .75± 9.95 )h ,而对照组病人平均镇痛时间仅 ( 8.2 9± 2 .19)h ,二者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医用生物蛋白胶 -布比卡因混合剂用于臂丛神经阻滞 ,能显著延长术后镇痛时间。  相似文献   

9.
左旋布比卡因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其敏  苗民  陈庆一 《安徽医药》2005,9(4):255-256
目的探讨左旋布比卡因应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脊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下腹部及以下手术病人,随机分成左旋布比卡因(L组)和布比卡因(B组),分别将左旋布比卡因15 mg和布比卡因15 mg加0.3ml 50%葡萄糖,用腰-硬膜外联合穿刺法施行麻醉,于1、3、5、10、15 min测Bp、HR、SPO2、运动神经阻滞程度、阻滞平面及平面消退时间和麻醉消失时间,术后24 h观察其并发症.结果麻醉5 min后,B组血压下降明显,阻滞平面达到消退时间和运动神经达到阻滞Ⅲ级的时间,L组较B组慢.尿潴留发生率L组明显少于B组,两组未发现其他并发症.结论左旋布比卡因应用于脊麻效果良好循环功能稳定,尿潴留发生率明显少于布比卡因,比较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普鲁卡因配伍地塞米松静脉滴注,观察研究地塞米松对全麻术后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 70例臂丛神经修复、背阔肌皮瓣修复和胸脐皮瓣修复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1%普鲁卡因、0.1%氯胺酮和0.1%司可林混合液静脉滴注和复合氨氟醚气管内吸入,B组在A组静脉用药的基础上静注地塞米松0.15mg·kg~(-1)。两组均选用气管内插管静吸互补全麻,比较术后镇痛时间的作用效果。结果 术后镇痛时间B组显著长于A组(P<0.01)。结论 地塞米松有增强普鲁卡因全麻术后镇痛效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探讨麻醉中护士如何与麻醉医生更好的配合。采用文献回顾和经验分析方法,对麻醉护士如何更好配合麻醉医生进行探讨。本文在麻醉前的准备(如认真执行查时制度、心理护理、建立静脉通道,保持通畅、温度和湿度)、术中体位、全身麻醉、输液和输血、病情观察和抢救工作等方面阐述麻醉护士如何能够更好地配合麻醉医生的工作。并提出加强对麻醉护士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在腹式全子宫切除手术当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10月在本院进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对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试验组对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对两组临床麻醉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麻醉起效时间快于对照组,局部麻醉药物使用量低于对照组,麻醉成功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麻醉效果和肌松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式全子宫切除手术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可以获得明显的麻醉效果,起效时间快,使用麻醉药物剂量少。  相似文献   

13.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临床应用的优越性。方法ASAI~Ⅱ级,择期行鼻内窥镜鼻窦开放术的病人50例,年龄<60岁,随机分成静吸复合组(C组),瑞芬太尼—异丙酚组(R组),每组25例。观察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时的血压、心率,记录术毕停药后病人自主呼吸恢复的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离开手术室时间。同时观察病人拔管时的意识及躁动情况。结果①两组诱导后MAP和HR值较诱导前基础值下降(P<0.05),R组插管前后血压和心率无显著变化,无1例插管反应;C组病人则插管前后血压和心率较基础值上升(P<0.050),插管反应发生率高。②两组病人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离开手术室时间R组早于C组(P<0.01),R组病人离开手术室时的意识状态、认知功能测试评分高于C组,且病人拔管时安静,躁动小。结论与常规静吸复合麻醉下行鼻内窥镜行鼻窦开放术比较,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诱导更加平稳,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质量更优良,同时可以减少手术室的环境污染。但术毕须及时应用镇痛药。  相似文献   

14.
麻醉在现今的医疗过程中十分常见,而实施麻醉的就是麻醉护士。麻醉护士作为特殊的医务人员在医院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本文将详述麻醉护士的工作范畴及在麻醉科的作用、麻醉护士的培训内容和目标。  相似文献   

15.
田恒卓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9):105-106
目的总结70岁以上高龄患者的麻醉方法和管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70岁以上患者的麻醉处理,其中40%患者术前检查发现合并有其他疾病。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种类的不同,选择全身麻醉或者连续硬膜外麻醉。结果患者的麻醉效果都较为理想,麻醉后的生命体征基本平稳,围术期无一例因麻醉因素死亡。结论做好麻醉前访视、准确充分的评估及准备,采用适当的方法麻醉,加强监tin0,术中、术后及时充分进行麻醉管理及并发症防治,可使高龄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减少麻醉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一整套完善具体的麻醉风险与质量评估学理论体系,从回避麻醉风险及事故的角度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以提高麻醉质量减少并发症及事故的发生并为麻醉学建立一门能客观预估麻醉风险和提高麻醉质量的二级学科。方法收集本医院近二十年各种不同类型麻醉病例,尤其对急、危、重、罕见、抢救病例进行评估、反思、总结其麻醉质量、麻醉经验和风险;收集本省市及本医院近二十年各种不同类型麻醉事故/并发症/麻醉赔偿官司并进行评估、反思、总结其经验教训。结果106例麻醉导致脑死亡(植物人)其主要原因是手术中低血压、低血氧或心跳骤停时间过长、抢救不及时或麻醉复苏清醒评分不足导致,75例麻醉截瘫和马尾综合征其主要原因是病人过胖过矮致摸不清椎体间隙且穿刺粗暴或穿刺点过高,也有3例因用药错误或不慎导致麻醉死亡病例,有4例因术前谈话不充分导致赔偿个案,有56例因术中大出血抢救无效死亡及困难插管导致死亡。结论发现容易出事故和风险的情形很容易再次出现,即重复相同原因出现相同的差错和事故.有必要建立一整套麻醉风险与质量评估的理论指导体系,有必要为麻醉学建立一门能客观预估麻醉风险和提高麻醉质量远离麻醉事故的二级学科一麻醉风险与质量评估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与全身麻醉(GA)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6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分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与全身麻醉两组,每组30例,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10 min、气腹后10 min、放气腹后10 min取静脉血测定血糖和皮质醇浓度.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手术时间、气腹时间、术毕清醒时间及各时间点的心率、氧分压、心电图检查、平均动脉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各时点的血糖、皮质醇浓度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GA组血糖在气腹后10 min明显低于麻醉前(P<0.05),两组其余各时点血糖、皮质醇浓度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SEA和GA均可有效地抑制患者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时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8.
徐瑶  耿庆 《安徽医药》2017,21(3):404-406
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已经成熟的应用于胸外科疾病的治疗,手术常规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但气管插管引起的并发症影响病人术后的恢复.非气管插管麻醉VATS是指区域麻醉保留自主通气的状态下行胸腔镜手术,减少气管插管麻醉的并发症,促进病人术后康复.该研究对非气管插管麻醉在VATS治疗胸科疾病的应用及其优势和面临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9.
穆峰  毛少磊 《医药世界》2006,25(6):79-81
目的探讨吸入麻醉、全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三种方法对长时间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病人苏醒期的影响,以寻找较好的麻醉方法。方法ASAⅠ~Ⅱ级择期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病人90例,年龄18~65岁,随机分成吸入麻醉组(A)、全静脉麻醉组(B)和静吸复合(先吸入后静脉)麻醉组(C),每组30例。观察记录术毕停药后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T1)、呼之睁眼时间(T2)、拔管时间(T3)、定向力恢复时间(T4)、离开手术室时间(T5)、意识状态(OAAS)、疼痛评分(VRS)及恶心呕吐。结果(1)T1、T2、T3、T4、T5三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时间C相似文献   

20.
剖宫产中腰麻与硬膜外麻醉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腰麻(CS)和硬膜外麻醉(EA)对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ASAⅠ~Ⅱ级剖宫产20例,随机分CS组和EA组,每组各10例。CS组用重比重1.5%盐酸利多卡因,EA组用1.5%盐酸利多因。分别入手术室(T0)、切皮(T1)、胎儿娩出(T2)、手术结束(T3)时,多功能监护仪监测产妇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等生命体征及脉搏氧饱和度(SpO2),同时评定麻醉效果;记录注射局麻药至胎儿娩出时间(ID)、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时间(UD)及新生儿娩出1min及5min的Apgar评分。结果整个过程产妇MBP、HR、SpO2无明显变化;CS组麻醉起效时间、ID、UD短(P<0.01)、麻醉及肌松效果比EA组好。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两种麻醉均可抑制产妇应激反应,CS更明显;对新生儿无不良抑制;只要应用得当,两者均安全有效,CS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