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无能T淋巴细胞的建立及其免疫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T淋巴细胞无能的条件,并分析无能T淋巴细胞的免疫生物学特性。方法以Wistar大鼠的脾细胞为刺激细胞,SD大鼠的脾细胞为反应细胞,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分别单独或联合加入剂量不等的抗B71单克隆抗体(抗B71单抗)、抗B72单克隆抗体(抗B72单抗),制备无能T淋巴细胞。将无能T淋巴细胞和刺激细胞混合,分别加入抗CD3单克隆抗体、刀豆蛋白(ConA)及白细胞介素2(IL2),分析各种情况下无能T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将刺激细胞与同种异体SD大鼠脾细胞混合,分别加入不同数量的无能T淋巴细胞,分析SD大鼠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单独应用抗B71单抗或抗B72单抗,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而将二者联用,能明显阻断T淋巴细胞增殖;ConA及IL2能使无能T淋巴细胞增殖,而抗CD3单克隆抗体不能使无能T淋巴细胞发生增殖;无能T淋巴细胞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增殖也产生抑制作用,该效应具有抗原特异性。结论联合抗B71单抗和抗B72单抗可诱导T淋巴细胞无能;无能T淋巴细胞在体外呈免疫无反应性,并能抑制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增殖,该抑制作用具有抗原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AG490对人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AG490作为免疫抑制剂的的可能性及其基本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应用植物血凝素(PHA)和白细胞介素2(IL 2)与淋巴细胞混合培养(MLC),诱导人淋巴细胞产生增殖;观察在不同的干预剂AG490、环孢素A(CsA)及他克莫司(FK506)作用下,人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率、细胞因子(IL 2、IL 6、IFN γ)的分泌及淋巴细胞亚群分化的变化。结果 AG490在体外实验中,对于多种条件引起的人淋巴细胞(T、B淋巴细胞混合存在)增殖反应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对于 CD3 细胞及CD4 细胞,其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可以显著抑制多种条件引起的IL 2、IFN γ的分泌,但对于IL 6分泌无抑制作用。结论 AG490是一种潜在的免疫抑制剂,具有较大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膀胱癌患者外周血与正常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s)免疫功能的差异以及B7-H1阻断对膀胱癌患者外周血DCs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膀胱癌患者及正常人的外周血,用rhGM-CSF、rhIL-4和rhTNF-α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诱导分离DCs,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s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然后于膀胱癌DCs组加入B7-H1的阻断型抗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B7-H1阻断后DCs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ELISA法检测阻断后DCs分泌IL-10和IL-12的水平。结果:膀胱癌患者外周血DCs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低于正常人外周血DCs,而加入B7-H1阻断型抗体阻断B7-H1后,膀胱癌患者外周血DCs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同时其分泌IL-10水平明显降低,而分泌IL-12水平明显增加。结论:膀胱癌患者外周血DCs存在免疫功能缺陷,其机制可能与DCs表面B7-H1的诱导高表达有关,而B7-H1阻断能够增强膀胱癌患者外周血DCs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开发研制国产雷帕霉素 (Rapamycin ,RPM) ,探讨其免疫抑制作用机理。 方法 观察 :(1)RPM对刀豆素A(ConA)诱导的小鼠脾细胞 (T淋巴细胞 )增殖的抑制作用 ;(2 )RPM对脂多糖 (Lps)诱导的小鼠脾细胞 (B淋巴细胞 )增殖的抑制作用 ;(3)RPM对二硝基氯苯 (DNCB)诱导的小鼠迟发性过敏反应 (DTH)的抑制作用 ;(4 )RPM对大鼠宿主抗移植物反应 (GVHR)的抑制作用。结果  (1)RPM对T淋巴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 ,IC50 =1nmol/L ,环孢素A(CsA)的IC50 =10nmol/L(P <0 .0 5 )。 (2 )RPM显著抑制B淋巴细胞增殖 ,其IC50 =1nmol/L ,CsA的IC50 >10nmol/L(P <0 .0 5 )。 (3)RPM对DTH的ED50 ≈ 1.8mg/kg ,CsA的ED50 >30mg/kg(P <0 .0 5 )。 (4 )RPM对GVHR的ED50 =3mg/kg ,CsA的ED50 >30mg/kg(P <0 .0 5 )。结论 RPM比CsA能更好地抑制小鼠T、B淋巴细胞增殖 ,二者具有协同效应。且RPM比CsA能更好地抑制DTH和GVHR。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肠道部分缺血再灌注(I/R)损伤过程中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及其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下增殖能力的变化。方法:大耳白兔55只,分为肠部分I/R组、假手术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用自行设计的血流阻断器阻断SMA血流50%,维持4h,制作肠道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V/PI双染法)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外周血淋巴细胞caspase-3蛋白的表达,采用MTT比色法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果:肠道缺血期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肠道再灌注期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比例骤然减少;外周血淋巴细胞caspase-3表达与凋亡改变呈相同趋势;肠部分I/R损伤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结论:肠道部分I/R损伤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明显受抑,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变化与细胞内caspase-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各种免疫抑制剂在体外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T淋巴细胞,经抗原刺激诱导淋巴细胞活化,将霉酚酸酯(MMF)、环孢素A(CsA)、他克莫司(FK506)、西罗莫司、泼尼松(Pred)、达利珠单抗及硫唑嘌呤(Aza)单独或联合加入静止T淋巴细胞和活化T淋巴细胞中共同培养,3d后,采用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DNA片段化电泳分析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基因扩增方法检测淋巴细胞凋亡发生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培养基中自细胞介素2(IL-2)和Fas的表达水平。结果各种免疫抑制剂中,仅Pred能明显促进静止T淋巴细胞凋亡。MMF、Aza及Pred均能促使活化T淋巴细胞发生凋亡(P〈0.05,P〈0.01),而CsA、FK506、西罗莫司及达利珠单抗均抑制活化T淋巴细胞的凋亡(P〈0.01)。两种或三种不同的免疫抑制剂同时加入活化T淋巴细胞的培养基中,其凋亡细胞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FK506和CsA能显著抑制活化T淋巴细胞的Fas和IL-2表达(P〈0.05)。结论MMF、Aza及Pred可能通过Fas/FasL信号通路诱导活化T淋巴细胞的凋亡,而CsA和FK506通过抑制IL-2的产生而阻碍活化T淋巴细胞的凋亡,西罗莫司和达利珠单抗则可能通过阻断IL-2的活化效应而抑制活化T淋巴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生物测定法检测了20例肝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丝裂原反应性和血浆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索6(IL-6)活性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索2受体(IL-2R)的表达。结果表明,肝癌患者T淋巴细胞丝裂原反应性和血浆IL-2、IL-6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IL-2表达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肝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功能被严重抑制.IL-2、IL-6、和IL-2R在该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人精浆对PHA、ConA和PWM三种丝裂原诱导淋巴细胞转化反应的影响,间接了解HSP对T辅助、T抑制和B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浓度的精浆对三种丝裂原诱导的淋转反应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且三种浓度HSP的抑制作用在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浓度的精浆对PHA、ConA和PWM诱导转反应的抑制率分别为69.7、51.7和48.3%,说明精浆对机体的T辅助、T抑制性和B淋巴细胞功能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还对精浆的免疫抑制作用机理和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 IL - 4和 IL - 10在诱导异种骨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 反应细胞为 BAL B/c小鼠脾淋巴细胞 ,刺激细胞为新西兰白兔血淋巴细胞 ,刺激抗原为兔骨上清液。采用经典的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法及骨上清液与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法作为异种骨移植的体外实验模型。在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 IL - 4、IL - 10及两者联合应用 ,通过测定其 3H- Td R掺入率 ,观察不同细胞因子对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无论在细胞刺激组还是骨上清液刺激组 ,IL- 4对淋巴细胞增殖均有显著抑制作用 (P<0 .0 0 1和 P<0 .0 5 ) ,IL- 10未表现出抑制作用 (P>0 .0 5 )。在两组 IL- 4和 IL - 10联合应用均产生比 IL - 4单独应用更为明显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 (P<0 .0 0 1和 P<0 .0 5 )。结论  IL - 4对由细胞或骨上清液刺激产生的淋巴细胞增殖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IL- 10没有表现出抑制作用 ;IL- 4与 IL- 10联合应用有协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用^3H-TdR掺入法观察研究不同稀释度的增生型和萎缩型重症肌无力胸腺提取液(TEMG)及正常人胸腺取液(TEH)对健康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增殖的影响。实验证实了人胸腺功能在儿童期有一定的降低,成人基本无功能;增生型MG对PHA诱导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有促进和抑制作用;萎缩型MG对PHA诱导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只有抑制作用。本文支持手术切除胸腺治疗增生型重症肌无力,解释了萎缩型重症肌无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内固定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与植骨融合方式之间的关系,以探讨胸腰椎骨折植骨融合的最佳方式。[方法]回顾性研究1995年5月~2005年12月本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病人197例,其中A组单纯内固定(不植骨)患者14例,B组“H”形椎板植骨21例,C组横突间植骨67例,D组椎间、椎内联合横突间植骨95例。[结果]术后随访6~32个月,内固定断裂12例,其中A组4例,B组3例,C组5例,D组0例,4组中D组内固定断裂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椎间、椎体内联合横突间植骨重建脊柱三柱的稳定性,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能有效降低内固定断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We reviewed 39 patients with displaced three- and four-part fractures of the humerus. In 21 patients (group A) we had used an anatomical prosthesis for the humeral head and in 18 (group B) an implant designed for fractures. When followed up at a mean of 29.3 months after surgery the overall Constant score was 51.9 points; in group A it was 51.5 and in group B 52.4 points. The subjective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was assessed using a numerical rating scale and was similar in both groups. In group A complete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was found in 29% and 50% in group B. Partial integration was seen in 29% of group A and in only one patient in group B, while resorption was noted in 43% of group A and 44% of group B. The functional outcome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patients with complete or partial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p=0.022). The specific trauma prosthesis did not lead to better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The difference in clinical outcome obtained by the two designs did not reac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