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急性胰腺炎(AP)合并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对预后的预测.方法 对207例合并肝功能损害AP患者按照病因、严重程度、年龄分组.分别比较各组患者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预后及转归,分析对AP严重程度预测灵敏度、特异度较显著的肝功能变化指标.结果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明显高于轻症急性胰腺炎(MAP)(P < 0.05).胆源性AP肝功能指标中ALT、ALP、LDH比非胆源性AP损害程度重(P < 0.05);胆源性AP比非胆源性AP符合SAP人数、转手术率、死亡率均较高,住院天数较长.不同年龄AP患者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无显著差异(P > 0.05).各肝功能指标中ALT、AST、LDH对AP严重程度预测灵敏度、特异度较显著.结论 胆源性AP合并肝功能损害明显.ALT、AST、LDH等肝功能变化指标可作为对AP严重程度预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我国急性胰腺炎(AP)的主要病因及病死率,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我国12所医院收治的AP患者,采用统一的软件记录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相关的临床治疗经过,然后对所有患者的病因及病死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所收集的6 223例患者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1 743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4 480例.胆源性胰腺炎3 385例,占54.4%;特发性胰腺炎1 228例,占19.7%;高脂血症性胰腺炎782例,占12.6%;酒精性胰腺炎仅496例,占8.0%.284例患者病死,总病死率4.6%;SAP病死率15.6%,MAP为0.3%.结论 胆道疾病是我国AP的主要病因,SAP中以特发性胰腺炎的病死率最高,AP患者的病死率与高龄有关.  相似文献   

3.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其中10%~20%的患者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L1],病死率高达15%~20%[2].胰外器官损伤中肾功能障碍发生率仅次于肺功能障碍,为14%~43%[3],且大多同时伴有其他器官系统的损害,发展至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后病死率高达80%.褪黑素(melatonin,MT)是由哺乳动物松果体分泌的一种吲哚类激素,具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及免疫调节作用.本研究通过对实验性SAP大鼠应用MT后,探讨其对肾功能障碍的影响及MT受体(MR)表达.  相似文献   

4.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为常见急腹症,有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之分.其中SAP占20%-30%,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因此早期识别、诊断和治疗SAP对患者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临床上常用的AP评分系统,并对其各自的特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急性胰腺炎(AP)是发病率较高的临床常见病,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SAP约占20%,其病死率达到15%~25%.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SAP最常见的早期并发症.发病1周内死亡的AP患者约60%伴有ALI或ARDS.因此,对于ALI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已经成为SAP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早期病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其发病机制并寻求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Ghrelin是生长激素促分泌物受体的内源性配体,它在急性胰腺炎(AP)发生发展中具有抑制炎症的作用.本研究应用褪黑素干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观察肾组织Ghrelin和NF-κB p65表达及肾组织中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变化,探讨褪黑素对肾损伤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急性胰腺炎( acute pancreatitis,AP)分类与预后是临床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1992年亚特兰大急性胰腺炎共识意见[1](以下简称亚特兰大定义)首次从临床角度将AP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2种类型,曾经得到广泛的认同.但SAP亚特兰大定义分类标准过于宽泛,依此标准报道的SAP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差别很大,难以在AP人群中进行临床研究.因而,近年文献[2-6 ]提出应修改亚特兰大定义分类标准,倾向于将AP分为轻、中、重3类,但国内尚无类似临床研究.为此,本研究收集了近3年入院诊断的157例SAP患者住院病历资料,整理分析其临床诊治过程及转归,提供AP的国人临床分类资料.  相似文献   

8.
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预测方法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常见的临床急腹症之一,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 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尽管多数病例属轻型,但约20%患者临床经过凶险,病死率高达10%~30%[1].因此,及早对AP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有助于预测SAP的发生,尽早启动积极的监护和治疗措施以挽救患者的生命.现汇集既往常用的AP严重程度预测方法及近年制定的一些新的评估方法,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9.
急性胰腺炎(AP)可引起肾脏损害,它不但导致肾小球和肾小管受损,严重时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故又被称为胰性肾病.有报道显示,ARF发生率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可达23%,死亡率80%[1].本文随机选取我科2002 ~ 2004年间AP患者40例进行尿蛋白分析,检测尿中白蛋白、IgG、β2微球蛋白浓度,并测定相应的血肌酐浓度.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其发展过程中可致全身多器官损害而产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病死率高达50%。急性肾衰竭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死率高达71.2%。因此,在SAP的综合抢救中,早期预防和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1.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重症之一,轻度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oderate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MSAP)病死率低,但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预后差、病死率高,因而早期识别SAP对AP患者是很重要的。本文将现有的AP相关评分系统的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2.
急性胰腺炎(AP)常并发胸腔积液,主要发生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中.有学者提出,胸腔积液可作为预测SAP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1-3]).为此我们收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AP并发胸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它们的临床特征,探讨胰性胸水判断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207例急性胰腺炎合并肝功能损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AP)合并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对预后的预测。方法对207例合并肝功能损害AP患者按照病因、严重程度、年龄分组。分别比较各组患者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预后及转归,分析对AP严重程度预测灵敏度、特异度较显著的肝功能变化指标。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明显高于轻症急性胰腺炎(MAP)(P〈0.05)。胆源性AP肝功能指标中ALT、ALP、LDH比非胆源性AP损害程度重(P〈0.05);胆源性AP比非胆源性AP符合SAP人数、转手术率、死亡率均较高.住院天数较长。不同年龄AP患者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各肝功能指标中ALT、AST、LDH对AP严重程度预测灵敏度、特异度较显著。结论胆源性AP合并肝功能损害明显。ALT、AST、LDH等肝功能变化指标可作为对AP严重程度预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急性胰腺炎(AP)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其中重型急性胰腺炎(SAP)病死率高.2005~2008年,我院共收治AP患者412例,现分其复发的高危因素. 临床资料:同期收治的AP患者412例,男251例,女161例;年龄15~95(46.1±16.7)岁.均均符合美国急性胰腺炎临床指南诊断标准,即具有胰腺炎典型特征性腹痛,血清淀粉酶或脂肪酶大于正常值上限3倍,有AP特征性CT表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基于亚洲人群肥胖诊断标准探讨肥胖在评估急性胰腺炎(AP)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Ranson标准、APACHE-Ⅱ评分和Balthazar CT分级系统对临床资料完整的42例AP患者入院时的病情严重程度作回顾性分析,若同时符合Ranson标准为≥3分,APACHEⅡ≥8分和Balthazar CT分级达到D级或E级者拟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肥胖的诊断依据为体重指数(BMI)≥25 kg/m2.同时详细记录患者入院时的年龄、性别、病因及并发症情况.结果42例患者中SAP11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31例.SAP患者平均BMI为(27.31±6.28)kg/m2,显著高于MAP患者平均BMI(22.41±4.72)kg/m2,AP时肥胖患者与非肥胖患者发展成SAP与年龄无相关性.AP时男性肥胖患者较男性非肥胖患者更易发展成SAP,且男性肥胖患者较女性肥胖患者SAP发生的危险度高.胆源性AP时肥胖患者SAP发病的危险度最高,且胆源性AP时肥胖患者较非肥胖患者更易发展成SAP.AP时肥胖与并发症无显著差异.结论肥胖可能是AP时早期独立的预后因素,尤其与一些相关因素如性别、病因联合应用时可能更具有评估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的病因及其治疗方法 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月瑞金医院胰腺普外科收治的994例AP患者资料,根据病因及治疗方式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994例AP患者中,胆源性AP 825例(83.0%),酒精性AP 24例(2.41%),高脂血症性AP29例(2.92%),妊娠性AP16例(1.61%),特发性AP 71例(7.14%),外伤性4例(0.40%),两种病因以上的混合性AP 25例(2.52%).轻症急性胰腺炎(MAP)767例(77.2%),重症急性胰腺炎(SAP)227例(22.8%).总的治愈好转率91.2%,病亡87例,病死率8.8%,其中酒精性AP的病死率达37.5%,显著高于胆源性AP.对胆源性AP患者分别采用非手术治疗、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乳头括约肌切开(ERCP+EST)、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或ERCP术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及清创引流术.采用清创引流术的患者均为SAP患者,术后病死率高达25.0%,显著高于其他治疗方法 者(P<0.01).其他3种治疗方法 间的SAP病例比及病死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胆道因素仍是AP的首要病因.酒精性AP病情较危重,预后较差.对胆源性AP,多种治疗方法 的疗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特别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临床的急危重病,其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国外统计,AP发病率每年在(4.8~24)/10万人,并呈增高趋势.本文分析我院收治的3061例AP患者临床特征,为AP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合并肝脏损伤的临床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对柘城县人民医院2013年8月-2016年7月43例AP伴肝脏损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例AP合并肝脏损伤患者中,轻症急性胰腺炎(MAP)33例(6.7%),重症急性胰腺炎(SAP)10例(3.3%),胆源性(46.5%)为AP主要病因。与MAP相比,SAP时肝酶(ALT和AST)升高、TBIL升高、ALB下降、PT延长、PTA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损伤程度更严重。结论 AP并发肝脏损伤程度与胰腺炎症程度密切相关,且以胆源性多发,须加强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9.
贡明才 《山东医药》2001,41(23):26-27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系指发生器官衰竭和(或)胰腺坏死、脓肿、假性囊肿等局部并发症的急性胰腺炎.SAP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提高其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是临床上的主要问题.1993年1月至2000年12月,我院收治S AP患者132例,分别行非手术及手术治疗,现总结报告如下.   ……  相似文献   

20.
肥胖为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独立的预后指标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研究基于亚洲人群肥胖诊断标准探讨肥胖在评估急性胰腺炎(AP)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Ranson标准、APACHE-Ⅱ评分和Balthazar CT分级系统对临床资料完整的42例AP患者入院时的病情严重程度作回顾性分析,若同时符合Ranson标准为≥3分,APACHEⅡ≥8分和Balthazar CT分级达到D级或E级者拟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肥胖的诊断依据为体重指数(BMI)≥25 kg/m2.同时详细记录患者入院时的年龄、性别、病因及并发症情况.结果42例患者中SAP11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31例.SAP患者平均BMI为(27.31±6.28)kg/m2,显著高于MAP患者平均BMI(22.41±4.72)kg/m2,AP时肥胖患者与非肥胖患者发展成SAP与年龄无相关性.AP时男性肥胖患者较男性非肥胖患者更易发展成SAP,且男性肥胖患者较女性肥胖患者SAP发生的危险度高.胆源性AP时肥胖患者SAP发病的危险度最高,且胆源性AP时肥胖患者较非肥胖患者更易发展成SAP.AP时肥胖与并发症无显著差异.结论肥胖可能是AP时早期独立的预后因素,尤其与一些相关因素如性别、病因联合应用时可能更具有评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