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避孕节育干预对计划生育/避孕节育、服务与需求的影响。方法:选择上海市闵行区作为研究现场,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流动人口集中的工厂、建筑工地、服务娱乐场所抽取入选对象2 001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除给予常规计划生育服务外,还进行包括倡导、动员、管理、培训、宣传教育、咨询服务、技术服务、随访服务和转诊机制等各项干预活动。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计划生育服务。分别在基线调查和干预活动开展12个月后的评估调查时对服务对象进行面对面的结构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流动特征、接受计划生育服务情况及需求情况。结果:评估调查时随访到1 791例(失访率10.49%)。评估调查时干预组办理《婚育证明》的比例增加(P<0.000 1),对照组2次调查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评估调查时干预组和对照组对象接受宣传教育、技术、随访服务的比例均显著提高,且除宣传教育外,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学历、工作场所、平均月收入、流动方式、户籍地均影响研究对象的宣传教育和咨询服务需求,婚姻状况、性别和在现居住地居住时间对宣传教育服务也有影响。结论:以工作场所为基础的综合干预有助于提高流动人口接受计划生育宣传教...  相似文献   

2.
干预项目对流动人口避孕节育需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估计划生育/避孕节育干预项目对流动人口的避孕节育服务需求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干预研究方式将四川省成都市和攀枝花市作为研究现场,利用结构式问卷对2 197 名 18~49岁流动人口进行干预前后的调查。研究对象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并随机分为2 组, 其中干预组1 198 人,对照组999 人。采用卡方检验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干预对流动人口避孕节育 需求的影响。结果:2 组对象最希望获得的服务是咨询和宣传教育服务。评估调查时希望获得宣传教育服 务和咨询服务的比例,干预组分别为82.71%和83.26%,对照组分别为74.10%和76.88%,2 组差异均有统 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干预活动对研究对象避孕节育宣传教育和咨询服务需求的影 响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比对照组对象有更多的宣传教育服务需求(OR=1.62,95%CI 为1.29~2.04)和咨 询服务需求(OR=1.70,95%CI 为1.34~2.15)。结论: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研究对象避孕节育宣传教育、咨 询服务的需求,提示避孕节育干预对提高流动人口避孕节育需求,转变观念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干预活动对四川省流动人口高度集中地区的研究对象避孕节育知识的影响,并分析评估避孕节育知识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干预策略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抽取18~49岁之间的流动人口,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本项目的各项干预活动。分析避孕节育干预项目对研究对象的影响,采用卡方检验、方差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流动人口2197人;评估调查时随访到有效样本1877人。干预组和对照组9种避孕方法知识得分及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总分平均提高40分(100分为满分),不同婚姻状况、学历、工作场所以及接受计划生育管理状况人群的避孕节育知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干预对各避孕方法得分及总分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干预措施显著提高了流动人群的避孕节育知识水平;婚姻状况、学历、工作场所以及接受计划生育服务的状况对其避孕节育知识的水平有较大影响,应加强干预,进一步提高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4.
郑苏英 《现代养生》2014,(6):278+295
目的:探究流动人口进行避孕节育干预对计划生育服务和需求产生的影响。方法:以xx地区为研究区域,在人口流动集中的地区选取2000名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计划生育服务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计划生育服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避孕节育干预,随访1年后利用问卷形式对两组计划生育服务产生的效果进行调查。结果:两组人员在接受计划生育服务前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比较上χ2=0.0501(p=0.82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受计划生育服务后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比较χ2=51.2910(p=0.0000),在计划生育各项服务内容的比较上χ2分别为135.9369、14.2015、60.7927、98.784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避孕节育干预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的宣传教育和节育效果起到了促进作用,提高了人们对计划生育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评估避孕节育综合干预措施对四川省流动人口官内节育器(IUD)有关的知识水平、使用、定期检查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干预研究方法.干预组开展倡导动员、规范管理、定期培训、宣传教育、综合咨询、技术服务、随访与转诊等综合干预措施,对照组进行常规工作.干预前后分别对2组进行结构式问卷调查,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基线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避孕节育干预项目对流动人口避孕知识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方法抽取上海市流动人口,按照工作场所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析项目干预对研究对象避孕节育知识的影响。结果 基线共调查2001人,干预后随访到有效样本1791人(失访率10.49%);干预组与对照组2次调查总得分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5,P<0.0001),干预组2次调查总得分差值平均35.71分,对照组总得分差值平均-3.05分;婚姻状况、工作场所、在现居住地的居住时间等因素均影响流动人口的避孕知识水平。结论 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方法知晓情况不容乐观,干预活动可明显提高研究对象的避孕节育知识。  相似文献   

8.
流动人口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现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的规模、特征以及流动范围等都呈现出新的特征。人口的迁移和流动为经济的发展、市场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流动人口组成复杂、流动性大、分布范围广,同时处于性成熟期的他们远离了原居住地风俗习惯和道德的约束以及新环境带来的种种诱惑和冲击,使该群体存在较多的生殖健康相关问题。流动人口的避孕节育问题一直是大家关注的核心,尽管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流动人口的特殊性,使流动人口的管理和计划生育服务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为了更好地了解流动人口的避孕节育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我们查阅了流动人口避孕节育相关文献并进行了系统概括,以期为深入研究提供依据和背景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避孕节育干预项目对上海市闵行区流动人口避孕行为的影响分析,为探讨流动人口避孕节育行为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多阶段随机整群抽取上海市闵行区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工厂、建筑工地、服务娱乐场所,分干预组和对照组,通过倡导、动员、管理、培训、宣传教育、咨询服务、技术服务、随访服务、转诊机制等干预措施对研究对象进行干预。应用卡方检验及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其影响进行分析。结果:1 791名研究对象中,采用避孕方法的占94.26%,干预组与对照组避孕方法使用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期间,干预组婚姻状况发生变化者避孕方法的使用率为100%(共51人),高于对照组(42.05%)。评估调查时干预组避孕方法由本人和双方决定的比例略有升高(干预前28.89%,干预后33.52%),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干预对避孕方法的决定者有统计学意义,OR为1.226(P=0.0662),95%可信区间为0.986~1.523。多因素分析发现学历高的对象,自主选择避孕方法的能力较强。结论:干预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提高了避孕方法的使用率和自主选择避孕方法的能力,但今后还应加强对学历低、收入低的流动人口的干预和服务。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乡级计划生育服务所人力资源情况,掌握服务人员在避孕节育技术服务中的意愿、需求和对群众接受避孕节育服务的认识。方法:采用封闭式问卷调查形式对119名乡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进行研究。结果:各地区在乡级服务所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人员中,非医学专业人员占11.11%~16.67%,无职称人员占19.44%~27.78%,且有职称人员多为初级职称。群众最易接受技术服务人员推荐的避孕方法,群众在选择使用避孕方法时最担心的是避孕方法的安全性和副反应,不同地区服务人员为服务对象推荐可以避孕方法的意愿均以首选IUD为主,首选避孕套和皮下埋植为其次,各地区在推荐可逆避孕方法的意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甘肃乡级计划生育服务人员素质偏低,但在群众选择和使用避孕方法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了解成熟避孕方法综合推广研究项目对农村育龄妇女计划生育服务过程和现用避孕方法满意度的影响,评价干预效果。方法:2002年12月在重庆市和四川省分别选择一个经济和文化处于当地中等水平的县,分别针对服务对象、服务提供者制定综合干预方案,并逐步落实,分析比较基线、中期、终末评估时服务对象对服务过程和避孕节育方法使用的满意情况。结果:基线、中期、终末三期育龄妇女对计划生育服务过程评价为"较好"的比例(4.4%、88.6%、95.8%)和对现用避孕节育方法的满意度(52.5%、67.4%、95.4%)均呈递增趋势。经多元Logistic回归调控地区、年龄、职业、孕产史和避孕方法等潜在混杂因素后,中期和终末评估时服务对象对服务过程评价为"较好"的比例(OR中期=2.67,95%CI=1.39-5.14;OR中期=7.77,95%CI=5.34-11.31)以及对现用避孕节育方法满意度干预后均显著增高(OR中期=1.87,95%CI=1.18-2.96;OR中期=18.81,95%CI=10.91-32.43)。结论: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农村育龄妇女对计划生育服务过程和现用避孕方法的满意程度,推动计划生育服务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成熟避孕方法的综合推广研究项目中期实施,了解干预后育龄妇女对计划生育服务和现用避孕节育方法满意度的影响。方法:2002年12月在重庆市和四川省分别选择一个经济和文化处于当地中等水平的县开展“成熟避孕方法的综合推广研究”,通过了解服务对象需求、服务提供、管理体制和避孕节育技术状况等内容,结合优质服务的理念,制订并逐步落实综合推广研究干预方案。2004年7月,进行研究现场中期评估。结果:干预后,育龄妇女对计划生育服务过程评价“较好”的比例从干预前的27.7%上升至61.0%;对现用避孕节育方法的满意程度从69.6%上升至79. 9%;现用避孕方法与意愿避孕方法的一致性从59.8%上升至84.2%。用多元Logistic回归调控潜在混杂因素后,育龄妇女对计划生育服务评价(OR=5.23,95%CI=2.95~9.29)、对现用避孕方法的满意程度(OR=1.98,95%CI=1.23-3.18)以及现用方法与育龄妇女意愿避孕方法的一致性均显著提高(OR=3.52,95%CI=2.14-5.79)。结论: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农村育龄妇女对计划生育服务和现用避孕方法的满意度,显著提高育龄妇女现用避孕方法与意愿避孕方法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医院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分析和评价对年轻人工流产妇女开展两种不同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社区干预试验研究方法,随访调查在基线调查6个月后进行。结果:干预前组、基本干预组、全面干预组流产妇女调查人数分别为992、672、705,随访人数分别为590、476、519;干预前组、基本干预组、全面干预组流产妇女年龄分别为21.8±1.77、21.75±1.86、21.9±1.77岁;避孕知识得分分别为7.11±2.73、6.77±3.04、8.27±2.40分(F=58.96,P<0.001);流产后第一次性生活避孕措施使用率分别为76.3%、94.6%、90.1%(x2=76.08,P<0.01);流产后半年内有效避孕措施使用率分别为94.0%、83.2%、99.1%(x2=79.32,P<0.05);流产后性生活每次都使用避孕套的分别为22.7%、28.7%、36.1%(x2=73.37,P<0.01);流产后性生活正确使用避孕套的分别为20.3%、26.6%、53.2%(x2=331.35,P<0.01);流产后再次妊娠率分别为9.96%、10.3%、6.4%(x2=5.18,P<0.01);流产后非意愿妊娠率分别为18.8%、15.91%、0(x2=8.67,P<0.05)。结论:干预对改变流产后妇女避孕知识、态度和行为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效果,全面干预效果更优。应在医院全面开展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人工流产后避孕指导服务对降低再次人工流产和妇科疾病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因意外妊娠而自愿接受人工流产并患有妇科炎症的900例妇女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患者接受流产后避孕指导服务,对照组未接受流产后避孕指导服务。术后电话随访1年,调查2组避孕措施选择的不同,比较重复人工流产率及对妇科疾病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人工流产术后选择的避孕措施排在前2位的均是宫内节育器和男用避孕套。观察组选择用男用避孕套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145,P<0.01),而对于口服避孕药和体外排精,对照组的选择率大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发生重复流产者81例(19.29%),而对照组发生重复流产者149例(3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2,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重复流产的原因如下,宫内节育器失败、避孕药失败、男用避孕套失败、安全期避孕、体外排精、未避孕。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得出,安全期避孕、未避孕、体外排精是重复流产者避孕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人工流产后避孕指导服务可使流产后妇女选择有效的避孕方法,降低妇科疾病的风险,减少再次非意愿妊娠和重复性人工流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测算2020年中国千人口床位数总量,对比分析卫生服务需求法与趋势外推法在医疗资源规划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卫生服务需求和年均增长速度及时间序列等趋势外推法。结果利用卫生服务需求法测算出的千人口床位数为5.99~6.72,利用年均增长速度趋势外推法测算出2020年千人口床位数为6.68张,利用时间序列中线性趋势和DAMPED预测出2020年千人口床位数为7.38张和6.08张。结论根据不同方法测算结果及其结合国际一些国家千人口资源现状及变化趋势,确定了2020年全国千人口床位数为6.3张(6.0~6.7张)。同时,也比较分析不同方法在资源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其每种方法主要特征,最后得出不同方法在资源规划测算过程中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