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发生在肝脏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自身抗体阳性,转氨酶异常升高,高丙种球蛋白血症。目前的研究显示,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辅助性T淋巴细胞(Th) 17、Th1/Th2失衡是AIH发生发展机制之一。而OX40与其配体OX40L是肿瘤坏死因子家族的成员,二者结合作为T淋巴细胞活化的协同性刺激因子参与免疫应答,能够调节Treg/Th17、Th1/Th2平衡,影响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进程。但目前其在AIH的研究鲜有报道。查阅相关文献,围绕Treg/Th17、Th1/Th2平衡在AIH中的作用及免疫诊疗新靶点OX40/OX40L与AIH的潜在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持续HBV感染改变了天然免疫细胞和获得性免疫细胞表面受体的表达,由此引发的多种免疫紊乱,可导致免疫逃逸,最终使疾病慢性化。研究表明,抑制性受体的上调是患者免疫紊乱的主要原因,阻断抑制性受体可一定程度上恢复患者的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性基序结构域(TIGIT)是目前较为关注的一种新型抑制性受体,在NK细胞和T淋巴细胞中高水平表达。研究发现,TIGIT在慢性病毒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就TIGIT与慢性HBV感染中免疫紊乱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性基序结构域(TIGIT)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表达于活化的T淋巴细胞、NK细胞表面的免疫抑制性受体。TIGIT可通过与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表面的配体结合,激活免疫细胞内部负刺激信号,抑制免疫细胞活化、增殖以及产生细胞因子减少,导致病原体无法清除,从而发生肿瘤以及病毒感染慢性化。目前对于TIGIT介导病毒感染慢性化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探讨TIGIT在慢性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有助于为慢性病毒感染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肝组织内T淋巴细胞浸润、高Y球蛋白血症、血清自身抗体阳性、具有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遗传背景、常伴发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对免疫抑制治疗有效为特征[1].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肝细胞损伤是AIH发病机制之一,且遗传因素也参与了AIH的发病,而在AIH免疫发病机制方面,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尤其是AIH靶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具体机制尚未阐明. 一、AIH特异性靶抗原的认识 自身抗原是自身抗体和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作用的靶点,是自身免疫反应的基础.自身抗原必须满足4个条件:(1)必须存在一个相应的高滴度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2)需证实T淋巴细胞对相对应的抗原致敏;(3)存在疾病特异性的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表位;(4)需有抗体和(或)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致病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自身免疫性肝炎( autoimmune hepatitis,AIH)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肝脏炎症性疾病,以高y球蛋白血症、自身抗体阳性、肝组织学界面炎和免疫抑制治疗有效为特征[1].尽管AIH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多项证据表明,遗传易感性、分子模拟学说及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缺陷参与了自身免疫性肝损伤.免疫系统本身具有区分自己与非己的功能,并可建立及维持自身免疫耐受,以抑制自身抗原的免疫反应,进而预防自身免疫[2].CD4+ CD25+ Treg细胞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和维持自身免疫耐受方面起重要作用[3].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正是这种免疫耐受被打破,机体不能维持内环境稳定的结果.近年来的研究表明,Treg细胞功能缺陷可能是AIH发病的基础之一[4].本文就CD4+ CD25+ Treg细胞在AI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李杰  刘超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9,36(8):495-496,F0003,F0004
Graves病(GD)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到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异常。新近的研究发现,调节性T细胞(Treg)能够抑制那些逃避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克隆的活性和功能,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发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在GD的发病过程中,不仅有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参与,也可有抑制免疫反应的自身反应性Treg的参与。而Treg及其表面表达分子叉头/翅膀状螺旋(Foxp3)基因、糖皮质类固醇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相关受体(GITR)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TLA)-4的高表达可减少GD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因此提高Treg的反应性,进而抑制自身免疫,是GD很有希望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7.
CD28家族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T、B淋巴细胞异常活化,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为特点。在免疫应答过程中,T淋巴细胞活化需要双信号刺激,除T细胞受体(TCR)-CD3复合物与抗原肽-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的相互作用提供第一信号外,还需协同刺激分子传导的第二信号。CD28-B7提供T细胞活化的主要协同刺激信号。研究发现,CD28家族成员表达异常在SLE发病机制和疾病进展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其与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等相互作用有关。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主要通过分泌IL-10和TGFβ发挥免疫抑制功能,辅助性T淋巴细胞(Th) 17主要促进炎症反应,提示Treg和Th17及两者动态平衡可能参与AIH的发生发展,但其参与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综述了近年来Treg/Th17与AIH的相关性,并对其作用机制、治疗靶点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9.
<正>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杀伤作用受到共刺激分子及抑制分子的双重调控,肿瘤细胞通过过度表达共抑制分子,即免疫检查点来逃避免疫系统的杀伤。ICIs通过阻断免疫检查点通路来激活肿瘤效应T细胞,从而增强其抗肿瘤的作用。目前ICIs最常见的靶点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ICIs在增强机体抗肿瘤效应同时,也诱发了免疫系统对人体正常脏器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0.
人体内天然存在一类以持续高表达IL-2Rα链(CD25)为特征的功能独特的T淋巴细胞亚群——CD4 CD25 调节性T淋巴细胞(CD4 CD25 Treg)。它能够分泌IL-4、IL-10和TGFβ,对效应T淋巴细胞具有抑制作用,还参与了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免疫,肿瘤免疫等。一、CD4 CD25 Treg细胞的研究概况1.CD4 CD25 Treg细胞的产生及发育:研究发现,胸  相似文献   

11.
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 AIH)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介导的肝脏疾病,大多数患者起病隐匿,无特定的临床表现,且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病机制与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调节紊乱,尤其是Treg/Th17失衡密切相关。AIH好发于围绝经期女性,性激素在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其可通过影响免疫细胞的表达进而引起AIH的发生、发展。本文就性激素和Treg/Th17失衡在AIH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脓毒症引起的免疫抑制与患者不良结局相关。T细胞耗竭是脓毒症免疫抑制的重要原因, 表现为T细胞表面多种共抑制分子表达持续升高, T细胞增殖、活化及清除病原体的能力下降。脓毒症早期阻断共抑制分子介导的信号通路, 可部分逆转T细胞耗竭, 改善脓毒症免疫抑制状态。本文就共抑制分子在脓毒症T细胞耗竭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以期为脓毒症相关免疫抑制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含人源抗癌胚抗原(CEA)单链抗体(scFv)的4种嵌合免疫受体(CIR),比较其在T淋巴细胞表面表达的情况.方法 将构建好的嵌合免疫受体CIRZ、CIR1、CIR2、CIR3通过电穿孔方法分别转染人T淋巴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各嵌合免疫受体在T淋巴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 有3种嵌合免疫受体成功表达在T细胞的表面,它们分别是CIR1、CIR2、CIR3,其中CIR3的表达更好.结论 嵌合免疫受体能够在T淋巴细胞的表面有效表达,为下一步的体内实验打下基础,同时为这一治疗策略最终应用于临床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HLA-DQB1基因多态性与扩张型心肌病遗传易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在一定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病毒感染诱发的免疫性心肌损伤。这种抗自身组织的异常免疫应答是由于病毒诱导心肌细胞抗原暴露,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Ⅱ类分子异常表达,将自身抗原信息传递给T淋巴细胞,引起心脏自身免疫损伤。HLA限制T细胞受体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定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T淋巴细胞表面Fas受体的分子数,探讨SLE的发病机制及与疾病活动指数的相关性.方法对36例活动期SLE患者和18名正常人群采集外周血,采用Fas定量流式细胞试剂盒荧光染色,通过流式细胞仪对T淋巴细胞上表达Fas受体分子数和凋亡率进行检测.结果活动期SLE患者T细胞表面表达Fas受体分子数和凋亡率较正常人群明显上调(P<0.01).活动期SLE患者T细胞表面Fas受体分子数与T细胞凋亡率和SLEDAI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P<0.01),抗dsDNA抗体阳性患者组T细胞表面Fas受体分子数较抗dsDNA抗体阴性组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患者T淋巴细胞表面Fas受体分子数上调,由Fas介导的T淋巴细胞凋亡加快,刺激机体产生抗dsDNA等多种自身抗体,可能是引起SLE免疫功能紊乱的主要原因.SLE患者T淋巴细胞表面Fas受体分子数与SLE的活动性呈正相关,是一较好的评价SLE疾病活动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作为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T淋巴细胞的异常活化为关键环节之一.T淋巴细胞被诱导增殖分化成效应细胞时,需要双信号的作用,即第一信号--抗原识别,第二信号来自共刺激分子.研究发现,共刺激分子中的肿瘤坏死因子(TNF)一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TNF-TNFR)超家族是RA的关键致病因子[1].  相似文献   

17.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7):1718-1723
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GITR)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与其特异性配体GITRL结合后,所介导的下游信号既可以作为协同刺激分子,促进效应T淋巴细胞增殖与细胞因子分泌;还可以影响调节性T淋巴细胞增殖和抑制效应T淋巴细胞的功能,从而调控效应T淋巴细胞的炎症反应与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GITRL主要表达于抗原递呈细胞且有胞内结构域,与GITR结合后,可以通过受体/配体逆向信号从而影响抗原递呈细胞的功能。在肝脏疾病中,GITRL/GITR信号不仅与肝移植术后和基因治疗中免疫排异反应有关,也与肿瘤免疫微环境形成、肿瘤的免疫逃逸有关。GITRL/GITR在其他肝脏疾病发生和进展中的作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被认为是与备种遗传和免疫异常有关的疾病,其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目前,"基因易感性学说"、"分子模拟学说"提出多年,并已得到广泛认可。近年来,免疫调节紊乱机制备受关注,包括调节性T细胞(regulatury T cell,Tregs)、CD4~+CD25~+Tregs、Toll样受体(Toll likereceptors,TLRs)激活、Th17细胞/Treg细胞平衡、NKT细胞等~([1 2]),并认为表位扩展与AIH患者病情进展、迁延  相似文献   

19.
<正>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肝脏炎性疾病,女性多发,以自身抗体阳性、血清高IgG/γ球蛋白血症及界面性肝炎为主要特征[1],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研究发现遗传易感性、自身免疫生态系统中辅助性T细胞(Th17)与调节性T细胞(Treg)免疫失衡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病理因素[2]。目前仍以糖皮质激素或联合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为主要治疗方案,整体未见新突破。据此,寻找有效的替代疗法治疗AIH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人类白细胞抗原Ⅱ(HLA-Ⅱ)由抗原提呈细胞表达直接参与T细胞活化,调节性T细胞(Treg)在免疫系统中发挥调节免疫反应的重要作用。贫血是血液病学常见的疾病,病因众多。本文探讨不同贫血患者与HLA-Ⅱ分子表达及Treg细胞比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骨髓衰竭性疾病(BMFS)、B细胞-浆细胞肿瘤侵犯骨髓、继发于感染或肝肾疾病的慢性病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以上疾病患者HLA-Ⅱ分子表达强度、Treg细胞比例及与贫血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所有贫血患者的HLA-Ⅱ类分子表达在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IHA患者血红蛋白含量与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呈负相关;BMFS患者Treg细胞比例与淋巴细胞HLA-Ⅱ表达呈正相关;B细胞-浆细胞肿瘤侵犯骨髓患者血红蛋白含量与淋巴细胞HLA-Ⅱ及HLA-DR表达呈正相关;继发于感染或肝肾疾病的慢性病贫血患者血红蛋白含量与单核细胞HLA-Ⅱ及HLA-DR表达呈负相关,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与淋巴细胞HLA-Ⅱ及HLA-DR表达呈正相关。结论:AIHA、BMFS、B细胞-浆细胞肿瘤侵犯骨髓、继发于感染或肝肾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