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中国西部农村学校环境卫生情况,为改善学校卫生环境条件和促进学生健康发育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依据。  方法  以“学校全方位环境改善项目”为基础,于2018年9—12月在广西、贵州、重庆、云南、西藏各随机抽取12所小学,共60所小学38 087名学生,通过访谈、现场观察与询问等方法调查学校环境卫生,从而获得调查数据。  结果  所有学校均有供水,有80.0%(48所)的学校供水能够满足师生使用需求,91.7%(55所)的学校为学生提供饮水设施,93.3%(56所)的学校为学生提供洗手设施,66.7%(40所)的学校为学生提供肥皂等清洁用品。71.7%(43所)的学校有卫生厕所,40.0%(24所)的学校女厕所蹲位数合格,86.7%(52所)的学校厕所清洁,58.3%(35所)的学校厕所无臭味。学校垃圾处理方式以专业机构收集为主,定点堆放为辅,分别占45.0%(27所)和35.0%(21所)。学校生活污水排放方式采用明沟排放、暗沟排放和管道排放的均占30%左右(22,17和20所)。有93.3%(56所)的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程,91.7%(55所)的学校有校园卫生制度,70.0%(42所)的学校有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41.7%(25所)的学校有厕所管理制度。  结论  学校基础环境卫生硬件设施配备较好,但在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制定、配备洗手清洁用品等方面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2015-2019年贵阳市农村中小学校环境卫生状况, 为农村地区学校环境卫生基本情况提供数据支撑。  方法  按照2015-2019年《贵阳市农村环境卫生监测项目工作方案》要求,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贵阳市145所农村学校, 其中小学75所, 初中70所; 通过现场查看、填写问卷方式, 调查学校基本情况、学生饮水方式、校内供水方式以及学校厕所卫生状况等。  结果  2015-2019年, 贵阳市学生主要饮水方式为桶装水或净水器水, 占比从37.9%上升到72.4%;校内供水主要以村镇水厂供水为主, 从69.0%上升到93.1%;有独立式公厕、宿舍楼内有厕所的学校比例在65.6%~100.0%, 教学楼内有厕所的学校比例低于60.0%, 但独立式公厕、教学楼及宿舍楼内卫生厕所普及比例均在80.0%以上; 男厕所蹲位比合格率在93.1%~100.0%, 女厕所蹲位比合格率从44.8%上升到65.5%;厕所由专人管理的比例从31.0%下降到27.6%;经常提供肥皂的学校比例从20.7%上升到58.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7, P=0.01)。  结论  2015-2019年贵阳市农村环境卫生情况尚可, 学生饮水、校内供水及卫生厕所普及情况有所改善。建议增加教学楼内卫生厕所及女厕所蹲位数量, 进一步加强厕所专人负责;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 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来宾市农村学校厕所卫生状况,为改善农村学校厕所环境卫生状况以及改建、新建无害化卫生厕所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普查的方法对来宾市6个县(市、区)的市、县建成区以外的农村地区所有学校的厕所及粪便处理情况进行全面调查,通过查阅学校资料、现场查看和访谈等方式获得数据。  结果  无厕所的学校共有36所,均为小学,分布在金秀县和兴宾区,其中金秀县31所,占该县所有小学的35.63%(31/87);有厕所的651所学校中有1 559间卫生厕所和90间非卫生厕所,均分布在小学,非卫生厕所主要分布在金秀县(44.64%)和合山市的小学(31.25%); 小学、中学及九年制学校室内卫生间的占比分别为77.36%,94.20%和30.95%,其中象州县小学的室外卫生间占比最大(72.46%),其次是兴宾区的九年制学校(71.79%)。在卫生厕所中无害化卫生厕所的占比为95.51%,中学和九年制学校均达到了100%,而小学也达到了94.30%,6个县(市、区)中有4个占比达到了100%,占比最低的是兴宾区的小学,为89.79%。  结论  来宾市农村学校厕所卫生状况已得到明显改善,但部分县(市、区)无厕所或者非卫生厕所仍较多,且均分布在小学。在加强学校无害化卫生厕所的建设时应同时注意提升厕所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佛山市某区农村学校饮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佛山市农村学校饮水与环境卫生设施现状,为改善农村学校卫生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按<广东省农村学校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方案>开展调查.结果 项目区76.5%农村学校拥有完整的水和环境卫生设施;10所调查样本学校100%设置垃圾收集设施及使用卫生厕所;个别边远地区农村小学仍饮用井水或泉水,洗手设施不足;监测样本学校水样10份,合格率40%;学生蛔虫、钩虫、肝吸虫、蛲虫四大寄生虫虫卵镜检阳性率15.7%,其中,蛔虫感染率为6.7%,肝吸虫感染率为7.3%,中学生肝吸虫感染率明显高于小学生.结论 农村学校饮用水合格率偏低;边远地区农村学校饮水与环境卫生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肝吸虫是佛山市农村学校学生肠道寄生虫病主要虫种.  相似文献   

5.
2005年安徽省农村学校水与环境卫生设施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安徽省农村学校水与环境卫生设施现状,为促进农村学校环境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安徽省地理分布,选择来安等8个县县城以外的所有教育部门备案的农村中小学(不含私立学校)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2 132个农村中小学校,其中中学285所,小学1 847所。农村学校能够提供安全饮水的仅占19.47%。卫生厕所普及率为5.11%,主要分布在我省的东部和南部。学校卫生厕所和洗手设施的使用以师生共用为主。结论我省农村学校的饮水卫生安全不容忽视,卫生厕所普及率偏低,我省农村学校水与环境卫生设施建设比其他教育设施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潍坊市农村学校环境卫生状况以及生活饮用水现状,做好我市农村学校的卫生与防病工作。方法随机抽取潍坊市60所小学、初中的用水及学校卫生状况进行现场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 60所学校中90.31%的厕所为卫生厕所,11.67%的学校在厕所周围无洗手设施,仅有10.00%的学校对自备井水源未进行完全处理,60.00%的学校为学生提供开水饮用,71.67%的学校配备专门的卫生室并设有专(兼)职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员。结论我市农村学校的环境卫生状况相对较好,学校供水情况良好,但仍要加强学校卫生的管理,增加学校专业卫生技术人员。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和掌握福建省部分县市中小学校饮水、环境卫生设施与食堂卫生现状。[方法]从连江县等6个农村水质监测县级市、县随机抽取18所县城、60所农村学校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县城学校水源类型主要为地面水(94.4%),农村为地下水(51.7%);有3.3%的农村学校学生饮水的方式采用喝生水。有25.9%农村学校厕所的粪便采用土掩盖方式、排入河塘以及其它排放方式;县城及农村学校90.0%以上有洗手设施;有垃圾收集设施的县城为100.0%,农村为96.7%;污水由排污管道处理的县城为77.8%,农村仅为43.3%。农村学校食堂持有卫生许可证仅为70.5%。[结论]农村学校生活饮用水与环境卫生设施不完善,部分农村学校的食堂还未达到卫生要求。农村与县城学校在饮水卫生、环境卫生设施与食堂卫生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西农村学校饮用水与环境卫生设施现状,为制定改善农村学校卫生设施办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调查内容统一制订调查方案,采用分层抽样方法 ,在广西境内抽取不同区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6个县的农村学校进行饮用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并对60所学校管理者进行饮用水与环境卫生设施需求访谈。应用Access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县共有农村学校1561所,其中有供水设施的学校占62.40%,学校集中式供水覆盖率为35.88%,卫生厕所普及率为38.37%,只有30.88%的学校有洗手设施,49.07%的学校有垃圾收集设施,91.35%的学校有污水排放设施。访谈结果显示,所有受访者均认为学校对供水与卫生厕所建设有需求;有超过50%的受访者认为需要健康教育课师资,以加强学生健康素质的培养;有50%以上的受访者对饮用水水源防护、消毒以及粪便无害化处理等知识认识不足或缺乏。结论需完善农村学校供水、卫生厕所、洗手和垃圾处理设施,加强学校管理者的饮用水、环境卫生和卫生促进等培训。  相似文献   

9.
了解全国部分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对学校生活卫生设施的评价与需求现状,为学校改善环境卫生质量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方法,抽取全国15个省市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站辖区内农村寄宿制中小学校为调查点,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共调查26个监测站,384所学校,18 450名学生.结果 不同省市的学生反映学校卫生设施和条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学生在校期间饮水方式以学校提供免费开水、桶装水为主,分别占39.1%(7 190/18 402),38.4% (7 071/18 402).92.24%(16 737/18 145)的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饮水足够或基本够.86.98%的学生认为在学校上厕所方便.11.48%(1 509/13 139)的学生反映在学校住的是2人1个床位,但各省市学生反映双层床上铺有防跌落栏杆或栏板的比例均高于87%.不同学段学生对食堂、厕所和宿舍环境的感知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认为食堂、厕所或宿舍干净的学生比例均表现为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χ2值分别为1 219.508,849.816,370.066,P值均<0.01).85%(15 597/18 350)的学生认为学校食堂饭菜非常卫生或还可以.饭前、便后有时洗手或不洗手的学生比例分别为35.74%和25.59%.结论 农村寄宿制学生对学校基本卫生条件满意度较高,但学校仍需重视基本设施的改善,加大安全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形成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安康市某3所学校细菌性痢疾暴发原因,分析疫情发生特点,积累疫情处置经验,为以后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建立病例定义,选取3所学校(A、B、C)全部学生和教职员工中所有疑似病例、可能病例、确诊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选择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分析,采集相关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  结果  3所学校共发病132例,均为学生,罹患率为17.74%;A幼儿园罹患率为20.00%、B中心小学罹患率为21.74%、C初级中学罹患率为11.61%。队列和病例对照研究提示学校为暴露场所,学校内生水洗手为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测9份粪便样品,8份为志贺菌阳性,阳性率为88.99%,学校管网末梢、食堂水桶水样、下水管道地漏检出志贺菌。  结论  该疫情是一起由志贺菌引起3所学校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可能由于3所学校生活用水开学前被粪便污染导致。建议加强农村集中供水和施工管理,各级监督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各级学校开学前做好卫生清洁和消毒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河南省农村学校饮用水中5种重金属的健康风险,为农村学校饮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河南省106个地市、县(区)的农村学校1 269份饮用水样品中砷、镉、铬、铅、汞5种重金属(As、Cd、Cr6+、Pb、Hg)进行监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同时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对5种重金属经口摄入途径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监测饮用水中As的质量体积浓度合格率为100%,Cd、Cr6+、Pb、Hg的达标率分别为99.9%,99.9%,99.5%,99.6%。致癌性风险最高的是As(3.05×10-5),其次为Cr6+(2.73×10-5);非致癌性风险最高的是As(0.158 3),其次为Pb(0.041 7)。女生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均高于男生;致癌性风险和非致癌性风险在不同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河南省农村学校饮用水中5种重金属的健康风险均在EPA推荐的人群可接受风险范围内,其中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青海省学生肺结核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学生结核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6—2019年青海省学生肺结核资料,分析流行特征,使用ArcMap 10.8绘制疾病空间分布图。  结果  青海省2016—2019年学生肺结核报告病例累计2 691例,各年报告发病率为46.10/10万、68.59/10万、73.49/10万、85.96/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116.45,P < 0.01)。每年3—9月高发;患者以18岁及以上学生人群为主,女生多于男生,其中藏族学生报告病例最多;青海南部地区学生肺结核疫情最为严重,以玉树、果洛两地居多,但西宁市2018—2019年肺结核疫情上升迅速。  结论  青海省学生肺结核疫情较为严重,学校应该加强结核病预防宣传教育,重点关注青海南部地区与西宁地区。  相似文献   

13.
乔瑞红  苗秋香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10):1516-1519
  目的  了解高校大学生不同手机成瘾变化趋势与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问题之间的关联,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和预防手机成瘾提供参考。  方法  2018—2019年对河南2所高校的1 824名2018级大学生进行手机成瘾、抑郁、焦虑状况5次随访调查,了解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变化轨迹及其与抑郁焦虑之间的关联。  结果  第5次调查中,高校大学生手机成瘾平均得分为(43.19±5.51)分,焦虑检出率为34.21%,抑郁检出率为40.73%。在城乡、不同班级排名、睡眠时间方面,大学生手机成瘾状况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65,3.79,3.82,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手机成瘾变化趋势平稳组学生相比,高成瘾-升高组(OR=3.21,95%CI=2.33~4.41)、低成瘾-急速升高组(OR=8.39,95%CI=5.08~13.78)发生焦虑的风险较高(P值均<0.01);高成瘾-升高组(OR=3.31,95%CI=2.39~4.51)、低成瘾-急速升高组(OR=4.51,95%CI=2.81~7.15)发生抑郁的风险较高(P值均<0.01)。  结论  高校应关注大学生手机成瘾问题,尤其手机成瘾问题集聚上高的学生应重点关注,以有效降低大学生的抑郁和焦虑等负面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河南省中小学生龋齿患病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防控学生龋齿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2019年河南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分析7,9,12,14岁学生龋齿相关指标,利用χ2检验比较男女、城乡学生龋齿检出率和有无龋齿组贫血检出率,利用方差分析比较有无患龋学生的身高情况,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龋齿的相关因素。  结果  中小学生龋齿患病率为56.6%,男生(53.4%)低于女生(59.7%),城市学生(53.4%)低于乡村学生(59.8%)(χ2值分别为52.31,54.00,P值均 < 0.01)。无龋齿组的身高高于有龋齿组,身高差值为0.5~1.6 cm; 随年龄增加,龋齿患病率呈下降趋势(χ趋势2=992.01,P < 0.01);有龋齿组的贫血检出率(16.7%)高于无龋齿组(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8, 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82)、性别(OR=1.27)、城乡(OR=1.26)、超重(OR=0.67)、肥胖(OR=0.67)均与龋齿存在相关性(P值均 < 0.01)。  结论  河南中小学生龋齿患病率较高,龋齿影响学生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应加强对中小学生龋齿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罗清文  谭晓东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2):304-307+311
  目的  分析四川省2017—2021年中小学教学环境卫生现状,为制定教学环境卫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2017—2021年按照统一调查表对四川省7 510所中小学校监督抽检,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2017—2021年中小学校教学环境卫生总体合格率仅为51.70%(3 883所),2017年抽检2 282家,1 414家合格,合格率最高(61.96%); 2019年抽检1 768家,750家合格,合格率最低(42.42%)。不同检测项目在2017—2021年各年中的合格率及同一检测项目在2017—2021年不同年份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乡村地区5年共抽检2 095家,1 177家合格,合格率最高(56.18%); 城区5年共抽检2 124家,1 040家合格,合格率最低(48.96%)。小学学段5年共抽检4 867家,2 626家合格,合格率最高(53.93%)。不同地区在课桌椅配备、教室采光、黑板照度、教室人均面积、学生宿舍人均面积方面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87,17.51,37.69,75.43,11.22,P值均<0.05),不同学段在教室采光、教室人均面积、学生宿舍人均面积、教室和学生宿舍通风方面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16,39.37,79.56,31.37,P值均<0.05)。  结论  四川省中小学校教学环境有待持续改善,教室采光、课桌椅配备合格率较低,应对薄弱环节加大投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河南省中小学生身体素质、超重肥胖现状,探讨身体素质的相关因素,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2019年河南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分析7~18岁学生身体素质指数(PFI)、体质量指数(BMI)等相关指标,利用χ2检验比较男女、城乡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利用秩和检验比较各年龄组学生PFI差异,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FI的影响因素。结果 多数学生的PFI在-5~5,0~<5组占比最多(46.8%),其次是-5~<0组(44.0%),最少的是≥5组;超重、肥胖检出率均表现为男生(16.8%,12.3%)高于女生(12.8%,7.6%)、城市(16.1%,11.8%)高于乡村(13.3%,7.9%)(χ2值分别为124.78,245.43;62.52,166.23,P值均<0.01)。PFI与BMI呈负相关(r=-0.23,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1)、城乡(乡OR=1.21)、性别(女OR=1.11)、超重(OR=1.94)、肥胖(OR=4.85)是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北京市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探究父母教养方式与学生学习成绩的关系,以及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其中的作用。  方法  于2019年10月到2020年1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城乡11所公立普通初中的初一、初二年级5 196名全体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自行设计问题结合形成的问卷进行调查。  结果  父母教养方式拒绝维度平均得分为(9.44±3.88)分,情感温暖维度平均得分为(19.85±5.66)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综合得分的平均值为(1.92±0.73)分,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得分比男生高[(1.97±0.74)(1.87±0.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6,P < 0.01)。父母拒绝和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与学生学习成绩存在线性关系(β值分别为-0.54和1.15,P值均 < 0.01)。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父母拒绝和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越好,父母教养方式对学习成绩的影响越大。  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与孩子学习成绩相关。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以利于提高其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河南省农村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地区学生营养状况变化趋势,为制定营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从河南省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县区的学校中各抽取20%~30%的小学和初中,对抽取学生进行营养状况监测,并对2012—2019年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2012—2019年(2018年未监测)学生轻度消瘦检出率分别为4.0%,3.3%,3.3%,3.6%,3.1%,2.9%,4.4%,中重度消瘦检出率分别为4.5%,4.5%,4.4%,4.6%,3.9%,3.6%,5.1%,超重检出率分别为9.6%,12.4%,12.3%,12.2%,12.7%,13.4%,11.1%,肥胖检出率分别为3.9%,6.8%,6.7%,6.2%,7.6%,7.2%,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 032.29,4 771.39,P值均 < 0.05);男、女生均在2019年轻度(5.0%,3.7%)和中重度消瘦(5.9%,4.3%)检出率最高,小学生、初中生均在2019年轻度(4.1%,6.0%)和中重度消瘦(5.1%,4.9%)检出率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53.22,486.46,919.07,306.27,P值均 < 0.05);男、女生均在2017年超重检出率最高(14.8%,11.8%)、2016年肥胖检出率最高(8.3%,6.9%),小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于2017年、2016年(13.7%,8.4%)最高,中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均在2017年最高(11.5%,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 391.65,2 371.74,4 827.75,512.64,P值均 < 0.05)。  结论  河南省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前期学生营养不良状况有所改善,但目前营养不良状况有上升趋势,并存在营养不良与超重肥胖并存现象,需采取针对性营养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