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左室假腱索(left ventricle false tendon LVFT)系指左心室腔内一些非附着于瓣膜的纤维条束样结构,又称左室条束,调节束,节制带,肌肉条纹,变异的腱索等。自1896年Turner在尸检中首次发现以来,已引起临床关注。1981年Nishmura首先报告了LVFT的超声学特点,进一步获得了超声学界的广泛注意。近些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进展和超声诊断的普及,LVFT的检出率与临床认识已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左心室条束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心室条束(left ventricular band)是指位于左心室腔内的一种不同于乳头肌、肉柱和腱索的条索状结构。随着心脏超声诊断学的迅速发展,国外对左心室条束的临床研究日趋广泛和深入。由此,本文将左心室条束的临床研究进展概述如下。一、左心室条束的临床表现 (一)心脏杂音:Roberts(1969年)报导1例冠状动脉硬化引起心衰的患者,心前区存在3级音乐样收缩期杂音。治疗两天后,心脏杂音消失。尸检时发现左心室条束附着于室间隔与左心室侧壁之间,直径约2  相似文献   

3.
左室假腱索     
随着二维超声心动图(2DE)的广泛应用。左室假腱索(LVFT)的报道日益增多。以往认为其仅是无临床意义的解剖学正常变异,而现在则认为它是某些心前区杂音和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现综述如下。一、概述1893年,Turner首先发现尸解病人的心脏中有跨越左心室的调节束。1969年Roberrs报告1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死亡病人的左心室有一异常条索  相似文献   

4.
心腔假腱索是指存在于右心室之外于心房、左心室内除同时连接左心室乳头肌和二尖瓣叶的腱索外、心腔内的纤维样或纤维肌肉样结构 ,因此又被称为纤维肌束、异位腱索、异位乳头肌。本研究通过对 90 9例受试者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 ,探讨正常人群左心室纤维肌束的发生率及其在左心室腔的位置分布。1 资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 :连续选择 10~ 70岁的正常人 (90 9例 ,表 1) ,除外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糖尿病性心肌病 ,以及其他原发或继发性心脏疾病。 (2 )左心室纤维肌束检测方法 :对受试者均进行超声心动图…  相似文献   

5.
左室假腱(False Tendon)系指左心室腔里一些非附着于瓣膜的纤维条束样结构,又称左室条束、调节束、节制带、肌肉条纹、变异的腱索等。自1893年Turner在尸检中首先发现以来,已引起许多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左心室假腱索(LVFT)超声心动图特征及假腱索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患者(老年组)48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261例。应用超声诊断仪检查LVFT,并观察起止附着点、走行、条数及粗细,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收缩末内径、左心室缩短率、LVEF。结果老年组LVFT检出率为30.91%,对照组检出率为38.70%,均以纵型及细腱索居多。2组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缩短率及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VFT检出率及其形态特点在老年患者与健康成年人之间相似,并非随年龄增长而变化。LVFT无论对老年患者还是健康人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左心室假腱索是指在左心室腔内一些非附着于瓣膜的纤维条索样结构,是一种正常的腱索变异。二维超声心动图在临床的应用使人们发现正常人的左心室假腱索有很高的发生率。同时左心室假腱索与心律失常的关系也引起人们的注意。我室从1992年1月至1994年4月对检出的正常人左室假腱索与心律失常的发生进行了分析。1 资料和方法 接受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550例,检出左心室假腱索62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14例。年龄15~63岁,平均年龄49岁。合并有慢性心肌缺血,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14例,占检出率的22.6%。余下的48例均无器质性心脏疾病,占检出率的  相似文献   

8.
左心室假健索(Left ventricular false tendons)系指左心室腔内一些非附着于瓣膜的纤维条束样结构,又称左室条束,变异的健索等。近年来,随着超声诊断的发展、普及,其发现日益增多。现就临床所见病例对有关文献复习,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心室假腱索临床与超声表现(附100例分析)福建省龙岩地区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内科福建省龙岩地区第一医院心内科谢金森,连秀珍,陈坚编者按必须正确认识与评价"假腱索"的临床意义,"假腱索"是指在组织学上类似瓣膜腱索,但又非腱索的解剖结构,多见于左心室,从室间...  相似文献   

10.
左室假腱索是左心室腔内除连接乳头肌和二尖瓣叶的腱索外,附着于其他部位的纤维样结构,又称左室纤维肌束.近年来研究发现,左室假腱索除具有抑制心室重构、减轻功能性二尖瓣反流以及减轻主动脉瓣下狭窄等作用外,还可能与多种心电活动异常有关.现对目前左室假腱索与心电图异常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为临床加深对左室假腱索的认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工腱索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老年患者二尖瓣置换术(MVR)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9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瓣膜钙化及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为主伴闭锁不全MVR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传统切除全部瓣膜及瓣下结构(A组)55例,切除全部瓣膜后植入人工腱索组(B组)74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率、左心室大小与功能、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术后并发症。结果 B组无围术期死亡;A组术后早期死亡3例(5.4%),1例死于左室破裂,1例死于反复室颤,1例死于严重低心排,术后6、12个月心脏超声随访结果显示B组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比A组有明显改善,LVEF和LVESD的改善差异显著(P<0.05),心功能、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术后并发症B组均优于A组。结论植入人工腱索可保留乳头肌及瓣下结构的功能,有利于维持左室形态及左心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2.
以往左心假腱膜常被认为是一先天的无特殊意义的心肌变异,故未加重视。目前研究发现假腱索内含有传导组织,并假设是希氏束的腔内放散。我们对15例伴左心室假腱索的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此类患者发生心律失常有如下特点:(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  相似文献   

13.
<正>假腱索(false tendon,FT)是指存在于心室内除同时连接心室乳头和二、三尖瓣叶的腱索外、心腔内的纤维样或纤维肌肉样结构,又称纤维索、节制索或调节束,分为左室假腱索(left ventricular false tendon,LVFT)和右室假腱索(right ventricular false tendon,RVFT),自1981年Nishimura等发表了第一篇有关  相似文献   

14.
左室假腱临床意义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根荣  董来宾 《心脏杂志》2003,15(5):442-442
左心室假健是指左心室腔内一些非附着于瓣膜的纤维条索样结构。近年随着超声诊断的应用 ,发现左室假腱很多 ,但其临床意义尚未明了。作者就 30例室性早搏患者发现左室假腱的情况结合有关文献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 男 12例 ,女 18例 ,年龄 2 6~ 5 8岁 ,均无心脏病史 ,2例并发高血压 ,18例心脏杂音 ;30例心电图频发或偶发室性早搏 ,4例全胸导联 T波倒置 ,ST压低 ,并曾误诊为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超声心动图示大腱索 4例 ,分别为 4 ,5 ,5 ,6 m m。2 讨论 结合文献分析左室假腱临床意义有 :1正常腱索的变异 [1 ] :正常腱索起源于乳头肌插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二尖瓣成形术在二尖瓣反流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行二尖瓣成形术的二尖瓣反流患者42例。手术方式包括人工瓣环置入,瓣叶部分切除,腱索修复、转移,人工腱索置入,缘对缘缝合技术等。术中左心室注水试验及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即时效果,术后超声心动图随访二尖瓣反流、左心大小及左心室功能。结果 42例成功行二尖瓣成形术患者中1例围术期死亡。术后1个月、1年与术前相比,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在术后1个月变化不明显,但在术后1年监测中比术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尖瓣无明显反流33例,微量反流5例,轻度反流3例。结论二尖瓣成形术是治疗二尖瓣反流的可靠方法 ,改善了左心结构重构及功能。  相似文献   

16.
例1 患者男,24岁。因胸闷、心悸20余天就诊。体检:BP18/12kPa(135/90mmHg)。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超声心动描记术诊断为左心室内假腱索。心电图(图1)示:QRS波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左心室假腱索导致右胸导联终末r'波的机翻.方法 用心电图(ECG)现察52铆右胸导联(V1、V2)终末r'波,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心室腔内结构.结果 52例左室假腱索均引起右胸导联终末r'波.结论 左室假腱索可是引起右胸寻联V1、V2导联出现r'波的因为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左心室假腱索的检出率及其与室早关系。方法 :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 45 73例受检者。结果 :检出5 48例假索 ,检出率为 12 %。有、无假腱索者的室早发生率分别为 36 %、 8% ,二者差异极显著 (P<0 .0 1)。结论 :室早与假索有关  相似文献   

19.
二尖瓣腱索断裂是一种比较少见的临床急重症,起病急,进展迅速,早期诊断极为重要.由于老年患者常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及全身脏器功能减退,老年患者二尖瓣腱索断裂有其临床及超声特点,目前文献报道较少.本文总结36例二尖瓣腱索断裂中老年患者的超声表现,探讨其超声心动图特征.  相似文献   

20.
左心室内腱索,若不起于乳头肌止于二尖瓣叶,而是从乳头肌到乳头肌、或乳头肌到心室壁、或心室壁到心室壁者,称为假腱索(False Chonade tendinae,FCT)。Turner于1893年首先从尸检中发现,曾被认为是一种无重要临床意义的解剖变异,以后有人提出假腱索可能与心脏杂音及心律失常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