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大肠埃希菌多药耐药株对常用消毒剂的抗力试验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多药耐药株对消毒剂的抗力水平,同时了解消毒剂在常用浓度下对多药耐药株的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试验与悬液定量杀菌试验,以大肠埃希菌标准株作对照,对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多药耐药株进行苯扎溴铵等4种消毒剂的抗性变化和消毒效果的试验观察.结果 苯扎溴铵、碘伏对21株大肠埃希菌多药耐药株MIC值分别有61.9%、71.4%的菌株高于标准株;对"84"消毒液MIC值有14.3%的菌株高于标准株,所有菌株对过氧乙酸MIC值与标准株相同;4种消毒剂在常用浓度下对大肠埃希菌多药耐药株作用5 min杀灭率为100.0%.结论 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多药耐药株对苯扎溴铵和碘伏的抗力高于标准株;4种消毒剂在常用浓度下对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多药耐药株消毒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葡萄糖酸氯己定醇皮肤消毒液对多药耐药菌的杀灭作用,为临床合理选用消毒剂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方法,设试验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3种多药耐药菌;对照组:与试验组相对应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3种非耐药菌;比较葡萄糖酸氯己定醇皮肤消毒液对耐药菌和非耐药菌的杀灭作用.结果 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皮肤消毒液原液作用30 s、1、3 min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杀灭对数值均>5.0.结论 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皮肤消毒液对多药耐药菌的杀灭作用与非耐药菌同样快速和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沿面放电等离子体臭氧对表面上污染微生物的杀灭作用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定量载体消毒试验法。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株悬液制成试验载体,采用等离子体臭氧消毒器,消毒后进行活菌计数,计算杀灭率;以含不同浓度小牛血清的金葡菌悬液制备载体,研究有机物的影响。结果等离子体臭氧杀灭99.9%的金葡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分别需要20和30分钟;对芽胞作用两小时杀灭率为70%。有机物对表面消毒有影响,随有机物浓度的增高,对金葡菌的杀灭率逐渐下降。结论沿面放电等体臭氧可有效地杀灭表面上的细菌繁殖体,但对芽胞的杀灭效果较差。有机物对表面消毒效果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复合电磁场水处理装置(简称装置)的灭菌效果并探讨其灭菌机制.方法灭菌试验:用大肠埃希菌8099株制备的模拟水经装置处理60s,并在处理至0,15,30,45和60s时分别采样,于37和44.5℃培养检测菌密度.持续灭菌试验:制备3种水为高压灭菌自来水、经装置消毒灭菌状态处理3min的脱氯自来水、经装置消毒灭菌状态处理3min,再经胶体脱稳状态处理20min的脱氯自来水;以上3种水样均添加大肠埃希菌8099株后静置3h,并于0,0.5,1,2和3h取样,37和44.5℃培养检测菌密度.结果装置在30s内对含菌模拟水样的细菌灭活率达100%;经装置处理后再染菌的水样,60min细菌灭活率仍可达100%.结论复合电磁场水处理装置具有快速高效的直接灭菌功能及一定的持续灭菌功能.  相似文献   

5.
冷冻和解冻对大肠埃希菌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冷冻解冻对大肠埃希菌超微结构的损伤和修复。方法:将正常的和经冷冻解冻损伤和修复后的大肠埃希菌作负染色和超薄切片,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1)冷冻解冻破坏大肠埃希菌的超微结构,细胞壁、细胞膜损伤,胞内有空泡形成;(2)修复后的大肠埃希菌,其超微结构基本恢复正常;(3)冰晶的形成、胞质浓缩产生的盐害是冷冻损伤的主要机理。结论:冷冻解冻可破坏大肠埃希菌的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ATP生物荧光技术快速测定大肠埃希菌消毒后残留菌总数的应用.方法 通过平板培养法检测大肠埃希菌溶液在未被消毒剂作用以及在0.005%次氯酸钠、0.055%邻苯二甲醛、0.2%戊二醛等低浓度的消毒剂作用后的细菌总数,用生物荧光法经过0.22μm孔径过滤加入裂解液、酶、ATP标准品,用荧光光度计测定相对发光值(RLU),换算成ATP含量(mol),平行比较两种方法的相关性.结果 随着大肠埃希菌菌悬液浓度的降低,ATP值逐渐降低,大肠埃希菌回归为Y=0.305+0.9X R2=0.962,但在108 CFU/ml和107 CFU/ml则超出了测定范围,说明ATP生物荧光法检在菌液浓度一定量时,测得的ATP值(mol值可以反映实际菌量;通过平板培养法0.005%次氯酸钠、0.055%邻苯二甲醛、0.2%戊二醛等3种消毒剂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杀灭效果逐渐递增,与生物荧光法的值下降呈一致性.结论 ATP生物荧光法能应用于消毒后的消毒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大肠埃希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和膜孔蛋白ompC基因的存在及变异情况.方法 收集医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临床分离的耐药大肠埃希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A、B、C、D等4类β-内酰胺酶24种基因和膜孔蛋白ompC基因.结果 20株耐药大肠埃希菌共检出TEM、CTX-M-1群和OXA-1群等3种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率分别为45.0%、40.0%和10.0%,其余21种基因均未检出;20株耐药大肠埃希菌共检测到19株占95.0%,膜孔蛋白编码基因ompC,经测序比对除11号株外,其余18株占90.0%均存在突变.结论 20株耐药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为产β-内酰胺酶和膜孔蛋白变异的共同结果.  相似文献   

8.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根据毒力性质、病理机制、临床综合征及不同的血清分型被分成肠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和扩散粘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大肠埃希菌尿液分离株中β-内酰胺酶基因、AmpC酶基因和膜孔蛋白ompC基因的存在和变异情况.方法 对宁波市第一医院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患者尿液样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28株)采用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15种β-内酰胺酶基因、6种AmpC酶基因和膜孔蛋白ompC基因.结果 28株大肠埃希菌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的种系分型,并对各菌种遗传相关性进行分析,提高临床对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认识,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感染率。方法选取2013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3所医院尿路感染检出的大肠埃希菌,采用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EP-PCR)对其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并据此进行种系分型及遗传相关性分析,数据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所医院尿路感染住院患者留取尿液培养检出300株大肠埃希菌,其中D型最常见有107株,其次为B2型77株、A型67株、B1型46株,37株大肠埃希菌为NT菌株;所有大肠埃希菌中有12株菌间相似度>85.0%,其余的相似度均<85.0%,表明有很大的遗传多样性,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差异种系分型及遗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尿路感染主要由D型大肠埃希菌引起,致病性较强的为B2型和D型大肠埃希菌,说明300株大肠埃希菌中多数存在较强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11.
中性氧化电位水杀菌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中性氧化电位水(NEOW)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ATCC 9372)和大肠埃希菌(8099)的杀菌效果.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实验,利用电解法制备NEOW,并与酸性氧化电位水(EOW)、NaClO溶液和盐酸溶液进行杀菌效果比较;通过电解工艺条件控制制备不同有效氯含量的NEOW,研究有效氯含量和杀菌时间对杀菌效果的影响.结果 NEOW同EOW一样具有高效的杀菌作用;当杀菌时间为1 min时,对大肠埃希菌的杀灭对数值>8.34 logcfu/mL;杀菌时间为20 min时,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杀灭对数值>7.76 logcfu/mL,而与其有效氯浓度相同的NaClO溶液杀灭对数值为5.76 logcftt/mL,以及与EOW的pH值相同盐酸溶液杀灭对数值为3.06 logcfu/mL;增加NEOW中的有效氯含量,以及延长杀菌时间有利于提高杀菌效率.结论 NEOW具有高效、快速的杀菌作用,其pH值接近中性,可以减少对金属的腐蚀,可在医药和食品等行业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定量检测外科发热患者静脉血中大肠埃希菌DNA含量,研究其与体征及皿细胞计数之间的相关性,并比较不同检测方法对血中大肠埃希菌的阳性检出率的差异。方法 以实时定量PCR(RQ-PCR)定量检测40份健康人静脉血标本,确定临床阳性检测限。31例发热患者共72份血标本同时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及大肠埃希菌DNA定量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对血中大肠埃希菌的阳性检出率的差异,两个取血时间点间大肠埃希菌DNA含量的变化,并计算大肠埃希菌DNA含量与体温、心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百分比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RQ-PCR定量检测大肠埃希菌DNA阳性率为52.78%(38/72),显著高于细菌培养阳性率2.78%(2/72)(P=0.000)。同一患者两个时间点血标本检测结果显示,静脉血中大肠埃希菌DNA在2~6小时内的升降变化达10~20倍。血中大肠埃希菌DNA含量与体温和心率之间均显著相关(P=0.000),相关程度中度密切(,值分别为0.565和0.546),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百分比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 RQ-PCR检测外科发热患者静脉血中大肠埃希菌阳性率远高于血培养。血中大肠埃希菌DNA拷贝数变化速度较快。血细胞计数不能很好反映血中大肠埃希菌的含量,而体温心率的影响因素较多,因此RQ-PCR能更及时准确反映大肠埃希菌血症的严重程度,有助于对肠屏障损伤导致肠道细菌移位的动态程度或后果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家蝇3龄幼虫抗菌肽对K562细胞膜的作用。方法通过针刺感染大肠埃希菌诱导家蝇3龄幼虫大量表达抗菌肽,然后经过研磨、离心、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家蝇3龄幼虫抗菌肽,采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比色法和光镜观察法筛选对K562有抑制作用的抗菌肽;用不同质量浓度的峰5、峰8处理K562细胞,采用台盼蓝拒染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和生长曲线的变化;用光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膜形态的变化;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膜荧光素的渗漏;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膜的损伤程度。结果低质量浓度(<50μg/ml)对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影响,细胞整体形态变化不大,细胞荧光素渗漏较少[(18.95±0.05)~(22.49±0.68)],细胞损伤甚微;高质量浓度(≥50μg/ml)使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细胞形态变化逐渐增大,细胞荧光素渗漏较多[(62.77±4.08)~(70.81±0.18)],甚至大分子荧光素DextranFITC可以通过。结论家蝇3龄幼虫抗菌肽对K562细胞膜的作用存在质量浓度阈值,低质量浓度时可引起膜通透性增加,高质量浓度时可引起细胞膜严重损伤。家蝇幼虫抗菌肽可能通过直接杀伤作用抑制K562细胞生长,其作用机制首先是通过对膜作用,然后可能进一步对膜作用从而使膜上孔洞不断扩大或者进入细胞后经过其他途径抑制K562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制纳米二氧化钛(TiO2)光催化空气净化消毒器,并测试其空气消毒净化效果.方法 设计和制作纳米TiO2光催化空气净化消毒器样机.在封闭实验室将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制成气雾,比较紫外线和纳米TiO2光催化空气净化消毒器消毒后残余细菌总数.在大型公共场所测试纳米TiO2光催化空气净化消毒器对空气净化和消毒的效率.方法 纳米TiO2光催化空气净化消毒器由粗效过滤器、纳米TiO2光催化反应器、活性炭纤维吸附层、电空气负离子发生器和智能化微处理程序共5部分组成.纳米TiO2光催化法在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对空气大肠埃希菌的杀灭率分别为76.0%、81.8%、77.5%、80.7%.纳米TiO2光催化法上述时间点对空气克雷伯菌的杀灭率分别为78.4%、79.5%、67.3%、58.5%;30 min、60 min时间点紫外线对空气克雷伯菌的杀灭率56.1%、63.2%.方法 纳米TiO2光催化空气净化消毒器的空气消毒效果等同或优于紫外线,可用于大型公共场所的空气净化和消毒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辐照和高压蒸汽灭菌方法对实验动物配合颗粒饲料的灭菌效果及其对营养成分的影响,摸索辐照和高压蒸汽灭菌方法的最佳灭菌条件。方法 采用不同时间(10、15、20、30、40 min)的高压蒸汽(121 ℃、0.14 MPa)或不同剂量(10、15、25、30、40 kGy)的 60Co-γ射线辐照对兔繁殖饲料进行灭菌处理,然后对未灭菌饲料和灭菌处理后的饲料检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数和致病菌,测定常规营养成分(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钙和总磷)、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和烟酸)、氨基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矿物质(镁、钾、钠、铁、锰、铜、锌、碘、硒),比较分析两种灭菌方法对饲料营养成分的影响,根据灭菌效果和对营养成分的影响得出最佳灭菌条件。结果 卫生微生物指标测定结果显示,高压蒸汽灭菌时间达到20 min、辐照剂量达到25 kGy,灭菌效果才能达到GB 14924.2-2001的要求。与对照组相比,高压蒸汽灭菌引起粗蛋白含量损失12%~27%,维生素D损失45%~54%,维生素B1损失35%~46%,维生素B6损失26%~32%,维生素A损失15%~25%,维生素B2损失15%~24%;引起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苏氨酸和亮氨酸含量降低,其中精氨酸损失19%~30%,赖氨酸损失23%~32%,苯丙氨酸+酪氨酸损失3.5%~8.4%(均P<0.05)。延长高压蒸汽灭菌时间会加剧维生素A、D、B1、B2、B6、精氨酸、赖氨酸和苯丙氨酸+酪氨酸损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辐照灭菌引起和赖氨酸含量维生素含量下降(均P<0.05),其中维生素B1损失25%~27%,维生素D损失12%~13%。维生素B1含量损失随辐照剂量递增而加大(P<0.05)。高压蒸汽灭菌和辐照灭菌对其他营养成分指标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蒸汽灭菌法在121 ℃,0.14 Mpa、灭菌20 min条件下,辐照灭菌法在辐射剂量为25 kGy条件下,两种方法对实验动物饲料灭菌均可以得到良好的灭菌效果,并能保存大部分营养成分。相较于高压蒸汽法,辐照法灭菌对于营养物质的损失和破坏程度更低,灭菌操作更方便,灭菌效果更理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一次性无纺布包装器械包破损情况,分析包装破损的原因,通过改进包装方法提高包装完好性。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某院5 000个相同规格的手术器械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包装形式分为A—E组(A组:普通篮筐+一次性无纺布;B组:普通篮筐+一次性吸水衬纸+一次性无纺布;C组:平底篮筐+一次性无纺布;D组:平底篮筐+一次性吸水衬纸+一次性无纺布;E组:提篮+平底篮筐+一次性吸水衬纸+一次性无纺布),每组数量1 000个,观察记录自包装完成至使用前的七个环节(①包装操作完成;②装载至灭菌架;③灭菌后卸载至存储架;④装入运输车;⑤卸载至手术室存储架;⑥使用前放置在操作台;⑦使用前打开)器械包的破损情况。结果 A—E组包装破损率分别为21.7%、13.5%、8.8%、5.2%、0.1%,A组破损率最高,E组破损率最低,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①—⑦转运环节中包装破损率分别为0、0.24%(12件)、1.04%(52件)、1.44%(72件)、3.44%(167件)、0.30%(15件)、0.46%(23件),除环节①包装破损数量为0以外,各个环节均发生了包装破损,环节⑤破损率最高,器械包进入使用科室直至使用前,破损情况均在持续发生。结论 与使用普通篮筐比较,使用平底篮筐进行器械包装破损率更低,增加一次性吸水纸的保护可以进一步改善包装破损情况,器械包转运提篮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包装在转运、搬运过程中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The interaction of aerosil particles with human erythrocytes was investigated by electron microscopy methods complemented with hemolysis and radio wave dielectric spectroscopy to elucidate the extent of morphological and functional modification induced by aerosil surfac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freeze-fracturing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follow morphological and ultrastructural modifications and hemolysis tests and radio wave dielectric spectroscopy to monitor the membrane damage. All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is an effect depending on both silica concentration and incubation time. Our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an interaction model based on membrane protein denaturation due to the electrostatic attraction between (-SiO-) groups at the silica surface and proteins embedded in the membrane. The process is time-limited and reaches saturation after about 20 min. The extent of the damage is determined mainly by the ratio between cell and aerosil surface, that is, aerosil concentration. Limited damage is observed, especially when little aerosil surface per cell is available. Conversely, strong membrane damage is obtained when aerosil surface is considerable. In any case, due to the high surface/volume of aerosil particles used in our experiments we obtained considerable membrane damage with small weight concentration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真空臭氧消毒机对水果的杀菌效果。方法 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8099作为指示微生物,以苹果、圣女果、草莓作为受试对象,采用模拟现场试验进行研究。结果 在消毒机箱内压强为50kPa的条件下,对苹果分别消毒30s、60s、90s,其平均杀灭对数值依次为4.52±0.36、5.17±0.06、6.27±0.23,杀灭率均高达100%;对圣女果分别消毒150s、180s、210s,其平均杀灭对数值依次为2.23±0.11、2.30±0.09、3.21±0.09,平均杀灭率分别为(99.40±0.14)%、(99.49±0.10)%、(99.94±0.01)%;对草莓分别消毒360s、480s、600s,其平均杀灭对数值依次为1.52±0.13、1.71±0.35、2.22±0.57,平均杀灭率分别为(96.90±0.85)%、(97.69±1.36)%、(99.01±1.03)%。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真空臭氧消毒机对水果表面的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杀菌效果,且作用时间较短,可以用于杀灭水果表面的微生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并分析羟基自由基溶液以载体定量喷淋方式杀灭细菌效果的影响因素,为完成羟基自由基溶液消毒灭菌装备化提供技术参数。方法实验选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ATCC8032、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Bacillus subilis var.niger)ATCC9732、肠道球菌(Enterococcus)实验室保存菌种为研究对象,按照模拟消杀防疫技术流程,通过改变溶液喷淋后的雾滴粒径、喷淋空间高度、喷淋密度以及控制有无有机干扰物的手段进行研究。结果当控制压力为0.41MPa,雾滴粒径约为1080μm,·OH溶液喷淋密度约为40μl/cm2,高度为40cm,菌悬液无培养基的条件下,·OH溶液可完全杀灭初始对数值为6.61的大肠杆菌,对初始对数值为5.88的枯草芽胞杆黑色变种杀灭效果也可达到《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结论·OH溶液喷淋雾滴粒径和有无有机干扰物是影响·OH溶液载体喷淋杀灭细菌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