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颜东亮  吴伯麟  曹晓国 《陶瓷》2004,(4):28-30,32
分别以铝含量为50%、60%、70%、80%并配以等量的烧结助熔剂来制造氧化铝瓷球。研究了不同铝含量对瓷球密度、烧结、以及对瓷球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瓷球的密度随铝含量的增加而增大;Al(60%)瓷球烧结温度较低,Al(70%)瓷球烧结温度较高;Al(60%)瓷球磨损率相对较低,Al(80%)瓷球磨损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ArgonideNanomaterialsTechnologies (Sanford ,Fla .)开发了一种直径只有 2nm、长度直径比为 2 0~ 10 0的氧化铝纤维。据Argonide公司介绍 ,该纤维适合于增强陶瓷、金属及塑性复合材料。它们的表面积高达 5 0 0~ 6 0 0m2 ·g-1,用作化学吸附剂效果良好。该氧化铝纤维的用途还包括 :陶瓷薄膜、清除微量核废物泄露物的过滤材料、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电绝缘体、隔热材料及陶瓷助烧剂纳米氧化铝纤维@柴俊兰  相似文献   

3.
耐磨微晶玻璃的组成与晶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制备耐磨微晶玻璃的成分范围及主晶相和晶核剂的选择,在此基础上,采用DTA,XRD,SEM等测试手段分析了材料的晶化动力学、晶相和显微结构。所得到的微晶玻璃的主晶相为透辉石,其组织致密、结构均匀、晶粒尺寸在100nm左右。该材料具有优良的晶化特性,析晶活化能为E=78.81kJ/mol,晶体生长指数为3.01。对该材料与高铝瓷的耐磨性进行了比较,其耐磨性是90%Al2O3瓷球的1.5倍。  相似文献   

4.
娄本浊 《山东陶瓷》2012,35(2):7-11
本文分别以Y2O3、CaO、Dy2O3、Nd2O2与Sm2O3为助烧剂,利用微波烧结法制备了AlN陶瓷,并分析了助烧剂添加量对陶瓷样品微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当以Y2O3为助烧剂时所得陶瓷几近完全致密,且其添加量对陶瓷晶粒与晶界的形态有较大影响;当以CaO为助烧剂时,添加量较小时所得陶瓷中孔洞也很少,添加量较大时会在陶瓷中出现大孔洞;当以Dy2O3与Nd2O2为助烧剂时所得陶瓷相当致密且没有孔洞存在;当以Sm2O3为助烧剂时,添加量较小时陶瓷相当致密且没有孔洞存在,而添加量较大时会出现少量孔洞;其中以Nd2O2与Sm2O3为助烧剂时会有穿晶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5.
韩君  吴伯麟 《中国陶瓷》2008,44(7):46-48
保持AI2O3和si02含量不变,变化CaO和MgO的比例制造氧化铝瓷球。研究了不同CaO、MgO含量对瓷球密度、烧结以及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aO含量降低、MgO含量的升高,瓷球烧成温度升高,密度相近,但磨耗降低。  相似文献   

6.
影响95氧化铝瓷球耐磨性的几个关键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永先 《山东陶瓷》2000,23(2):27-28
本文介绍了影响95氧化铝瓷球耐磨性的几个关键因素,并指出氧化铝瓷球原料配方中使用辅助原料引入CaO、MgO,对降低烧结温度,提高耐生的益处。  相似文献   

7.
《陶瓷》2020,(8)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温度稳定型BaTiO_3-Nb_2O_5-Co_3O_4-La_2O_3体系陶瓷材料,研究了助烧剂ZnO-B_2O_3和BaTiO_3基料晶粒尺寸对瓷料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当用量的助烧剂引入,瓷料可以在900~1000℃范围内实现烧结,并保持X7R、X8R特性所需的介电性能。同时,制得的陶瓷材料晶粒为亚微米级,粒度分布范围窄,有利于减薄MLCC的介质厚度。BaTiO_3基料的晶粒尺寸对陶瓷材料的介电性能有明显影响。当基料为900℃预烧的小晶粒BaTiO_3时,在助烧剂掺杂量为最优值时,样品烧结后致密度高,损耗小,介电常数处于峰值。此后,随着助烧剂含量增加,介电常数逐渐下降;当基料是1000℃预烧的大晶粒BaTiO_3时,随着助烧剂的掺杂量增加,样品烧结后的直径收缩、介电常熟、介电损耗也一直增加,并不在某点出现峰值。  相似文献   

8.
吉羽佳 《佛山陶瓷》2002,12(10):29-31
提供了一种用于釉面砖的结晶无光釉,釉的组成包括能形成透辉石晶体的熔块,透辉石结晶控制剂,表面结构控制剂、色料、添加剂等。结晶控制剂有钠长石、钾长石、霞石、锂辉石等,钠长石为最佳。表面结构控制剂包括氧化锌和燃烧氧化铝。釉面呈半透明,细腻无光,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和耐磨性。  相似文献   

9.
以4%Y_2O_3、3%Y_2O_3–1%CeO_2、3%Y_2O_3–1%CaF_2和3%Y_2O_3–0.5%CeO_2–0.5%CaF_2(质量分数)为助烧剂,于1 860℃制备得到了AlN陶瓷。研究了不同助烧剂体系对AlN陶瓷物相组成、显微结构、烧结性能及热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样品的物相组成中均含有AlN与钇铝酸盐相,在含有CeO_2助烧剂的样品中还检测到少量的铈铝氧化物相;样品晶粒尺寸分布均在3~8μm之间。与添加一元及二元助烧剂相比,三元助烧剂的引入能更有效促进AlN陶瓷烧结致密化,强化其导热性能。添加三元助烧剂制备得到AlN陶瓷的体积密度为3.29 g/cm~3,气孔率为0.58%,热导率为184.8 W/(m·K)。  相似文献   

10.
氧化锆增韧氧化铝耐磨瓷球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煅烧种分法所得氢氧化铝超细粉制取的特种α-氧化铝超细粉为主要原料,试验研究了ZTA耐磨瓷球的生产工艺及特性。结果表明:①在平均粒径1~1.5μm的上述α-氧化铝超细粉中添加18~20%的Y—PSZ,经造粒、等静压成型后,于1650℃下烧制1小时,其相对烧结密度达98.8%,磨耗率为0.036%/hr,仅为通常氧化铝95瓷球的1/5~1/8;②加入MnO_2、TiO_2等烧结助剂可适当降低烧成温度、提高烧结密度,但不利于提高ZTA瓷球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MM—2000型和THT07—135型摩擦磨损试验机系统考察了载荷、滑动速度和环境温度对含二氮杂萘联苯型聚醚砜酮(PPESUK)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分析了其磨损表面形貌及磨损机理。研究表明,干摩擦条件下,随载荷增加PPESUK的摩擦系数降低、磨损率增加;在高的滑动速度下,摩擦系数和磨损率都降低;环境温度对PPESUK的摩擦系数影响不大,并且粘着磨损是其主要磨损机理。  相似文献   

12.
介绍聚甲醛作为耐摩擦自润滑材料的评价指标,各种润滑剂对聚甲醛摩察磨耗性能的改进效果,以及在聚甲醛分子上导入润滑性链段的方法等。  相似文献   

13.
以丁腈橡胶改性酚醛树脂为基体,芳纶纤维、玻璃纤维为增强纤维,选用不同类型的纳米颗粒作为填料设计摩擦材料组分配比,并通过热压烧结制备摩擦材料。通过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其在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并用扫描电镜(SEM)对材料的磨损形貌进行观察分析,以研究不同类型的纳米颗粒对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干摩擦条件下,经过纳米颗粒改性的摩擦材料摩擦系数、硬度比未改性的材料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磨损率有很大程度的降低;纳米颗粒改性的摩擦材料摩擦系数、磨损率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均随着实验载荷、滑动速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纳米颗粒改性后的摩擦材料磨损机理表现为疲劳磨损与磨粒磨损并存,而未改性的材料磨损机理主要表现为疲劳磨损。  相似文献   

14.
等离子喷涂WC涂层磨损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碳化硅陶瓷摩擦化学磨损机理及磨损图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研究了碳化硅陶瓷自对偶摩擦在空气中从室温到1200℃的摩擦磨损特性、磨损图和摩擦化学。其摩擦学特性与实验温度和载荷密切相关,磨损呈现3种模式:即其比磨损率分别随温度的升高呈现基本不变、增加和减少的规律。在此基础上用磨损图描述了磨损特性和试验温度及载荷等摩擦环境参数的关系。碳化硅陶瓷自对偶摩擦的高温摩擦化学反应产物-无定形SiO2平滑薄膜层的形成与破坏是影响磨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以问卷形式,通过广东四类城市的消费者对牛仔服装市场的调查,分析了目前牛仔服装市场消费者的偏好、对款式需求以及产品定价、品牌建立和产品开发等情况,旨在为广东地区牛仔行业的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聚醚醚酮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聚醚醚酮(PEEK)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能,评述粒子填充、纤维增强、有机-无机共混和等离子处理PEEK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进展,指出今后应加强对多因素协同作用下PEEK复合材料磨损机理、开展PEEK复合材料微观摩擦学及生物摩擦学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PTFE及其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改性聚四氟乙烯的摩擦性能的三种方法及其优缺点,指出摩擦学领域改性PTFE的主要方法为填充改性,并总结了PTFE及其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PTFE、UMWPE对PBTP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5%和UHMWPE或PTFE的PBTP与纯PBTP相比,摩擦因数大幅度降低;PV值明显提高,可分别为PBTP的2.4倍和1.6倍;耐磨损性较为PBTP提高约20倍和30倍  相似文献   

20.
聚苯硫醚耐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特种工程塑料聚苯硫醚(PPS)耐磨性能研究的现状和最新进展,对PPS共混合金以及有关耐磨新技术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并展望了PPS耐磨材料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