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湘南起义的历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南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领导的一次规模最大的农村武装起义.然而,对这次起义历史意义的定位,史学界有失公允.每每论及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起义,都以"三大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而概之.  相似文献   

2.
1928年5月的渭华起义,是大革命失败后,由中共陕西省委领导的陕西地区三次起义中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起义。它不仅在陕西、在西北,而且在全国亦属有影响的重大事件。它是我党在陕西第一次发动并领导的农民与军队互为配合的武装斗争。起义由陕西省委领导,由渭南县东西原、华县高塘原一带的农民及我党所掌握的许权中旅所举行的。这次起义虽已过去六十年了,但起义者的英勇果敢行为,是永远值得纪念的,1985年11月20日邓小平同志题词“渭华起义烈士永垂不朽”。现辑录有关史料,供研究我党历史及中国现代革命史参考。  相似文献   

3.
郴县(今郴州市苏仙区、北湖区)是湘南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在这里,湘南起义运动进入高潮,并很快推进到永兴、资兴、耒阳、桂阳、嘉禾、汝城等湘南20余县,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农民革命运动,给国民党反动派极大的震动与打击.  相似文献   

4.
湘南苏维埃运动的开展 据1985年11月“中共郴州地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编辑的《湘南起义稿》记载:1928年1月12日,朱德、陈毅、王尔琢率领南昌起义余部,智取宜章,打响了湘南起义的第一枪.接着,朱德、陈毅纵横驰骋,把以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革命武装的革命斗争与土地革命结合起来,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湘南农民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5.
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大革命失败后,武装夺取政权,反抗蒋介石反动统治的一次重大尝试,与八一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并称三大起义,是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是在战略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创举.值此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 周年之际,让我们通过一份珍贵的历史档案,回顾秋收起义的细节和风貌,一起探寻先辈们在风云变幻的革命转折时期,上下求索、砥砺前行的伟大征程.  相似文献   

6.
1927年12月,朱德接受党组织的指示,与陈毅一道率领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去支援广州起义.部队进军途中却听说广州起义失败了,就在广东韶关西北的犁铺头停了下来,进行短暂的休整和训练.不久,蒋介石发现朱德隐藏在国民党范石生的第16军部队里.范石生与朱德有很好的私交,暗中给了朱、陈部队三个月的军饷以及军需、弹药,让他赶快离开另谋出路.于是,朱德化名王楷与陈毅一道,仍旧打着国民党第16军140团的旗号,准备率部转入湘南,组织湘南暴动.  相似文献   

7.
苗体君 《档案》2023,(10):52-58
渭华起义革命精神就是以刘志丹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伟大实践中,培育、铸造出的一种伟大的革命精神。其内涵包括:坚定信念,听党指挥,不怕牺牲,矢志奋斗。刘志丹不仅是渭华起义的主要策划者和发动者,还是渭华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而且还自始至终参加了渭华起义的全过程,并用革命的实践培育并铸造出了伟大渭华起义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8.
上地革命战争时期始于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止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之前。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有意识地把武装斗争与思想战线上的斗争在全国范围内直接或间接地配合起来,开始拥有了独立的新闻传播事业。在不断总结新闻传播工作经验,充分释放新闻传播工作的宣传和组织功能的同时,也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始对我党新闻传播中的缺点进行反思、探讨和批评,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媒介批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在云南三大代表性贡献是:统一战线、民族团结和武装斗争,这也是夺取民主革命在云南胜利的最重要因素。统一战线是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夺取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自中共云南地方组织建立后,一直创造性地运用统一战线策略,为云南民主革命作出重大贡献。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区,中共云南地方组织,从实际出发,实施了促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政策,创造了胜利的条件和美好的明天。云南在民主革命中,坚持武装斗争和游击战争,特别是"边纵"成立后,武装斗争的烽火遍及全省,促进了卢汉云南起义,推动了云南全省的解放。  相似文献   

10.
采取武装斗争推翻清朝统治,是辛亥革命期间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斗争的特点和优点.从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到南京临时政府建立之前,中国同盟会共领导了八、九次武装起义,参加者少则一、二百人,多则数万人;坚持战斗的时间,少则几天,多则几个月.供应这些起义部队的粮饷、枪支弹药,所需资金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同时,同盟会组织的运作和宣传活动等也需要不少经费.中国同盟会总理孙中山认为,经费的筹集与接济,关系到起义"事之成败,功之迟速".甚至说.没有它就不会有军队和军火,没有它就无从进行革命斗争.因此,中国同盟会自1905年成立之日起,解决经费问题就成为与武装起义同等重要的任务.为了筹措费用,中国同盟会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  相似文献   

11.
特别推荐     
正1928年,蒋介石从湘粤两省调集九个师的兵力,对湘南起义总指挥部的所在地郴州进行"会剿"。在这种严重的情况下,朱德、陈毅决定湘南武装进行战略转移,分两路撤往江西井冈山地区。而湘南特委却继续执行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路线,派出宣传部长周鲁为代表前往井冈山,强令工农革命军全部出动,开赴湘南与湘粤两省敌军决战。为了保存革命力量,  相似文献   

12.
1912年3月11日,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爆发了辛亥革命的最后一次起义——著名的秦州起义.在甘肃响应辛亥革命而爆发的众多起义中,秦州起义是影响最大的一次起义.起义后,甘肃开始隶属中华民国管辖,中国由此真正实现了共和.秦州起义理应是中国近代史和中华民国史研究领域内的重大历史事件,尤其是中国近代西北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但长期以来学界对秦州起义的研究还不甚深入,国人对此事件也知之甚少.本文欲通过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探析,揭示其伟大的历史功绩,让国人更多地了解其前因后果与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彪 《档案时空》2003,(3):19-21
湘南起义失败后,地处湘南的永兴、资兴、桂阳等县,许多参加及支持过起义的群众惨遭杀害,从井冈山奉命返回后的农民指战员,几乎全部被害。敌人在各个交通要道张贴布告,悬赏捉拿黄克诚、李卜成等起义军的领导,革命组织陷入瘫痪,湘南各县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家乡遇险,含泪千里奔他乡永乡县农民军解体之后,各革命组织转入地下活动,黄克诚一时找不到党组织,而国民党又四处通缉他。为了躲避国民党的追捕,黄克诚和李卜成躲在家乡的太平山,利用一切时机,打听幸存中共党员和其他革命人士的消息,但最终一无所获。就这样,黄克诚、…  相似文献   

14.
董杨 《云南档案》2020,(4):26-28
中国共产党自1926年11月7日在云南建立第一个地方组织开始,统一战线与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三大法宝相互联结为一个整体,成为推翻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云南反动统治的强大武器。云南解放前夕,通过促成东北内战前线滇军相继起义,确定以"绥远方式"解放云南的方针等,推动卢汉率部起义成功。昆明和平解放后,又组织动员全市人民保卫昆明、迎接野战军进驻接管,使云南各族人民在1950年2月24日这一天终于迎来了彻底解放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5.
湘南学院图书馆依托湘南学院“红色铸魂”德育教育工程,构建了强基、结合、联动的主题阅读推广体系,开展了红色文化资源建设、红色阅读空间建设工作,以及系列阅读活动,成为重要的红色育人基地。文章在分析湘南学院图书馆相关实践成果的基础上,从形式、内容与学生行动,合作、联动与合作意愿,宣传、传播与媒介形式三个方面探索了红色阅读推广工作思路,以期高校图书馆能够成为高校重要的红色文化育人阵地。  相似文献   

16.
1928年,正值人民政权日益巩固,革命运动步步深入之际,反革命湘粤“会剿”开始了。蒋介石纠集各派军阀势力,从湘粤两省调集九个师的兵力,直扑湘南起义总指挥部的所在地郴州。湖南敌军前线指挥部设在衡阳,广东敌军前线指挥部设在曲江,对湘南革命武装形成南北夹击之势。而资兴接近江西、广东,是广东敌军扑向湘南的要地。因此,资兴当时在敌我双方的战略位置上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一九二八年五月,党在陕西渭华地区组织发动了中国北方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这就是曾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产生很大影响的、名的渭华起义。起义失败后,撤离渭华地区的革命武装先后分两路进入到蓝田县秦岭山区,在蓝田境内完成了渭华起义的悲壮尾声!  相似文献   

18.
张扬践 《档案时空》2014,(11):39-39
朱德领导的南昌起义、湘南暴动部队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十分重大的事件。当年,朱德在湖南省安仁县城的桥顶屋作出了同毛泽东秋收起义部队会师这一重大决策,并从此地走上了井冈山。为了贯彻落实这个重大决策部署,朱德用奇兵,袭强敌,巧妙周旋,机智灵活地实现了战略大转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肖昶是郴县早期党史中有名的人物之一。他1913年12月出生在郴县城栏杆塘王家祠堂,参加过湘南起义,上过井冈山,后参加国民革命军,担任过营长、上校参谋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参加解放军,任湘南游击队司令部南区指挥所指挥员。解放后,担任过郴县人民办事处副主任、郴县人民政府秘书等职,1965年病逝。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初期就十分重视新闻出版事业,把主题出版和主题宣传工作当作党在战争年代配合武装斗争的另一条重要战线.本文主要讨论了中国共产党早期(1921-1927年)的主题出版活动,主要包括书报刊的主题出版与主题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