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癌伴门静脉瘤栓患者术后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门静脉化疗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111例肝癌伴门静脉瘤栓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行单纯手术(A组)、术后肝动脉化疗栓塞(B组)和术后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门静脉化疗(C组),分析各组患者复发率和生存率的差别。结果 ①B组的0.5和1年的复发率低于A组,其0.5年的生存率高于A组(均P〈0.05);②C组的0.5、1、2和3年复发率均低于A组,生存率均高于A组(均P〈0.05);③C组在第2年的复发率低于B组,在1和2年的生存率高于B组(均P〈0.05);④3个组术后5年的复发率和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治疗方式、肿瘤大小和瘤栓位置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x2^=20.43,P〈0.01),结论 肝癌伴门静脉瘤栓患者,术后辅以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门静脉化疗有助于提高近期疗效,但远期效果尚不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得力生注射液经肝动脉、门静脉途径应用,对预防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行肝动脉、门静脉化疗的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联合得力生注射液经肝动脉和门静脉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检测和分析化疗前、后不同时期体液免疫指标、生活质量改善和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随访3~24个月,对照组肿瘤肝内复发15例次,治疗组肿瘤肝内复发13例次,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的体液免疫指标IgG、IgA、IgM浓度和生活质量评分有显著提高(P〈0.05),且化疗的毒副作用明显减少。结论得力生注射液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和门静脉化疗治疗肝癌术后患者,可提高免疫力,改善生活质量;通过肝动脉和门静脉途径给药,可增强疗效,并能减少化疗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行术后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门静脉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获得随访的85例行手术治疗和术后化疗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病人,其中64例病人术后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A组),另外21例病人术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门静脉化疗(B组).比较两组病人术后1、2和3年肝癌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 A组术后1、2和3年肝癌复发率分别为56.3%、75.0%和85.9%,B组分别为28.6%、61.9%和81.0%.仅术后1年复发率B组显著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2、3年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53.1%、43.8%和31.3%,B组分别为81.0%、61.9%和38.1%.B组术后1、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3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术后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门静脉化疗能够明显降低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塞病人术后短期复发率,有助于提高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微波消融(MWA)与单纯手术切除对小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共65例小肝癌病人临床资料。65例中30例行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微波消融,35例单纯手术切除治疗。比较两组肿瘤治疗后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2、3年生存率和复发率等情况。结果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微波消融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0.0%,低于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89,P=0.036)。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微波消融组术后1、2、3年复发率为6.7%、13.3%、23.3%,手术组术后1、2、3年复发率为11.4%、17.1%、31.4%,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65,P=0.495)。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微波消融组术后1、2、3年总生存率为93.3%、80.0%、60.0%,手术组术后1、2、3年总生存率为91.4%、77.1%、57.1%,两组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8,P=0.78)。结论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微波消融的治疗效果确切,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远期疗效与手术切除相近,可考虑作为小肝癌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门静脉免疫化疗对预防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复发和延长患者生存期的价值。方法:对3年间收治的168例原发性肝癌,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4组:(1)手术切除并行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门静脉免疫化疗47例(A组),(2)手术切除+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52例(B组),(3)肝切除+门静脉免疫化疗42例(C组),(4)肝切除+全身静脉化疗27例(D组)。回顾性分析对比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B,C,D组患者术后平均复发时间分别为(18.1±9.5),(15.2±7.6),(13.3±5.4)和(10.0±3.7)个月(P<0.001);术后生存期分别为(24.8±10.2),(19.6±6.8),(19.0±5.5)和(14.4±3.7)个月(P<0.001);从确认复发至研究终点的时间分别为(12.6±7.7),(6.8±2.4),(7.7±3.8)和(5.2±2.9)个月(P<0.001)。结论:肝癌切除术后联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和门静脉免疫化疗较任何一种单一途径更能有效地降低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在肝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和开腹肝切除(open hepatectomy,OH),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年复发率、总体复发率、无瘤生存期及总体生存期。结果 LH组术中出血量[(326.67±45.53)ml比(458.33±30.14)ml]、术后住院时间[(7.89±2.54)天比(11.97±3.38)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33%比63.33%)优于O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1年复发率、总体复发率、无瘤生存期及总体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H术中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其远期治疗效果与OH比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防治肝癌术后复发的评价。方法收集1998年1月~2008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肝癌患者120例。所有病例均经临床诊断并经术后病理确诊。将12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手术组(A组)42例;术中肝动脉置泵组(B组)40例;术后介入置泵组(C组)38例。结果 A组生存率低于B组和C组,A组的复发率高于B组和C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术后经肝动脉置泵组和术后介入置泵组灌注化疗可以进一步降低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段染色指导下肝段切除术和术中灌注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42例肝癌手术治疗者,其中20例肝癌患者术中应用B超引导肝段门静脉阻断灌注化疗栓塞并肝段染色后肝切除术(观察组),22例应用常规肝切除术(对照组)。两组均术后定期复查肝功能、AFP,CT及MRI的变化,并随访。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295±105)mL,输血量(280±85)mL,术后1周肝功能指标超出正常范围者占15%(3/2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0%(8/20),术后3年生存率60.0%,术后3年局部复发率35.0%;对照组术中出血量(490±140)mL,输血量(370±105)mL,术后1周肝功能指标超出正常范围病例占40.9%(9/2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5.5%(10/22),术后3年生存率40.91%,术后3年局部复发率68.2%。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1周肝功能指标超出正常范围者比率、术后3年局部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段门静脉阻断灌注化疗栓塞并肝段染色后肝切除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癌切除联合门静脉、肝动脉置泵化疗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应用价值. 方法 1998年3月至2002年3月采用肝癌切除63例,随机分为2组,Ⅰ组24例仅行肝癌切除,Ⅱ组39例肝癌切除时联合门静脉、肝动脉置泵化疗,58例获随访. 结果 5例手术后3个月内死于肝肾功能衰竭,53例术后恢复良好.术后1,2,3年复发率和生存率据统计学检验,Ⅱ组的手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Ⅰ组(P<0.05),Ⅱ组的手术后生存率明显高于Ⅰ组(P<0.01). 结论 肝癌切除联合门静脉、肝动脉置泵化疗,可以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术后肝血管灌注化疗预防肝癌复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肝血管灌注化疗的疗效 ,探讨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预防途径。方法 经病理确认的肝癌 5 4例 ,其中 3 4例行根治性切除术后肝动脉或门静脉置管化疗 ,每 4周一个疗程 ,重复 3~ 6个疗程。 2 0例根治性切除术后无任何化疗作为对照组。结果 肝血管灌注化疗组与对照组相比 ,术后1年复发率分别为 2 9.4 %和 4 0 % ,3年复发率分别为 64 .7%和 75 % ,二者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肝癌切除术后肝血管灌注化疗能预防癌复发 ,以肝动脉灌注优于门静脉 ,但二者结合效果更理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与化疗灌注术(TAI)对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预防性肝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TACE治疗,对照组采用TAI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两组临床总缓解率、复发率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瘤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与总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PLGF、VEGFR-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全部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AST、ALT、TBIL、ALB与P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预防性肝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持久美蓝染色联合三维重建法精准解剖性肝切除术在肝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收治的134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均行三期增强CT或MRI检查,采用MeVis软件完成门静脉、肝动脉、肝静脉三维重建。其中54例行持久美蓝染色联合精准解剖性肝切除(联合组,穿刺肝蒂门静脉注入美蓝,每个肝段用量为4 ml左右),80例仅行精准解剖性肝切除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肿瘤切缘以及术后1、3、5 d肝功能恢复情况。Kaplan-Meier法计算术后1年累积生存率。 结果联合组53例(98.15%)术中肝脏染色与肝血管成像一致。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24、2.923,P=0.009、0.023);两组肝门阻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17,P=0.261)。术后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52%(10/54),对照组为17.50%(14/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6,P=0.900)。两组患者肿瘤切缘均为阴性。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45±3.17)d vs(6.64±4.36)d,t=1.172,P=0.331]。联合组术后前2天腹腔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82、4.944,P=0.015、0.033)。对照组术后第1、3天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值明显高于联合组,术后1、3、5 d白蛋白明显低于联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 vs 89%,P=0.806)。 结论持久美蓝染色联合三维重建精准解剖性肝切除术有助于降低术中出血量,最大限度保留正常肝实质,同时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及肿瘤残留概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Glisson肝蒂法在肝癌患者肝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60例肝切除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肝细胞癌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实验组(Glisson组)经过术前精确评估后,术中采取改良Glisson肝蒂法首先阻断肝段肝蒂,然后按照术中B超定位肝静脉主干及分支作为肝内断肝平面,采取精细钳夹法切除单一以及联合肝段。对照组(Prigle组)行常规术前检查及评估,术中采取传统Prigle法阻断第一肝门后,以超声刀不显露肝静脉按照术中B超定位平面切除单一或联合肝段。结果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肝功能指标、术后恢复时间及术后白蛋白用量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lisso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3%)低于Prigle组(50.0%),P〈0.05;Glisson组术后病理标本切缘距肿瘤距离为(2.3±0.7)cm,大于Prigle组的(1.5±0.6)cm,P〈0.05。Glisson组术后1年的肿瘤复发率略低于Prigle组〔10.0%(3/30)比16.7%(5/30)〕,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Glisson肝蒂法肝切除在肝癌患者中的应用具有与传统Prigle法同样的安全性,且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手术切缘,同时理论上可以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和肝动脉灌注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infusion,TAI)在单发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辅助性介入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94例行手术切除的单发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术后辅助性介入方法不同,分为TACE组(n=49)和TAI组(n=45),同期选取术后均未行预防性介入治疗的30例作为对照组。TAI组采取单纯化疗药物灌注化疗,TACE组采用化疗药物与碘油混悬剂,所有患者随访至2016年9月,比较三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情况,利用Kaplan-Meier分析三组患者无复发生存期。结果 TACE组和TAI组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分别为14.3%和13.3%,均低于对照组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组患者术后2年和3年复发率分别为21.4%和30.3%,均低于TAI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中位无复发生存期,TACE组34.30个月,TAI组24.71个月,对照组12.90个月,Log-Rank检验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4.228,P0.001)。结论相比于TAI,TACE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2年和3年复发率,延长患者无复发生存期,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肝脾联合切除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3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患者行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切脾组,n=10)和肝癌切除联合脾动脉结扎(非切脾组,n=13)手术前、后外周血中CD4、CD8、CD16、CD4/CD8、WBC及PLT的变化,并比较2组的生存率。结果术前2组患者的CD4、CD8、CD16、CD4/CD8、WBC及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的;术后3个月,切脾组CD4、CD16、CD4/CD8、WBC及PLT指标比术前显著升高(P〈0.01),且明显高于非切脾组(P〈0.01);非切脾组术后上述各项指标无明显改变。2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切脾组中无一例因白细胞改变而影响术后辅助化疗,而非切脾组有7例因白细胞过低而被迫终止了化疗。结论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有利于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及术后化疗。  相似文献   

16.
大肠癌肝转移治疗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比较大肠癌肝转移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探讨治疗原则。方法:对89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析4组,根据随访资料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根治性手术切除组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80%和30%,最长者生存62个月。静脉化疗组中位生存期为7个月,皮下植入泵肝动化疗组和经皮穿刺肝动脉导管化疗组的治疗有效率可达到31.0%和46.5%,但长期疗效受肿瘤血供等因素影响,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5个月,经Cox逐步回归多因素分析,肝动脉化疗与静脉化疗在生存期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3)结论:对于大肠癌肝转移患者,根治手术切除是效果最好的治疗方法,肝动脉化疗能否延长患者生存期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脾亢)的外科个体化治疗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10年间收治的105例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严重脾亢的患者资料,57例行联合肝脾切除(联合组),44例行单纯肝癌切除(肝切组),4例行局部肝癌切除加脾动脉结扎术。 结果:联合组术后1~2周血小板及白细胞均恢复至正常,联合组与肝切组手术平均出血量分别为(903.62±139.24)ml和(802.56±146.52)ml(t = 3.535,P 〈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分别为14例和1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1.102,P 〉 0.05),两组围手术期死亡各2例。 结论:联合肝脾切除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脾亢可作为首选,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是安全的,建立个体化治疗措施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术后两种治疗方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术后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并经随访的51例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主干或门静脉左右主分支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51例患者均行手术完整切除病灶,术后除给予提高免疫力和抗病毒治疗外,并按术后化疗方式不同分为门静脉置泵化疗组(portal vein infusion drug deliver system,PVIDDS,n=19)和肝动脉化疗栓塞组(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n=32),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术后1个月、1年、3年和5年复发率TACE组分别为3.1%(1/32)、46.9%(15/32)、84.4%(27/32)和100%(32/32),PVIDDS组分别为5.3%(1/19)、52.6%(10/19)、100%(19/19)和100%(19/19),2组术后1个月、1年和5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复发率TACE组低于PVIDDS组(P<0.05)。TACE组和PVIDDS组的中位生存期(17.1个月比15.9个月)、1年及3年生存率(93.8%比94.7%,40.6%比36.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年生存率TACE组高于PVIDDS组(21.9%比0,P<0.05)。TACE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VIDDS组(65.6%比94.7%,P<0.05)。结论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或门静脉左右主分支癌栓如果能手术则尽量完整切除病灶,术后应给予抗病毒、提高免疫力、化疗等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的疗效优于门静脉化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辅助部分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及复发率随访研究。方法以2013年3月~2015年10月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60例原发性肝癌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部分肝切除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联合射频消融术辅助治疗,观察2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创面平均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前术后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短,而创面平均出血量较对照组显著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ALT、TBi L、AST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组ALT、TBi L、AST较术前明显降低,且术后研究组各项指标的变化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术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随访复发率较对照组显著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在原发性肝癌患者部分肝切除术中有明显积极作用,符合现代无血肝切除的理念,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康复时间短、保护肝功能、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低的优势,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巨块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附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肝动脉化疗栓塞及联合或不联合门静脉灌注化疗治疗巨块型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效果。方法  15例伴有门静脉癌栓的巨块型肝癌 ,均采用切除原发癌灶并取尽癌栓治疗 ,其中 5例患者留置门静脉化疗泵 ,术后 2周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或联合门静脉化疗。结果 全组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6,12 ,18个月生存期分别为 10 0 % (15 /15 ) ,80 .0 % (12 /15 ) ,60 .0 %(9/15 )。结论 手术仍是治疗巨块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有效方法 ,手术后辅以介入为主的综合治疗能有效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