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用孔径为20、50 nm的无机陶瓷膜超滤低温豆粕乙醇萃取液,截留大豆蛋白,提高滤过液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试验表明,20 nm的膜超滤低温豆粕乙醇萃取液,其对大豆蛋白的截留率达75.52%,大豆异黄酮回收率达到84.85%;在60 ℃、0.15 MPa条件下,膜通量可达到130 L/(m2·h).超滤后,在60 ℃用0.5%NaClO 3.0%NaOH清洗,膜的水通量具有较好的恢复率.  相似文献   

2.
以膜通量为指标,首先探讨操作压力、超滤温度和料液pH值3个工艺参数对超滤浓缩银条多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超滤浓缩的最佳工艺参数,最后通过测定清洗前后膜的水通量变化确定最佳的超滤膜清洗方法。结果表明超滤浓缩效果优于常规浓缩的效果,超滤浓缩银条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操作压力0.35MPa、操作温度30℃、料液pH6.5;最佳膜清洗方法为用40℃、pH8.5的NaOH溶液清洗0.5h,此时清洗前后纯水的膜通量相差9.00L/(m2.h)。  相似文献   

3.
陶瓷膜过滤蔗汁后,膜孔易被堵塞,造成膜通量大幅降低,影响膜的使用效率,需制定合理的清洗方法,有效恢复膜通量,延长膜的使用寿命。本实验对碱性清洗剂、含酶清洗剂、混合氧化剂和混合氧化剂浸泡一段时间后再清洗的4种清洗方法的清洗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混合氧化剂浸泡后再清洗的方法较适合过滤蔗汁后陶瓷膜管的清洗,膜通量恢复率可达87%以上,清洗效率较高,达到有效恢复被污染陶瓷膜的水通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超滤法提取橙皮苷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超滤法分离柑橘皮提取液中的橙皮苷,研究了跨膜压差、温度、流速、体积浓缩比对膜通量的影响和不同清洗剂对膜通量的恢复情况,从而确定了最佳的超滤工艺和膜清洗方法.结果表明:截流分子量为30kD的聚丙烯腈膜在超滤压力为0.25MPa,温度为35℃,进料流速为80L/h,体积浓缩比为3.4时,膜渗透通量相对较高;经结晶后,可得到纯度在85%以上的橙皮苷;先后利用0.1%HCl和0.1%NaOH洗涤超滤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陶瓷膜处理巴西酸发酵液的膜化学清洗再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用陶瓷膜处理巴西酸发酵液以及污染后膜的化学清洗再生,考察了各种清洗剂的单步和连续多步清洗的效果以及清洗时间对清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8℃,0.15MPa压力下,选择0.75%NaClO和0.75%NaClO(第1步)+0.5%NaOH(第2步)+0.25%Na5P3O10(第3步)作为清洗剂清洗,10min清洗效果较好,膜通量的恢复率分别达到8792%和9434%。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超滤(UF)+纳滤(NF)组合工艺回收甘薯淀粉加工废水中多糖的技术可行性,通过UF+NF双膜法中试实验,研究了操作压力、进水流量、运行时间对NF膜分离效果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优化了NF膜清洗参数。结果表明:当操作压力为0.2 MPa、进水流量为550 L/h时,UF(60 ku)对蛋白截留率为94.1%。NF最佳运行条件为操作压力0.3 MPa、进水流量450 L/h,运行时间3 h,透过液多糖浓度低于4.8 mg/L,多糖、化学需氧量(COD)截留率分别为98%、85.2%。清洗剂种类、清洗剂浓度、清洗时间对NF膜清洗效果影响显著(p0.01),而清洗温度对NF膜清洗效果影响不显著(p0.05),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清洗时间清洗剂种类清洗剂浓度清洗温度;最优清洗参数时(温度30℃、清洗时间15 min、碱性蛋白酶浓度0.06%),NF膜通量恢复率为92.1%。  相似文献   

7.
采用超滤方法分离酶解液中的酪蛋白糖巨肽,通过对料液pH值、操作压力和温度等对膜通量的影响,确定最优工艺参数,以达到最佳超滤通量性能,利用液相色谱法测定纯化后的酪蛋白糖巨肽分子量.试验结果表明:溶液pH9.0、操作压力0.3MPa、温度55℃时膜通量最高,超滤酪蛋白糖巨肽的截留率达到98.23%,产物纯度达到92.62%,酪蛋白糖巨肽的平均分子量为35682u.超滤方法分离酶解液中的酪蛋白糖巨肽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超滤在大豆多肽分离纯化中应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本试验应用超滤技术对大豆多肽进行分离,研究了超滤系统几个主要参数对膜通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截留分子量30000Da的超滤膜应在压力0.12MPa、温度40℃、pH值7.0下运行40min为一个周期,膜通量为19L/m2·h左右;截留分子量10000Da的超滤膜应在压力0.10MPa、温度<45℃、自然pH值下运行60min为一个周期,膜通量为25L/m2·h左右;截留分子量5000Da的超滤膜应在压力0.10MPa、温度<45℃、自然pH值下运行80min为一个周期,膜通量为22L/m2·h左右;经分离得到分子量>30000Da的大豆多肽约占13.21%,分子量10000~30000Da的大豆多肽约占4.05%,分子量5000~10000Da的大豆多肽约占6.41%,分子量<5000Da的大豆多肽约占76.11%。  相似文献   

9.
中空纤维陶瓷膜用于杜氏盐藻采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中空纤维陶瓷膜对杜氏盐藻的采收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膜孔径、操作压力、浓缩过程等因素对通量的影响及通量稳定性,最后对污染膜进行了清洗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孔径为20 nm的中空纤维陶瓷膜用于杜氏盐藻培养液的浓缩采收过程较为合适;常温下,较优操作压力是膜组件进/出口为0.30 MPa/0.26 MPa,稳定通量达80 L/m2·h以上;浓缩10倍时,通量可达到60 L/m2·h左右;经40 h的稳定运行,膜通量衰减20%左右.采用1%NaOH+0.2%NaCIO混合溶液与0.5%HNO<,3>溶液在50℃~55℃条件下对实验用膜进行先后清洗,经清洗后,膜通量基本恢复到初始水平.  相似文献   

10.
超滤膜的污染原因及清洗方法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李书国 《食品科学》1999,20(2):28-30
研究了超滤膜的污染原因及其影响因素,针对中空纤维超滤大豆分离蛋白所引起的膜污染问题提出了预防措施,对不同清洗方法和清洗剂的清洗效果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物理清洗和合适的化学清洗相结合,可使超滤膜的透水通量恢复至原来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膜污染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同时从膜分离过程前、膜分离过程中、膜分离过程后3个阶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膜的污染。  相似文献   

12.
真空膜蒸馏 (VMD)过程是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技术 ,本文分析了影响VMD过程的主要因素 (真空度、进料温度、进料流速和浓度等 ) ,对目前VMD过程实验研究 (易挥发物系和难挥发物系 )、过程模拟研究及应用研究现状和进展等方面进行评述 ,提出了VMD过程目前存在的问题 ,进而指出VMD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膜分离技术在食醋澄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分离技术具有简单、高效、低能耗等优点,以其分离过程无相变、无化学变化并适用于多种物料分离的特点,而成为了一种新兴的分离技术。文中系统概述了膜在食醋生产过程中膜的选取、过滤过程条件优化、防止膜污染以及膜清洗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制约我国膜分离技术应用于食醋工业化生产的关键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超滤膜对谷氨酸发酵液的除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超滤膜在谷氨酸发酵液中的过滤效果及其清洗工艺.结果表明:超滤膜在谷氨酸发酵液中的菌体去除率达到98%以上,COD的平均去除率达到49%,NH4 -N的平均去除率达到18%,而氨基酸基本无截留;超滤除菌后需采用碱液、氧化液、酸液进行分步清洗,各种清洗溶液的最佳浓度分别为:NaOH溶液20g/L、漂白水30g/L、硝酸溶液15g/L.  相似文献   

15.
酿酒酵母因其发酵工艺成熟主要被用于燃料乙醇生产及酿造行业。然而发酵过程中乙醇积累对酵母细胞的毒害是限制乙醇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乙醇积累引起的细胞膜变化是研究酵母细胞乙醇耐受性的重要方面。该文介绍了乙醇对酵母细胞膜的作用机理,以及膜脂质,膜蛋白,膜特性与乙醇耐受性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细胞膜在酵母乙醇耐受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脂肪酶的膜固定化和酶膜反应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详细讨论了脂肪酶的膜固定化方式和方法,综述了脂肪酶膜反应器的应用和动力学  相似文献   

17.
膜分离技术在酶液浓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分离技术是20世纪中后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分离技术,因其兼有分离、纯化、浓缩和精制的功能,又具有高效节能、操作方便、设备简单等传统分离技术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而成为当今分离科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文章对膜分离技术作了系统的阐述,并介绍了其在酶液浓缩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制约我国膜分离技术在酶制剂工业化生产应用中的关键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从造纸黑液的组分入手,简单介绍了膜分离技术,重点讲述了陶瓷膜处理造纸黑液的一些研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简单对陶瓷膜处理造纸黑液的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Membrane stress and apparent water flux were measured as a function of time, pressure and milk concentration during unstirred ultrafiltration of milk with a polysulphone membrane. Membrane properties changed considerably after exposure to six common membrane cleanser's with notable changes in the rate of declines in milk flux (Q), increase (inorganic and organic cleansers) and decrease (surfactants) in relative hydraulic resistance (RHR) valu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