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脑梗死痉挛期对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6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两组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针刺推拿和痉挛肌电刺激。结果:治疗6个月后,CSI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运动功能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脑梗死痉挛期可降低痉挛指数,改善下肢运动。  相似文献   

2.
电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早期电针治疗配合下肢功能强化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 6 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分成两组 ,观察组 36例 ,对照组 2 4例。两组患者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的基础上 ,观察组予电针治疗配合下肢功能强化训练 ;对照组则单纯进行下肢功能强化训练的治疗。评定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采用简式 Fugl- Meyer积分法 ,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 )采用 Barthel指数。结果 治疗后 ,两组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评分及 ADL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其改善幅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采用早期电针治疗配合下肢功能强化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头部针刺配合MOTOmed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济南市儿童医院2017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116例痉挛型脑瘫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MOTOmed训练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头部针刺辅助治疗。用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PADL)和粗大运动功能(GMFM)系统评分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下肢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2组治疗前GMFM、PADL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周后试验组GMFM、PADL分值明显提高(P <0.05)。结论头部针刺配合MOTOmed训练模式对脑瘫儿下肢功能障碍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4.
张子震 《河南中医》2019,39(4):624-628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肌张力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痉挛情况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三维步态分析时空参数、时相参数及下肢关节活动范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AS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FMA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步速、步频、跨步长大于本组治疗前,步宽显短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步速、步频、跨步长大于对照组,步宽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患侧支撑相百分比、患侧/健侧支撑相比值、双支撑相百分低于治疗前,患侧摆动相百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侧支撑相百分比、患侧/健侧支撑相比值、双支撑相百分比低于对照组,侧摆动相百分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下肢关节活动度大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疗法有利于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肌张力恢复,从而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偏瘫所致的步态异常。  相似文献   

5.
韩冰  游越  刘建瑞  刘冰 《河北中医》2020,42(7):1070-107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下肢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梗死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9例予下肢康复训练,治疗组4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30 d。比较2组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患侧下肢关节活动度(髋关节最大屈曲伸展角度、膝关节最大屈曲伸展角度、踝关节背屈跖屈活动角度)及步态参数步长、步宽、步频、步速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下肢Fugl-Meyer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BI)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80%(36/41),对照组总有效率64.10%(25/3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2组治疗后髋关节最大屈曲伸展角度、膝关节最大屈曲伸展角度及踝关节背屈跖屈活动角度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加(P <0.05),且治疗组增加更明显(P <0.05)。2组治疗后步长、步宽、步频及步速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加(P <0.05),且治疗组增加更明显(P <0.05)。2组治疗后下肢FMA、B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05),且治疗组...  相似文献   

6.
复发性丹毒是一种慢性丹毒,老年人尤为多见。它是在急性丹毒的原发损害部位上,每隔几天、几周或几月甚至几年再发一次。再发的症状较急性丹毒为轻,每次发作时,患部稍微红肿、病人轻度发热和周身不适,往往在数日以后自然痊愈。复发性丹毒的好发部位是下肢,反复发作后,可使受累组织肥厚,淋巴管阻塞,形成慢性淋巴水肿,局部可呈象皮样肿。临床上大都重视急性丹毒的治疗,对复发性丹毒注意不够,但实际上老年性复发性丹毒给患者造成的痛苦也很多,而且由于老年人免疫力较低,一旦再次受到细菌侵袭,就可能造成急性发作。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对该病的防治积累了一定经验,总的来说,老年性复发性下肢丹毒应积极采取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7.
综合治疗下肢血栓性静脉炎6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临床资料本组 60例中 ,男 3 8例 ,女 2 2例 ;年龄 2 5~ 72岁 ;病程 6h~ 3个月不等。病因 :静脉曲张所致 12例 ,外伤后 10例 ,手术后 5例 ,产后5例 ,不明原因 2 8例。浅静脉炎 3 6例 ,深静脉炎 2 4例。均为住院病人 ,主要表现为单侧下肢肿胀压痛 ,双下肢同水平位置周径相差 >2cm ,且经多普勒超声波检查确诊。2 治疗方法中药内服 :早期以清热利湿消肿、活血通络为主。基本方药用 :金银花、茵陈各 3 0 g ,苍术、黄柏各 15g ,薏苡仁 3 0 g ,牛膝 15g ,当归、玄参各 12 g ,桃仁、赤芍各 15g ,川芎 12 g ,防己 15g ,地龙 12 g。…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Bobath技术加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加用Bobath技术即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加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时间20天.结果:治疗组运动功能明显高于常规对照组,具有较好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obath技术加功能性电刺激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光明中医》2021,36(13)
目的 探讨头部针刺配合MOTOmed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痉挛型脑瘫儿11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措施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进行单独MOTOmed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做头部针刺辅助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10周后,用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PADL)和粗大运动功能(GMFM)系统评分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功能进行评定,用ELISA方法分别测定血清中NGF、ET含量。结果 2组治疗前GMFM、PADL分值以及NGF、E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10周后试验组GMFM、PADL分值以及NGF水平明显提高(P 0. 05),而ET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头部针刺配合进行MOTOmed训练模式对脑瘫儿下肢功能障碍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其机制与血清中NG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笔者2003~2006年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均采用中医药、针刺、康复训练及西医常规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康复理疗MOTOmed训练联合心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诊治的199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9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予以康复理疗MOTOmed训练联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心理状态,生活质量以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躯体功能、心理活动、社会能力、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家属总满意度为97.98%,高于对照组的9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康复理疗MOTOmed训练联合心理干预可改善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心理状态,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加强家属对于...  相似文献   

12.
老年性复发性下肢丹毒应积极采取综合治疗:①积极治疗原发病:包括足癣,大隐静脉曲张及全身性疾病等。②中医药辨证论治:内治法包括对脾虚湿盛证,气滞血瘀证及脾肾阳虚证等的辨证治疗;外治法包括中药外敷法,中药熏洗法及中药煎剂湿敷法等。③抗生素的应用:原则上我们反对使用抗生素。④预防和调护:包括应注意休息,适当活动,避免过度劳累,并注意皮肤护理和饮食调护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结合头穴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已明确诊断的90例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治疗组),B组(头穴运动疗法治疗组),C组(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结合头穴运动疗法治疗组,即综合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价、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等进行康复评定。结果 :A组、B组与C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结合头穴运动疗法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波形交替电针法对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120例脑梗死下肢瘫痪者分为四组,每组30例;Ⅰ组应用波形交替电针法治疗,Ⅱ组应用疏密波电针法治疗,Ⅲ组应用断续波电针法治疗,Ⅳ组应用单纯药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各组功能性步行分级(FAC)、简式Fugl-Meyer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的变化。结果治疗10星期后,各组指标均有明显变化。Ⅰ组明显优于其他三组(P〈0.05),Ⅰ组、Ⅱ组、Ⅲ组明显优于Ⅳ组(P〈0.05),Ⅱ组、Ⅲ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波形交替电针法能更有效地提高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胡金明  胡建芳  余志辉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0):924-925,92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1例与对照组102例,两组均予以溶栓、抗凝、降纤、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细胞及中药等治疗,治疗组早期加用针灸、康复理疗、血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患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状态(ADL)的改善程度,1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其它相关指标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乔春梅  瞿迁  方铁根  李成年 《陕西中医》2022,(10):1487-封3
缺血性脑卒中,俗称脑梗死,是血管闭塞导致机体局部缺血引起的病变。约20%~30%的脑梗死患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受到严重影响,需及时治疗。目前,PSCI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与大脑认知功能神经环路、神经递质分泌紊乱、炎症因子与氧自由基受损等相关。PSCI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心房颤动、吸烟等。中医治疗PSCI有独特优势,包括中药汤剂、综合康复治疗、针灸等治疗方法,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修复认知功能,提升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对PSCI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82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根据1995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8.
笔者自1987年以来,应用苍龟探穴法针刺环中上穴(自定穴:在环中穴上2寸外0.5寸处)或环跳穴为主,治疗中风下肢功能障碍12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辽宁中医杂志》2013,(10):2058-2060
目的:观察中药综合治疗老年糖尿病足的下肢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149例老年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1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辨证分为气虚血瘀组52例和痰瘀闭阻组49例。治疗前后观察患者下肢血管狭窄程度、血管内经、血流速度、踝/肱指数、各项指标。结果:经中药内服加外洗综合治疗后,患者血管病变明显好转,统计学处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内服加外洗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病人,能降低血管狭窄程度、增加血管内径、提高血流速度和踝/肱指数,对糖尿病足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传统针刺加刺涌泉穴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下肢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后下肢瘫痪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传统针刺加刺涌泉穴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疗法,两组均以6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两组对急性脑梗死后下肢瘫痪的治疗均有一定疗效,其中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传统针刺加刺涌泉穴的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后下肢瘫痪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