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大规模储能技术是实现可再生能源普及应用的核心技术。近年来,随着电源投资不断向清洁能源倾斜,电源结构持续优化,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比重及发电量比重均明显提高。但是,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不连续、不稳定、不可控的非稳态特性,这决定了迫切需要大规模储能技术参与调节。  相似文献   

2.
新能源技术,特别是风能和太阳能,正在快速发展并逐渐占据电力市场的一席之地。然而,这些可再生能源由于其本身的不稳定性,对电网稳定性和效率提出了新的挑战。储能技术通过暂时储存多余的电能,有助于电网的峰谷平衡、频率调节和电压稳定。基于此,从新能源大规模并网中储能技术的作用入手,深入分析大规模并网中的储能技术类型,探讨新能源大规模并网中储能技术的具体运用,进而促进可再生能源的高比例接入和电网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3.
《浙江电力》2013,(1):81-82
电力储能技术是智能电网、可分布式发电、微电网以及可再生能源并入常规电网不可或缺的支撑技术,有助于电网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大规模储能技术有望将可再生能源发电并入常规电网的比例提高到20%以上。据专家预电力储能技术发展近况  相似文献   

4.
<正>储能技术发展是可再生能源发电大规模并网的必要条件,今年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储能支持政策,积极推动先进储能技术应用,提高可再生能源系统的消纳能力和能源利用效率。技术应用前景广阔业内人士指出,储能技术的创新能力和效率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在未来新时期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部署。储能技术正处在历史上最具活力的创新期。  相似文献   

5.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电网面临的重大挑战,许多国家开展了可再生能源和新型高效储能技术的研究与实践。通过以上的研究,将实现可预测、可仿真、可控制的大规模集中接入间歇式能源,有效解决规模化开发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随机性给电网带来的安全稳定问题,有效提升电网接纳清洁能源的能力,促进远离负荷中心的清洁能源的规模化、集约化开发,保证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和合理利用。同时新型高效储能技术的发展是实现电网运  相似文献   

6.
正储能技术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结合应用,可能是实现未来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应用的重要手段。将储能技术与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相结合,可以使得储能和可再生能源成为一个联合系统,从而减少波动,增强电力系统的灵活性,使其输出可控和可调度。(续)(四)2019~2024年细分市场发展趋势预测1、生物能在能源危机的大背景下,生物质能源作为可再生、无污染(或污染小)的能源,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也是科学家研  相似文献   

7.
正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出力具有随机性、间歇性和波动性的特点,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并网运行给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很大挑战,促使储能的需求向规模化和大容量化方向快速发展。储能技术因其时序能量调节作用,正深刻改变着中国的电力与能源结构。可以预见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将成为风/光等清洁能源规模利用之后,电力能源行业发展的又一关键动因,储能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将对电网运行方式以及经济性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用电顾问     
《大众用电》2011,(9):51
大规模储能技术的作用问:大规模储能技术有哪些主要作用?答:(1)平滑间歇性电源功率波动。安装储能装置,能够提供快速的有功支撑,增强电网调频、调峰能力,大幅提高电网接纳可再生能源的能力,促进可再生能源的集约化开发和利用(2)减小负荷峰谷差,提高系统效率和设备利用率。能在  相似文献   

9.
正储能是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高占比能源系统、"互联网+"智慧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支撑技术。加快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对于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推进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近日,国家能源局联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联合发布贯彻落实《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19-2020年行动计划,旨在推动储能在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消纳、分布式发电、微网、用户侧、电力系统灵活性、电力市场建设和能源互联网等领域的示范应用,支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建设和能源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何青  王珂 《热力发电》2022,51(8):11-19
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给电网运行的安全和稳定带来巨大挑战,应用先进的储能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等温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具有结构简单、配置灵活、效率高等特点,是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型储能技术。介绍了等温压缩空气储能的基本原理及其等温控制技术,分析了现有等温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究进展情况,重点分析比较了抽水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和地面综合储能技术的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对等温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目前该技术尚待研究以及尚未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储能是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高占比能源系统、"互联网+"智慧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支撑技术。加快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对于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推进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近日,国家能源局联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联合发布贯彻落实《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19—2020年行动计划,旨在推动储能在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消纳、分布式发电、微网、用户侧、电力系统灵活性、电力市场建设和能源互联网等领域的示范应用,支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建设和能源  相似文献   

12.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需要发展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储能可有效缓解其间歇性、不稳定性和周期性的问题,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并网和消纳。压缩空气储能(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CAES)具有规模大、成本低、效率高等优势,被认为是最具有发展前景的大规模储能技术。该文回顾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与可再生能源耦合研究进展,包括压缩空气储能–风/光耦合系统、压缩空气储能–生物质能耦合系统、压缩空气储能–氢能耦合系统、压缩空气储能–地热能耦合系统等,并总结各种耦合系统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等,较为全面地总结各种耦合系统的工作原理、运行与性能参数等,关键参数包括工作压力、功率、效率、成本等,并对上述系统的关键参数进行对比。研究可为大规模压缩空气储能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与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储能技术发展是保障清洁能源大规模发展和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的关键。储能技术主要用于平滑间歇性电源功率波动,减小负荷峰谷差提高系统效率和设备利用率,增加备用容量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性和供电质量,以及分布式发电和微电网、电动汽车等领域。随着特高压、智能电网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电力结构的调整变化,储能技术逐步成为国家能源科技创新和产业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可再生能源渗透率的不断提高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带来极大挑战。储能技术能够改变系统固有的能量流动,降低可再生能源波动性对电网的影响,进而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水平,是电力系统中的关键支撑技术。文中对储能技术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首先,总结了当前储能技术的基本原理及优缺点;其次,系统综述了用于促进风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储能系统控制与配置方法;最后,针对电网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下面临的调频、调压问题,阐述了储能参与电网调频调压的技术现状及储能控制策略。对制订储能运行技术要求、储能发展政策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电网面临的重大挑战,许多国家开展了可再生能源和新型高效储能技术的研究与实践。通过以上的研究,将实现可预测、可仿真、可控制的大规模集中接入间歇式能源,有效解决规模化开发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随机性给电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电网面临的重大挑战,许多国家开展了可再生能源和新型高效储能技术的研究与实践。通过以上的研究,将实现可预测、可仿真、可控制的大规模集中接入间歇式能源,有效解决规模化开发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随机性给电  相似文献   

17.
赵健  王奕凡  谢桦  周宁  孙芊 《中国电力》2019,52(4):167-177
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的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系统给电网电能质量、安全稳定等方面带来不利影响,储能技术为高渗透率可再生能源接入系统提供了解决方案。在梳理现有储能装置类型及其典型应用的基础上,给出了储能从电能存储环节到电能变换环节的基本模型、从单点控制到多点协调控制的控制策略,分析了储能在高渗透率可再生能源接入系统中平抑功率波动、参与峰荷管理、提升传输能力、改善电能质量、参与系统调频、增强系统运行安全性等方面的应用场景,并从装置开发、优化规划、运行控制和运营模式等方面探讨了储能大规模应用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其对能源互联网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可再生能源发电中的储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再生能源发电是一种新兴技术,但存在供电有间歇性以及供电不稳定的问题。储能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本文介绍了储能技术,尤其是超级电容储能技术在可再生能源发电中的应用。通过在PSCAD下建模仿真说明了其在解决分布式发电电能质量等问题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液态金属电池是一类具备低成本长寿命潜力的大规模储能技术,在可再生能源并网、削峰填谷、调频辅助服务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面向未来的热点储能技术之一。基于现阶段规模储能对储能技术成本、寿命等方面的实际要求,结合液态金属电池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液态金属电池的基本性质,以成本和能量转换效率为基准优选关键材料体系,简述关键材料体系及器件研究水平,并根据液态金属电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并展望了液态金属电池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热力发电》2020,(2):I0015-I0015
储能技术因具有提升传统电力系统灵活性、经济性、安全性,可提供调峰、调频、调压、备用、黑启动、需求响应支撑,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推动主体能源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更替等多重效用,而被认为是构建能源互联网、推动电力体制改革和促进能源新业态发展的核心基础,是支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建设和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技术。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储能技术及产业的发展,我国储能也呈现多元发展的良好态势,总体上己初步具备了产业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