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南河是汉江中游洪水的主要来源,南河上的三里坪和寺坪水库对控制汉江中下游洪水有重要作用,对两水库预留防洪库容、防洪调度方案及其防洪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南河干流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是汉江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河流域洪水主要来源于开峰峪以上,是汉江中下游区间洪水的主要来源之一。论述了南河干流结合兴利修建防洪水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侧重介绍了三里坪水库在南河梯级水电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工程论证认为,三里坪水库建设可以发挥多重效益,对于配合丹江口水库削减汉江中下游防洪压力作用明显,同时有利于推动区域整体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南河流域治理开发的控制性工程。  相似文献   

3.
汉江中下游防洪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勇华  胡玉林  王新才 《人民长江》2000,31(11):29-30,44
根据汉江中下游防洪规划、河道泄流能力、洪水调度方式以及流域地理环境、政治经济状况,建立了汉江中下游防洪体系防洪风险分析数学模型,并根据实测洪水资料,研究了汉江中下游防洪体系的防洪风险率,在此基础上还研究了在未来t年内的洪灾损失。由于汉江流域洪水和洪灾特点,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年平均洪灾损失达到了4.452亿元,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周海燕  梅军亚 《人民长江》2011,42(13):27-30
2003年9月,2005年10月和2010年7月,汉江中下游均发生了近20 a一遇的较大洪水,千里汉江干堤险象环生,汉江下游地区如今正成为长江防汛的一块“短板”。从汉江洪水特性、汉江下游防洪能力和汉江中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初步认为,汉江丹江口水库调度复杂、汉江干堤防洪标准偏低、杜家台分洪工程尚未完建、汉江蓄洪民垸建设严重滞后,仍是汉江中下游防洪工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直接影响到汉江中下游的防洪调度。只有在丹江口水库按最终规模建成、汉江干堤按设计标准加高加固、杜家台分洪工程按设计标准完建、汉江蓄洪民垸按要求进行建设的情况下,才能基本上解除汉江下游的洪水灾害。  相似文献   

5.
黄河中下游水库汛限水位与防洪体系风险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黄河中游四库(三门峡、小浪底、陆浑和故县水库)在中下游的防洪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对黄河中下游的水资源分布产生很大的影响。根据黄河中下游水库及黄河中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的运行调度规则,考虑设计洪水典型选择、洪水预报误差和水库调度滞时的不确定性影响,利用蒙托卡罗法模拟洪水过程,实现了洪水典型选择、洪水预报及调度滞时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定量转化,分别计算了前、后汛期8种汛限水位方案下的黄河中下游水库及下游的防洪风险指标值,在对各方案的风险进行比较和评价的基础上,推荐了小浪底水库、陆浑水库和故县水库前、后汛期相对合理的汛限水位方案,为定量考察水库防洪调度及下游防洪风险率、合理选择动态的汛限水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张睿  李安强  丁毅 《人民长江》2018,49(13):22-26
金沙江下游溪洛渡、向家坝梯级水库具有对川江沿岸重要城市和配合三峡水库对长江中下游进行防洪的双重防洪功能,如何科学划分金沙江梯级水库有限防洪库容、协调各防洪对象的调度方式,是溪洛渡、向家坝配合三峡防洪调度这一面向多区域防洪问题的关键科学问题。首先在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梯级规划设计防洪库容的基础上,按照所在河段防洪目标及配合三峡水库对中下游防洪的次序,探讨了川渝河段及长江中下游重点区域防洪对溪洛渡、向家坝梯级水库防洪库容的预留要求;进而分析了上、下游洪水遭遇类型及相关性,寻求针对不同区域防洪的库容共用空间,确定防洪库容分配方案;最后,分析了上游水库拦蓄方式对三峡入库洪水的影响,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梯级配合三峡水库联合防洪的调度方式。分析认为,联合调度可有效减轻长江中游的防洪压力,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2003年汛期,我省渭河下游遭受严重的决口淹没灾情,汉江下游发生严重暴雨洪水。诸多水库,尤其是直接影响渭河下游、汉江下游防洪安全的石头河、黑河、安康等水库也相继遭遇较大洪水。在省防汛指挥部的科学调度下,这些水库为下游江河削错洪峰,发挥了显著的防洪减灾效益。又临汛期,我们特刊发此文,以便于读者对当时水库洪水调度情况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8.
2010年夏季,丹江口水库发生了近20年一遇的连续洪水。回顾了整场洪水的调度过程,分析认为由于科学实施水库调度,不仅成功实现了与长江干流洪水错峰,还避免了汉江中下游分蓄洪工程运用,防洪效益巨大。同时,进一步分析了后期工程建成后,水库的防洪效益。  相似文献   

9.
河口村水库是黄河中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沁河洪水,提高沁河下游防洪应变能力,而且可以与防洪工程体系中的其他水库联合调节,减轻黄河下游洪水威胁,缓解黄河下游防洪压力。根据水库的防洪任务,通过论证制定了水库的防洪调度规则,建立防洪工程体系联合调度数学模型,对河口村水库防洪库容进行论证。结果表明,在规模允许的情况下,满足各项防洪要求并与水资源利用相协调所需的河口村水库防洪库容为2.3亿m3。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充分发挥水库的防洪作用及确保水库安全,应当根据上下游及水库本身的防洪要求、自然条件、洪水特性、工程情况等方面拟定合理的调度方式,并确定各有关的防洪特征水位。在分析洪水特性、河道特性及历史洪灾的基础上,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选择合适的调度方式 水库防洪调度的基本要求是要安全可靠,并能充分发挥防洪库容的作用。对于未承担下游防洪任务的水库,防洪调度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大坝的安全,调度方式比较简单,往往采用水库水位达到一定高程后泄水建筑物敞泄的方式。而承担有下游防洪任务的水库,防洪调度方式既要满足下游…  相似文献   

11.
小洪河与上中游水库群、西平县杨庄滞洪区、西平县老王坡滞洪区是淮河防洪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小洪河防洪工程联合运用承担了豫南防汛工作中重点防洪任务,自2008年来未发生洪水过程,西平县小洪河城区段通过城市水系治理工程,行洪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对2020年7月21日至23日发生在小洪河流域大到暴雨产生的小洪河洪水,进行降雨、洪水过程、洪水量级、洪水传播时间、工程防洪调度等方面分析;发现上游水库调度对7·22洪水产生很大影响,7·22洪水中小洪河桂李站实测最高水位和最大流量与保证水位、流量关系存在异常现象;提出水库工程防洪调度运用防洪库容全部拦蓄原则,建议调整小洪河桂李站防汛特征水位,为小洪河流域洪水精准调度提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2.
孤山水电站库区白河县老城区临汉江的街道人口密集、移民安置困难。为了在保证防洪调度安全的同时,提高发电经济效益,结合上下游水库的调度运行方式,分析了孤山水电站汛期预泄调度方式的制约因素。选取了5个典型历史洪水过程,在研究库区防洪运行控制水位、预泄调度时机的基础上,拟定了汛期调度方式,并对发电和航运效益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所提出的调度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利水电开发与该地淹没损失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李玉荣  张俊  张潇 《人民长江》2017,48(24):1-5
2013年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完成后,遭遇连续枯水,各年度蓄水严重不足,2017年发生明显秋汛,防汛部门科学调度,取得了统筹防洪、大坝蓄水安全与监测试验等多目标共赢的成果。通过分析汉江2017年秋汛的水雨情发展、洪水地区组成、水情预报及水库调度等,解析了汉江此次秋汛过程的降雨、洪水特性,水情预报精度水平及水库调度的成效。分析表明:汉江9月上中旬降雨起筑底作用,9月23日开始的连续强降雨过程累计雨量大、覆盖面积广,直接导致汉江连续涨水过程;丹江口入库洪水最大15 d洪量接近秋季10 a一遇,丹皇区间最大7 d洪量超过秋季20 a一遇;丹江口水库实施拦洪削峰调度,削峰率均在50%以上,削减中游干流主要站洪峰水位约2 m,避免了中下游分洪民垸和杜家台分洪。  相似文献   

14.
2005年、2011年杜家台2次洪道分流以最小损失换取最大安全,为汉江中小洪水调度模式提供新思路。针对杜家台工程现状特点,充分考虑现行预案调度运用,基于MIKE水动力软件,构建汉江、杜家台洪道及围垸的一、二维耦合数值模型,实现杜家台洪道行洪能力及效果分析。模拟结果表明,按照预案调度现状洪道分流,除新农垸及张沉湖垸堤顶高程不足外,可在汉口水位较高时基本实现安全行洪2 000~2 500 m3/s;汉江遭遇设计洪水时,优先利用洪道夹水入江的防洪效益十分显著。研究成果为完善杜家台分洪工程洪道运用模式及类似工程调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南河流域洪水特性受台风雨影响,表现为洪高量大,汇流快。为了对三里坪枢纽工程验收提供设计洪水复核成果,通过对坝址附近控制站—台口(二)水文站多年实测资料分析,并进行历史洪水调查,结合历史洪水与实测洪水组成不连续系列进行频率分析,得出坝址设计洪水成果,对原有初步设计成果加以复核。复核结论认为,依据台口(二) 站计算的设计洪水成果可作为三里坪水库的设计依据。其分析计算方法可供类似工程区域设计洪水计算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永东 《吉林水利》2014,(10):51-54
英守水库地处抚顺县东南部山区,是古城子河上游的一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本文结合水库工程现状以及下游居民企事业单位的分布情况,从防汛抢险、逃险两个方面的预案应对措施安排上进行了探讨和分析,阐述了抢逃险工作安排的重点环节把控,为水库科学合理地进行防洪调度,安全有序地应对险情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李艺强 《吉林水利》2014,(10):49-50
紧凑型输电技术是我国近十几年迅速发展和应用的一项新技术,500kV紧凑型输电线路与常规线路相比,提高自然输送功率34%,压缩线路走廊宽度17.0m,线路下超过场强4kV/m的宽度减少了2/3,并具有常规线路相同的绝缘强度和导线表面电场强度,可带电作业。同时介绍了紧凑型输电技术的研究历程,推广应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近期我国500kV紧凑型输电线路建设的基本概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