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伊洛河中下游防洪中存在的堤防防洪标准普遍较低、河道淤积严重及支沟口、入黄口治理滞后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其防洪治理的总体布局为:在伊洛河中下游大力进行堤防工程建设,达到相应的防洪标准;开展河道疏浚,塑造中水河槽;开展河道治理,进行险工改建加固;加快伊洛河黑石关铁路桥卡口段、支沟口和入黄口治理,提高伊洛河整体防洪能力;后期进行岸坡防护,堤顶硬化、绿化、美化,完善工程管理所必需的各类设施,完善通信网络、预警预报、防汛抢险等非工程措施。同时,从堤防工程、堤防迎水面护坡、险工加固、堤顶道路、防汛路、河道疏浚、陇海铁路桥黑石关卡口段治理、支沟口、入黄口整治、穿堤建筑物等方面对治理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黄河干支流防洪形势、总体布局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黄河下游洪水威胁依然是国家的心腹之患,中下游干流河段及主要支流防洪工程还不完善,洪水灾害时有发生。黄河下游防洪治理的基本思路是:“上拦下排、两岸分滞”控制洪水;“拦、排、放、调、挖”处理和利用泥沙。黄河防洪减淤的总体布局是:在充分利用现有干支流水库的基础上,继续兴建中游干流古贤、碛口水库,支流沁河河口村水库;根据水沙条件的变化,长期不懈地进行下游堤防加高加固、河道整治、挖河固堤等下排工程建设,排洪排沙入海,保证设防标准内的防洪安全,重点进行东平湖滞洪区建设,长期开展上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减少入黄泥沙;完善防洪非工程措施,黄河下游的主要治理措施是堤防加固,河道整治,东平湖滞洪区加固,滩区安全建设,挖河固堤,河口治理以及古贤,河口村水库建设,上中游干流河段和主要支流的治理措施主要是堤防,河道整治或防冲护岸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3.
按照黄委的要求,日前,黄委水文局研究院进行了黄河中下游干流主要水文站洪水最大含沙量预报方法研究,并取得初步成果。黄河含沙量预报技术难度大,在黄河上尚属空白。随着黄河治理开发的深入,特别是小浪底水库调度运用、下游防洪以及洪水资源化等的需要,开展黄河中下游干流主要站洪水含沙量预报愈显迫切和重要。黄河泥沙预报的内容很多,  相似文献   

4.
2011年9月,黄河流域中下游发生了罕见的秋汛洪水,支流泾渭河、伊洛河及黄河干流先后出现3次洪水过程。分析了此次秋汛洪水的降雨、洪水过程及特点,介绍了应对此次洪水的水库调度过程及结果,总结了秋汛洪水防洪工作中落实责任、组织有序、预报准确、调度科学、抢险有力等工作方法,为今后黄河秋汛洪水防御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5.
伊洛河防洪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洛河地区是黄河下游的暴雨中心区之一,暴雨易引发黄河中下游洪水。多年来伊洛河流域存在河道堤防标准不一、夹滩地区蓄滞洪运用方式不明等问题,通过分析其对黄河防汛和河道管理产生的影响,提出了提高河道堤防标准、规范橡胶坝管理、并将伊洛夹滩纳入国家滞洪区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1996年8月,汾河中下游发生了严重洪涝灾害,鉴于此次洪水范围广、历时长、洪灾严重等特点,为探求其致灾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为今后整个流域的规划和治理提供一些依据。在1997年初,省水利厅以晋水发[1997]267号文件下达了研究任务。本文即是针对汾河中下游“96.8”洪水的产生原因、致灾因素,以汾河干流为主,考虑主要产洪支流文峪河、潇河等,在对汾河水库到汾河入黄口进行全流域性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该流域水利工程防洪效益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干流及区间洪水,计算出干流区间及主要支流径流系数,同时估算了干流各段河道行洪能力,对现有河道及堤防工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洪涝灾害频繁。江河洪水,特别是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洪水,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对大江大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主要江河的防洪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上游水库和蓄滞洪区的配合运用下,黄河下游防洪标准可达60年一遇;长江中下游可防御1954年实际发生的洪水位;海河南北水系可防御50年一遇洪水;淮河中下游可防御40年一遇洪水;珠江主要支流北江的防洪标准达到百年一遇;松花江、辽河干流达到20年  相似文献   

8.
全国政协渭河泥沙治理专家组于 2 0 0 2年 4月 1 8日至 2 0日到陕西渭河下游三门峡库区及黄河小北干流三门峡库区进行考察 ,并邀请陕西省水利厅、西安理工大学、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西北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黄河北干流管理局、三门峡库区管理局等单位的专家教授进行了座谈。渭河泥沙治理专家组此行的目的是论证“降低潼关高程的可行性”。专家组在黄河小北干流陕西一侧现场勘察了黄河西倒的情况、华原和雨林等处防洪工程 ;在渭河入黄口踏勘了黄渭洛三条河流交汇情况、渭河入黄口上提、渭河及支流淤积、河势恶化等情况 ,重点了解潼关…  相似文献   

9.
蔡彬  张希玉  尚冠华  娄书建 《人民黄河》2012,34(11):15-17,20
2011年黄河发生多年罕见秋汛,支流渭河出现自1981年以来最大洪水过程,伊洛河发生超警戒以上洪水,干流潼关站出现1998年以来最大洪水。通过实时调整小浪底、故县、陆浑、三门峡等干支流骨干水库运用方式,拦蓄洪水错峰削峰,有效减轻了下游地区防洪压力,实现了防洪减灾和蓄水兴利多赢的目标。针对防洪调度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洪水风险调度管理与洪水资源化实践和研究、强化河道治理、提高防洪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水文预报和决策支撑技术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中下游水库汛限水位与防洪体系风险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黄河中游四库(三门峡、小浪底、陆浑和故县水库)在中下游的防洪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对黄河中下游的水资源分布产生很大的影响。根据黄河中下游水库及黄河中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的运行调度规则,考虑设计洪水典型选择、洪水预报误差和水库调度滞时的不确定性影响,利用蒙托卡罗法模拟洪水过程,实现了洪水典型选择、洪水预报及调度滞时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定量转化,分别计算了前、后汛期8种汛限水位方案下的黄河中下游水库及下游的防洪风险指标值,在对各方案的风险进行比较和评价的基础上,推荐了小浪底水库、陆浑水库和故县水库前、后汛期相对合理的汛限水位方案,为定量考察水库防洪调度及下游防洪风险率、合理选择动态的汛限水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沁河为黄河一大支流,流经山西,河南两省,受黄河回水影响,下游淤积严重,历史上素有“小黄河”之称,针对目前沁河防洪工程和下游防洪存在的问题,按照沁河治理的基本思路,指出今后的治理重点应该是,加强流域的总体规划,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上中游加强水土保持,修建控制性水库,下游整治河道,加固堤防。  相似文献   

12.
近十几年,由于黄河上中淤自然条件及水利工程等因素的影响,黄河下游的水沙条件有较大的变化,年长流量及年输沙星均大幅度减少,使得河南河段河道主槽严重淤积;  相似文献   

13.
郑州黄河不同来源区的洪水有着不同的特点,洪水在运行过程中与河床交互作用,水流与河床、滩地与主槽俱发生泥沙交换;生产堤的存在改变了洪水正常的演进规律;洪水的传播时间和水位表现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高含沙洪水对防洪工程威胁大,有其突出的特点;洪水预测是一项深入、细致、复杂的工作,黄河水文资料应该向流域内外专家学者开放。  相似文献   

14.
钱塘江河口是强潮河口,流域来水过大、下游潮位过高,沿江即可能造成非常高水位.半个世纪以来,上游兴修水库,流域洪水已得到部分控制.河口地区大规模围涂,河道趋于稳定.同时,沿江对洪水、潮汐的响应特性有一定程度变化.上游水库拦蓄了一些小洪水,汛前河道容积因此减小;大规模围涂缩窄了河道,加强潮波反射,影响波及杭州湾湾口;河道过水断面减小,杭州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高潮位比80年代高近50cm,70年代开始,年最高水位超过警戒水位的次数几乎每10年增加1倍.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下游的防洪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下游是世界名的悬河,历史上决口频繁,灾害严重,今后下游河床仍将抬高,黄河洪水灾害仍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防洪建设意义重大。人民治黄以来防洪方略不断发展,完善,由宽河固堤“发展到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初步建成由堤防工程,河道整治工程,分滞洪工程以及中游干支流水库组成的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  相似文献   

16.
17.
黄河调水调沙试验对下游河道行洪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山东省东明县高村河段在黄河下游河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20世纪90年代,由于黄河下游持续小水高沙,低水期延长,主槽发生严重的淤积,河道行洪能力明显下降.2002年以来,黄河水利委员会通过小浪底水库进行了三次调水调沙试验,使该河段主河槽泥沙得到有效的冲刷,仅2003年5月至12月,山东河道(高村至汊2)主槽冲刷就达11756万m3,冲刷厚度0.23m,行洪能力得到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8.
黄河垦利十八户控导工程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和庄至西河口位处黄河河口河段,近年来由于来水偏少,河床淤积,导致河势发生变化,对河口地区防洪安全和油田生产影响很大。在对该河段河道特性及河势演变分析的基础上,对现状整治工程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比较选定了十八户控导工程布局方案,以达到控导主流,使原有工程发挥效益,减轻洪水威胁,稳定清水沟流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渭河下游近期河道萎缩特点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近十多年来 ,由于潼关高程居高不下和渭河下游来水来沙减少 ,渭河下游河道发生了明显的萎缩 ,出现了“小流量 ,高水位 ,大灾害”的局面。主要表现在 :渭河下游淤积速率增加 ,主槽束窄 ,过流能力显著降低 ,同流量水位升高 ,洪水传播时间延长 ,河势不稳 ,主流摆动增强 ,塌岸严重 ,支流口门淤堵 ,防洪形势十分严峻。作者在分析上述现象成因的基础上 ,提出了降低潼关高程 ,渭河下游河道整治 ,北洛河尾闾改道 ,黄、渭汇流区治理 ,泾河东庄水库调水调沙运用 ,跨流域调水等渭河下游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