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associatedophthalmopathy,TAO)患者眶压与眼压的关系。方法对96例TAOII型患者进行眼球突出度、眶压及眼压测量,将结果及其他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96例129眼中34眼眼压≥30mmHg(1kPa=7.5mmHg)。高眼压者均有眶压升高。TAO发病早期眶压及眼压升高的发生率较高。结论TAO早期眶压升高可引起眼压升高,并引起视功能损害,眶内静脉系统回流受阻是眼压升高的重要因素,TAO早期眶压升高合并眼压升高时应以药物治疗为主,眼压不能控制时再行眶减压及抗青光眼手术。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相关眼病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分析1994年~2001年间收治的62例TAO性视神经病变患 者120只眼的临床资料。 结果 TAO性视神经病变占同期TAO住院患者的18.3%,男性多于女性。TAO性视神经病变的发生与眶压增高、眼肌病变及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糖尿病、心脏病等全身性疾病有关(P均<0.0000),而与眼球突出度、眼压和TAO病程无关(P均>0.05)。62例患者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视力提高者占29.0%;冲击治疗时视力有提高,但停药后又下降者占24.2%;冲击治疗后视力无改善者占46.8%。63只眼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基础上进行开眶减压手术,93.7%的患眼视力明显提高。结论 TA O性视神经病变的发生与眶压增高、眼肌病变及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糖尿病、心脏病等全 身性疾病有关;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和开眶减压手术是治疗TAO性视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142-144)  相似文献   

3.
探讨眶压监测对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的诊断价值以及眶减压围手术期眶压、眼压的改变。方法自行设计眶压测量仪。测量并比较26例(30只眼)TAO患者眶减压术前后的直接眶压(DOT)、间接眶压(IOT)、眼压(IOP)、眼球突出度(OP)和视力;20例(20只眼)健康成年人设为对照。结果TAO患者DOT、IOT、IOP及OP均高于对照组,△DOT与△IOP呈正相关(r=0.49,P<0.01),△IOT与△OP呈正相关(r=0.64,P<0.01)。眶减压术后DOT、IOT、IOP均显著降低,三者的差值呈正相关。结论TAO患者的眼压、眶压升高;眶压监测可以作为眶减压术的重要手术指标并用于术后的疗效判断及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患者行眶减压术或斜视矫正术治疗前后眼压的变化.方法 对象为在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确诊为TAO,并行眶减压或斜视矫正术患者25例(35只眼),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第一眼位眼压(平视)和第二眼位眼压(上视).结果 行眶减压术16只眼,术前平均眼压为:第一眼位,(17.86±4.32)mmHg,第二眼位(23.55±7.16)mmHg.术后平均眼压为:第一眼位(14.57±3.86)mmHg,下降18.42%,P<0.05,第二跟位(18.77±4.83)mmHg,下降20.3%,P<0.04;行斜视矫正术19只眼,术前平均眼压为:第一眼位,(17.89±3.85)mmHg,第二眼位(23.12±6.98)mmHg,术后平均眼压为:第一眼位(15.85±3.60)mmHg,下降11.4,P<0.05,第二眼位:(17.88±3.59)mmHg,下降19.17%,P<0.03,其中术前眼压>21mmHg诊断为高眼压症和诊断为青光眼的患者术后眼压下降的更加明显.结论 TAO患者行眶减压术或斜视矫正术后眼压均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多种眼眶病表现为以眼外肌肥大为主要的临床特征,根据不同的眼外肌肥大CT表现特点,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自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CT表现有不同特征的眼外肌肥大的连续就诊患者共225例,据其表现特点,明确病因并鉴别诊断.结果 计有8种眼眶病.甲状腺相关眼病(TAO)175例,肌炎型炎性假瘤26例,颈动脉海绵窦漏(CCF)8例,转移性眼外肌肿瘤4例,肌肉静脉血管瘤4例,眶内恶性淋巴瘤6例,眼外肌血肿1例,眼外肌植物性异物1例.结论 根据眼外肌肥大的CT特征,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相关性免疫眼眶病与高眼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静  魏锐利  朱莉 《眼科研究》2002,20(4):373-376
甲状腺相关性免疫眼眶病(TAO)是临床上一大类疾病。1887年首次报道了TAO可引起高眼压。以后众多作者发现TAO患者眼球在原位及向上转时,均发生眼压升高。据报道约24%TAO患者有高眼压,重者(1.8%)有视神经受压症状,引起继发性青光眼,甚至失明。综述了TAO引起高眼压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相关眼病眼肌损害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甲状腺相关相病(TAO)伴有眼肌损害手术治疗的适应症,方法与效果。方法收集1995-2001年22例(24眼)TAO伴有眼肌损害患者,经保守治疗病情稳定后,主要行限制性纤维化眼肌后退术。结果术后随访6月-5年,平均2.5年,痊愈6例(27.3%),基本痊愈8例(36.4%),好转7例(31.8%),无效1例(4.5%)。结论手术治疗TAO合并眼肌损害是一种效果良好的治疗方法,手术适应症是有复视或代偿头位,手术方法主要是纤维化眼外肌后退术。  相似文献   

8.
缓慢生长的眶肿瘤可致严重的眼球突出,而不引起眼压升高。眶肿瘤伴同侧眼压升高,常与其它机理有关,并非眶肿瘤体积增大之故。作者报告1例生长缓慢的眶肿瘤,其同侧高眼压经肿瘤切除后仍未消失。患者73岁,女性。常规检查时发现,右眼眼压23mmHg,左眼36mmHg(压平眼压计),两眼杯盘比均为0.2。视野和前房角镜检查正  相似文献   

9.
眼眶骨折眼球内陷手术前后直接眶压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眼眶骨折眼球内陷患者的眶压改变及眼眶修复眼球复位手术对眶压及眼压的影响。探讨直接眶压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自行设计并组装直接眶压测量仪。对40例单侧眼眶骨折眼球内陷患者手术前后进行直接眶压测量,同时测量眼压、间接眶压、眼球突出度和视力。结果眼眶骨折后直接眶压、间接眶压、眼压及眼球突出度均较正常侧降低,其中直接眶压的下降值与眼压的下降值之间有正相关关系(r^2=0.47),间接眶压的下降值与眼球突出度的下降值之间有正相关关系(r^2=0.62)。术后直接眶压、间接眶压和眼压均比术前显著升高,三者的差值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该直接眶压测量仪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创伤小。眼眶修复眼球复位手术中进行直接眶压监测,可以评估眶内植入材料的数量及眶压改变,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角膜移植术后眼压升高的发病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307例(318只眼)角膜移植术后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中60例(62只眼)(包括一过性眼压升高15只眼,继发性青光眼47只眼)术后眼压升高与疾病种类的关系,同时观察术后眼压升高的时间特点,并根据不同原因分别行药物或(和)手术治疗。结果无晶状体眼、术前青光眼、炎症期角膜溃疡、大泡性角膜病变眼角膜移植术后眼压升高发生率较高。治疗包括药物及手术疗法。62例眼中8例最终丧失视力,余54例均能较好的控制眼压。结论充分重视角膜移植术后高眼压,对高危病例的及时合理处置,能降低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Siming Ai 《眼科学报》2004,20(1):10-14
Thyroid鄄associatedophthalmopathy(TAO)isachronicautoimmuneprocessthataffectstheretrobulbarspaceandhasstrongetiologiclinkswithautoimmunethyroiddisease.Itisreportedtobethemostcommonorbitaldiseaseinadultsandthemostprevalentorbitaldiseases[1].Somepatientsarefoundtohavethediseasecompli鄄catedwithocularhypertension.ThecontributingfactorforocularhypertensioninTAOiscomplex.Inthispaperwehavesummarizedandanalyzedtheclinicmanifestationsof106cases(188eyes)ofocularhypertensionin339cases(597eyes)withTAO…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回顾性分析56例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提出TAO不典型病例的临床特征,为早期进行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总结56例TAO患者的主诉、眼征、斜视度、眼球运动等临床特征和眼外肌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有94.7%的患者表现为眼球运动受限,83.9%的病例以复视为主诉就诊,53.6%出现眼球突出,46.4%出现眼睑退缩和迟落.TAO以多条眼外肌受累为特点,眼外肌厚度增加以上直肌最为明显,以上转运动受限频率最高(69.6%).本组TAO的发生先于甲状腺功能异常23人(41.1%),其中有9人(16.1%)是TAO发生1年以上才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结论大多数TAO患者依据其临床表现易于确诊,对不典型患者应注意眼征特点,分析眼外肌受累的情况,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限制性斜视.牵拉试验和影像学检查对确诊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相关眼病行眼外肌后徙松解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 H  Yan HX  Liu YH  Li DH  Zhang Y  Ai FR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9):772-776
目的探讨甲状腺相关眼病(TAO)致限制性斜视患者眼外肌后徙松解术后,视力、眼压、视野、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方法选择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诊治的17例(20只眼)因TAO致限制性斜视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1例行上直肌断腱术、1例行上直肌悬吊术、1例行右下直肌后徙联合左上直肌后徙术,余14例(17只眼)行下直肌后徙术。20只患眼手术前、后均检查视力、眼压、视野,测量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速度,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术后5只眼视力提高≥2行,15只眼维持术前视力;术前、后眼压和视野平均缺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后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参数比较:术后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增加及阻力指数(RI)降低(P〈0.05)。结论TAO致限制性斜视患者于静止期行眼外肌后徙松解术治疗,不仅可消除复视,使眼球运动好转,而且能提高裸眼视力、缓解眼压、改善视野和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速度。(中华眼科杂志,2005,41:772—776)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导致限制性斜视的特点与疗效。方法 对14例(16条眼肌)甲状腺相关眼病致限制性斜视行眼外肌后徙术或断键术,其中下直肌后退术7条;内直肌后退术3条;上直肌后退术3条,断腱术1条;外直肌后退术2条。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3~9月(平均5.6月),所有患者术后水平及向下注视时复视症状消失,眼位基本正常。结论 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所致限制性斜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郑大文  王宏  罗燕 《国际眼科杂志》2009,9(7):1371-1373
目的:分析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的临床特点,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1-07/2007-10就诊的268例473眼TAO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268例就诊的TAO患者中,甲状腺功能异常者213例(79.5%),眼睑退缩299眼(63.2%),迟落261眼(55.2%),眼睑肿胀277眼(58.6%),球结膜充血、水肿164眼(36.7%),角膜点状上皮脱落39眼(8.3%),角膜溃疡8例(1.7%),眼球突出422例(89.2%),眼压升高者43例(16.0%)69眼(14.6%),眼球运动受限332眼(70.2%),其中单方面眼球运动受限者143眼(43.1%),单方面眼球运动受限顺序依次是下转,内转,上转,外转,多方面眼球运动受限者176眼(53.0%),眼球固定13眼(3.9%),复视71例(26.5%),影像学肌肉测量,眼外肌受累频率由高到低依次是下直肌、上直肌、内直肌、外直肌,视神经病变者31例(11.6%)57眼。结论:TAO的发病多与甲腺功能有关,临床表现有自身特点,大多数患者易于诊断,对于不典型病例要注意眼征特点,眼外肌受累情况以及影像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斜视手术量效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u ZQ  Yan JH 《中华眼科杂志》2007,43(11):982-986
目的探讨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患者斜视手术量与矫正效果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作者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自1999年1月至2006年3月期间诊治的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行斜视矫正手术的全部病例。结果TAO患者因斜视需要手术矫正者共30例(32只眼),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49.4岁;左眼21只,右眼11只。32只患眼中,10只眼行下直肌后徙术,10只眼行上直肌后徙术,6只眼行内直肌后徙术,3只眼行上直肌断腱术,2只眼行下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后徙术,1只眼行上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后徙术。32只眼中眼位完全矫正30只眼,术后正位率为93.75%。以29只眼行直肌后徙术后正位的28只眼计算每毫米矫正量,平均为(3.93±1.67)°/mm。上直肌矫正量最小为(2.63±0.83)°/mm,内直肌矫正量最大为(5.33±1.46)°/mm,下直肌矫正量为(4.11±1.55)°/mm;斜视度数≤15°者,矫正量为(2.30±1.09)°/mm;斜视度数16°-30°者,矫正量为(3.56±0.79)°/mm;斜视度数〉30°者,矫正量为(6.02±1.01)°/mm。结论TAO斜视患者单位手术矫正量均大于其他类型斜视的单位手术矫正量;随着斜视度数的增加,每毫米矫正量增大。但其手术定量性仍较差,手术效果预测较为困难。(中华眼科杂志,2007,43:982-986)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儿童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的临床特点及99Tcm-生长抑素类似物眼眶显像在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08年10月-2015年8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儿童TAO患者20例,年龄6~14岁,平均(10.85±1.42)岁。方法 分析所有入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患儿行眼肌B超及99Tcm-生长抑素类似物眼眶显像。计算眼眶99Tcm-生长抑素类似物显像剂摄取比值(UR),并与25例成年人TAO患者及30例健康成年人志愿者进行对比。主要指标 甲状腺功能、眼征、眼球突出度、眼球运动、眼外肌B超、眼眶99Tcm-生长抑素类似物显像。结果 在20例患儿中,眼病初发时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或亚临床甲亢18例(90%),甲状腺功能正常2例(10%)。甲状腺病病程10天~36个月,平均(12.48±10.33)个月;眼病病程1~36个月,平均(10.40±10.17)个月。双眼发病者18例(90%)。眼睑退缩17例(85%),眼球突出19例(95%),眼球运动障碍2例(10%)。眼肌B超检查眼肌增大者10例(76.9%),其中两条肌肉增大5例(38.5%),三条肌肉增大4例(30.8%),四条肌肉均增大1例(7.7%);内直肌、下直肌、上直肌及外直肌增大的频率分别是75%、65%、40%及10%。三组眼眶生长抑素类似物UR均数分别为1.48±0.16、1.65±0.20和1.05±0.17,患儿组UR值与成年人患者无明显差异(P=0.294),但两者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患儿双眼UR值分别为右眼:1.63±0.13,左眼:1.69±0.15,双眼间无显著差异(P=0.372)。结论 双眼发病、眼睑退缩和眼球突出是儿童TAO患者最典型的临床特点;甲功异常的患儿应常规进行至少1年的眼科随访;99Tcm-生长抑素类似物眼眶显像对儿童TAO患者具有明确的诊断价值。(眼科,2016, 25: 366-370)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相关眼病33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He JF  Wu ZY  Yang HS  Yan JH  Mao YX  Chen ZC  Ai SM 《中华眼科杂志》2004,40(6):368-372
目的 观察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甲状腺功能状况和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治疗对TAO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对1994~2001年收治的339例(597只眼)TAO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TAO患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70.5%),无明显性别差异;以眼球突出和复视为主要就诊原因,70%以上的患者有眼征和眼外肌受累;339例患者中,甲状腺功能正常者93例;甲状腺功能异常(甲亢或甲低)者246例。甲状腺功能异常者中TAO Ⅴ、Ⅵ级患者明显多于甲状腺功能正常者。^131Ⅰ抗甲亢治疗后有39.3%患者发生了眼病。口服抗甲亢药物有15.6%患者发生了眼病,而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有14.0%患者发生眼病,所有患者眼部病变均出现在甲亢控制以后,大多数患者是由于发生了甲状腺功能低下。结论 甲状腺功能状况与TAO病变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快速而过度的抗甲亢治疗可能对TAO产生不利影响;及时适当的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中华眼科杂志,2004,40:368-3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