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中药联合抗生素对感染性疾病病菌获得率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抽取在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感染性疾病临床患者89例,将其按照治疗方案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第三、四代头孢菌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是接受中药与抗生素联合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疗程结束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获得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降低(P<0.05)。结论:中药联合抗生素对感染性疾病进行治疗时可降低病菌获得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药联合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替换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对肺部感染性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 研究为期9 个月,分替换前期(I 期,3 个月)和替换期(II 期,6 个月);II 期用中药组方联合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替换第三、四代头孢菌素;收集I 期和IIb 期(II 期后3 个月)肺部感染性疾病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临床资料及病情转归情况.并于入院24h 采集第一份直肠拭子(基线筛查),并每7 天或在出院前48h 采集直肠拭子分离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双纸片法检测ESBLs ;并分别分析产ESBLs 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获得率.结果 IIb 期第三代头孢菌素用量较I 期减少53.02%,第四代头孢菌素用量较I 期减少100% ;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用量增加了2843.21% ;感染性疾病患者IIb 期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获得率较I 期显著下降(18.9% 比38.8%).结论 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替换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可减少感染性疾病患者肠道产ESBLs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获得率.  相似文献   

3.
中药与西药联合应用已逐渐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然而药物的相互作用总兼有利与弊两方面.有的中西药合用可相互制约,降低毒副作用,取长补短,增加疗效.有的不合理配伍,不仅造成药物浪费,而且可能加重毒副作用,降低药效,甚至产生药源性疾病等严重后果.因此只有熟悉中西药药理知识后,方能做到择利避害,故结合临床作一浅析,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4.
抗生素疗效下降、毒副反应突出,多重耐药病原体增多使人类面临感染性疾病肆虐的严重威胁。积极应对威胁、确立有效防治方案已经成为全世界的迫切任务。中药治疗感染性疾病历史悠久、疗效确切,不仅抑杀病原体、消除毒素,而且对感染所致炎症、免疫异常、整体失调有治疗作用;抗生素主要抑杀病原体本身;中药与抗生素联用具有互补性,被认为是应对威胁的可行方案。临床观察发现中药对抗生素具有增效减毒潜力,揭示其机制是优化和推广方案的必要措施。首先采用系统药理学分子网络分析方法多层次、多维度预测中药联合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增效减毒的效应和机制,为进一步实证研究切入点和检测指标的选取提供依据;其次遵循中医药证对应用药原则,抗生素和中药各自单独及联合应用治疗特定证候状态的感染性疾病患者,除常规全面地评价两药联用的增效减毒效应之外,更采用多组学技术发现两药联用在分子水平的细微效应特征,并采用生物分子网络分析技术确定两药联用增效减毒的敏感、稳定的临床生物标志;然后以这些生物标志为线索,在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体内和细胞水平溯源生物标志的生物转化过程和调控机制,并回归临床进行印证,从而揭示两者联用增效减毒机制,为联用方案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中药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或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蛛网膜下腔移植对缺血再灌脑损伤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DE的影响。方法:将分离纯化的BMSCS和BMNCS以蛛网膜下腔注射的方法移植到缺血再灌脑损伤大鼠颅内,同时进行中药联合治疗。用定量ELISA的方法检测移植后4天2、8天脑匀浆内VEGF含量。结果:BMNC组和BMSC组在4天时VEGF含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在28天时VEGF含量显著升高,且BMNC组升高更显著;中药联合BMNC组和中药联合BMSC组在4天、28天时VEGF含量均显著升高,且比单纯的BMNC组和BMSC组VEGF含量显著升高,中药联合BMNC组比中药联合BMSC组VEGF含量显著升高。治疗早期和后期比较,中药联合BMSC组含量降低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MSC和BMNC经蛛网膜下腔移植可在治疗28天左右明显提高MCAO大鼠脑组织中VEGF含量,中药联合BMNC或BMSC治疗可使VEGF水平升高更提前、幅度更高、效果更平稳而持久。中药与BMNC联合在提高MCAO大鼠脑组织中VEGF含量方面更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对碘伏联合中药涂擦治疗对颌面部感染性伤口的护理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该门诊收治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用常规治疗+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用常规治疗+碘伏+中药涂擦+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详细整理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各症状积分显著降低,护理满意度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碘伏联合中药涂擦用于颌面部感染性伤口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可充分改善其临床症状,促进伤口快速愈合,所需费用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联合质量督查对病房与手术室交接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3月~2018年10月收治的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2016年3月~2017年5月实施联合质量督查前收治的495例手术患者纳入对照组,2017年8月~2018年10月实施联合质量督查后收治的522例手术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工作流程接送患者,观察组在接送患者过程中由手术室与外科护士长进行联合质量督查。比较两组患者交接过程中的差错发生率、接患者时间、对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差错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接送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手术室与病房护士长实施联合质量督查后,可提高交接过程中的相关规范,减少管理盲区,提高交接工作的效率,减少差错,促进医院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感染性疾病应用中药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恩江  丁奇峰  王珏 《河北中医》2009,31(5):746-748
目前,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一代代抗生素接连不断的涌现,然而耐药菌株所致的抗生素敏感性下降亦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医学界从多角度、深层面对感染性疾病的非抗生素治疗进行了深入探讨,力图获得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感染性疾病科病房消毒隔离制度的构建方法与成效。方法:感染性疾病科自2019年3月起构建消毒隔离制度,强调标准预防概念,加强患者的消毒隔离管理工作,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病房环境管理,比较管理方案实施前后6个月内感染性疾病科的消毒隔离管理质量评分,以及护士的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结果:实施后医疗废物处理、感染监控、环境管理、管路管理、感染防护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护士的消毒隔离制度执行率、手卫生执行率、环境维护合格率、器械消毒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构建感染性疾病科病房消毒隔离制度,能够有效提升护理管理质量,提高护士对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香薰中药消毒剂对医院病房消毒的效果。方法选择综合科病房,随机选择使用香薰中药消毒剂与2%过氧乙酸喷雾消毒,各消毒10间病房。检测消毒前30min,消毒后1h及通风后1h空气中微生物菌落数,对比病房消毒效果。结果与消毒前30min对比,香薰中药消毒剂消毒1h后和通风1h后均能显著减少病房空气菌落数(P0.01),杀菌率分别为78.42%和75.08%,与2%过氧乙酸消毒效果相当(P0.05)。在急性吸入性毒理实验中,在20600mg/m3剂量下小鼠未见毒性不良反应,根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12)》可判定香薰中药消毒剂属实际无毒。结论香薰中药消毒剂具有良好的消毒效果,安全无毒,并且气味芳香,相对过氧乙酸更易为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宫腔灌洗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失败后行宫腔镜检查示子宫内膜炎患者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脐部贴敷剂结合透皮促进剂治疗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鲎血细胞基质显色试验,将80例内毒素血症阳性的肝硬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中药脐部贴敷剂,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3个疗程结束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浆内毒素、血浆氨、血清补体C3测定,肝功能、凝血功能及血常规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和疗效比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内毒素均显著降低(P<0.05,P<0.01),组间对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总胆红素(TBIL)值均显著降低(P<0.01),组间对照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症状积分下降程度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本中药脐部贴敷剂可显著地降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毒副作用,作为治疗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一种新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评价中药二联(口服银翘散煎剂、静脉注射穿琥宁针剂)治疗急性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方法,480例急性感染性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入银翘散、穿琥宁二联治疗组。360例和综合治疗对照组120例。银翘散、穿琥宁二联治疗组包括上呼吸道感染220例(A组)、急性肠道感染80例(B组)、急性泌尿系感染60例(C组)。治疗组全部病例均以银翘散煎剂口服,每日1剂;穿琥宁针剂0.6g-0.8g加入5%葡萄糖250ml-500ml中静滴,每日1次,疗程2d-3d。A组的对照组60例(E组)以病毒唑0.4g-0.6g加入5%葡萄糖250ml-500ml中静滴,每日1次,疗程2d-3d。B组的对照组30例(F组)和C组的对照组30例(G组)均以国产头孢曲松钠1g-2g加入5%葡萄糖250-500ml静滴,每日1次,疗程2-3d。结果显示A组病例率为72.6%,有效率为90.1%;E组的痊愈率为33.3%,有效率为63.3%。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B组和F组的痊愈率、有效率分别为75%、91.3%、73.3%、88.3%,P<0.05,无显著性差异。C组和G组的痊愈率、有效率分别为66.6%、88.3%、73.3%、86.6%,P>0.05,无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3.33%,对照组6.66%,P>0.05,无显著性差异。笔者认为中药二联法治疗急性感染性疾病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16.
丁新红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4):170-170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效果明显,其5年生存率已达80%[l]。但常出现骨髓抑制,使成熟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当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低于0.5×lO^9/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agranuloctosis,简称粒缺)[2]。当粒细胞缺乏症持续时间1周时有19%的肿瘤患者发生重度感染,这是肿瘤患者不能继续化疗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3],对此必须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7.
梁静  孙维峰  周建龙 《吉林中医药》2014,(11):1137-1139
目的观察中药内治法和中药外治法联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输卵管不孕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各60例。中药治疗组患者均于月经干净3~7 d后开始采用中药口服疗法联合中药灌肠及外敷疗法,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空白对照组患者不予药物治疗,自然受孕。停药后定期每3个月进行随访,了解妊娠情况、临床疗效评价标准、超声造影输卵管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表现等。结果 2组随访妊娠结果显示,中药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妊娠率明显提高,分别为25.0%和3.33%,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分别为95%和38.33%,二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治疗组超声造影结果提示输卵管再通有效率81.66%,较空白对照组6.66%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治疗组治疗期间血常规、大便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未见明显异常,无明显毒副作用表现。结论中药内外治法联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可明显提高妊娠率、临床有效率及输卵管再通有效率。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中药足浴配合产后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7月-12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5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的方式随机分为250例的对照组和250例的观察组。对照组产妇产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产后给予中药足浴并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后身体恢复情况和情绪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进行中药足浴联合综合护理后,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明显比干预前降低,也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生活质量各项指标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产后泌乳充足情况和子宫复旧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恶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足浴配合产后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产妇产后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产妇日常生活质量,有效促进产后泌乳、恶露排出、子宫复旧,对产妇产后的身心康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中药联合孕酮(P)支持黄体对不孕症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178例接受IVF-ET助孕的不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中药+P组和P组。化学发光法测定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d0)、ET前日(d4)、ET后第3日(d8)患者血清雌二醇(E2)、P水平。比较2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同时比较妊娠组与非妊娠组d4、d8的E2、P水平。结果 P组和中药+P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流产率高于中药+P组(P〈0.05)。中药+P组d4、d8的E2水平显著高于P组(P〈0.05)。结论 IVF-ET后加用中药行黄体支持不影响IVF-ET妊娠率和种植率,但可以减少早期妊娠丢失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