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稻瘟病菌激发子诱导玉米抗小斑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稻瘟病菌菌株97-151a的菌丝细胞壁激发子(CWE)和玉米小斑病菌孢子悬浮液处理3个品种的玉米幼苗,研究CWE对玉米体内抗病防御酶变化及玉米小斑病发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CWE处理后,各品种玉米幼苗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和未经CWE处理而直接接种病菌孢子悬浮液的幼苗。经CWE处理后,玉米叶片上的病斑数量明显低于对照,且叶片上的病斑多为坏死型病斑。  相似文献   

2.
以杨树溃疡病病原茵提取物制备的2种激发子对毛白杨愈伤组织进行诱导,结果表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和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均能被有效诱导,几丁质酶和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在诱导处理后4 h出现最高峰,而PAL活性则在48 h出现峰值.2种激发子诱导效果对比,经部分酸解的激发子诱导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3.
采用3种寡聚糖(溃疡菌菌丝体、壳聚糖、果胶糖)激发子A1、B、C3分别诱导处理毛白杨愈伤组织,并在诱导48h后接种杨树溃疡病菌,测定体内4种病害防御酶系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毛白杨愈伤组织经这3种激发子处理后,其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未经激发子处理而直接接种病菌的愈伤组织),从而证实了这几种激发子能诱导毛白杨愈伤组织对杨树溃疡病产生一定抗病性。  相似文献   

4.
低聚壳聚糖激发子对杨树抗病性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壳聚糖(脱乙酰几丁质)为原料,采用H2O2氧化法降解壳聚糖制备低聚壳聚糖激发子,通过诱导处理杨树愈伤组织,研究了低聚壳聚糖激发子对杨树抗病性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低聚壳聚糖激发子对PAL、几丁质酶、β-N-乙酰葡萄糖苷酶、SOD活性具有明显的诱导作用,酶在达到各自的峰值时其活性是无菌水(对照)的2.83、3.35、2.78、4.8倍。酶活性的增高表明低聚壳聚糖激发子能够诱导杨树的抗病反应,提高抗病性。病原菌接种试验进一步证实了经激发子诱导处理后杨树愈伤组织抗病性增强,明显抑制病原菌菌丝的生长,降低感病指数。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激发子的诱导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强,浓度为10μg.mL-1时诱导效果达到最大,再增加浓度诱导,诱导作用不再增强。  相似文献   

5.
病菌激发子诱导烟草抗赤星病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来源于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弱毒株TBA16的病菌激发子诱导烟草,产生了系统诱导抗性,最大诱导效应可达54%。烟草幼苗经激发子处理后,苯丙氨酸裂解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病程相关蛋白(PRP)也有量的积累,在诱导后第10d产生的蛋白量最多。以水杨酸(SA)处理作阳性对照,结果表明,水杨酸诱导比激发子产生的诱导诱导效应高,各种酶活性均比激发子诱导产生的大,PRP产生的量也较多。  相似文献   

6.
一氧化氮对热激诱导玉米幼苗耐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玉米幼苗为材料,研究了一氧化氮(NO)对热激诱导玉米幼苗耐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2 ℃、4 h的热激处理诱导了玉米幼苗的耐冷性;100 μmol/L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处理24 h,显著提高玉米幼苗的耐冷性,而结合SNP处理的热激会使玉米幼苗的耐冷性进一步提高;而结合NO消除剂PTIO(2-苯基-4,4,5,5-四甲基咪唑-1-氧-3-氧化物)处理的热激使玉米幼苗在冷胁迫下的存活率下降.说明NO参与了热激诱导玉米幼苗耐冷性的形成.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NO参与热激诱导玉米幼苗耐冷性的调节,主要是通过调节抗氧化酶系统的活性,降低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上升幅度,以减轻氧化胁迫伤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真菌诱导物对丹参转化细胞几种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激发子V44和酵母提取物y-e分别诱导悬浮培养的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转化细胞,发现丹参转化细胞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随诱导时间和诱导剂浓度的增加而改变.结果表明:大丽轮枝菌激发子的作用强于酵母提取物,y-e V44联合诱导作用强于单一激发子刺激.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利用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毒素培养滤液处理玉米叶片以提高玉米叶片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变化与植物抗病性呈正相关,从而说明低浓度T毒素培养滤液本身能够作为激发子来诱导玉米的系统获得性抗性。  相似文献   

9.
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培养滤液对玉米抗病性的诱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1对同核异质的玉米C103为试材,进行了利用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培养滤液作为激发子来提高玉米抗病性的研究。结果表明, 经预处理叶片的病斑面积为(0.3±0.05)~(0.9±0.5)mm2,而对照为(23.1±8.7)mm2,差异极显著。同时还测定了与提高抗病性有关酶的变化,经0~96 h的动态检测,以1∶50的处理效果为最好,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比对照平均提高了64.2%,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比对照平均提高了41.2%,有害物质丙二醛(MDA)的含量比对照平均降低了29.7%。从而说明低浓度培养滤液本身能够成功地作为激发子来诱导玉米的系统获得性抗性。  相似文献   

10.
棉花黄萎病菌激发子对棉花黄萎病的诱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毒力的大丽轮枝菌菌丝胞壁激发子分别直接诱导不同抗性的棉花品种,结果表明,棉花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与植物保卫素棉酚的含量经病原菌激发子诱导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就其对病菌毒素的降解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