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龙眼是中国南方重要的亚热带特色水果,其果实成熟于高温季节,采后极易发生果皮褐变、果肉自溶及病原菌侵染所致果实腐烂等品质劣变,是限制龙眼果实采后保鲜期的主要因素。本文就龙眼果实采后品质劣变(果皮褐变、果肉自溶、病原菌侵染导致果实变质腐烂),热处理、紫外线-强效应波长(UV-B)辐照处理、二氧化氯处理、壳聚糖处理、低温贮藏、气调冷藏、微生物生物保鲜等龙眼果实采后处理及保鲜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延缓采后龙眼果实品质劣变、延长龙眼果实保鲜期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龙眼是广受我国南方消费者喜爱的亚热带水果之一,但其采后贮藏过程中极易发生果肉自溶,严重制约了果实的食用品质和经济效益。该文综述了龙眼果实贮藏过程中果肉自溶的相关生理生化、自溶控制技术及果肉自溶分子生物学等相关研究进展,旨在为延缓龙眼果实品质劣变、抑制龙眼采后果肉自溶,延长贮藏保鲜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过氧化氢对采后龙眼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量的活性氧是导致果蔬采后品质劣变的主要原因之一。以活性最为稳定的过氧化氢作为活性氧,研究活性氧对采后龙眼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龙眼果实相比,过氧化氢处理的龙眼果实采后贮藏期间具较低的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等色素含量,较低的果肉可溶性糖、蔗糖和VC等营养物质含量,较高的龙眼果皮褐变指数和果肉自溶指数,及较低的龙眼果实商品率。据此认为,活性氧在采后龙眼果实品质劣变中起重要的促进作用,活性氧会促进采后龙眼果实外观品质劣变和果肉营养物质的降解,从而降低采后龙眼果实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4.
龙眼果实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龙眼干、龙眼罐头、龙眼汁、龙眼酒、龙眼膏等龙眼果实加工产品的现状和加工新技术,展望了龙眼果实加工产品的发展前景,旨在为龙眼加工业的发展和龙眼果实加工新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龙眼果实采后容易发生果皮褐变,是影响采后龙眼果实品质和货架期最重要的因素。热处理是一种能延缓果蔬衰老、保持贮藏品质的环保型采后物理处理方法。本文探讨热处理对采后龙眼果实果皮褐变和酚类物质代谢的影响。采后"福眼"龙眼果实用50℃热水处理10 min,晾干,用聚乙烯薄膜袋密封包装,置于(15±1)℃下贮藏。贮藏期间定期测定果皮褐变指数、总酚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果实相比,50℃热水处理10 min可有效降低采后龙眼果实果皮褐变指数,降低果皮PPO和POD活性,提高果皮PAL活性,保持较高的果皮总酚含量。因此认为,50℃热水处理10 min可有效降低采后龙眼果实酚类物质代谢,从而延缓采后龙眼果实果皮褐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为阐明采前喷施胺鲜酯对采后龙眼果实贮藏期间病害发生的影响及其可能机理,用浓度为10 mg/kg的胺鲜酯溶液在‘福眼’龙眼盛花期后70、90、110 d各喷施果实1次,以蒸馏水喷施为对照,果实采收后在(28±1)℃下贮藏。采后贮藏期间取样测定龙眼果实感病指数、果皮木质素和总酚含量,以及果皮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力。结果发现:经采前喷施胺鲜酯的龙眼果实感病指数采后贮藏至第6 d比对照组低11.59%。与对照组龙眼果实相比,采前喷施胺鲜酯可降低采后龙眼果实贮藏期间的感病指数、果皮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力,保持较高的果皮苯丙氨酸解氨酶、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力,以及果皮木质素和总酚含量。综合分析可知,采前喷施胺鲜酯能有效减轻龙眼果实采后病害的发生,这与采前喷施胺鲜酯能提高采后龙眼果实的果皮抗病相关酶活力和降低酚类物质氧化酶活力,从而有利于提高木质素、总酚等抗病物质含量,进而增强果实抗病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试验通过叶面喷施蔗糖基聚合物水溶液的方法处理果实成熟期的石硖龙眼果树,研究处理株和对照株的龙眼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VC和可滴定酸等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成熟期叶面喷施蔗糖基聚合物能够明显改善龙眼果实的品质,龙眼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和VC的含量在此期间逐渐上升,并且处理株均明显高于对照.可滴定酸的含量则呈下降趋势,处理株变化趋势与对照株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一种以乳酸菌为主要成份的复合生物保鲜剂对龙眼果实的保鲜作用,复合保鲜剂配方为8.6×106CFU/mLdgnkzx002+1%曲酸+1%乳酸钠。以"东丰"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cv.Dongfeng)果实为试材,研究肠膜明串珠菌复合保鲜剂在冷藏(4℃)条件下龙眼果实品质的影响及其在龙眼保鲜中的应用。结果显示,经复合生物保鲜剂处理的龙眼果实在4℃冷藏30 d后的可滴定酸(TA)、可溶性固形物(TSS)和维生素C(Vc)含量分别为清水处理对照组的190.90%、123.19%和147.79%,而商品率与失重率分别为192.31%和73.9%,说明保鲜剂处理不仅抑制了贮藏期间龙眼果实的呼吸作用,延缓了果实营养成分的下降,还能有效减少果实水分损失、显著提高果实的商品率。此外,复合保鲜剂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保持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采用肠膜明串珠菌复合保鲜剂处理可较好地保持冷藏条件下龙眼果实的品质,减缓酶促褐变过程,在龙眼生物保鲜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荔枝、樱桃、龙眼的“保养”秘诀 将这些水果买回后,要先进行一次仔细挑选,将其中品质较好并带有柄蒂的果实放入加有少量盐的盐水中浸泡几分钟,捞出后沥干水分,装入保鲜袋或保鲜盒中,放入冰箱冷藏,即可延长保鲜时间。  相似文献   

10.
龙眼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成熟果实,主产于两广、福建、台湾、四川等地,于初秋果实成熟时采摘,烘干或晒干,剥开果肉,取肉去核,晒至干爽不粘,贮存备用。 相传,由于八月处暑之后,其果实正成熟于阴历八月“桂月”之时,又因其果实极圆,故有“桂圆”之称;而其状似龙眼,又得之“龙眼”之名;食和时弃壳去核而食  相似文献   

11.
热处理对龙眼果实采后生理和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热处理对龙眼果实采后生理和品质的影响。用50℃热水处理龙眼果实10 min,晾干,用聚乙烯薄膜袋密封包装,置于(15±1)℃下贮藏。贮藏期间定期测定果实呼吸强度、失重率、果皮细胞膜相对渗透率、果皮丙二醛(MDA)、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类黄酮和总酚含量、果肉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可溶性糖、还原糖和维生素C含量、果皮褐变指数和果肉自溶指数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果实相比,50℃热水处理10 min,可有效降低采后龙眼果实呼吸强度,减少果实失重率,延缓果皮MDA含量和细胞膜相对渗透率的升高,保持较高的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类黄酮和总酚含量和果肉TSS、TA、可溶性糖、还原糖和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含量,降低果皮褐变指数和果肉自溶指数。该处理可有效延缓采后龙眼果实衰老,提高龙眼果实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12.
龙眼     
龙眼与荔枝同属于我国南方水果,英文名为longan、lungan,应该是汉语的谐音。龙眼果肉为半透明乳白色,内为黑色,与动物的眼球相似,因而被叫作"龙眼"或"骊珠"。"骊珠"与"荔枝"的发声相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采前喷施胺鲜酯(diethyl aminoethyl hexanoate,DA-6)对采后龙眼果实贮藏期间果皮膜脂代谢的影响,以‘福眼’龙眼为实验材料,在龙眼盛花期后70、90、110 d用10 mg/kg DA-6溶液各喷施龙眼果实1 次,以蒸馏水喷施为对照。龙眼果实在盛花期后120 d采收,采后龙眼果实经过挑选、清洗和晾干后用厚度为0.015 mm的聚乙烯薄膜袋密封包装(每组50 袋,每袋50 个),在(28±1)℃、相对湿度85%条件下贮藏。结果表明:采前喷施DA-6可延缓采后龙眼果实贮藏期间果皮细胞膜透性的增加,降低果皮脂氧合酶、脂酶和磷脂酶D等膜脂降解酶活力,延缓果皮膜磷脂(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PC)、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PI))和不饱和脂肪酸(油酸(C18:1)、亚油酸(C18:2)、亚麻酸(C18:3))的降解,保持较高的PC和PI含量及脂肪酸不饱和指数、脂肪酸不饱和度,保持较低的磷脂酸含量,维持正常细胞膜区室化功能和结构。因此,采前喷施DA-6增强采后龙眼果实耐贮性与采前喷施DA-6能有效降低采后龙眼果实贮藏期间果皮膜脂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采前喷施胺鲜酯对采后龙眼果实贮藏期间果皮活性氧代谢的影响,以‘福眼’龙眼为材料,在龙眼盛花期后70、90、110 d用10 mg/kg胺鲜酯喷施龙眼果实3 次,以蒸馏水喷施为对照,龙眼果实在盛花期后120 d采收,采后龙眼果实经过挑选、清洗和晾干后用0.015 mm厚的聚乙烯薄膜袋密封包装(每袋50 个),在(28±1)℃、相对湿度85%条件下贮藏,贮藏期间每天取样测定果皮O2-·产生速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活性氧清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as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活力、内源抗氧化物质(还原型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及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总还原力的变化。结果发现:与对照果实对比,采前喷施胺鲜酯可提高采后龙眼果实贮藏期间果皮SOD、CAT、APX、GR等活性氧清除酶活力,延缓AsA和GSH含量的下降,保持较高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总还原力,降低O2-·产生速率和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结论:采前喷施胺鲜酯增强采后龙眼果实耐贮性与其能有效降低采后龙眼果实贮藏期间果皮活性氧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5.
龙眼果实资源研究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龙眼果实的组成成分、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以及各个组成部分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利用。其中包括龙眼果肉.龙眼果皮和龙眼核。  相似文献   

16.
比较研究在温度(8±1)℃、相对湿度85%贮藏条件下‘东壁’和‘福眼’龙眼果实的果皮褐变差异及其与活性氧及酚类物质代谢的关系。结果表明:贮藏期间,‘东壁’龙眼果实的果皮褐变指数、果皮O2-·产生速率、丙二醛含量、细胞膜透性都显著低于‘福眼’龙眼,而活性氧清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氧化酶(APX))活性和内源抗氧化物质(还原型抗坏血酸(As 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都显著高于‘福眼’龙眼;‘东壁’龙眼果实的果皮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都低于‘福眼’龙眼,而果皮花色素苷、类黄酮和总酚含量则高于‘福眼’龙眼。因此,采后‘东壁’龙眼果实较不容易发生果皮褐变,与其具有较强的活性氧清除能力,能减少O2-·积累,减轻膜脂过氧化作用,较好地保持龙眼果皮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延缓PPO、POD与酚类物质接触而减少酚类物质的酶促氧化褐变有关。  相似文献   

17.
龙眼散笔     
龙眼又名桂圆,向与荔枝齐名,同为南国佳果.龙眼之名,最早见于汉末名医华佗的挚友、高徒吴普的《吴氏本草》.吴普称此果为“龙目”、“比目”.“龙目”、“龙眼”,其意一也,足见其珍贵,也足见此果栽培的历史是多么悠久了.我对龙眼,有着特殊的感情.我的家乡在闽南,那里是个名副其实的水果之乡:一年四季,花果飘香,应时水果,衔接相连,没有间断.就说我家门前的那两株古老的龙眼树吧,给我童年的生活,带来了多少欢乐啊!  相似文献   

18.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2):239-244
研究桧木醇处理对采后龙眼果实贮藏过程中品质和生理的影响。将采后龙眼果实浸泡在50μg/m L桧木醇溶液中10 min,晾干后于(25±1)℃下贮藏。贮藏期间定期测定褐变指数、病害指数、果肉自溶指数、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可定量酸(TA)含量、总酚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采后贮藏第4天,处理组和对照组的的褐变指数分别为2.8和4.2;贮藏2 d后,对照组果实病害指数增加较快,而处理组较慢,在第6天,处理组和对照组的病害指数分别为11.46%与37.83%,因此,桧木醇处理明显抑制采后龙眼果实褐变和腐烂。此外,桧木醇处理激活龙眼果实在贮藏期间PAL活性,抑制PPO活性,并保持一定的总酚含量但桧木醇处理并不能显著抑制龙眼果实自溶。同时,能保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因此,桧木醇处理可以维持采后龙眼果实的品质,延缓果皮褐变。  相似文献   

19.
龙眼,为无患子科常绿乔木龙眼树的成熟果实,主产于我国南方广东、福建、台湾、广西等地。于初秋果实成熟时采收,烘干或晒干,去核取肉备用。相传,由于八月处暑之后,其果实正成熟于阴历八月“桂月”之时,加之其果实极圆,故有“桂圆”之称;又因状似龙眼,得“龙眼”之名;还因其食用时弃壳去核而食其肉(又称假种皮),故名“龙眼肉”;因其味甜如蜜,归脾而能益智,因此其又有蜜脾、益智之称谓。明宋玉因得龙眼之神会,称龙眼“圆若骊珠,赤若金丸,肉似玻璃,核如黑漆”。 中医认为,圆肉性味甘、温,入心、脾经,有补益心脾,养血…  相似文献   

20.
比较研究在温度(8±1)℃、相对湿度85%贮藏条件下‘东壁’和‘福眼’龙眼果实的果皮褐变差异及其与活性氧及酚类物质代谢的关系。结果表明:贮藏期间,‘东壁’龙眼果实的果皮褐变指数、果皮O2-·产生速率、丙二醛含量、细胞膜透性都显著低于‘福眼’龙眼,而活性氧清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氧化酶(APX))活性和内源抗氧化物质(还原型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都显著高于‘福眼’龙眼;‘东壁’龙眼果实的果皮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都低于‘福眼’龙眼,而果皮花色素苷、类黄酮和总酚含量则高于‘福眼’龙眼。因此,采后‘东壁’龙眼果实较不容易发生果皮褐变,与其具有较强的活性氧清除能力,能减少O2 - ·积累,减轻膜脂过氧化作用,较好地保持龙眼果皮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延缓PPO、POD与酚类物质接触而减少酚类物质的酶促氧化褐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