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本例的病历摘要见本卷第13期第924页 分析与讨论 患者,中年女性,起病急,表现肾功能衰竭和心功能衰竭,既往病史不清,未做过定期体检.双肾无明显增大和缩小,但实质偏薄,与典型的急性肾衰双肾明显增大不同,又不表现为慢性肾衰的明显肾萎缩;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未很好控制;这些均提示患者有慢性肾损害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69岁,因发现血肌酐升高4个月,咳嗽咳痰气促2周于2010年4月9日入院.既往有肺结核、高血压病史.2009年12月确诊为:(1)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期);(2)肾病综合征.双肾ECT:双肾功能重度受损(总GFR:8.51 mL/min,左肾:4.33 mL/min,右肾:4.17 mL/min).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的超声表现及彩色多普勒技术在诊断慢性肾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0例经临床证实的慢性肾衰患者进行研究,并与3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30例慢性肾衰患者双肾的超声表现均发生异常,双肾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包膜欠光滑,甚至呈“锯齿状”,肾脏实质回声有不同程度的增强,皮、髓质,肾锥体及肾窦的分界不清。彩色多普勒表现为:双肾主肾动脉及段动脉的血流速度有不同程度的减低,甚至未见明显血流信号(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较好地显示慢性肾衰的形态学表现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为临床提供较可靠的诊断依据,其无创、廉价及可重复性操作为慢性肾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一种好的途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彭光生  王玲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X):147-147,152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的超声表现及彩色多普勒技术在诊断慢性肾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0例经临床证实的慢性肾衰患者进行研究,并与3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30例慢性肾衰患者双肾的超声表现均发生异常,双肾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包膜欠光滑,甚至呈“锯齿状”,肾脏实质回声有不同程度的增强,皮、髓质,肾锥体及肾窦的分界不清。彩色多普勒表现为:双肾主肾动脉及段动脉的血流速度有不同程度的减低,甚至未见明显血流信号(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较好地显示慢性肾衰的形态学表现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为临床提供较可靠的诊断依据,其无创、廉价及可重复性操作为慢性肾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一种好的途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通过检测31例慢性肾衰肾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分别与①正常人(59例)、②原发性高血压(51例)、③慢性肾小球肾炎普通型未出现肾衰者(48例)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发现:慢性肾衰肾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流粘滞性、血液浓稠性均明显低于上述①②③三个对照组(P<0.01或<0.05)。而红细胞聚集性则高于各对照组(P<0.01或<0.05)。  相似文献   

6.
高连峰 《黑龙江医学》2003,27(6):432-432
慢性肾功衰竭 (肾衰 )患者常常出现脂蛋白转运异常。文献报道 30 %~ 5 0 %慢性肾衰患者空腹血清三酰甘油升高 ,常为 2 66~ 3 99mmol/L ,严重者常达 13 3mmol/L以上。临床实践发现 ,肾衰存在广泛的高血脂症、脂蛋白和载脂蛋白 (APO)异常。我们在 1998~ 2 0 0 3- 0 1共收治慢性肾衰患者 4 0例 ,其中发现脂质代谢异常者 17例 ,占收治病人总数的4 2 5 %。现将我们对慢性肾衰高血脂症病人的诊治体会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 17例中 ,男性 11例 ,女性 6例。年龄 36~69岁。原发疾病 :高血压肾病 4例 ,慢性肾小…  相似文献   

7.
<正>内皮素(Endotheline,ET)是Yanagisawa等首先在培养的猪主动脉的内皮细胞中分离出来的。它是迄今所发现的作用最强的血管收缩肽,对不同部位的动脉、静脉和微血管都有强烈而持久的收缩作用,在调节肾血管张力和肾脏功能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报告28例慢性肾衰(CRF)患者伴有高血压和血压正常的血浆ET含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1.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 (1)患者组:慢性肾衰28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年龄26~68岁(平均50.6岁),男18例,女10例。其中血液透析14例,非透析治疗14例。原发病:慢性肾炎20例,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症4例,痛风肾病2例,多囊肾1例,慢性肾盂肾炎1例。肾功能不全代偿期3例,失代偿期5例,肾功能衰竭期6例,尿毒症期14例。其中慢性肾衰伴高血压18例,血压正常10例;(2)正常对照组20例,为健康体检者。男11例,女9  相似文献   

8.
一、鉴别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诊断急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急性肾衰)时,首先要区分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急性肾衰,它们均可表现为少尿和尿毒症,但其处理和预后截然不同。 1.病史与体格检查:详细询问病史,特别要注意有否肾绞痛史。体检时注意触诊膀胱及肾。 2.尿量:要观察每小时的尿量变化,少于17ml时为少尿。在肾前性急性肾衰,当低血压、低血容量或  相似文献   

9.
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的临床特征,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我院1988年1月~1997年10月收治的130例老年慢性肾衰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其原发病以高血压肾动脉硬化最常见,其次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和糖尿病肾病;②感染是老年慢性肾衰最常见的共发症,结核病的发生率(6.92%)明显高于普通人群;③心力衰竭和上消化道出血是老年慢性肾衰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重要的死亡原因。结论积极防治感染,早期充分透析,控制血压,纠正贫血,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生,加强制酸与保护胃粘膜等措施有助于降低老年漫性肾衰患者的死亡率。老年慢性肾衰患者选择做肾移植应慎重。  相似文献   

10.
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 (以下简称老年慢性肾衰 )是多种肾脏疾病的结局 ,我们运用中医辨证治疗本病取得一定的经验。浅述如下 ,供同道参讨。1 老年慢性肾衰的辨证特点1 .1 隐匿发病 ,合并症较多老年慢性肾衰多隐匿起病 ,无特定症状 ,无明显发病规律 ,病史不清楚 ,症状不典型 ,常因伴发病或并发症就诊。据我院统计这类患者占3 2 .82 % ,常见以高血压、贫血、心衰、消化道症状就诊 ,易于误诊 ,给早期诊断带来难度。因此 ,临床上要正确运用四诊八纲 ,详细询问病史 ,结合有关化验检查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尽早明确诊断。1 .2 肾气渐衰 ,气阴两虚…  相似文献   

11.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1例健康人和53例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血浆心钠素和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含量。结果表明慢肾(肾功能代偿期)患者血浆心钠素含量较健康人高(P>0.05);而β2-M较健康人显著增高(P<0.001)。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浆心钠素与血清β2-M含量均显著增高(P<0.001)。11例肾衰患者血透治疗前后心钠素与电解质均有明显差异。结果提示,心钠素可作为推测肾功能指征之一,但不如β2-M可靠;心钠素功能降低,可能是高血压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7例急性肾功衰竭,8例慢性肾功衰竭和10例正常人的指甲肌酐检测,结果表明:血肌酐的测定很难判定患者是急性肾衰还是慢性肾衰;而指甲肌酐检测可以区别急性肾功衰竭和慢性肾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用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测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与肌酐清除率(Ccr)的差值能否鉴剐急性肾衰和慢性肾衰。方法主要通过肾脏病理区分急性肾衰和慢性肾衰。共研究63例患者,59例患者行肾活检检查,4例未行肾活检患者为临床上典型的慢性肾衰病人。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急性肾衰33例和慢性肾衰30例的GFR,其中急性肾衰病因为急性肾小管坏死和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15例、狼疮性肾炎1例、急进性肾炎17例;慢性肾衰病因为慢性肾炎25例,慢性间质性肾炎1例,高血压肾病2例,糖尿病肾病2例。同时也用血肌酐估算患者的肌酐清除率,比较急、慢性肾衰这两个数差值的变异。结果急性肾衰组和慢性肾衰组患者的血清肌酐(Scr)和GFR均无明显的差异,但其自身GFR(18.8±13.97ml/min)与Ccr(10.78±12.46ml/min)的差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把急性肾衰分为小管性急性肾衰和小球性急性肾衰,小管性急性肾衰组与小球性急性肾衰和慢性肾衰的Scr和GFR间差异也不大(P〉0.05),不过小管性急性肾衰的GFR—Ccr明显高于小球性急性肾衰(P〈0.001)和慢性肾衰(P〈0.05),数值分别为(25.09±13.46)ml/min,(13.56±12.41)ml/min,(10.78±12.46)ml/min,而在小球性急性肾衰与慢性肾衰间这个差值无显著意K(P〉0.05)。结论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可用于小管性急性肾衰与小球性急性肾衰及慢性肾衰的鉴别,尤其是其自身的GFR与Ccr的差值大于25ml/min,多为小管性急性肾衰。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肾功能衰竭(以下简称慢性肾衰)是以全身各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发生在各种慢性肾实质性疾病的基础上,肾功能缓慢减退直至衰竭.慢性肾衰临床表现复杂,可累及身体的每个系统及多个脏器.中医根据与肾相关的临床特征,将慢性肾衰归于虚劳、水肿、癃闭、肾风、关格、肾劳范畴.慢性肾衰的病机复杂,临床治愈比较困难,预后较差.而中医利用独特的治疗方法,可延缓病情的进展,保护残存的肾功能,尤其在肾功能不全的初、中期,通过有效的辨证治疗可不同程度地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将贾春华教授自拟并在临床应用20余年的“通关平格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和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对126例成年人多囊肾(其中男72例,女54例,平均年龄44.6岁)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无症状者12例(9.52%),有症状者114例(90.48%),其中肾功正常者37例(20.37%),慢性肾功能衰竭77例(61.11%)。临床症状以高血压最为常见,33.33%的病人以高血压为首发症状,高血压的发生率与慢性肾衰的进程有关。进入慢性肾衰及终未期肾衰的平均年龄分别为47.5岁及54.2岁。各年龄组终未期肾衰发生率与国外文献比较似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功衰竭(CRF)是指发生在各种急、慢性肾实质病变基础上,肾脏疾病逐渐进展,逐渐出现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肾单位严重受损,其结局是肾功能减退而至衰竭,主要表现为代谢产物的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和全身各系统表现。此类患者病情隐匿,往往到肾衰晚期才来就诊,近年来,我科为了增加慢性肾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化瘀降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14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陈湛生  成珍青 《广东医学》2003,24(9):979-979
患者 ,女 ,34岁。因纳差、恶心 8个月 ,双下肢浮肿半个月而入院。有急性肾小球肾炎病史 ,否认有精神病家族史。入院体查 :血压 14 0 /90mmHg,神清 ,精神可 ,对答切题。心肺无异常 ,腹软 ,肝脾胁下未触及 ,双下肢中度浮肿 ,四肢肌力正常 ,病理性神经反射未引出 ;实验室检查 :血电解质均正常 ,血肌酐 14 76μmol/L;B超示双肾萎缩 ;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 (尿毒症期 )。入院第 2天行第 1次血液透析治疗。透析结束不久 ,患者即出现精神异常 ,有时表情淡漠 ,呈木僵状 ,静卧床上 ,不言不语 ,不睁眼 ,不饮不食 ;有时烦躁 ,焦虑不…  相似文献   

18.
左心衰竭是临床常见疾病 ,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更多见 ;但在左心衰竭的早期或症状、体征不典型时 ,极易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 ,而延误病情 ,现将 1996年 7月— 2 0 0 2年 10月遇到的 90例左心衰竭的误诊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90例患者中 ,男 87例 ,女 3例 ,年龄 4 8~ 78岁。 >6 0岁 84例 (93.3% )。有高血压心脏病史 6~ 7年 13例 ;肺源性心脏病病史 8~ 10年 14例 ;冠心病病史 5~ 6年 5 6例 ;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病史 6~ 7年 7例。慢性支气管炎病史10~ 14年 6 4例。1.2.  临床表现 因感冒诱发 4 7例 ,劳累或无明显诱…  相似文献   

19.
临床资料女性患者,52岁,因血压升高30年、肾功能减退3年、双下肢麻木1个月余入院。否认肝病、胰腺炎及传染病史,腹部体格检查除慢性肾功能衰竭相关体征外,无其他异常发现。血液生化检查提示尿酸、尿素、肌酐均明显升高。经腹超声检查发现双肾萎缩,右肾大小57 mm×33 mm×30 mm,实质厚9 mm,左肾大小59 mm×33 mm×32 mm,实质厚9mm;双肾轮廓不清晰,实质回声增强,皮髓质分界不清,集合系统回声杂乱,声像图符合慢性肾衰表现。肝脏、胆囊、胰腺声像图未见异常。脾脏大小、形态及内部回声正常。于脾下极附近可见一枚大小约15mm×15mm的副脾。脾门和胰尾之间可见一大小约29mm×27mm的囊性结构,形态不规则,囊  相似文献   

20.
由于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常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开展透析疗法时较年轻患者更易出现并发症,所以适当地选择透析方法是透析治疗关键。本文将我院进行透析疗法的老年慢性肾功衰竭患者作了比较,认为对无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慢性肾衰患者,血透仍不失为一种好的治疗措施;而对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慢性肾衰患者,则腹透明显优于血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