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对千金子石油醚萃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等各种色谱技术对千金子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数据分析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千金子石油醚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3-O-苯甲酰基-5,15-O-二乙酰基续随子醇,3,7-O-二苯甲酰基-5,15-O-二乙酰基-7-羟基续随子醇,3-O-苯乙酰基-5,15-O-二乙酰基-6(17)-环氧续随子醇,千金二萜醇二乙酸烟酸酯,3-O-苯甲酰基-5,15,17-O-三乙酰基-17-羟基异续随子醇,胡萝卜苷,秦皮乙素,油酸甘油酯,水杨酸,油酸。结论:水杨酸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山核桃树皮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山核桃树皮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得到15个化合物,鉴定为:4,8-二羟基萘酚-1-O-β-D-(6'-乙酰氧基)吡喃葡萄糖苷(Ⅰ)、双氢山柰酚(Ⅱ)、胡桃醌(Ⅲ)、胡萝卜苷(Ⅳ)、山柰酚(Ⅴ)、4,8-二羟基萘酚-1-O-β-D-[6-O-(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酰基)]吡哺葡萄糖苷(Ⅵ)、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Ⅶ)3,3'-二甲氧基鞣花酸(Ⅷ)、柚皮素(Ⅸ)、槲皮索(Ⅹ)、4,8-二羟基四氢萘醌(Ⅺ)、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Ⅻ)、柚皮素-7-O-β-D-葡萄糖苷(XⅢ)、4,8-二羟基萘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XⅣ)、4,5,8-三羟基-α-四氢萘醌-5-O-β-D-[6'-O-(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酰基)]吡喃葡萄糖苷(XⅤ).结论 化合物I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山核桃酚;化合物Ⅰ、Ⅶ~Ⅸ、Ⅷ、XⅢ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测定甘遂与醋甘遂饮片中3种二萜类成分。方法 采用HPLC法,分别在235 nm和268 nm测定了甘遂和醋甘遂饮片中甘遂大戟萜酯C、3-O-苯甲酰基-20-去氧巨大戟二萜醇和3-O-(2′E, 4′Z-癸二烯酰基)-20-O-乙酰基巨大戟二萜醇。结果 甘遂大戟萜酯C、3-O-苯甲酰基-20-去氧巨大戟二萜醇和3-O-(2′E, 4′Z-癸二烯酰基)-20-O-乙酰基巨大戟二萜醇的进样量分别在1.636~0.052 μg (r=0.999 8),1.458~0.046 μg (r=0.999 6)和1.782~0.056 μg (r=0.999 6)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6%(RSD=2.71%)、99.21%(RSD=2.88%)、96.44%(RSD=2.78%)。结论 该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甘遂与醋甘遂饮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进一步探讨千金子中药材的质量标准,建立了千金子中4个二萜类化合物的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对千金子中该4种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rx-C18,流动相为正己烷醋酸乙酯乙腈(87.5∶10∶2.5),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为275 nm。结果 千金二萜醇-3,15-二乙酸-5-苯甲酸酯;7-羟基千金二萜醇-二乙酸-二苯甲酸酯;17-羟基-异千金二萜醇-5,15,17-三乙酸-3-苯甲酸酯;6,20-环氧千金二萜醇苯乙酸二乙酸酯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30 1 ~3.011 μg,0.010 3~1.028 μg, 0.005 0~0.990 μg, 0.020 5~2.052 μg,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4.85%,101.81%,100.30%,101.86%(BXn=6)。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二萜类成分是千金子的毒性成分,又是活性成分,本法为进一步控制千金子毒性提供了测定标准。  相似文献   

5.
半夏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半夏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及Sephadax LH-20凝胶柱色谱法,运用波谱方法确定结构.结果 从半夏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为大黄酚(1),丁二酸(2),正十六碳酸-1-甘油酯(3),soyacerebroside I(4),octadeca-9,12-dienoic acid ethylester(5),monogalactosyldiacy glycerol(6),soyacerebroside Ⅱ(7),3-O-(6‘-O-棕榈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豆甾-5-烯(8),对二羟基苯酚(9),1,6:3,4-dianhydro-β-D-allosep(10),1,6:2,3-dianhydro-β-D-allosep(11),5-羟甲基糠醛(12),邻二羟基苯酚(13)及β-谷甾醇(14),胡萝卜苷(15).结论 化合物1,3,5,6,8~11,13均为首次从半夏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蒙药蒙古鸦葱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相硅胶、反相ODS和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蒙药蒙古鸦葱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9个单体化合物:3-O-阿魏酰基奎宁酸甲酯(1)、3-O-阿魏酰基奎宁酸(2)、4-O-阿魏酰基奎宁酸(3)、二氢咖啡酸(4)、二氢咖啡酸正丁酯(5)、二氢咖啡酸乙酯(6)、二氢咖啡酸甲酯(7)、咖啡酸(8)、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乙酯(9)、香草醛(10)、1′-O-香草醛酰基-β-D-葡萄糖苷(11)、5,7-dihydrox y-2-(4hydroxy phenyl)-4H-1-benzopyran-4-one(12)、2-(3,4-dihydroxy phenyl)-5,7-dihydroxy-chromen-4-one(13)、5α,8α-环外二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14)、β-谷甾醇(15)、β-胡萝卜苷(16)、1-亚油酸单甘油酯(17)、亚油酸(18)、棕榈酸(19)。[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蒙药蒙古鸦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金莲花Trollius chinensis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薄层色谱(PTLC)和Sephadex LH-20等多种方法分离,根据NMR和MS等波谱解析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金莲花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1)、6-deoxy-D-mannono-1,4-lactone(2)、3,4-二羟基苯乙醇(3)、2-(3,4-二羟基苯基)乙醇葡萄糖苷(4)、4-羟基-3-甲氧基苯乙醇(5)、乌苏酸(6)、3a-acetyl-2,3,5-trimethyl-7a-hydroxy-5-(4,8,12-trimethyl-tridecanyl)-1,3a,5,6,7,7a-hexahydro-4-oxainden-1-one(7)、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8)、2″-O-(2-甲基丁酰基)牡荆苷(9)、7-甲氧基-2″-O-(2-甲基丁酰基)牡荆苷(10)。结论 化合物1~3、5~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2、3、5、6、7、8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8.
扶芳藤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对扶芳藤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乙醇提取,硅胶柱色谱分离,葡聚糖色谱纯化,核磁、质谱、紫外、红外光谱及理化常数鉴定结构。结果:从氯仿提取液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刺苞木脂素A(1),3-O-咖啡酰基白桦酯醇(Ⅰ),3-O-咖啡酰基羽扇豆醇(Ⅱ),丁香脂素(Ⅳ),1,4-二羟基-2-甲氧基苯(Ⅴ),胡萝卜苷(Ⅵ)。结论: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而且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针叶中紫杉烷类化学成分.方法 用色谱法分离,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1D 'NMR、2D NMR及FAB-MS)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东北红豆杉针叶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0β-羟基-2a,9a,13a-三乙酰氧基-5a-肉桂酰氧基紫杉-4(20),11-二烯(10β-hydroxy-2a,9a,13a-tri-acetoxy-5a-cinnamatetaxa-4(20),11-diene,Ⅰ)、7,13-二去乙酰基-9,10-去苯甲酰基taxchinin C(7,13-dideacetyl-9,10-debenzoyltaxchinin C,Ⅱ)、2-去乙酰基taxin B(2-deacetyhaxin B,Ⅲ)、7,9-二去乙酰基-5-去肉桂酰基紫杉宁J(7β,9a-dideacetyl-5-decinnamoyhaxinine J,Ⅳ)、2a,13a-二羟基-9a,10β-二乙酰基-5a-肉桂酰基紫杉-4(20),11-二烯(2a,13a-dihydroxy-9a,10β-diacetoxy-5a-cinnamatetaxa-4(20),11-diene,Ⅴ)、5-去肉桂酰基taxuspine D(5-decin-namoyltaxuspine D,Ⅵ).结论 化合物Ⅰ~Ⅲ,Ⅴ和Ⅵ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毛叶合欢Albizia molli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及RP C-18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波谱方法对所分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毛叶合欢中分得了13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分别鉴定为白桦酸(1)、桉脂素(2)、麦角甾醇过氧化物(3)、金合欢酸内酯(4)、桦木醇(5)、表儿茶素(6)、(-)-表阿夫儿茶精(7)、β-香树酯醇(8)、ergosta-7,22-dien-3β--O-β-glycopyranoside(9)、3-吲哚甲酸(10)、1--O-十八烷酸甘油酯(11)、正二十七烷醇(12)、1-O-β-D-葡萄糖苷-(-2S,3R,4E,8E)-2-N-(2′-羟基-二十一碳酰基)-十八碳鞘氨醇-4,8-二烯(13)。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研究大果大戟Euphorbia wallichii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大果大戟根部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二萜化合物,其中jolkinol B(Ⅰ)是千金二萜烷型;caudicifolin(Ⅱ),helioscopinolides A(Ⅲ),C(Ⅳ)和E(Ⅴ)是松香烷型;ent-atisane-3β,16α,17-triol(Ⅵ),ent-16α,17-dihydroxyatisan-3-one(Ⅶ),ent-3β,(13S)-dihydroxyatis-16-en-14-one(Ⅶ)和ent-2-hydroxyatis-1,16(17)-dien-3,14-dione(IX)属于对映-阿替斯烷型。结论这些成分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千根草乙醇总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 采用二甲苯小鼠耳肿胀模型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研究千根草乙醇总提取物的抗炎作用;采用小鼠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千根草乙醇总提取物的镇痛作用.结果 千根草乙醇总提取物高、中、低剂量(40、20、10g/kg)均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高、中剂量组能显著抑制乙酸所致的小鼠腹腔通透性增高(P<0.05),显著减少乙酸所致的小鼠疼痛扭体次数,提高热刺激所致的小鼠痛阈百分率(P<0.05).结论 千根草乙醇总提取物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和一定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戟属(EuphorbiaL)是大戟科(Euphorbieceae)植物中最大的一个属,全世界有2000余种,我国有80多种。大戟属许多植物是重要的药用植物,二萜酯类成分是大戟属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多数具有抗肿瘤、抗病毒、皮肤刺激以及致癌活性。本文综述了近10年以来大戟属植物有关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狼毒大戟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狼毒大戟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狼毒大戟根的石油醚部分分离出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二羟基-6-甲氧基-3-甲基苯乙酮(1)、3,3′-二乙酰基-4,4′-二甲氧基-2,2′,6,6′-四羟基二苯甲烷(2)、2,4-二羟基-3-醛基-6-甲氧基苯乙酮(3)、富马酸(4)、β-谷甾醇(5)。结论5个化合物均为已知化合物,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研究泽漆萜类成分抗非小细胞肺癌(NSCLC)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多种文献数据库及TCMSP数据库检索并筛选泽漆萜类成分,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预测活性成分靶点;在Gene Cards和CTD中检索筛选NSCLC的治疗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泽漆萜类成分抗NSCLC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和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使用David数据库对泽漆萜类成分抗NSCLC的作用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应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关键活性成分和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得到活性成分靶点484个,NSCLC治疗靶点1071个,泽漆萜类成分抗NSCLC的107个靶点。euphohelioscopin B、euphornin K、euphornin A、euphoscopin A及euphoscopin E为关键性萜类成分;MAPK1、MAPK3、PIK3CA、CCND1及EGFR为核心靶点。GO富集分析及KEGG富集分析显示,泽漆萜类成分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及通路的调控,主要涉及Erb B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提示关键成分与关键靶点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泽漆萜类成分抗NSCLC作用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可通过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生长、侵袭及凋亡等功能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苏皖产大戟属内6种药用植物的ITS长度的变异,为探讨大戟属植物的系统演化关系和大戟属植物鉴定提供DNA分子证据。方法利用PCR技术对大戟属植物的rDNAITS区碱基序列进行测定。结果这6种大戟属植物的ITS1的长度范围为255~262bp,ITS2的长度范围为214~236bp。运用Mega2软件进行的系统分析得到大戟属内6种植物的系统进化树。这一分析结果与来自形态学的研究结果相吻合。结论此法可用于大戟属植物种间及真伪品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地锦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和Sephadex LH-20纯化,从地锦草中分得9个化合物,经理化生质和波谱分析鉴定了它们的结果。结果它们分别为β-谷甾醇(Ⅰ),没食子酸(Ⅱ),鞣花酸(Ⅲ),短叶苏木酚(Ⅳ),槲皮素(Ⅴ),山奈酚(Ⅵ),芹菜素-7-O葡萄糖苷(Ⅶ),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Ⅷ),槲皮素-3-O-阿拉伯糖苷(Ⅸ),结论:化合物Ⅲ,Ⅳ,Ⅶ,Ⅷ和Ⅸ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9.
金刚纂(Euphorbia neriifolia L.)是大戟科植物,采用硅胶柱色谱以及制备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从金刚纂地上部分中分离出5个已知的木脂素成分,并对这5种木脂素的潜在抗肿瘤活性进行体外研究,其中化合物2对食管鳞癌细胞,特别是KYSE-410和KYSE-450细胞,表现出增殖抑制和细胞毒性.机制研究进一...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分析并总结大戟科大戟属根类中药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至今国内外关于京大戟、甘遂、月腺大戟和狼毒大戟研究的相关文献。结果:1.4种中药都有毒,作为药用植物有很早的历史,关于它们的记载也颇多;四者均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其植株具乳状汁液,根部肥厚肉质,木栓层较厚,次生皮层发达。2.主要成分包含萜类、鞣质类、黄酮类等,其中关于萜类的研究最多,它是4种药材发挥药理作用和毒性作用的主要成分。3.四者的根部提取液均有抗炎、抗菌、抗白血病、抗肿瘤及抗癌等作用,在抗癌作用方面尤为突出,对多种癌细胞有抑制作用。结论:大戟科大戟属根类中药京大戟、甘遂、月腺大戟和狼毒大戟资源丰富,药材中所含活性成分种类较多,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和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