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及胸水P53抗体水平检测对肺癌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6例肺癌患者、29例经手术或化疗治疗后的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其中15例肺癌患者同时检测胸水P53抗体,以16例良性胸水作为对照.结果 肺癌组血清P53抗体水平为3.879±5.963 IU/ml,明显高于对照组0.144±0.019IU/ml,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阳性率为52.8名;在肺癌治疗组,血清P53抗体水平为1.86±2.914 IU/ml,阳性率为34.5%,而且与对照组和未治疗肺癌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肺癌胸水P53抗体水平18.95±7.319 IU/ml高于良性胸水对照组0.267±0.318IU/ml,且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阳性率86.7%.结论 检测血清及胸水P53抗体水平有助于肺部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血清P53抗体可成为肺癌的血清标志物,胸水P53抗体检测比血清更具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FHIT和突变型P5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两者潜在的相互作用.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PicTureTM通用型二步法,检测FHIT和突变型P53蛋白在63例NSCLC和12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 结果: NSCLC组织FHIT阳性率(42.9%)低于肺良性病变组织(75.0%);FHIT表达与病理分级(r=0.358, P<0.05), TNM分期(r=0.314, P<0.05)及淋巴结转移(r=0.380, P<0.05)相关. 突变型P53在NSCLC组织中阳性率(52.4%)高于正常肺组织(8.3%);突变型P53表达与TNM分期(r=0.391, P<0.05)及淋巴结转移(r=0.250, P<0.05)相关,与病理分级无关联性. FHIT与突变型P53蛋白在63例NSCLC中表达相关(r=0.258, P<0.05). 结论: P53突变和FHIT表达下调对NSCLC发生、发展均可能起重要作用, 在其病变过程中可能同时存在两条途径, 并可能相互交叉.  相似文献   

3.
柳朝晖 《中外医疗》2011,30(2):129-129
目的检测P53基因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肺肿瘤临床病理分型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多肽性-银染法检测(PCR-SSCP)检测在我院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住院接受治疗的肺癌患者96例的肺癌组织中的P53基因表达。用同样的方法检测20例良性肺部疾病的患者以作对照。结果在98例肺癌患者中P53的检出率为47.9%(46/96),与良性疾病患者的检出率5%(1/20)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P53基因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结论 P53基因突变在肺癌中发生率较高,可成为肺癌的血清标志物,检测P53基因突变有利于判定肺癌的临床分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 P53和 nM23基因表达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本院 47 例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标本的石蜡包埋组织.微波修复抗原、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光镜观察.结果:47 例中,低分化癌组 P53蛋白阳性率 88.88%,高分化癌组 P53 蛋白阳性率 44%,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0.01).有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组的P53 蛋白阳性率 82.60%,无淋巴结转移组的 P53 蛋白阳性率 25.00%.差异有显著性(P<0.05).P53 蛋白在肺腺癌与肺鳞癌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47 例中,肺鳞癌有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组 nM23 阳性率 21.42%;无淋巴结转移组 nM23 阳性率 62.50%,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nM23 在肺鳞癌与肺腺癌,在肺腺癌中有无淋巴结转移组表达及在非小细胞肺癌高、中、低 3 种不同分化组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P53 蛋白表达程度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而 nM23 能抑制肺鳞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突变型P53与Bcl-2的表达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突变型P53与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将生存期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突变型P53与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突变型P53或Bcl-2蛋白阳性表达组生存期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组(P<0.05).结论:突变型P53与Bcl-2蛋白阳性表达均与小细胞肺癌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6.
应用S-P免疫组化法对85例肺癌及25例肺良性疾病标本进行了P53蛋白及EGFR的检测。结果:P53蛋白在肺癌中的阳性率为50.6%(43/85)。鳞癌及大细胞癌阳性率显著高于腺癌及小细胞癌的阳性率(P<0.05)。肺良性疾病标本均阴性。P53蛋白阳性者的淋巴结转移率(79.1%,34/43)显著高于P53蛋白阴性者的转移率(57.1%,24/42)(P<0.05)。提示P53蛋白在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EGFR在肺癌中的阳性率为72.9%(62/85),而在肺良性病变中为12%(3/25),两者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EGFR过度表达与肺癌病理类型及是否发生转移均无相关性。肺癌癌旁组织EGFR阳性率65.3%(62/95)。增生组癌旁组织阳性率(81.0%,47/58)显著高于无增生组阳性率(40.5%,15/37)(P<0.05),无增生组癌旁组织阳性率显著高于肺良性疾病阳性率(P<0.05)。提示EGFR过度表达与癌旁组织的增生密切相关,可能是肺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在肺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P53蛋白及EGFR共同表达者淋巴结转移率(85.3%,29/34)显著高于非共同阳性者的转移率(48.8%,21/43)(P<0.01)。因此,P53蛋白及EGFR共同阳性提示肺癌具有高度转移潜能,预后可能较差。  相似文献   

7.
王晖  王胜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0):136-137,139
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P53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对67例食管癌患者治疗前的血清P53抗体进行检测,对照组为17例健康人;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肿瘤组织标本的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67例患者有32例血清P53抗体呈阳性,阳性率为47.8%;17例正常健康人血清P53抗体均为阴性,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53抗体阳性率与食管癌TNM分期、细胞分化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67例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中,45例P53蛋白呈阳性,其阳性率为67.2%;22例表达P53蛋白阴性,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肿瘤分期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血清P53抗体检测可以作为食管癌辅助诊断的指标.肿瘤组织P53蛋白的表达与食管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中的病因学意义,并研究HPV感染与细胞凋亡、P53及Survivin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别应用PCR、TUNEL和免疫组化法检测76例NSCLC及13例肺良性病变中HPV DNA、凋亡指数(AI)、P53和Surviv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肺癌组HPV DNA检出率为40.8%(31/76),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7.7%(1/1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高、中分化肺癌HPV感染率明显高于低分化肺癌,吸烟者明显高于不吸烟者(均P<0.05).NSCLC中P53和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3.2%(48/76)和42.1%(32/76),肺良性病变组均未见表达.NSCLC中HPV DNA阳性组P53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P53蛋白表达阳性组中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NSCLC中HPV DNA、P53和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的凋亡指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PV感染可能是NSCLC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HPV感染可能导致P53基因突变,突变的P53使Survivin蛋白表达增加,抑制凋亡,促进NSCLC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突变型P53与Bcl-2的表达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突变型P53与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将生存期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突变型P53与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突变型P53或Bcl-2蛋白阳性表达组生存期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组(P〈0.05)。结论:突变型P53与Bc-一2蛋白阳性表达均与小细胞肺癌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0.
胃癌患者血清P_(53)抗体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胃癌患者血清P53 抗体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以及手术前后血清P53 抗体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ELISA方法对原发胃癌患者 4 6例 ,良性胃部疾病患者和正常人各 30例 ,以及胃癌患者术前和术后 7d进行血清P53 抗体检测。结果 :4 6例原发胃癌患者中有 12例血清P53 抗体阳性 ,阳性率为 2 6 1%。胃癌患者血清P53 抗体指数和吸收率与肿瘤的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密切的关系 (P <0 0 5 )与患者性别、年龄、原发肿瘤大小、部位无明显的关系 (P >0 0 5 )。术后 7d较术前血清P53 抗体指数、吸收率和阳性率明显下降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血清P53抗体用于胃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术后血清P53 抗体水平明显下降 ,动态检测血清P53 抗体水平 ,对于判断预后可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肿瘤患者血清p53抗体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手术前后血清p53抗体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肾肿瘤患者58例、良性肾疾病患者20例和健康人30例,以及肾肿瘤患者术前和术后7d进行血清p53抗体检测。结果肾肿瘤组中有13例血清p53抗体阳性,阳性率为22.4%,健康组及良性肾疾病组则无1例阳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肾肿瘤患者血清p53抗体指数和吸收率明显高于健康组及良性肾疾病组,且与肿瘤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密切的关系(均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原发肿瘤大小无明显关系(P〉0.05);肾肿瘤组术后7d血清p53抗体指数及吸收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p53抗体用于肾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动态监测血清p53抗体水平对判断预后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2.
探讨突变型P53蛋白在卵巢上皮细胞癌中的过度表达的意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S-P法 )检测 6 0例正常卵巢组织 ,6 0例良性卵巢上皮细胞肿瘤和 6 0例卵巢上皮细胞癌 (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 2 9例 ,粘液性乳头状囊腺癌 17例 ,子宫内膜样癌 14例 )中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卵巢正常组织无突变型P53蛋白表达。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在良性卵巢上皮细胞肿瘤为 5% (弱阳性 ) ,在恶性卵巢上皮细胞肿瘤为 4 6 .6 %。突变型P53蛋白强阳性表达多为细胞分化程度差和临床分期Ⅲ -Ⅳ期且有淋巴结转移的卵巢上皮细胞癌。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卵巢上皮细胞癌中P53蛋白过度表达可作为判断卵巢上皮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P53、PCNA抗体在胃癌血清学检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胃癌患者血清P53、PCNA抗体。结果:胃癌患者血清P53、PCNA抗体阳性率均高于正常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P53与PCNA抗体可用于胃癌血清学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肺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p53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60例术前肺癌患者及80例对照(20例肺良性病变,60例健康者)血清中的p53蛋白;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相应60例肺癌病人的肿瘤组织,正常组织及2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p53蛋白,对照分析二者的临床意义。结果 (1)60例肺癌患者中2例血清p53蛋白阳性,对照组均为阴性;(2)60例肺癌组织中43例阳性(72%),其中包括2例血清中阳性病人。20例肺良性病变组中3例阳性(15%),正常组织中无一例性。肿瘤组织中p53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1)p53蛋白检测对肺癌具有诊断价值;(2)血清中p53蛋白阳性率低于肺癌组织中阳性率,但其特异性高,血清p53蛋白检测可作为肺癌无创性诊断工具,可能成为分析p53基因突变的又一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端粒酶活性、P53基因变异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6例肺癌患者与82例肺良性疾病患者的BALF,采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和PCR—SSCP法进行端粒酶和P53基因检测,同时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进行活检和刷检。结果①实验组患者BALF端粒酶活性、P53基因突变率分别为82.56%和32.56%,均高于对照组的4.48%和0(P〈0.01);②不同组织学类型肺癌患者BALF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率和P53基因突变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中央型肺癌患者BALF端粒酶活性和P53基因变异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4.34%,常规纤支镜检查阳性率为86.7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型肺癌患者BALF端粒酶活性和P53基因变异联合检测阳性率75.76%,高于常规纤支镜检查阳性率45.45%(P〈0.05)。结论①肺癌患者BALF端粒酶活性与P53基因变异均高于肺良性疾病患者;②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率、P53基因突变率与肺癌的病理类型无关;③BALF端粒酶活性和P53基因变异联合检测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P53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过度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食管癌组织中P53蛋白过度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24例食管癌组织P53蛋白过度表达情况,并结合肿瘤的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P53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过度表达的阳性率为48%.过度表达的阳性率在性别、年龄、T分级、组织学类型(腺、鳞癌)、临床分期、肿瘤分化和淋巴结转移这些肿瘤临床病理特点中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在高吸烟组中26例(≥10支/每天,≥10年)过度表达阳性率为56%,显著高于中、非吸烟组48例的36%(P<0.05).结论:P53蛋白过度表达在食管癌中较为普遍,与临床病理中性别、年龄、T分级、组织学类型(腺、鳞癌)、临床分期、肿瘤分化和淋巴结转移无关. P53蛋白过度表达更易发生在高吸烟者中,对无症状P53蛋白阳性的正常吸烟者人群的随诊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应用S-P免疫组化法对85例肺癌及25例肺良性疾病标本进行了P53蛋白及EGFR的检测。结果;P53蛋白在肺癌中的阳性率为50.6%。鳞癌及大细胞癌阳性率显著高于腺癌及小细胞癌 阳性率。肺良性疾病标本均奶性。P53蛋白阳性者的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P53蛋白阴性者转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呼出气冷凝液(exhaled breath condensate,EBC)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P53蛋白、miRNA21在肺癌组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2月~2017年6月入住我院呼吸科的胸外科孤立性肺结节需手术切除患者51例,根据术后病理将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分为肺癌组35例、非肺癌组16例,同期体检者12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集呼出气冷凝液、空腹静脉血。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CE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P53蛋白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PCR法)测定miRNA21水平,分析呼出气冷凝液CEA、P53蛋白、miRNA21对孤立性肺结节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肺癌组EBC的CEA、P53蛋白、miRNA21表达水平均高于非肺癌组与对照组(P0.05);肺癌组患者EBC中CEA、P53蛋白、miRNA21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TNM、病理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EBC的CEA、P53蛋白、miRNA21对孤立性肺结节早期肺癌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均优于单项检测(AUC 0,931 P0.05)。结论联合检测呼出气冷凝液CEA、P53蛋白、miRNA21有助于孤立性肺结节早期肺癌的筛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P53、P16和Bcl-2蛋白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P53、P16和Bcl-2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组织60例和距离肿瘤边缘5 cm以上的癌旁正常肺组织18例的P53、P16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P53、P16和Bcl-2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癌旁正常肺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突变型P53及bcl-2在维吾尔族外阴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67例维吾尔族妇女外阴手术切除存档蜡块(其中外阴癌57例,正常外阴组织10例为对照组、来自于外阴癌手术阴性切缘)进行突变型P53及bcl-2蛋白的检测。结果:(1)P53及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63%(30/57)及70.18%(40/57),而两者在10例癌旁组织中表达均阴性。(2)40例bcl-2蛋白阳性的外阴癌组织中有21例突变型P53阳性(52.50%),17例bcl-2阴性的外阴癌组织中有9例突变型P53阳性(52.94%),突变型P53及bcl-2蛋白之间无直线相关关系(r^2=-0.04,P=0.976)。(3)突变型P53在Ⅰ期、Ⅱ期及Ⅲ~Ⅳ期外阴癌中表达率分别为74.4%、45.0%及70.0%,其表达在各期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2.395);bcl-2在Ⅰ期、Ⅱ期及Ⅲ~Ⅳ期外阴癌中表达率分别为70.18%,75.0%及50.0%,其在各期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302)。突变型P53及bcl-2在外阴癌高,中及低分化组织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474、0.215),bcl2在外阴鳞癌淋巴结阳性组明显高于淋巴结阴性组,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44),而突变型P53在外阴鳞癌淋巴结阳性组和淋巴结阴性组之间差异尢显著性(P=0.512)。结论:(1)突变型P53、bcl-2的表达与维吾尔族外阴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为外阴癌发生、发展中的相对独立因素。(2)P53突变型和bcl-2的表达可能与外阴癌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bcl-2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而突变型P53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