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小麦套种大豆是甘肃省中部沿黄灌区和河西地区一种种植方式,可在不影响小麦产量的前提下,收获一季大豆,充分利用了光、热、水、土地等自然资源。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90年代以来,麦豆套种成为该地区发展大豆生产和“两高一优”农业的主要途径。因此,总结了麦豆套...  相似文献   

2.
麦田套种大豆,是我灌区干旱少雨、无霜期短、经济利用有利的自然资源—光、水、热夺取高产的重要途径。但能否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关键在于选择好搭配品种和确定合理的套种比例。为此,在三年的试验中,对麦豆的主要生育时期进行了干物重、叶面积指数、净光合生产率及叶绿素含量等一系列生理指标的测定,并进行田间温、光、风速和CO_2浓度的观测,结果表明,套种优于清种,而套种中又以宽行套种方式最佳,适于套种的小麦品种为永良四号,大豆有榆林大豆、铁丰八号等品种。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是我国大豆主要产区之一,种植大豆历史悠久,广大群众具有丰富的经验,仅以种植方式这项来说,就可以分为大豆单种、间种、混种、套种等。大豆单种又可分为同一品种单种,不同品种间种和不同品种混种。大豆与其它作物间种,可分为大豆与矮棵作物间种,大豆与高棵作物间种。大豆与其它作物混种,可分为满天星式,串带式及间隔式。套种大豆可分为小麦套种大豆,马铃薯套种大豆等。  相似文献   

4.
西瓜套种大豆是宁夏灌区的一种大豆种植新模式.为改进、示范、推广这种增产增收的新模式,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银川综合试验站站长罗瑞萍副研究员,带领团队成员近期深入到试验站服务区域暖泉农场,对该农场种植的2 000多亩西瓜套种大豆生产新模式进行调研和生产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5.
1989~1990年在甘肃省河西走廊灌区的3个县(市),研究了甜菜种植密度、氮、磷用量栽培因子对甜菜间作套种后的产质量及亩产糖全的影响。并建立了相应的实用数学模型,经计算机模拟综合进优得出了河西灌区甜菜小麦间作套种的栽培模式及主要技术规范。经大田生产验证,可获取亩产250~360kg小麦、2.5~3t甜菜(含糖率17%以上),本项研究为粮糖双丰收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见缝插针扩种大豆──浙江省“四园”套种大豆的栽培技术浙江省农业厅农作物管理局严兆南浙江省人均耕地面积少,采取“四园套种”见缝插针种植大豆,是我省发展大豆生产提高大豆总产量的有效途径。“四园套种”即在茶园、桑园、果园和幼林(统称四园)的隙地套种大豆。利...  相似文献   

7.
主要针对宁夏灌区春(冬)小麦收获后,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热、土地等资源夏播复种大豆,既解决了粮食作物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矛盾,又增加了大豆产量和农民收入,本文提出了适宜宁夏灌区夏播复种大豆的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大豆主产区产量性状及品质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2010和2011年对甘肃省3个大豆种植区各示范县进行了抽样调查,收集甘肃大豆不同种植区的主栽品种及产量相关数据。在此基础上分区统计,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判断不同种植区影响大豆产量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各种植区大豆主要为春播,同时沿黄灌区与陇东旱塬区的部分区域存在夏播。河西灌区的种植密度显著高于沿黄灌区和陇东旱塬区。大豆单产为河西灌区最高,沿黄灌区居中,陇东旱塬区最低。在农艺和产量性状中,株高的高低排序依次为河西灌区、沿黄灌区、陇东旱塬区。陇东旱塬区的单株荚数最高,其次为河西灌区,沿黄灌区最低。单株粒数的高低排序与单株荚数的排序相反。陇东旱塬区的百粒重最高,其次是沿黄灌区,河西灌区显著低于前2个种植区。品质性状中,平均蛋白质含量高低依次为沿黄灌区、陇东旱塬区、河西灌区。脂肪含量为河西灌区最高,陇东旱塬区次之,沿黄灌区最低。蛋脂总量高低排序依次为沿黄灌区、陇东旱塬区、河西灌区。根据各种植区对产量建立的逐步回归方程的标准化回归系数来看,株高是影响河西灌区和沿黄灌区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影响陇东旱塬区大豆产量的首要因素为单株粒数,然后依次为种植密度、单株荚数、百粒重和株高。  相似文献   

9.
麦、瓜、棉、豆间作套种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杂交棉花在我国长江流域的普及,早熟大豆品种的育成与推广,棉田套种大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大豆、棉花、西瓜和小麦四种作物间作套种,既能增加生产效益,也能使大豆增产。简要介绍这四种作物的间作套种技术及获得高产、高效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大豆生产现状及发展大豆生产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大豆生产现状及发展大豆生产的途径甘肃省农科院经作所马志军,王海大豆是甘肃省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过去因大豆产量低而一度被冷落。近年来,由于食品工业和饲料工业对大豆需求量的增加,以及种植大豆投入少。产出高又有养地作用,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  相似文献   

11.
银川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站长:罗瑞萍团队成员:姬月梅,沈瑞清,刘炜,赵志刚服务区域: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示范县:中宁县,平罗县,青铜峡市,吴忠市,中卫县技术研发与服务工作简介:通过对服务区域内大豆生产技术进行调研,确定大豆与西瓜、小麦、葡萄、红枣等间作套种为主要耕作栽培模式,开展高产优质抗病、耐荫性好的大豆新品种筛选及配套高产栽培  相似文献   

12.
高蛋白大豆新品种陇豆2号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陇豆2号大豆新品种是甘肃省农科院经作所以晋大7826作母本,铁丰8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原代号8910-5-8,2005年经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该品种具有高蛋白、丰产稳产、抗病抗逆性强、适合套种、适应性广等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3.
大豆间作套种增产效果与改土作用及技术浙江省兰溪市种子公司,321100陈静福为提高大豆产量,浙江省兰溪市利用林、桑、瓜、果、麦、棉、蔗、薯地间作套种春大豆和改田埂豆一年一熟为二至三熟,以及开发零星杂地与丘陵红壤荒地种豆,采用良种、适时播种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摸清果园间套种大豆的发展情况有利于充分挖掘大豆的扩面增产潜力,为实现稳粮增油的政策目标提供参考。基于粮食安全视角,本文利用调研数据,从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果树间套种大豆、果树间套种不同作物3个角度梳理果园间套种大豆的生产现状,分析发展潜力,剖析现阶段推广果园间套种大豆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提出政策建议。结果表明:(1)2021年全国果园间套种大豆的面积为15.37万hm2,主要分布于西南和西北地区,以苹果、柑橘、梨、桃等果园间套种大豆为主,种植用途主要为绿肥还田和收获籽粒,成本收益方面,大豆种植利润普遍不高,呈现出西部低于中部和东部、间套种大豆低于其他作物的特征;(2)果园间套种大豆具有综合效益,短期具备73.33万hm2的扩面潜力,但随着耕地用途管控收紧和幼龄果园逐步挂果封行,至2030年,面积将稳定在46.67万hm2,可增产69.91万t大豆;(3)现阶段果园间套种大豆的发展面临着长远发展空间受限、大豆种植比较效益低、间套种机械化水平低、间套种生产管理难度大、间套种基础设施缺乏和区域内大豆加工业与种植业脱离的现实困境。为...  相似文献   

15.
红黄壤山地春大豆套种木薯配套技术福建省大田县科技中心·366100陈华塔春大豆套种木薯,是红黄壤山地开发的一项新的栽培模式。我县自1993年开始示范以来,推广6万多亩,经1994年至1996年三年的多点验收,平均亩产春大豆108公斤,亩产鲜木薯190...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度法,对冀北一年一作种植区玉米与矮秆粮食作物间作模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玉米小麦1.8m—带间作套种大豆”和“玉米小麦1.5m—带间作套种大豆”模式多效应灰色关联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南方间套作大豆生产发展的现状与对策(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3西南地区大豆种植模式 西南山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大豆面积1000万亩左右。由于人多地少,口粮中玉米还占有一定比例,因而玉米种植面积较大,大豆很少清种,多与玉米间作套种,其中四川近年来以“麦/玉/豆”模式为载体的套种大豆发展很快,2009年,全省示范推广面积达480万亩,比上年增加37.1%,大豆总产近60万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贵州省山地不同类型的经果林内套种大豆试验与示范,总结出贵州山地在发展经果林园区的同时套种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适宜播期、田间配置与合理密度、施肥及管理等措施。实践证明:经果林园区内套种大豆每亩可以增收480~960元,种植鲜食大豆,每亩收益可达3 000元以上,还可以减少经果林园区的管理成本,是一项节本、增效、生态友好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中黄30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并通过国家审定的大豆新品种。近年来,该所与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镇原综合试验站、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及各市县相关科研、推广部门合作,开展中黄30适宜种植区域和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发现该品种特别适合与其它作物间套作。2012年,该品种在甘肃省种植面积已达到60多万亩。在沿黄灌区和河西走廊,中黄30主要与马铃薯、小麦、玉米、西瓜、食葵、孜然、  相似文献   

20.
甘蔗不同种植行距间套种大豆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蔗桂糖21号不同种植行距为主区,间种大豆不同行数为副区,探索一条适合甘蔗间套种大豆的有效栽培和管理模式,为其间套种大豆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2m甘蔗种植行距间种单行大豆较有利于甘蔗和大豆的产量形成,总产值位列第一。甘蔗桂糖21号间套种大豆以1.2m种植行距间种单行大豆的种植方式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