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非诚勿扰》探析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诚勿扰>的火爆荧屏不仅仅反映的是80后、90后婚姻、恋爱、家庭观念思想的碰撞,在一定程度上更是现在中国社会女性地位、思想的折射.节目中在女性按照"男人之悦"的标准来塑造自己,无不是现代男权思想变形的一种反映,在现代社会,只要女性在一定程度上作为男性存在的符号或标识物,以第二性的群体特征存在,我们就不能说女性取得了完全意义上的解放.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相亲类节目风靡整个电视荧屏,作为相亲类节目的代表《非诚勿扰》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收视率,其中的原因:多元化、冲突性强的节目内容;舞台及音效的特色包装;独特的节目效果等。但这类节目依然有缺乏创意、诚信缺失等一系列问题存在,需要从增强节目创新意识、提高版权保护意识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3.
李磊 《文教资料》2011,(1):59-61
《非诚勿扰》是相亲真人秀节目中最红火的节目之一,本文就《非诚勿扰》的文化价值、叙事策略,以及节目如何从私人化走向公共文化领域这三个方面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符号学的视角阐述了在大众传媒、教育、与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女性概念正在被符号化,符号化的结果是女性在教育与就业方面的歧视,从而指出女性教育的必要性并对女性教育的目标与实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吴祠珍 《红领巾》2005,(4):81-83
本文从符号学的视角阐述了在大众传媒、教育、与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女性概念正在被符号化,符号化的结果是女性在教育与就业方面的歧视,从而指出女性教育的必要性并对女性教育的目标与实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符号学的角度分析《非诚勿扰》,可分为共时和历时两个层面。共时方面主要指女性符号的共时出场,她们以不同装扮风格和造型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奢侈性"陈列的女性符号的盛装景观,而盛装景观的表象之下隐蔽的则是男性视角的观看;历时方面则指向男性符号的历时性出场,在这种嵌套型的叙述结构中,蕴涵着富有活力、个性化的邂逅,充满着变数和未知,所以能形成一次又一次的观影高潮。然而,由这样一种陈列方式和叙事策略精心营造出的浪漫絮语,只能局限于舞台,仅仅是"仿象"的自我生产,根本不具有指涉现实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论述赛珍珠的《庭院里的女人》的思想价值,它用白猫的手法绘出了典型的中国封建家庭的生活场景,揭示了在父权社会制度下女性被物化、被压抑的生存状态与细致体验。  相似文献   

8.
黄倩 《家教世界》2013,(4):235-236
《开罗的紫玫瑰》作为一部对电影艺术本身为出发点拍摄的影片,没有多余地雕琢呈现在荧幕上,既回答了电影中传播方式与信息的关系,又描绘了媒介传播在大众生活中的影响层面。  相似文献   

9.
现代作家毕飞宇的《玉米》三部曲以充满张力的情节,凄婉哀痛的故事,以及贴近我们身边的人物和女性对生存的体验,成功地塑造了玉米、玉秀、玉秧三位让我们守望着,难以忘怀的超越文本表层结构的女性形象。在男权统治下,在权力与地位的笼罩之下,世俗环境与婚姻的包围之中,复杂的人性和残缺的阴影中,自尊心和尊严的斗争中,展示着活着的命运交响曲,上演着人生的悲剧,让我们在阅读之余思索与追问着现代女性的生存。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通过对《呼啸山庄》开场的隐喻作用的剖析 ,来证明呼啸山庄事实上正是作者苦心构建起来的一个顽强地抵制着男性话语侵入的女性心灵世界。在对小说的进一步解读中 ,我们可以发现在故事的表层背后 ,隐藏着一部女性的“自恋史”与反抗史 ,复仇史 ,以及追求史。而这正是作者艾米丽·勃朗特自身体验的一种表达方式。我们必须摈弃一切偏见与世俗的伦理道德观念 ,才能够进入这个用女性的生命体验编织出来的让人捉摸不定的风光奇特的女性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1.
运用符号学方法 ,通过对传播事实中女性形象符号的分析 ,可以看到当前媒介传播中对女性形象的处理存在着视觉化、简单二元化的趋势 ,很大程度上抹煞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作为独立个体的自主性。而媒介所标榜的“男女平等” ,无论在传播现象中 ,还是在媒介内部 ,都未能真正贯彻。在媒介传播中 ,应当力图营造两性平等参与、共同发展的多元传播空间 ,全面反映女性形象 ,在差异中寻求平等 ,在平等中彰显个性 ,以期建立两性之间和谐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2.
传媒环境学派一直将传播媒介视为考量传播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将《非诚勿扰》节目中出现的“作秀”、“缺乏真实性”和“言语粗俗”等问题置于传媒环境学视域下进行考察,能发现该节目出现失范行为的本质原因在于电视媒介本身,而非其他。  相似文献   

13.
《德意志意识形态》对虚幻共同体的论述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认为国家是虚幻的共同体,国家总是作为独立的东西而与各个个人对立起来,不能从根本上普遍地代表每个人的利益和价值追求,但是,个人只有虚幻共同体中才能打开通向最终自由解放的道路。这些论述反映着马克思恩格斯对国家、集体、共同利益的独特视角。共同体是否具有虚幻性质,与它对个人利益的满足程度有关,也与人们对它的设定有关。研究这个问题对我们认识和解决当前我国政治经济改革中的有关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明传奇作品中的神、仙、鬼、怪大都具有神奇的超自然力。并被赋予了浓重的“人情”。传奇作品中的虚幻形象在具有其人物形象所具有的艺术功能的同时,也具有一般人物形象所无法企及的优势,为戏曲家提供了更为自由广阔的创作空阔。  相似文献   

15.
《皇帝的新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经典童话作品,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有效解读,感受故事的中心叙事元素,在掌握童话故事内容的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故事背后的虚幻视角与现实意义,这是初中语文童话故事教学的重要课题,对学生思维发展与核心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婚礼的成员》是20世纪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一部长篇力作。作为麦卡勒斯的代表作,小说继续以美国南方小镇为背景,把叙述的焦点放在了一位刚满12岁的青少年女性身上,探讨人们的精神隔绝和人性的孤独。基于此,将该小说置身于女性成长小说这一特殊的文学亚类中,从成长环境、成长领路人以及成长仪式三个基本要素出发,通过细读文本,探讨麦氏作品中女性成长的孤独这一主题,以期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该小说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影视字幕翻译有其一定的制约因素,本文运用功能加忠诚翻译理论对《非诚勿扰》的英文字幕翻译策略进行研究。电影字幕的译者借鉴浓缩、压缩性意译和删除的翻译方法,作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使国外观众很好地理解中国文化,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译者极力想要传达出原片的幽默和寓意,起到原片该有的娱乐和励志的作用。实践证明.这一翻译理论既可以对影视翻译中某案例作描述性研究,也可以为影视翻译实践提供规定性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小说《伊豆的舞女》是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品,也是他早期创作的重要作品之一。作为一部杰出的中篇小说,对情节的把握和对人物的塑造都取得了可圈可点的佳绩。本文通过对小说《伊豆的舞女》中女性形象的进一步解析,探究出整部作品的独特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9.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最经典的短篇小说之一。该小说亦被译作《纪念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等。作者福克纳以艾米丽为主线,展示具有南方淑女形象的贵族少女逐渐凋零、人格异化的悲剧人生,来投射美国南方清教徒对人们精神上的折磨、南方旧贵族没落等主题。从符号学角度,艾米丽的悲剧可归结于他者对其符号信息的不完整接收和符号信息解释的缺失,从而导致艾米丽最终屏蔽了符号信息的发出,选择建立属于自己的、几乎与外界完全隔离的异托邦。而符号"玫瑰"的意义不在场更是增加了他者接收和解释符号信息的困难。  相似文献   

20.
电视广告,作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信息传递的媒介之一,离不开各种语言或非语言符号。它通过对符号意义的建构,通过多种多样的能指形式,如文字、图像、影像等物质媒介来传递广告主的意愿。本文以索绪尔的符号学思想和罗兰·巴特的文化符号学思想为理论基础,运用符号学分析的方法,对电视广告《筷子篇》进行分析,揭示了筷子所传承的国人情感,并希望从中为电视广告找到新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