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藻酸钠水凝胶固定化血红蛋白的电化学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业梅  刘慧宏 《分析化学》2005,33(6):843-846
用海藻酸钠(SA)将血红蛋白(Hb)固定在热裂解石墨电极表面,制备了Hb—SA膜修饰电极。包埋在SA膜中的血红蛋白与电极直接传递电子。在pH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和磷酸盐/乙醇混合溶液中均可得到一对可逆氧化还原峰,这是血红蛋白辅基血红素Fe^3 /Fe^2 电对的氧化还原。电势随溶液pH值增加而负移且呈线性关系,直线斜率为-41.0mV/pH,说明血红蛋白的电子传递过程伴随有质子的转移。并研究了Hb—SA膜修饰电极对O2、H2O2、NO和六氯乙烷(HCE)的电催化性质。  相似文献   

2.
用海藻酸钠(SodiumAlginate,SA)将血红蛋白(Hb)固定在热裂解石墨电极表面,制备了Hb SA膜修饰电极。包埋在海藻酸钠膜中的血红蛋白与电极直接传递电子。在pH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可得到一对可逆的血红蛋白辅基血红素Fe(Ⅲ) Fe(Ⅱ)电对氧化还原峰,式电势为-0.364V(vs.SCE)。其式电势随溶液pH值增加而负移且成线性关系,直线斜率为-36.0mV pH,说明血红蛋白的电子传递过程伴随有质子的转移。并研究了Hb SA膜修饰电极对O2、H2O2和NO的电催化性质。  相似文献   

3.
溶液pH对硫堇与DNA相互作用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电化学和光谱方法研究了溶液pH对硫堇(TH)与小牛胸腺脱氧核糖核酸(CT-DNA)相互作用方式的影响.电化学测量结果表明,在pH 7.2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 TH与CT-DNA之间的作用方式以嵌入结合为主,在pH 6.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 TH与CT-DNA之间的作用方式既存在嵌入结合也存在静电作用.荧光光谱测量结果表明,TH与DNA结合后其荧光发生猝灭,通过Stern-Volmer方程计算得到pH 6.5时TH-DNA体系的猝灭常数高于pH 7.2时的值,表明在pH 6.5的溶液中两者相互作用更强.圆二色谱(CD)实验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4.
马心英  林宪杰 《应用化学》2009,26(3):287-291
利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聚缬氨酸修饰电极,在缬氨酸浓度为0.01 mol/L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H=9.0)中,起止电位范围为1.0~2.4 V,以40 mV/s扫描速率循环扫描9周进行聚合. 聚缬氨酸膜对去甲肾上腺素(NE)的电化学氧化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 研究了NE在聚缬氨酸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建立了测定NE的电化学分析新方法. pH值在2.2~8.0范围内,研究了磷酸盐缓冲溶液pH值对NE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氧化还原峰电位随pH值升高发生负移;在pH=4.0磷酸盐缓冲溶液中,NE在修饰电极上呈现1对灵敏的氧化还原峰,利用循环伏安法测定NE还原峰电流可排除抗坏血酸(AA)干扰. NE在聚缬氨酸修饰电极上的还原峰电流与其浓度在4.6×10-7~1.1×10-5 mol/L和1.1×10-5~1.2×10-4 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 7和0.991 8;检出限(S/N=3)为8.0×10-8 mol/L;其回归方程为ipc(A)=6.80×10-7+1.05c,ipc(A)=1.23×10-5+0.16c. 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灵敏度、选择性和稳定性,可用于去甲肾上腺素针剂样品分析.  相似文献   

5.
利用自组装法以聚苯乙烯有序多孔膜为膜板制备聚乙烯醇微透镜阵列膜.在pH6.89的磷酸盐(PBS)缓冲溶液中,固载在聚乙烯醇微透镜阵列膜修饰的玻碳电极上的细胞色素c于0.072V(vs·Ag/AgCl)处显示一对准可逆的氧化还原峰,是细胞色素c血红素辅基Fe(Ⅲ)/Fe(Ⅱ)电对的特征峰.考察了扫速、溶液pH及支持电解质浓度等因素对细胞色素c电子传递的影响,体系的表观异相电子传递速率常数k0为2.98×10-6cm·s-1.  相似文献   

6.
利用纳米金(Au NPs)与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复合纳米材料制备了葡萄糖氧化酶生物传感器并用于饮料中葡萄糖含量的检测。将壳聚糖作为还原剂及稳定剂,通过一步法合成了Au NPs-rGO复合材料,并通过物理吸附固定葡萄糖氧化酶(GOx)来制作GOx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在磷酸盐缓冲溶液(0.1 mol/L,p H6.0)中,-0.45 V(vs.Ag/Ag Cl)电位下电流法检测葡萄糖含量,线性检测范围为0.01~0.88 mmol/L,灵敏度为22.54μA·mmol-1·L·cm-2,检出限为1.01μmol/L,且表观米氏常数为0.497 mmol/L。该传感器用于多种饮料中葡萄糖含量的直接检测,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聚苯胺/钴-氧化钴膜作传感元件的pH传感器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玻碳电极上修饰不同物质所制得的pH传感器,通过电位滴定的方法比较得出先修饰聚苯胺,再修饰钴-氧化钴膜的电极对pH有较好的响应,能代替玻璃电极应用在实际样品测定中. 探究了最佳修饰条件为:先在0.1 mol/L苯胺的盐酸(1 mol/L)溶液中, 电位范围为-0.2~1.0 V,以100 mV/s 的扫描速率循环伏安扫描10圈修饰聚苯胺膜;接着在含2.0×10-4 mol/L Co2+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pH=7.5)中,电位范围为-1.2~1.2 V,以100 mV/s的扫描速率循环伏安扫描 5圈修饰钴-氧化钴膜. 得到的修饰电极响应斜率为-61.60 mV/pH,响应范围pH值为0.5~13.  相似文献   

8.
聚氨基-β-环糊精修饰电极对多巴胺电化学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合成的6-氨基-6-脱氧--βCD在玻碳电极上制备聚合物膜(PACD),用循环伏安法研究PACD对多巴胺(DA)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显示,在pH 6.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氧化峰电流与多巴胺浓度在4×10-7~1.5×10-4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0.9921,检出限为2.3×10-7mol/L。  相似文献   

9.
利用循环伏安法和原位红外反射光谱法研究了pH=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聚邻苯二胺(PPD)膜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在比0.0V(SCE)负的电位区,PPD呈现氧化还原活性,氧化还原过程伴有H2PO4-离子的嵌入和脱出,证明聚合物带有正电荷。苯醌在该膜电极上的还原反应发生在PPI)的电化学活性电位区内。旋转圆盘电极实验表明,苯配可渗入膜内并与聚合物交换电子。根据PPD为导电聚合物的模型分析了膜电极上苯配还原的动力学并讨论了对其影响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构建了包埋于壳聚糖(CS)膜中的血红蛋白(Hb)和血红素(Hemin)的亚硝酸盐传感器并研究了它们在电极表面的电化学活性。在pH 4.0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利用示差脉冲伏安法分别研究CS/Hb-GCE、CS/Hemin-GCE对亚硝酸盐的电化学响应,基于此建立了对亚硝酸盐的电化学测定方法;结果表明,两种电极对亚硝酸盐响应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69~25.86和0.50~16.67mmol/L,检测限分别为0.012和0.25mmol/L,而且对前者具有更低的检测限和更宽的线性范围的可能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