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常用点火药剂NC(硝化棉)、奔奈和BP(2~#小粒黑)作为点火药,以点火延迟时间及特征点火药量作为点火性能判据,考察了3种点火药的点火性能。点火性能实验结果表明:BP点火延迟时间最短,电热镍镉桥丝点火时间约23ms;奔奈点燃发射药的能力最强,点燃RGD7A基发射药特征点火药量较NC和BP少6%;使用BP和奔奈作为点火药,可使装药的点火燃烧速度提高。  相似文献   

2.
短脉冲推冲器点火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找出点火药量对短脉冲推冲器点火过程的影响规律及选择优化匹配的点火药量,选定B/KNO3和黑火药混合物作为点火药,采用模拟试验装置,测量得到不同点火药量情况下的压力-时间曲线.结果表明,随点火药量增大,点火延迟时间由1.48 ms降到1.06 ms,压力上升时间由0.37 ms降到0.16 ms,工作时间在1 ms左右变化.结果表明,增大点火药量可以降低点火延迟时间和压力上升时间.通过与性能目标值比较,选择80 mg点火药为较佳匹配.  相似文献   

3.
针对中型固体火箭发动机中点火发动机的结构特点,提出了采用多孔药型B-KNO3点火药作为点火发动机主装药,以增加装药燃面、提高装填系数。通过在某型空地导弹发动机用点火发动机的应用,验证了多孔药型B-KNO3点火药点火性能满足要求,为中型点火发动机的装药设计提供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为克服黑火药存在的不足,研制出一种新型高能点火药,通过黑火药、新型点火药在吸湿性、燃烧性能、安全性能及输出特性等方面的对比试验,从理论上分析了该点火药的性能特点。结果表明:和黑火药相比,新型点火药爆热高、吸湿性小、燃烧后残渣量少,组分相容性良好;并且,点火的瞬时性和点火强度优于黑火药。  相似文献   

5.
为了减小化学点火具的成型性、燃烧持续时间、燃烧速度等参数对粉尘燃烧与爆炸实验的影响,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和可重复性,研制出一种聚醋酸乙烯脂(PVAc)弹性微球包覆的化学点火具。首先对点火药用石蜡降感,后加入几滴石油醚将点火药制成球形,然后将PVAc的乙醇溶液旋涂在球形点火药上并真空干燥,在干燥过程中石油醚的挥发使包覆膜发生膨胀并使点火药变得膨松,制得的PVAc弹性微球具有成型性好、韧性强、防水和抗氧化等优点。利用高速摄影技术,研究了该点火具的燃爆特性,并与其他三种类型的点火具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PVAc弹性微球包覆的化学点火具的火焰呈球形传播,其火焰速度适中、点火可靠度高,能够减小粉尘爆炸实验数据因点火具造成的误差。  相似文献   

6.
点火药点火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成一  陈守文 《火工品》2001,(4):21-22
研究了3种点火药的燃烧性能及它们对气体发生剂的点火能力.试验表明,黑火药的比容较大,但燃烧热较小,而B点火药的燃烧热很大,但比容较小,因此它们的点火压力不大.K1K点火药燃烧热较高且比容较大,即点火压力较高,它能迅速点燃NFA -2气体发生剂,并提高这个气体发生剂的燃烧速度.  相似文献   

7.
选用镁,聚四氟乙烯、4号小粒黑火药和硼粉艄酸钾3种不同点火药作为某电点火具用点火药,通过测定作用时间和输出压力,评价3种点火药的性能,并进一步研究点火药中各组分纯度、粒度和均匀性对点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硼粉艄酸钾作用时间为7.2ms,输出压力为1.92MPa,满足某电点火具性能要求。而且硼粉和硝酸钾的纯度、粒度和混药均匀性对其点火精度的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点火药的点火能力,采用TiHP作为可燃剂,制备了TiHP/KClO4点火药并对其性能进行表征与分析,同时,在同等条件下与以Ti粉为可燃剂的点火药进行爆热和感度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以TiHP为可燃剂的点火药比以Ti粉为可燃剂的点火药爆热提高13%,摩擦感度下降10%.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化学点火具中点火头药剂的研制及其压力——时间曲线。实验证明,点火药头药剂不同,其化学点火具的点火延迟时间不同,对粉尘云的最大压力上升速率及相关研究结果的影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0.
点火过程对小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内弹道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某小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点火过程对内弹道性能的影响,建立包含点火过程的小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内弹道数值研究模型和试验验证方案,对点火药量为1.0 g、0.8 g、0.6 g和0.4 g的发动机进行了内弹道数值研究,试验研究了点火药量为1.0 g和0.8 g两种情况,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小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由于燃烧室体积小,点火过程对内弹道影响明显;点火药量越大,点火药装填密度越大,引起压力峰值越大,稳定工作时间越短;经验估算得到的1.0 g点火药量产生了过高的压力,是稳定压力的三倍,0.8 g的点火药量能够满足点火可靠性和总体设计要求,产生最大压力为27.08 MPa,稳定工作时长159 ms,建议该小型火箭发动机的点火药量为0.8 g。  相似文献   

11.
炮用点火系统的内弹道点火性能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模拟弹道炮进行了普通中心点火系统和LVC中心点系统对发射装药的点火一致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的评价指标可以有效地反映点火系统的点火性能。  相似文献   

12.
影响点火药点火温度的因素及其与能量输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给定金属,氧化剂体系的DTA试验,研究了影响点火药点火温度的因素,说明了它们和点火药能量输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用传感器测量迫击炮弹基本药管输出压力的方法.首先设计了用于测量基本药管输出压力的本体,分别利用安装在测压本体内的压力传感器和测压铜柱,对某迫击炮弹基本药管的输出压力进行了测定.通过数据处理对两种测压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压力传感器可满足试验要求,测量精确度高于铜柱法,可用于全面评定基本药管.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传统点传火方式作用时间长、燃速低、点火不均匀等问题,对A、B两种结构传火管进行压力——时间测试,分析对比了配用于爆炸网络点火技术的A型传火管、配用于LVD中心点火技术的B型传火管与普通传火管的点传火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快速点传火技术的传火管传火速度大大提高,点火压力增大,点火后燃烧稳定。其中爆炸网络A型传火管的传火速度是普通A型的近40倍,平均点火压力峰值是普通A型的2倍;LVDB型传火管传火速度是普通B型的4-5倍,平均点火压力峰值增长十几兆帕。此外,分析了LVD中心点火技术与爆炸网络点火技术的特点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以聚二甲基硅氧烷为粘合剂和可燃剂的新型点火药配方及其药柱的制备工艺;对影响药剂性能、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试验,解决了成形工艺中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16.
含能材料在激光作用下的点火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慧卿  严楠  华光 《火工品》2001,(2):49-52
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含能材料在激光作用下点火特性的研究现状,综合给出了激光的功率、脉宽、光点尺寸以及含能材料的粒度、密度和掺杂对药剂点火阈值能量和延迟时间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7.
陈太林 《火工品》1999,(3):42-44
介绍了水悬浮法造粒点火药原材料的选择、配方确定、制备工艺以及装配性能试验。  相似文献   

18.
马友林  于江  杨斌 《火工品》2006,(1):22-24,35
介绍了一种新型点火药制备工艺--"一步制粒法",分析了该方法的工艺原理,对比测试了该方法与传统方法所制备药剂的性能.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制备的药剂混合均匀,颗粒一致性好.  相似文献   

19.
火炮点火系统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朗  张寿齐 《火工品》1997,(3):49-52,,45,
回顾了火炮点火系统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几种新的点火系统,对火炮点火技术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开展了一种制备氮化钽换能元的工艺研究,利用射频电源溅射氮化钽薄膜,采用剥离工艺制备氮化钽换能元图形,获得满足完整性、一致性和重复性要求的氮化钽换能元。依据GJB/z377A-94感度试验用兰利法,测得氮化钽换能元发火能量为0.6m J。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