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广东省广州市肠道病毒71型(EV71)所致手足口病病例的流行特征。方法通过整理2013 — 2017年广州市5家监测点医院EV71手足口病的感染情况,结合大疫情网中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和暴发疫情数据,定义估算公式。 采用χ2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13 — 2017年广州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中EV71阳性分别占53.85%和100.00%,哨点监测手足口病普通病例中EV71阳性率为12.21%。 估算EV71感染所致手足口病2014年发病率最高,为134.36/10万。 高发月份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 — 6月;发病人群以≤5岁,特别是1 ~ 3岁的儿童为主,但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多发于0 ~ 1岁婴幼儿。结论2013 — 2017年EV71是导致广州市手足口病重症死亡病例的重要病原体,医疗机构应重点做好EV71所致手足口病病例,特别是1 ~ 3岁病例的重症早期识别与救治,减少危重病例,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李涵  张静  常昭瑞 《疾病监测》2019,34(8):731-736
目的了解三峡地区库区、非库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识别重点防控问题,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报告的 2009 — 2016年三峡地区手足口病监测数据,对库区、非库区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并进行比较。结果2009 — 2016年三峡地区库区年均发病率为145.66/10万,报告重症比例为0.19%,报告病死率为0.045%;非库区年均发病率为78.42/10万,重症比例为0.28%,报告病死率为0.05%。 库区发病率显著高于非库区,库区重症比例显著低于非库区(χ2=28.732,P<0.01)。 库区与非库区报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6,P=0.349)。 库区重症病例以肠道病毒71型(EV71)(79.17%)占绝对优势,非库区重症由EV71(47.37%)和其他肠道病毒(35.34%)共同主导;库区轻症病例以其他肠道病毒构成(37.83%)最高,非库区轻症病例也以EV71构成(41.19%)最高。结论2009 — 2016年三峡库区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高于非库区,但库区重症比例低于非库区,库区与非库区重点发病人群均为3岁及以下儿童,库区和非库区手足口病病原构成存在差异。 提示三峡地区手足口病防控应重点关注病原变化,采取EV71疫苗接种及综合性措施保护重点人群,降低总体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西藏自治区(西藏)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特点,为西藏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2009 — 2018年西藏手足口病疫情及其病原学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09 — 2018年西藏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4 500例,年均发病率46.62/10万,重症病例23例,无死亡病例报告;10年间发病率呈隔年高发特征。 报告发病率居前3位为拉萨市(148.17/10万)、林芝市(96.39/10万)和阿里地区(76.89/10万);发病高峰为春夏季(5 — 7月)和秋季(9月);男女性别比为1.29∶1;发病年龄高峰集中在1~4岁年龄组,占67.18%;全区发生暴发疫情57起,病例主要分布在托幼机构及小学,占暴发疫情总数的90.18%。 病原体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主,分别占44.01%和36.07%。  结论  2009 — 2018年西藏手足口病发病率呈现隔年高发的周期性特点,有明显的地区、季节和人群特征。 西藏手足口病防控应将春夏季和秋季作为重点时段,将学龄前儿童作为重点人群,将城市作为重点地区;提高EV71疫苗接种的宣传,预防重症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2008年中国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王琦  王子军 《疾病监测》2010,25(3):181-184
目的分析2008年全国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以了解流行现状,探讨流行规律,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2008年全国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全国31个省(市)共报告手足口病488 955例,其中重症1165例,死亡126例,报告发病率为37.01/10万,病死率为0.03%。5-7月共报告病例345 159例,占全年报告病例数的70.59%。报告病例中≤5岁儿童占91.27%,其中≤3岁儿童占71.78%。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中≤3岁儿童分别占89.53%和97.62%,年龄中位数分别为2.09岁和1.49岁。全国共报告实验室检测病例8639例,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和其他肠道病毒核酸阳性分别占54.01%、14.77%和31.22%。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中EV71核酸阳性的比例分别为81.59%和91.29%。结论中国2008年手足口病疫情呈现病例地区分布广,局部地区出现暴发或流行的形势。发病高峰为5-7月,报告病例以≤5岁儿童为主,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以≤3岁儿童为主。报告病例的病原构成主要为EV71,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均以EV71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浙江省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探讨疫情变化规律。 方法 对浙江省2010-2011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上报的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10-2011年全省共报告手足口病200 641例,其中重症1248例,死亡6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88.88/10万,病死率为0.03%,4-7月报告病例占全年总数的62.26%。报告的病例中5岁儿童占94.6%,3岁儿童占79.23%。重症病例中3岁儿童占80.12%,死亡病例中3岁儿童占84.48%,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年龄中位数分别为1.99岁和1.52岁。全省共报告实验室检测病例12 295例,普通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和其他肠道病毒核酸阳性分别占51.60%、28.49%和19.91%。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中EV71核酸阳性的比例分别为85.53%和96.08%。 结论 手足口病全年均可发生,有明显季节性高峰和地区差异;3岁散居儿童是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人群;浙江省流行的手足口病主要由EV71和Cox A16引起,优势病原的转化影响疫情流行趋势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年广西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0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64 197例,重症病例2592例,死亡160例,报告发病率为338.13/10万,病死率为0.097%。报告病例中3岁儿童占82.04%,病原学监测中EV71阳性率达37.39%,重症及死亡病例中EV71核酸阳性比例分别为82.37%和91.72%。 结论 2010年广西手足口病整体高发,呈点多、面广、局部有暴发流行的特征,发病高峰为4-5月,主要危及3岁儿童,病原以EV71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贵阳地区2011年4-10月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婴幼儿手足口病病原学分布情况及流行特征.方法:对2011年4-10月在我院住院期间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病例采集肛拭子标本1 379份,运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肠道通用型、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核酸检测.结果:肠道病毒通用型核酸、EV71和CoxA16核酸检出率分别为46.99%、5.80%、2.18%.手足口病发病以幼儿为主,在5岁以下儿童是疾病高发年龄段,4~6月为发病高峰期,肠道病毒阳性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其他肠道病毒和EV71为主要病原,重症病例和非重症病例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型别有差异.其他肠道病毒和CA16为轻症病例的主要病原,EV71则为重症病例的主要病原.结论:贵阳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是未知的其他肠道病毒和EV71,EV71更易引起重症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14—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检测结果,为柳州市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和空间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利用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手足口病的空间聚集性,利用趋势面分析手足口病的空间分布趋势,并对各年度的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2014—2018年柳州市手足口病的平均发病率为821.59/10万,主要为0~5岁儿童(95.90%),以散居儿童居多(64.58%)。 2014—2018年手足口病发病率及重症病例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其高发季节在4—7月和9—11月。 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2014年主要病原为肠道病毒71型(EV71)和其他肠道病毒,2015和2017年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80%),2016和2018年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为主,其次为其他肠道病毒,EV71占比较低。 手足口病存在高度空间聚集性,热点区域集中在柳州市南部地区,冷点区域集中在融水苗族自治县;高发地区集中在柳南区城区、鱼峰区城区、柳北区城区、城中区、拉堡镇、鹿寨镇、雒容镇、三都镇、进德镇、成团镇、沙塘镇、四排乡和古宜镇。 趋势面分析显示,手足口病发病率总体呈由北向南逐渐升高、东西两边向中间逐渐升高趋势。  结论   柳州市手足口病以<5岁散居儿童多见,有明显夏、秋季的发病高峰和地区聚集性,不同年份主导病原不同,应加强高发地区的危险因素研究,为防控策略的制定和公共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10-2013年济南地区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济南地区2010-2013年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的病例为对象,采集患者发病1周内的粪便、咽拭子等标本,采用肠道病毒通用(PE)、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特异性引物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病原学鉴定。结果 2010-2013年接受病原学检测的手足口病患儿共3351例(包括114例重症病例),2548例检测到肠道病毒(76.04%);其中EV71阳性1001例,占阳性病例的39.29%(1001/2548)。2010-2013年EV71阳性率分别为23.51% (190/808)、39.95%(334/836)、22.12%(190/859)和33.84%(287/848);重症病例EV71阳性率为80.70%(92/114),普通病例EV71阳性率为28.08%(909/3237),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31.9135, P0.01);重症病例中EV71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病毒类型 (2=245.24, P0.01)。1001例感染EV71的手足口病患儿中,男女性别比为1.60:1;病例年龄主要集中于4岁以下儿童(84.42%),尤其是1~3岁年龄组(48.65%);重症病例男女比例更高(2.83:1),年龄以3岁以下幼童为主(89.13%),其中2例死亡病例均不到1岁。结论 济南地区不同年度EV71流行强度与趋势不同,EV71是重症及死亡病例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东省中山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 — 2017年中山市报告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开展个案调查和实验室检测,采用Excel 2007和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描述性分析,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结果2013 — 2017年共报告手足口病重症病例209例,占手足口病病例的0.25%(209/84 021),年均发病率为1.31/10万,每年3 — 7月为发病高峰。 病例主要为1~3岁的散居儿童,占73.68%(154/209);男性发病高于女性(χ2=15.171,P=0.000);以农村的常住人口为主。 209例重症病例均有出疹,95.22%的病例有发热,皮疹类型以疱疹为主(71.29%)。 病例发病到初诊时间间隔<3 d的占91.87%(192/209);初次就诊时能被正确诊断为手足口病的占63.64%(133/209);不同级别的医院手足口病诊断正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831,P=0.000)。 203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采集了标本送检,阳性率为93.10%(189/203)。 病原体以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主(118例,占58.13%),4 — 5月为检出高峰。结论中山市重症手足口病有明显的时间、人群和地区分布特征, EV71是主要病原体。 应针对其特征落实综合性的防控措施,并提高EV71灭活疫苗的接种率,以降低手足口病重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河北省2010-2015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来自国家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的手足口病病例资料和河北省各网络手足口病实验室的病原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河北省2010-2015年共报告手足口病444 825例,其中重症病例3 643例,死亡病例157例,6年平均发病率为102.34/10万;每年5-6月达到发病高峰;病例主要集中在保定市、沧州市和石家庄市,三市病例数占全省病例总数的50.54%;病例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尤其是1~3岁组儿童,男性病例多于女性,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病原学方面,共对34 069例手足口病病例的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检出阳性病例21 645例,阳性检出率为63.53%,肠道病毒71型(EV71)的构成比为38.82%,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中EV71的构成比分别为80.44%和92.31%。结论 手足口病在河北省分布广泛,有明显的季节性和人群差异;EV71是河北省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也是引起大多数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病原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在手足口病疫情上升期,分析2017年1-5月全国手足口病流行强度、严重程度、肠道病毒循环血清型的变化趋势及重点关注地区,进行风险提示,提出防控建议。方法 利用《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手足口病监测数据,对2017年前5月的全国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并与2016年同期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2017年1-5月,全国手足口病病例数、重症数和死亡数较2016年同期分别下降40.7%、39.7%和30.9%,但重症比例,病死率及重症死亡比例略高于2016年同期。轻症和重症病例以12~23月龄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分别为7 940.4/100万和71.9/100万,6~11月龄死亡率最高,为1.1/100万。大部分省份病例数、重症数和死亡数较往年同期水平下降,但山东、陕西、山西、内蒙古和福建等省(自治区)重症数和(或)死亡数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肠道病毒71型(EV71)和其他肠道病毒为优势循环,分别占41.4%和41.6%,其中轻症病例以EV71和其他肠道病毒感染为主,分别占40.2%和42.0%;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仍以EV71感染为主,分别占61.9%和92.9%。以EV71为优势血清型的省份较2016年增加。结论 手足口病疫情整体流行强度低于2016年同期,但疾病严重程度略高于2016年同期。部分省份受EV71构成增加、优势病原改变、易感人群积累致重症和死亡病例上升,应加强EV71疫苗免疫接种宣传,以降低重症、死亡发生。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优势血清型的省份,尤其是重症病例中其他肠道病毒构成较高的省份,应加强血清型鉴定。  相似文献   

13.
2009年河南省长葛市手足口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改梅  张文平 《疾病监测》2010,25(8):609-611
目的了解2009年河南省长葛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探索恰当、正确的应对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长葛市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共报告手足口病1227例,其中重症病例85例,死亡2例,因合并脑炎致残2例,实验室诊断病例75例,肠道病毒71(EV71)占68%。年发病率为185.23/10万,死亡率为0.30/10万,病死率、病残率均为0.16%。3-8月病例数占全年总病例数的94.46%。报告病例中≤3岁儿童占86.06%,疫情波及范围广,同时又有一定的聚集性。手足口病患者可同时感染多种肠道病毒,一年内可多次发病。普通病例与重症病例病原体检出率无差异,但重症病例EV71感染率较高。结论 2009年长葛市手足口病流行以EV71感染为主,春夏季高发,发病以散居婴幼儿为主。加强疫情监测,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是控制手足口病经济、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西安地区2011年手足口病病原学进行分析,为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2011年1月~6月555例(其中男性347例,女性208例,年龄范围8个月~6岁,平均年龄2.6岁)西安市儿童医院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患儿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肠道病毒通用型(EV)、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结果 56例重症患者其中45例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占重症病例的80.4%(45/56),4例由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引起,占重症病例的7.1%(4/56).肠道病毒71型(EV71)阳性率与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x2=273.4,P<0.0001).结论 西安地区2011年手足口病病原学以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主,与2010年相比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有上升趋势,且高发于3岁以下儿童组,重症患者与2010年相同,主要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  相似文献   

15.
刘艳芹  庞保东  田庆玲  张双  王志杰 《临床荟萃》2011,26(19):1698-1701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病原是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多数病例是轻症病例,重症手足口病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1]。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09 — 2017年北京市通州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结果,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通州区近9年的手足口病报告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年间通州区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9 809例,年均发病率为276.04/10万,呈下降趋势,病例数隔年高发,5 — 7月为发病高峰。 西部和北部地区年均发病率高,前3位为马驹桥镇、梨园镇和张家湾镇。 男女性别比为1.45∶1,集中在≤5岁年龄组,占91.23%。 2010年重症病例比例最高,达0.54%,随后逐年下降(χ2=–6.864,P<0.001)。 历年病原谱构成不同(χ2=285.149,P<0.001),优势毒株呈季节性变化。结论通州区手足口病发病率和重症比例呈下降趋势,有季节性、≤5岁儿童和重点地区高发的分布特征,病原分布呈不同年份和季节的动态变化。 应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和宣传教育力度,做好病原学检测,流行季节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采取有效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西安地区2010年引起手足口病(HFMD)的肠道病毒血清型和调查HFMD高发的6月、7月健康儿童携带肠道病毒核酸情况,为HFMD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4至9月,在西安市所属13个区县,每月采集临床诊断HFMD患儿的肛拭子标本,同时,在西安市儿童医院采集临床诊断为重症、危重症HFMD病例标本,以及采集高发的6月和7月健康儿童肛拭子标本进行病原学分析,研究西安地区2010年HFMD病原构成和健康儿童病原携带情况.结果 2010年西安地区共报告HFMD 23439例,病原EV71占24.81%、CA16占55.04%、非EV71和非CA16的其它肠道病毒占20.16%;EV71 7、8月所占比例增高;EV71占重症病例病原的75.71%;农村、城市健康儿童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率分别为9.68%和3.51%.结论 2010年西安地区HFMD病例数较2009年增加,病原以CA16为主,重症病例主要由EV71引起,农村健康儿童携带肠道病毒与城市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2008-2012年陕西省宝鸡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及分布状况,为手足口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利用SPSS 12.0 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2008-2012 年宝鸡市共报告手足口病12 469例,其中重症病例90例,死亡10 例,年发病率为66.25/10 万,发病高峰为5 7月,高发年龄为1~4岁儿童,其中1~岁组发病最多;普通病例以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感染为主,重症病例以EV71感染为主。 结论 宝鸡市手足口病疫情处于逐年上升趋势,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浙江省诸暨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08-2011年诸暨市手足口病监测资料及部分病例病原核酸检测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2008-2011年共报告手足口病527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99.89/10万,4-7月为发病高峰,9-10月出现小高峰;发病人群中散居儿童占59.34%,5岁组占90.63%。聚集性疫情91起,幼托机构占94.51%;重症病例18例,死亡3例,0~2岁组占77.78%,以外地户籍儿童为主。病原学特征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占40.18%,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感染占30.25%,其中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以EV71感染为主;聚集性疫情以EV71和Cox A16感染为主,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诸暨市手足口病的流行有明显地区、季节、人群特征,在手足口病监测和防控工作中,应根据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关注流行高峰和重点人群,制定科学规范的防控预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掌握西藏自治区2009—2013年手足口病的发病特征以及流行趋势,为制定西藏自治区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2013年西藏自治区传染病网络报告的所有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采用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采集到的病例咽拭子、疱疹液等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确认病原体。结果 2009—2013年西藏自治区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4471例,年均发病率24.95/10万,其中重症17例,无死亡病例。2010年和2012年发病率较高,分别为66.30/10万和42.12/10万。地区分布中,拉萨市年均发病率最高,达90.79/10万,昌都地区年平均发病率最低(1.40/10万)。发病有明显季节性,9—10月为秋季发病高峰,强度高于4—7月春夏季高峰。病例以≤5岁儿童为主,占77.88%;男性多于女性。病原以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主,占65.18%。结论 2009—2013年西藏手足口病呈"当年高发、次年低发"的流行特征;发病呈双峰流行,秋季高峰尤为明显,不同于全国其他地区;主要危及≤5岁婴幼儿,病原以EV71为主。西藏要重点防范秋季高发,突出针对低龄、城市婴幼儿人群的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