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目前服务机器人手势交互方法在输入方式自然性和识别方法可靠性方面的不足,提出采用结合人脸和人手的姿态作为输入方式,实现了一个基于最优有向无环图支持向量机(DAGSVM)的手势识别系统。系统采用分步细化特征检测过程,即先粗检肤色,然后分别利用人眼Gabor特征和人手边缘小波矩特征检测脸和手部,可克服背景中的肤色干扰,并显著提高特征提取的可靠性;综合利用脸手区域不变矩和手的位置信息组成混合特征向量,采用优化拓扑排序策略组织多个两分类支持向量机(SVM),构成最优DAGSVM多分类器,达到比普通DAGSVM更高的多分类准确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并用于实现一种自然友好的人机交互方式。  相似文献   

2.
情感计算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情感建模。提出了在人脸情感的视觉识别范畴中基于PAD理论的情感建模。根据Mehrabian提出的PAD 3维情感理论,建立了EBM(emotional block model)模型,进行了非典型情感识别的尝试。采用88特征点的Gabor特征和SVM算法在Cohn-Kanade数据集上进行了非典型情感识别以及典型情感识别的实验,并就典型情感的识别与基本情感模型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识别非典型情感还是典型情感,基于PAD理论建立的情感模型都是可靠的。在会聚度高的情感子空间上的识别率比会聚度低的情感子空间高。  相似文献   

3.
基于人工情感的脸部表情识别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脸部特征的提取和各种特征所代表的表情状态是识别是脸部表情识别过程中的重要步骤。该文研究了脸部表情识别方面的一些进展,概括论述了面部表情识别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图像识别和表情识别的主要算法和方法。研究表明,在正面人脸和无背景时识别效果较好;在复杂背景下,或人脸被部分遮挡或角度偏转角度较大时,识别效果不好,它的识别效果离实用还有较大的距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人机交互中的人脸表情识别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人机交互与情感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人脸表情识别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为了阐明人机交互中人脸表情识别的研究方向及进展,该文从人脸表情数据库、表情特征提取、表情分类方法、鲁棒的表情识别、精细的表情识别、混合表情识别、非基本表情识别等方面对人脸表情识别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了人脸表情识别研究的热点及趋势,同时指出了人脸表情识别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并对人脸表情识别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人脸微表情识别综述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徐峰  张军平 《自动化学报》2017,43(3):333-348
人脸表情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渠道,识别人脸表情可促进对人心理状态和情感的理解.不同于常规的人脸表情,微表情是一种特殊的面部微小动作,可以作为判断人主观情绪的重要依据,在公共安防和心理治疗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由于微表情具有动作幅度小、持续时间短的特点,对微表情的人工识别需要专业的培训,且识别正确率较低.近年来不少研究人员开始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自动识别微表情,极大地提高了微表情的应用可行性.本文综述人脸微表情识别的定义和研究现状,总结微表情识别中的一些关键技术,探讨潜在的问题和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表情识别研究热点正从摆拍表情转移到自发表情,本文介绍了目前自发表情识别研究的现状与发展水平,详细阐述了自发表情识别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以及自发表情识别研究的关键技术,旨在引起大家对此新兴研究方向的关注与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对自发表情识别问题的研究,并推动与此相关问题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面部表情识别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表情识别难点及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不同的人脸表情特征提取方法和基于分类器的表情识别方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比较;最后针对鲁棒性的需求,给出了人脸表情识别未来要研究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8.
冯杨  刘蓉  鲁甜 《计算机工程》2021,47(4):262-267
针对现有表情识别方法中网络泛化能力差以及网络参数多导致计算量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小尺度核卷积的人脸表情识别方法.采用多层小尺度核卷积块代替大卷积核减少参数量,结合最大池化层提取面部表情图像特征,利用Softmax分类器对不同表情进行分类,并在相同感受野下增加网络深度避免特征丢失.实验结果表明,与FER2013 rec...  相似文献   

9.
情感识别是解决智能教学系统中情感缺失问题的关键技术。针对识别时如何从视频中有效提取人脸表情时空特征的问题,提出一种采用堆叠卷积独立子空间分析模型进行无监督特征提取的识别方法,来对疑惑、愉快和厌倦3种学习中最常出现的情感进行识别。该方法检测视频中的人脸区域并进行规范化处理,采用堆叠卷积独立子空间分析模型从视频块中无监督地学习表情的时空特征,采用线性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使用人工特征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更有效地提取视频中人脸表情的时空特征,获得更高的识别率,同时符合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10.
陈燕龙  钟碧良 《计算机工程》2008,34(13):190-192
提出基于微粒群优化算法(PSO)的隐马尔科夫模型(HMM)训练算法,分别用PSO和量子微粒群优化算法进行HMM的参数估计,以提高HMM的性能。将改进的HMM算法应用于人脸表情识别,采用离散余弦变换提取表情特征向量。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提高表情识别率,解决HMM的参数估计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基于信息融合的面部表情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提出用支持向量机融合四种基于不同特征表示的面部表情识别方法进行面部表情识别,即几何表示、PCA人脸表示、ICA人脸表示和FLD人脸表示。在用FLD和ICA提取表情特征前先进行PCA,把训练样本的人脸图像向量投影到一个较低维的空间,以达到降维和去除相关性的目的。然后对每一种表情特征表示都用最小距离分类器进行初步分类,最后用支持向量机融合这些分类结果来进行面部表情的最终识别,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案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二元模式(LBP)和局部保全投影(LPP)相结合的面部表情识别方法。使用LBP算子对图像分块处理,综合人脸局部和整体的特征;再使用LPP对表情特征降维,最后采用支持向量机对面部表情分类。在日本女性人脸表情库上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有更好的识别率和更快的识别速度。  相似文献   

13.
基于MPEG-4标准,实现了一种由彩铃语音及蕴含情感共同驱动生成人脸动画的方法和系统.选用HMM作为分类器,训练使其识别语音库中嗔怒、欣喜、可爱、无奈和兴奋5类情感,并对每类情感建立一组与之对应的表情人脸动画参数(FAP).分析语音强弱得到综合表情函数,并用此函数融合表情FAP与唇动FAP,实现人脸表情多源信息合成,得到综合FAP驱动人脸网格生成动画.实验结果表明,彩铃语音情感识别率可达94.44%,该系统生成的人脸动画也具有较高的真实感.  相似文献   

14.
融合人脸多特征信息的表情识别系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对处于不同表情中人脸特征差异的分析,发现用同种方法提取面部各部分特征无法达到信息利用度的最大化,会产生有用信息丢失或者冗余计算,降低了算法的识别准确率和运行速度。针对面部表情改变时,变化最大的3个部分——嘴、额头和眉毛在形状、纹理和距离上的差异,提出用模板匹配法提取嘴部特征,用边缘检测法提取额头特征,用外轮廓检测法提取眉毛特征,并综合这三者的输出得到最终面部表情识别结果的多特征提取识别系统。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稳定性与有效性,该算法无论在识别准确率还是在整体运行速度上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教师在课堂上讲课时,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都反应在他们的面部表情中,教师通常通过他们的表情判断出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从而调整教学进度.但是课堂教学中一个班级至少有30多个学生,而教师在课堂中讲课不可能时时刻刻照顾到每个学生.这样造成了教师不能有效地了解每个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影响教学质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面部表情识别的课堂教学反馈系统,它能分析课堂上每个学生的面部表情,从他们的表情中得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帮助教师实时地了解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用含有面部表情信息的向量作为输入条件指导生成高真实性人脸图像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但常用的八类表情标签较为单一,为更好地反映人脸各处丰富的微表情信息,以面部各个肌肉群作为动作单元(AUs),提出一种基于面部动作编码系统(FACS)的人脸表情生成对抗网络。将注意力机制融合到编码解码生成模块中,网络更加集中关注局部区域并针对性做出生成改变,使用了一种基于判别模块重构误差、分类误差和注意力平滑损失的目标函数。在常用BP4D人脸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更有效地关注各个动作单元对应区域位置并用单个AU标签控制表情生成,且连续AU标签值大小能控制表情幅度强弱,与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所生成的表情图像细节保留更清晰且真实性更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粗集的自动表情识别系统(RAFERS),该系统首先对人脸表情进行预处理,然后依次进行特征提取、特征选择、训练情感分类模型,并将该系统实际应用于电力知识学习系统,对电力知识学习的用户进行人脸表情的自动识别,进而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proposes a novel approach for physical human-robot interactions (pHRI), where a robot provides guidance forces to a user based on the user performance. This framework tunes the forces in regards to behavior of each user in coping with different tasks, where lower performance results in higher intervention from the robot. This personalized physical human-robot interaction (p2HRI) method incorporates adaptive modeling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human and the robot as well as learning from demonstration (LfD) techniques to adapt to the users' performance. This approach is based on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where the system optimizes the rendered forces by predict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user. Moreover, continuous learning of the user behavior is added so that the models and personalized considerations are updated based on the change of user performance over time. Applying this framework to a field such as haptic guidance for skill improvement, allows a more personalized learning experience wher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robot as the intelligent tutor and the student as the user, is better adjusted based on the skill level of the individual and their gradual improvement.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recision of the model of the interaction is improved using this proposed method, and the addition of the considered personalized factors to a more adaptive strategy for rendering of guidance forces.   相似文献   

19.
人脸表情识别在人机交互、临床医学、安全驾驶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针对传统LSTM网络只能根据单向传播信息学习表情时序特征的局限,提出在双向传播的Bi-LSTM网络基础上,采用恒等映射残差理论有效防止易受网络深度引起的梯度消失问题。又因为提取空间特征的Inception-V3网络存在参数过多,容易过拟合等问题,提出添加两个Reduction模块减少参数,进而得到泛化性更好的Inception-w模型。最后对设计的模型在CK+和Oulu-CASIA两个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并与现有方法进行对比。实验可得最高识别率为99.6%,表明该方法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较好的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人脸表情识别是人类情感识别的基础,是近年来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首先总结了人脸表情识别的发展过程,主要包括传统的表情特征提取、表情分类方法与基于深度学习的表情识别方法,并对各种算法的识别率与性能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然后介绍了表情识别常用的数据集及各数据集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归纳分析了生成对抗网络等用于数据增强的技术与方法。最后,总结了表情识别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