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庞君  李宗祥  莫美仙  刘明 《中州煤炭》2012,(4):29-31,65
系统论述了新庄矿区地下水赋存特征,根据其补给、径流、排泄条件,赋水特征及水文地质特征等因素,对该区地下水资源进行了定性研究,并对其进行了分区,即矿区西部白水江上游地下水资源区、矿区中部斑竹河流域系统地下水资源区和罗布河系统的地下水资源区,以期使用该结果指导新庄矿区的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滕北矿区水化学的研究 ,进行了地下水化学特征分区、地下水形成年龄计算 ,地下水补、迳、排条件分析 ,为矿区制定防治水方案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加强地下水管理与保护、加快推进地下水超采区治理,以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地下水为例,将评价区划分为库托河灌区、柯柯亚河灌区和台兰河灌区。对地下水超采区进行了划分,选用了160个站点的资料,以其中10组为例,计算了评价期水位动态变化速率,绘制了水位变化速率分布,并采用3种方法初步划分的超采区,并通过相互叠加的方法对初步划分的超采区进行了复核,宿县地下水超采区总面积1 633.71 km2,其中一般超采区4处,总面积1 236.11 km2。严重超采区3处,严重超采区面积397.61 km2。对地下水禁采区与限采区进行了划分,共划分禁采区2个,分别是佳木镇种羊场一带和古勒阿瓦提东部四大队一带,共计85.84 km2,除禁采区外的区域全部划为限采区,共计1 547.87 km2。并结合地方实际,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超采区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孙凯华 《中国矿业》2021,30(S1):275-277
以北京新机场航站区为例,通过对场区地下水类型,地下水埋深分区,动态变化规律及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等分析,并进行了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腐蚀性测试,为新机场的工程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地下水化学类型空间分区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雷  钱家忠  赵卫东 《煤炭学报》2012,37(3):490-494
为了更加客观、高效地进行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空间划分,基于GIS技术,分别采用Voronoi图和DTM方法进行地下水化学类型的空间划分,并以潘一矿煤系砂岩裂隙含水层为例,对两种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这两种基于GIS的地下水化学类型分区方法可行,且在实例应用中分区结果总体一致,基于DTM的方法能更好地反映数据在空间上的变化特征,且可视化效果相对更好。  相似文献   

6.
董永仲 《西部探矿工程》2006,18(11):291-292
叶尔羌河(下称叶河)流域水资源总的来说是少雨而不缺水,近几年出现用水愈来愈紧张的情况,以至无水可往塔里木河输送,主要原因是水资源开发和利用不合理所致.合理开发就是要加大灌区上游叶城、泽普、莎车三县的地下水的开采力度;有效利用就是要高效、综合利用叶河的水资源.在灌区推行限额引水、节水灌溉,在源头修建山区水库,实现调节,提高水的利用系数和用水保证率,加快梯级电站开发,充分利用水能资源.  相似文献   

7.
大保当井田采煤对地下水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论述了大保当井田萨拉乌苏组的水文地质特征、煤层与萨拉乌苏组的空间关系,分析了煤层开采对萨拉乌苏组地下水的影响,划分了采煤对地下水影响的安全程度分区。  相似文献   

8.
抚顺西露天矿矿坑周边地区水系较多,地下水补给充分,加之岩体构造复杂,采用单一疏干方法,效果不明显。目前抚顺西露天矿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进行了水文地质分区,应用截、疏联合防治浅部地下水,取得较好的效果,提高了边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依据漳河水库灌区40多年的实际运行资料,对社会经济发展、用水量、水环境、来水量、降雨量、蒸发量、干旱指数、地下水及水资源利用变化进行了分析.在来水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灌区内社会经济发展、各部门用水量及水环境状况出现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既促进了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也对今后水资源合理配置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人类活动的影响、用水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受水资源管理体制的制约等.针对变化中的不利因素,提出了进一步做好灌区内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几点建议:经济建设布局要以水资源条件为基础;建立有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进行水资源使用权的初始分配尝试;建立合理水价形成机制和水价体系;制定有效保护水资源的地方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0.
三山岛金矿深部开采水文地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三山岛金矿区的水文地质概况,重新进行了深部水文地质条件的分区,并对各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水力学及水化学特征剖析,以便更好的指导深部地下水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武汉都市发展区地埋管地源热泵进行适宜性分区,选取第四系厚度、浅层地质结构分区、有效含水层厚度、地下水发育程度、分层地下水水质、地层平均热传导系数、平均比热容、地层每延米换热量、钻井条件、成孔单价等10项作为评价因子。评价结果为武汉市都市发展区基本都适宜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建设,其中武昌白沙洲、汉阳中南轧钢厂、汉南纱帽局部地区为不适宜区。  相似文献   

12.
根据矿区开采实践,从区域断层控水、水文地质分区、含水层以及区域地下水动态特征等方面对永夏煤田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总结分析.分析认为: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区内形成多个降落漏斗,并以永城背斜为轴形成多个径流带.  相似文献   

13.
豫北平原地处华北盆地边缘,具有较高的地热流和地温梯度,巨厚的新生界沉积及其覆盖下的下古生界奥陶系、寒武系形成良好的地下水热储层。分析了研究区地温梯度、地温分布、地温异常以及不同深度地温分布,基于此,将研究区划分为8个地热分区:太行拱断束地热分区、汤阴断陷地热分区、内黄凸起地热分区、东明断陷地热分区、济源凹陷地热分区、武陟凸起地热分区、中牟凹陷地热分区、菏泽凸起(河南部分)地热分区。将研究区地热资源开采适宜性划分为最适宜、适宜、差的、不适宜四个等级,针对地热水不同梯级,根据温度、水质确定其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向,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研究为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露天矿闭坑环境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露天矿闭坑前后地质灾害的分析,总结出我国露天煤矿开采至闭坑前环境地质问题与灾害主要有3个方面:① 露天煤矿开采将形成深大的矿坑及废弃矸石排土场.② 露天采矿形成的矿坑边坡及排土场边坡,由于地质构造、边坡岩体、地表水与地下水作用,采矿工程活动等原因诱发一系列诸如滑坡、塌陷、泥石流、周边地面变形、地裂缝等突发性或缓变性地质灾害.③ 露天矿开采引发生态环境恶化及缓变性的灾害.提出了露天矿闭坑环境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的方法.并根据以上研究以抚顺西露天煤矿闭坑(矿坑)环境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为实例进行了分区,得到了符合实际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该文在系统研究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常用方法——DRASTIC的基础上,重点结合泌阳凹陷安棚镇天然碱矿地区的实际情况,选定地下水埋深、含水层累计厚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净补给量和土地利用类型5个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主成分分析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出权重体系。利用新构建的评价体系,借助GMS、GIS、SPSS等有效技术方法对该地区进行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得出该地区的地下水脆弱性分区图。评价效果良好,可为当地有关部门制定地下水资源环境保护和管理措施提供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利用层次分析法开展武汉都市发展区地下水源热泵适宜性评价分区,根据武汉都市发展区地质环境条件,选取含水层出水能力、渗透系数、有效含水层厚度、含水层回灌能力、地下水位埋深、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地下水质量、结垢情况、开采模数、水位下降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地面塌陷、沉降)和成井造价等11项作为评价指标。采用1~9标度法和专家打分确定权重,建立评价体系和综合指数评价方法。通过评价结果综合分析进行了适宜性分区,分区结果为地下水源热泵适宜区主要为长江、汉江一级阶地前缘—中缘;白沙洲地区、中南轧钢厂等地下水禁采区、汉南岩溶发育区、一级阶地后缘地区及部分隐伏岩溶区为不适宜区,为地下水源热泵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保护生态水位为目标,总结出煤与地下水赋存的类型,分析了自然条件下以保护地下水位为目标的开采地质条件分区,划分出自然保水开采区、可控保水开采区、保水限采区和无水开采区4种类型;提出各分区适宜的采煤方法,编制了我国第一幅区域性采煤方法规划图,以及对应保水开采分区的长壁综(开)采区、长壁限定综(开)采区和长壁限高开采区。  相似文献   

18.
阐述湖北江汉平原地下水位监测网密度优化方法。基于GIS技术,采用水文地质分析法系统地圈划江汉平原地下水动态类型分区并编制地下水动态类型图,按照监测点网布设原则进行地下水监测网优化设计,江汉平原地区形成4横4纵、214个监测点的地下水位监测网。Kriging插值法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优化后监测网其Kriging插值误差方差整体数值明显减小,说明新设计的监测网优化设计合理,能够较全面地控制江汉平原地下水区域水位动态变化,使监测信息更为科学合理,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9.
为识别出容易污染的地下水区域,为地下水保护提供参考意见,提出节能环保背景下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方法。遵循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体系构建原则,选取地下水位埋深等评价指标,结合指标模糊层次权重和灰色关联权重,得到指标综合权重,采集指标数据,根据指标属性和变化范围,给出指标评分,计算权重和评分的乘积和,获得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值,评价值越高,脆弱性越高。选取某平原区域为研究区域,评价地下水污染脆弱性,划分较低、中等、较高、极高4个评价分区,检验结果表明,评价值和氮元素浓度成正比关系,线性关系较强,评价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地下水污染环境管控目标,快速识别高风险区,通过污染源—迁移转化途径分析,综合污染源潜在危害性和地下水脆弱性形成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划定地下水环境高风险区。其中,以污染释放可能性、污染物潜在释放量和污染源生物毒性为主要因子的污染源潜在危害性评价体系;以DRASTIC模型为基础构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体系。以郑州市典型产业集聚区为例,进行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与分区,实践应用结果表明,地下水环境高风险区与园区污染源分布特征、地下水脆弱性特征存在紧密联系。该评价体系合理,结果科学可靠,可为地下水污染预防与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