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肠道菌群参与调节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中医学中的脾胃功能与西医学肠道菌群密切相关,通过探讨西医学肠道菌群研究、中医学脾胃理论、慢性荨麻疹三者的内在关联,以期能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角度探讨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发病和中医药作用的现代科学机制,为CU与肠道微生态的关系提供临床意义和科学研究价值,为从脾胃论治CU的现代化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肠道菌群在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表明,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可以改善痴呆症状.中医脾胃与肠道菌群在生理、病理上均相类似,从脾胃治疗痴呆已被证明有效.目前,中医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以防治痴呆的研究还处于初起阶段.本研究旨在以调节肠道微生态为靶点,探讨从脾胃论治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作用机制,为血管性认知障...  相似文献   

3.
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主要以短链脂肪酸、胆汁酸、内毒素等关键物质通过代谢或非代谢途径参与T2DM的发生发展。而肠道微生态与脾胃在生理功能上具有许多相似之处,包括脾胃纳运水谷精微与肠道菌群的消化吸收功能、“脾胃为之卫”与肠道菌群的免疫功能、脾属土治中央与肠道菌群的“内稳态”,在病理学上脾胃功能受损亦与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可见肠道微生态与脾胃学说有许多契合之处。中医药以脾胃学说为基础理论的治疗方法对T2DM及肠道菌群均具有积极作用。基于肠道菌群、脾胃学说、T2DM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合中医理论及现代医学认识,文中拟从肠道菌群角度探讨从脾胃论治T2DM,探讨中医药治疗T2DM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5.
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变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严重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可以通过脑-肠轴对中枢神经系统进行调控,从而参与AD的发生、发展。老年性痴呆属中医学“痴呆”、“善忘”范畴,由七情内伤、年老久病等致气血不足、肾精亏虚、痰瘀阻滞,使脑消髓减、神机失用,多从心肝肾论治。我们认为痰浊瘀血阻窍是AD的病机关键,当从脾论治,并针对病机特点提出温脾通络开窍法来防治AD。文章以肠道菌群为切入点,探讨中医从脾论治AD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人类肠道分布着系统庞大、高度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包括古生菌、病毒、寄生虫和真菌。这些肠道微生物是人体能量获取的关键,它们可以将膳食营养素代谢成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充当肠道菌群与宿主之间的纽带。在心血管疾病中,如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心房颤动,肠道菌群的组成也已经被证明发生了改变。本文将总结肠道菌群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及其在生物体代谢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最新研究发现肠道菌群通过多种机制参与了CVD的发生和发展,其引起的代谢产物紊乱是主要的作用机制。本文着重介绍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在CVD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以期更好地了解肠道菌群与CVD间的关联性,为CVD微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及临床上CVD的精准干预治疗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单纯性肥胖病作为威胁大众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造成机体能量代谢紊乱的机制尚未十分清晰。目前,对单纯性肥胖病病因的研究已经逐渐深入到相关分子机制、遗传因素及基因分析方面。而位于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群体,其代谢途径的紊乱会影响宿主的肥胖和代谢,肠道菌群与单纯性肥胖病相关性的发现为研究中医药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作用机制及寻找新靶点提供思路,如脾失运化是导致肥胖的关键病因之一。未来,可从肠道菌群的角度研究脾失运化的机制,通过调节脾胃功能来促进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平衡,从而减轻肥胖。  相似文献   

9.
白塞综合征是一种以血管炎为基础的多系统累及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口 眼 生殖器三联征。本病病因尚未明确,但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紊乱与其发生发展有一定关联,且临床可见多例白塞综合征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说明脾胃与本病关系密切。同时,重视顾护脾胃可缓解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提高其疗效。  相似文献   

10.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中具有重要作用。肠道菌群的组成变化及其代谢产物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心衰、高血压的发生、发展相关。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对CVD影响的机制已有报道。本文将综述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心衰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以及在CVD防治方面的潜在价值,为CVD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便秘常被认为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与肠道菌群失调相关。帕金森病患者出现肠道菌群紊乱与α-突触核蛋白的异常沉积、肠道微生物紊乱及炎症反应等有关。肠道菌群与中医脾胃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均高度相似。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发现中医以脾胃为切入点,通过调节其肠道菌群,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便秘症状,为开展从脾胃角度干预帕金森病便秘症状提供参考依据。参考文献58篇。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的范畴,中医诊治消渴病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内经》中就有关于消渴的病名、病因病机、症状、治则、预后等方面的论述,之后,历代医家大多以阴虚燥热立论,治疗上分上中下三消。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才逐渐突破传统的阴虚燥热之说,对其病因病机,提出“气虚致消”“脾虚致消”“瘀血致消”“肝郁气滞”“痰浊阻络”“毒邪伤络”等一些较之以往不同的学说,其中有尤以“脾虚致消”在近年被越来越多的医家接纳。本文参阅古代中医典籍,  相似文献   

13.
苦寒中药在临床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疾病。肠道菌群的稳态与失衡是治病与致病的内在因素。既往对苦寒中药在临床的应用研究大都集中在胃肠动力、胃肠激素等基础研究上,从肠道菌群的角度未见到深入的研究与阐述。该文从肠道菌群的结构、比例及分布的微观角度,阐述苦寒中药恢复脾胃功能的作用,进一步证明肠道菌群在苦寒中药治疗脾胃病中的重要性,为临床实践与基础实验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患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然其具体的发病原因仍未探明。中医学者认为痰浊、气滞是其重要标实因素,应以疏肝理气、健脾祛痰为主要治法。现代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及其维持的微环境能够通过调节炎症与脂质代谢等影响冠心病及其诱发因素的发生发展,与冠心病息息相关。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肠道微环境作为脾脏生理功能的重要体现,与肝脏生理相关,病理相联。该文基于肝脾同调理论,探讨通过中医药调节肠道微生物菌群,改善肠道微环境,进而影响气血运行和调控脂质代谢,达到改善冠心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脾胃气化学说是张小萍禀承家学、集前人理论之大成、累积多年临床经验提出的创新性理论.本文总结张小萍脾胃气化学说与肠道菌群失调疾病(如脾胃病、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等)之间的联系,结合传统中药人中黄与现代粪菌移植的临床应用,认为中医以脾胃气化指导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疾病,在调理机体免疫功能、肠道菌群平衡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深入研...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心与脾胃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虽然与心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从其病机来看,脾胃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从而提出从脾胃论治冠心病。  相似文献   

17.
从中医阴阳五行理论谈肠道菌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中医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阴阳五行学说认识人体,认识疾病并指导治疗。从中医学的思维角度对肠道菌群进行理论分析,初步探讨中医阴阳五行与肠道菌群间的关系,不仅能够更好的认识人体、认识疾病,更能促进微生态学和中医药学的结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肠道菌群被称为机体中"被遗忘的器官"。而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这一"被遗忘的器官"在人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医脏腑经络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重要学说之一,其与肠道微生态有相似相通之处。脏腑经络互为表里,在病变上能够互相影响、互相传变,因此我们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魄门亦为五脏使、肾为胃之关等中医理论来探讨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20.
基于文献研究,探讨基于调节肠道菌群从脾肾论治男性不育症的思路及可能机制。肠道菌群紊乱是导致男性不育症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脾肾两脏与肠道菌群在生理与病理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且补肾健脾类方药可通过扶植有益菌生长、抑制致病菌繁殖、保护肠道黏膜屏障等调节肠道菌群。由此提出,补肾健脾类方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以治疗男性不育症的可能机制如下: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减轻睾丸组织炎症反应;提高抗氧化能力,缓解氧化应激对精子的损伤;改善不良情绪,减轻心理应激对生殖系统的影响。基于调节肠道菌群探索从脾肾论治男性不育症的思路,可为现代中医临床治疗男性不育症提供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