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内镜下射频治疗胃黏膜脱垂症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胃镜确诊的376例胃黏膜脱垂症患者被分为射频治疗组(270例)和对照组(106例)。治疗组用射频治疗电极灼凝脱入幽门管的黏膜组织。治疗组和对照组每人每日口服奥美拉唑(洛赛克)镁肠溶片20mg,连续3w,1月后行临床症状随访和胃镜复查。结果射频治疗组(261例)和对照组(98例)随访症状缓解有效率分别为92.34%和45.92%,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射频治疗组(237例)和对照组(89例)复查胃镜结果有效率分别为100%和12.36%,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未发生消化道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射频治疗胃黏膜脱垂症易于操作、疗效确切和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进一步提高对胃黏膜脱垂症造影表现与发病机制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胃黏膜脱垂症患者的上消化道造影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胃远端黏膜皱襞增粗11例.幽门管增粗伴成束胃黏膜通过18例,脱垂胃黏膜从球底部中央进入者13例,偏小弯侧者2例,靠大弯侧者3例.十二指肠球基底部见充盈缺损17例,于幽门前区最大收缩时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学者都在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下简称异位症),认为本病的发生有增加趋势,对妇女健康已造成很大的威胁。目前,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很快,现就本院经病理证实的78例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做一分析。1.临床资料1.1为南进科78例中年龄最小22岁,最大54岁,平均40岁(31~40岁者占39.7%;41~50岁的占526%);均为已婚;不孕症7例,占州(原发不孕的5例,继发不孕的2例);有痛经史者占78.2%(原发痛经3例,继发痛经58例占74%),痛经1年以内的12例,1~5年的35例,5年以上的14例,其中痛经年限最长的14年,痛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内镜下高频电切及热活检灼除治疗胃黏膜脱垂症的效果。方法胃镜确诊的398例胃黏膜脱垂症患者随机分为高频电切组(161例)、热活检灼除组(185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术后和对照组每人每日口服奥美拉唑20mg,连续3周。1个月后行临床症状随访和胃镜复查。结果高频电切组、热活检灼除组和对照组症状随访率分别为96.89%、92.97%和88.46%;随访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85.26%、86.05%和36.96%。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治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频电切组、热活捡灼除组和对照组胃镜复查率分别为74.53%、73.51%和82。69%;胃镜复查总有效率分别为97.5%、98.53%和13.9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治疗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热活检灼除组(92.65%)的显效比例高于高频电切除组(87.5%)(P〈0.01)。结论内镜下热活检灼除法治疗胃黏膜脱垂症易于操作,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微波治疗胃黏膜脱垂症10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利用微波治疗胃黏膜脱垂症的疗效及价值。方法常规进行胃镜检壹前准备,用2%利多卡因5-10mL含服麻醉后,插入胃镜。将微波天线通过胃镜活检口,进入胃腔,天线对准并接触病灶,电流调至50-70mA进行治疗。结果106例微波治疗都达到满意效果,治疗率达100%。结论微波治疗胃黏膜脱垂症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雄激素(主要是睾酮)对男性机体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是保证男子健康的重要因素。现代医学认为,男性内生睾酮不足及缺乏可以引起很多临床问题,如青春发育期延缓、男性不育症、内分泌性勃起功能障碍(阳痿)、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等。为此,对睾酮水平低下的男性给予外源性睾酮以补充自身分泌水平的不足,即采用睾酮替代疗法治疗是必要的。它可起到平稳恢复体内正常睾酮水平,改善相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近年睾酮替代疗法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而较为广泛地应用于原发与继发性腺(睾丸)功能低下及男性更年期睾酮水平低下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幽门螺杆菌阳性和阴性胃窦炎各自的X线双对比影像特征,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按统一标准对所获材料进行筛选和回顾性分析。各X线征象诊断标准:胃黏膜皱襞宽度≥5mm即诊断为胃黏膜皱襞增厚(胃窦炎),按常规诊断胃溃疡、胃黏膜糜烂和胃黏膜脱垂。统计分析各X线征象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结果共筛选出173例患者,其中89例幽门螺杆菌阳性,84例阴性。幽门螺杆菌阳性病例中有胃黏膜皱襞增厚80例(89.89%),胃黏膜脱垂15例(16.85%),胃溃疡5例(5.62%)和胃黏膜糜烂9例(10.11%),幽门螺杆菌阴性病例中则分别有47例(55.95%)(P〈0.001)、2例(2.38%)(P〈0.001)、8例(9.52%)(P〉0.05)和11例(13.10%)(P〉0.05)。结论上消化道气钡双对比检查时发现胃黏膜增厚或胃黏膜脱垂,一般表示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存在;而发现胃黏膜糜烂或胃溃疡时,一般表示不一定有幽门螺杆菌的存在,但从其临床意义上讲,却可能较前者更严重,其中小部分可能发展成为胃癌。  相似文献   

8.
头颈部横纹肌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传余  罗清礼 《华西医学》1997,12(2):203-204
对68例头颈部横纹肌肉瘤临床资料进行小结,发现80%发现于10岁之前,原发部位于耳鼻咽喉者相对少见,其病理类型以胚胎型占绝大多数(74%),三年成活率,原发于眼及眼眶者最好,达67%,原发于耳鼻咽喉者最差,仅19%。  相似文献   

9.
头颈部横纹肌肉瘤(附68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68例头颈部横纹肌肉瘤临床资料进行小结,发现80%发现于10岁之前,原发部位于耳鼻咽喉者相对少见;其病理类型以胚胎型占绝大多数(74%);三年成活率,原发于眼及眼眶者最好,达67%,原发于耳鼻咽喉者最差,仅19%。  相似文献   

10.
混合痔脱垂多年反复经保守治疗仍未见效的严重环状痔,或伴有直肠粘膜重度脱垂,需行痔环切除术,将直肠粘膜和肛管白线处组织缝合,痔核剥离一并切除,以减少复发。然而术后创面较大容易发生感染,以致带来肛管继发瘢痕挛缩狭窄的后遗症。我院近年行痔环状切除术63例,在预防术后继发肛门狭窄方面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3例,男54例,女9例。年龄32~70岁。50~65岁50例,占80%,并以男性为主。本组病例均经保守治疗或单个痔核切除术后又明显多处复发者。51.2方法:(1)术前常规肠道准备,需用3天口服抗…  相似文献   

11.
原发皮肤淋巴瘤是一组异质性的淋巴增殖性疾病,主要特征为皮肤受累。病理类型与系统淋巴瘤继发的皮肤改变相似,但生物学行为、治疗和预后截然不同。2005年,WHOEORTC(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将原发皮肤淋巴瘤分为T细胞及B细胞淋巴瘤,临床以T细胞淋巴瘤多见,原发皮肤B细胞淋巴瘤又分4个亚型:原发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PCFCL)、原发皮肤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PCMZL)、原发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细小结肠症的临床及X线表现,以便诊断原发疾病方法搜集我院资料完整的先天性细小结肠症患者12例,就其临床及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儿中,6例肠闭锁,l例胎粪性肠梗阻,5例全结肠性巨结肠。结论细小结肠症是肠梗阻后的继发征象,X线检查对其原发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关玉盘  张杰 《新医学》2001,32(1):20-21
目的:探讨逆行胃粘膜脱垂(RGMP)的胃镜下表现及其并发症。方法:应用胃镜检查4228例有上消化道症状的病人,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检查4228例共检出RGMP118例,检出率为2.79%,其中贲门炎3例,脱垂胃黏膜炎症44例,出12例。共有并发症59例,占检出RGMP总数的50%。结论:RGMP多有频繁恶心、剧烈干呕、腹压升高等症状,临床上并不少见,并常出现并发症,易误诊,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胃黏膜脱垂的内镜表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胃黏膜脱垂的胃镜检查表现。方法:根据图象资料总结2001年1月至2004年1月本院胃镜诊断胃黏膜脱垂病例79例。结果:(1)胃黏膜脱垂在10~80岁各年龄段均可见到。(2)表现为1条黏膜脱垂者50例,占63%;2条黏膜脱垂者22例,占27%;3条黏膜脱垂者7例,占8%。(3)脱垂黏膜主要位于胃小弯侧,有70例(88.6%)。(4)6例患者在2周至1年时间内复查胃镜,脱垂黏膜仍存在且位置相同。(5)脱垂黏膜表面有炎症性改变共有30例(38.0%),伴随胃黏膜炎症、溃疡病变共45例(56.9%),表现为胃窦部条状黏膜充血18例。伴有胃黏液池颜色发黄绿色7人。合并食管下段炎症病变4例(5.1%)。(6)79例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11%。结论:胃黏膜脱垂在各年龄阶段均可见到,大多数表现为1条,主要位于小弯侧,可持续存在,易合并胃慢性炎症改变。  相似文献   

15.
风湿性多肌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兴  彭远莹 《新医学》2000,31(5):266-267
1 引 言 风湿性多肌痛(PMR)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临床综合征,Barber于1957年首先报告和命名。本症在白种人中甚常见,其患病率仅稍次于类风湿性关节炎(RA),但在国内报告极少,自1992年后才开始陆续有极少数病例报告问世,两者很不相称。在近5年内,我们确诊本症12例,说明其在国人中并非罕见,过去报道之少显然似与我国广大临床工作者对此病缺乏警惕与认识有关。2 分 类 本症有原发性及继发性之分。继发于巨细胞动脉炎 (GCA)、结节性多动脉炎、多肌炎、老年血清阴性RA、某些感染或恶性肿瘤者称继发性PMR;而无上述种种继发因…  相似文献   

16.
姚集鲁 《新医学》1997,28(6):322-322
目前病毒性肝炎临床热点问题第五讲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的临床处理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510630)姚集鲁进修医生这次主要想请您谈谈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的处理问题。教授好的。首先要清楚的是,HBV的持续感染有不同阶段的表现,可以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黏膜脱垂症内镜微波治疗疗效。方法:7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第1组直接胃镜微波治疗;第2组先药物治疗2周为对照组,本组治疗无效者再施行微波治疗。1个月后随访症状和胃镜。比较两种方法疗效。结果:微波组和对照组症状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94.92%和35.14%;胃镜随访总有效率分别为98.31%和18.92%。结论:内镜微波治疗胃黏膜脱垂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3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我院2000—09/2006-12收治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患者23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年龄24~36(平均27)岁,平均孕次2.3次,平均产次1.4次。均继发于足月剖宫产术后.发病时间最短者8个月,最长者9a,平均为36个月,病灶直径大小为1~9cm,平均为3cm,16例为多发病灶,7例为单发病灶。  相似文献   

19.
丘小汕  黄婷婷  刘军 《新医学》2003,34(Z1):30-31
目的探讨儿童胃黏膜脱垂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对1 2例儿童胃黏膜脱垂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 2例患儿的主要3大表现为腹痛6例、消化道出血4例、幽门梗阻2例,合并营养不良6例、贫血5例. 10例经X线钡剂造影检查确诊,2例经外科手术确诊.10例采用内科治疗配合中药治疗症状缓解.2例因幽门严重梗阻经保守治疗无效予手术治疗.结论儿童胃黏膜脱垂症大多经X线钡剂检查可确诊,且内科治疗效果良好,但亦可引起严重的幽门梗阻需手术治疗.由于患儿因合并营养不良或贫血,以致严重影响健康和生长发育,故值得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感染后血小板减少症21例临床分析时朋玲本文收集了我院1990年1月~1995年10月儿科住院病例中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35例,其中有明确原发感染性疾病者21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3例,女8例。早产儿11例(占52%),足月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