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韦亿萍  罗琼 《医学文选》2006,25(3):461-462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指血液在静脉系统内不正常凝结,造成肢体缺血以致坏死的一种急性疾病。治疗方法较多,有手术取栓、介入溶栓治疗、经外周静脉穿刺双向溶栓等。但最常用的仍是药物治疗,即通过药物进行抗凝溶栓、祛聚治疗。临床上一般通过外周静脉滴注途径治疗,但治疗时间长。我科2003年9月至2005年10月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21例,对其中6例采用股动脉注射尿激酶治疗,现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股动脉注射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部静脉血栓形成是深静脉的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并伴有继发性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的疾病,病变累及任何部位的深静脉,但下肢静脉受累者多,其临床特点为患肢肿胀、疼痛,伴有病变远端浅表静脉曲张,有的可因血栓脱落而造成肺栓塞或因慢性静脉高压使肢体残废,其传统治疗方法效果较差,易复发。我们近5年利用动脉注射尿激酶联合肝素、阿斯匹林等药物治疗,与对照组相比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88例均为住院病人,男60例,女28例,年龄16~70岁,平均52岁,发病1~21天,全部病人均经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证实下肢深静脉回流障碍,其…  相似文献   

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血管外科常见的疾病,采用药物溶栓疗法是目前抬疗血栓栓塞的首选方法。我院自1992年1月至1998年9月住院的23例DVT患者采用静脉尿激酶(UK)溶栓治疗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有关治疗时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股资料:本组23例,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23~对岁,平均50.3岁。血栓形成时间为1~15天不等,均经静脉血管造影或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测确诊。其中左下肢18例(占明.3%),右下肢5例(占21.7%)。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下肢明显肿胀,皮肤发亮,有压痛,皮肤温度较对侧低,足背动脉搏…  相似文献   

4.
<正> 我们总结了1995年10月~1997年11月应用股动脉注射尿激酶治疗下肢细小动脉血栓(血栓形成和栓塞)20例取得较好的效果,使患肢得以保存,无1例截肢,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0例中,男15例,女5例。年龄23~74岁。按血栓来源分为:(1)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血栓形成13例。(2)下肢动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合并血栓形成3例。(3)心房纤颤血栓脱落引起下肢小动脉栓塞3例。(4)肾炎并发下肢动脉血栓形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最佳给药途径及其护理。方法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2例,随机分为A组为试验组,经患肢足背静脉穿刺,踝关节上阻断浅静脉后,用微量输液泵注入中等量的尿激酶;B组为对照组,经上肢周围静脉途径给予同剂量尿激酶,用药1周后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愈28例,治愈率为90.3%。对照组治愈21例,治愈率为67.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3.6d,后者为18.4d,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阻断浅静脉后的患肢给药作用更为迅速,提高了治疗效果,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正> 1997年1~5月,笔者采用尿激酶(UK)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4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情况 本组病例男2例,女2例,年龄分别为76、51、30、28岁。病程分别为4周、2周和1周(2例)。2例与长期卧床有关,另2例分别与药物和妇科手术有关。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肢麻木、肿痛,行走困难。患肢温暖、肤色加深、无触痛,  相似文献   

8.
田红梅 《吉林医学》2005,26(9):953-953
2003年12月~2004年11月来,我科利用尿激酶直接作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部位,通过溶栓治疗,促进阻塞的静脉再通,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静脉内血凝块阻塞性疾病[1]。以往治疗多采用外科取栓术或者置换该段血管。我科于2010年6月~2012年9月收治DVT患者72例,采用注射尿激酶等溶栓、抗凝、祛聚疗法治疗DVT,临床效果满意。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DVT患者72例,男39例,女33例,年龄28~79岁,病程1天~3个月。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相似文献   

1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一种静脉内血凝块阻塞性疾病,是血管外科常见病和临床常见并发症,轻者可导致下肢血栓形成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甚至致残,重者可引起肺栓塞,病死率可达70%[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注射尿激酶治疗下肢动脉栓塞患者整体护理的重要性。方法我院自1998年以来经股动脉注射尿激酶治疗下肢动脉栓塞21例,对他们进行注射前后心理护理及相关指导。结果21例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提高。结论通过整体护理的实施,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12.
深静脉血栓形成,包括上、下腔静脉、髂静脉、四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但最常见的是下肢及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尤其是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已成为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的全球性常见病,自然预后极差,发病率逐年上升。22%~29%深静脉血栓患者可并发致命性肺栓塞;50%以上的患者可导致长期遗留的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行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效果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尿激酶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航空总医院及二炮总医院2005年12月至2009年12月间,药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79例,其中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8例,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8例,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全部患者均通过下肢血管彩超确诊.本组患者经患肢足背静脉输注尿激酶7~10天,(25~50)万U/天;同时辅以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10~14天,4000~6400U、皮下注射、每日2次;其中溶栓前放置下腔静脉滤器20例.出院后服用华法林和(或)阿司匹林继续抗凝治疗5~26个月.结果 全部患者肢体肿胀、疼痛症状全部缓解并顺利出院.其中发生肺动脉栓塞4例,2例为有症状性肺栓塞,经溶栓及抗凝治疗后好转.63例随访1个月至4年,平均14.1个月.结论 尿激酶辅以低分子肝素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置入永久或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5.
经导管微量泵入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尿激酶微量、持续给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效果,探讨其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给予尿激酶50万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ml持续微量泵入,连用10d,辅以低分子肝素钠5000U皮下注射,每12h1次,连用10d。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患者的症状及不良反应,及时对症处理。结果30例患者中,痊愈19例,显效8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97%。结论微量泵入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显著,用药过程中,严密药物观察及护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韩晓梅  李英顺 《吉林医学》1996,17(3):170-170
股动脉直接团注尿激酶治疗下肢动脉血栓韩晓梅,王国巍,魏永华,李喜东(吉林市医院介入科132001)李英顺(吉林省人民医院130021)随着介入插管治疗的发展,引起下肢动脉血栓的报道日渐增多。目前对于原发及继发性下肢动脉血栓均采用对侧插管治疗。为了提高...  相似文献   

17.
大剂量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应用大剂量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 对4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从患肢远端浅静脉注入大剂量尿激酶。结果 临床治愈28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6%。结论 经患肢远端浅静脉注入大剂量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一种常见的血栓类疾病,临床上表现为患肢疼痛、肿胀、浅静脉曲张、栓塞后综合征,如不能及时治疗,可由于栓子脱落,导致肺栓塞或合并动脉栓塞引起患肢坏死,甚至危及生命。我科2008年1~12月采用经足背静脉注射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注射时患肢无不良反应,并经精心护理,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对4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左侧33例,右侧9例),从患肢静脉推注尿激酶50~100万U,再滴注尿激酶50万U,疗程7~14d,进行溶栓治疗。治疗后,患肢大小腿平均周径较治疗前明显缩小,大小腿患、健肢周径差治疗后较治疗前分别缩小2.0±0.8cm,4.2±2.0cm(P<0.01)。治疗过程中,1例出现皮肤瘀紫和肉眼血尿,其余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