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目的对比观察猪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1周)和延期(3个月)进行的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前降支球囊封堵法成功建立15头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早期移植组和延期移植组。造模1周后急性移植组行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照组注射1640培养基10ml作为对照;造模3个月后延期移植组行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造模后1周、造模后3个月、造模后6个月各组分别行心脏超声和SPECT检测,超声检查分析左室舒张末期内径,SPECT分析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射血分数。结果造模6个月后延期移植组的LVd值[(54.20±3.70)mm]低于对照组[(63.20±5.63)mm],但高于早期移植组[(47.40±1.14)mm];EDV值[(163.00±6.96)ml]低于对照组[(209.40±18.69)ml],但高于早期移植组[135.40±4.93)ml];EF值(O.25±0.02)高于对昭组(0.19±0.02),但低于早期移植组(0.37±0.02)。结论猪急性心梗3月后骨髓干细胞移植的有效抑制左室重构的进一步恶化,但其疗效不如早期移植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时同期行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 选择心肌梗死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20例,按下述方法进行研究:Ⅰ组施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Ⅱ组施行冠状动脉搭桥术+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移植细胞数为(6.84±2.88)×107个.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两组围手术期均无死亡病例发生,随访6个月患者全部存活,无恶性心律失常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术后6个月,Ⅱ组左室射血分数与Ⅰ组比较明显升高[(57.40±5.21)%比(50.75±5.88)%,t=3.79,P<0.05],NYHA心功能分级与Ⅰ组比较也明显改善[(1.30±0.47)级比(1.85±0.59)级,t=3.27,P<0.05].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结果提示Ⅱ组心肌梗死面积较Ⅰ组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57±5.20)%比(20.45±5.18)%,t=3.59,P<0.05].结论 冠状动脉搭桥术时同期行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可有效地缩小心肌梗死面积,使心脏功能得到改善,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移植对大鼠心梗后血清E-selection(E-选择素)的影响,推测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方法: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增殖和标记,同时结扎左前降支建立建立心梗模型。2周后分别将2×106个细胞悬液和无血清培养基注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心梗区数个不同部位。另取5只大鼠作为正常组,仅行两次开胸手术。分别于移植后2周、4周检测外周血中E-selection含量,从而探讨干细胞移植对内皮功能的影响。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移植后2周,心梗模型组E-selection含量为(36.04±14.47)ng/ml,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髓干细胞移植组含量为(24.29±8.51)ng/ml,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培养基组E-selection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造模后4周,心梗模型组E-selection含量为(33.02±17.78)ng/ml,虽有所降低,但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仍显著(P<0.01),骨髓干细胞组移植组E-selection含量为(17.45±7.22)ng/ml,与心梗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细胞培养基组E-selection含量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于移植后2周和4周E-selection含量均较心梗组有下降趋势,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能不会造成内皮功能损伤,相反可能会带来有益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其配体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对热性惊厥(FS)患儿的神经免疫调节作用。方法40例FS患几分为单纯性FS(SFS)组20例和复杂性FS(CFS)组20例;对照组19例。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CAM-1/LFA-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SFS组患儿ICAM—1 mRNA水平为(0.63±0.39)基因copy数,明显高于对照组(0.46±0.20)和CFS组患儿(0.41±0.20)基因copy数(P〈0.05);CFS组ICAM—1 mRNA水平与对照组儿童比较有下调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FS组LFA—1 mRNA表达水平为(0.73±0.11)灰度值比。明显高于对照组(0.60±0.15)和CFS组(0.54±0.17)灰度值比(P〈0.05);CFS组患儿LFA-1 mRNA水平与对照组儿童比较亦有下调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MC ICAM-1/LFA-1基因表达水平在SFS和CFS是不同的,ICAM-1/IFA-1 mRNA表达增高所介导的炎性免疫病理损害在SFS患儿发病机制中有一定的作用,而CFS患儿ICAM-1/LFA-1 mRNA表达反而下调可能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经冠状动脉内注射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前壁心肌梗死的有效性。方法共有39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人选本组,其中23例为细胞移植组,16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标准的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细胞移植组患者同时接受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两组患者均接受6个月的临床随访及6min步行试验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6个月的检查结果提示,细胞移植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经冠状动脉注入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可以促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新生儿出生第1d淋巴细胞表面I细胞黏附因子-1(ICAM-1)、L-选择素(L-selectin)的水平,及其不同胎龄、出生体重及性别间ICAM-1、L-selectin有无差异。【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1例早产儿生后第1d及45例足月儿脐血淋巴细胞表面ICAM-1、L-selectin的水平。【结果】新生儿生后第1d淋巴细胞ICAM-1、L-selectin的水平分别为(5.57±2.96)%、(75.21±10.46)%,足月儿与早产儿间、性别间、不同出生体重间淋巴细胞ICAM-1、L-selectin的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新生儿生后第1d淋巴细胞ICAM-1、L-selectin的水平与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均无关。  相似文献   

7.
心肌梗死患者细胞间黏附分子-1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第4外显子+12959G/A、第6外显子+13848A/G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死(心梗)的相关性。方法提取165例心梗患者(包括急性心梗和陈旧性心梗)和199名健康对照者的DNA,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扩增法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ICAM-1+12959G/A、+13848A/G基因多态性,同时测定血脂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水平。结果湖北地区汉族人群中存在+13848A/G多态性,在心梗组中基因型分布为:AA型58.2%、AG型37.0%、GG型4.8%;对照组分别为45.7%、45.2%、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AA型患心梗的风险是GG型及AG型的1.651倍(OR=1.651,95%CI:1.089~2.504)。未检出+12959G/A多态性。结论ICAM-1+13848A/G基因多态性与湖北地区心梗易感性有关,+13848A等位基因可能是心梗发病的重要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与抵抗素水平。方法检测健康组及泵衰竭组人员的血清sICAM-1和抵抗素以及心功能Ⅱ-Ⅳ级的sICAM-1与抵抗素水平,分别进行比较。结果泵衰竭组血清sICAM-1与抵抗素水平较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Ⅱ级与Ⅲ级、Ⅳ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Ⅲ级与Ⅳ级sICAM-1及抵抗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组较健康组sICAM-1及抵抗素水平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9.
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与肺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肺癌转移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52例原发性肺癌组织及血清中ICAM-1(sICAM-1)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肺癌的ICAM-1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肺癌中有淋巴结转移的ICAM-1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Ⅲ+Ⅳ期患者的ICAM-1阳性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腺癌组织中ICAM-1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鳞癌;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中sICAM-1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腺癌的sICAM-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鳞癌组织,ICAM-1表达阳性的患者的sICAM-1浓度显著高于ICAM-1表达阴性的患者。结论ICAM-1可能与肺癌的浸润转移有关,血清sICAM-1的水平可以反映肺癌组织ICAM-1的表达,故sICAM-1可作为预测肺癌转移及预后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内皮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探讨它们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收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52例(疾病组),其中妊娠期高血压11例、轻度子痫前期18例和重度子痫前期23例;正常孕妇2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SP法对胎盘组织进行检测并用图像分析测量软件观察、分析ICAM-1、VCAM-1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疾病组胎盘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ICAM-1和VCAM-1阳性表达率[78.85%(41/52)和75.00%(39/5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6.92%(7/26)和23.08%(6/26)](P<0.01);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00.00%(23/23)和100.00%(23,23)]明显高于轻度子痫前期患者[77.78%(14/18)和72.22%(13/18)]和妊娠期高血压患者[36.36%(4/11)和27.27%(3/11)](P<0.05或<0.01),轻度子痫前期患者明显高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P<0.05).疾病组胎盘绒毛合体滋养细胞ICAM-1和VCAM-1的阳性表达率[38.46%(20/52)和44.23%(23/52)]明显低于对照组[100.00%(26/26)和96.15%(25/26)](P<0.01);重度子痫前期患者[8.70%(2/23)和13.04%(3/23)]明显低于轻度子痫前期患者[44.44%(8/18)和50.00%(9/18)]和妊娠期高血压患者[90.91%(10/11)和100.00%(11/11)](P<0.05或<0.01),轻度子痫前期患者明显低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P<0.05).结论 胎盘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绒毛合体滋养细胞ICAM-1、VCAM-1的异常表达参与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管内皮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猪心肌梗死(心梗)后冠脉内注射移植骨髓干细胞时心室重_构的影响.方法 前降支球囊封堵法成功建立10头猪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随机均分为安慰刺组和移植组.造模1周后,移植组冠脉内注自体骨髓干细胞,安慰剂组注射1640培养基作为对照.造模前、造模后1周、造模后3月分别行心脏超声和SPECT检查,对比观察骨髓干细胞自体移植对急性心梗后左室重构的影响.结果与安慰剂组相比,移植组造模后3月时左室舒张内径更小,心尖室壁厚度更大,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更小,射血分数更高.结论 骨髓干细胞自体移植能有效减轻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12.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移植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行性与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入选发病12h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 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3名,分为骨髓细胞移植组(n=18)和对照组(n=15),骨髓细胞移植组除常规治疗外,在PC I后1周经皮腔导管技术建立梗死相关动脉通道,用指引导丝将微灌注导管送入支架内后,将分离的骨髓干细胞悬液经微导管中心腔内注入梗死血管远端。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灌注缺损指数。结果术后6月随访,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移植组和对照组前、后LVEF分别由(46.5±2.3)%、(46.0±3.4)%增加到(48.4±2.5)%、(47.4±3.0)%,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术(SPECT)显示移植组和对照组心肌灌注缺损指数分别由14.8±3.0、14.6±2.4降低至10.5±1.8、12.8±2.4,前者比后者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组在移植术中和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冠状动脉内移植骨髓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可行,术后能改善心肌血流灌注,但对左室收缩功能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在观察心肌梗死(心梗)后不同时期的组织学及心脏功能的变化,探讨骨髓干细胞移植的最佳时机。方法将36只雄性青紫兰兔随机分成6组,每组6只:即时移植组(A组),即时对照组(A1),2周后移植组(B组),2周后对照组(B1组),4周后移植组(C组),4周后对照组(C1组)。用液氮冷冻法制成心梗模型。将经5-氮杂胞苷(5-aza)诱导过的骨髓干细胞,于心梗形成后的即时、2周和4周,注射入心梗区。4周后。分别使用M型超声心动图和在体心功能检测系统,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收缩压最大变化速率(dp/dt m ax)、收缩末期内径(LV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结果即时移植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收缩压最大变化速率(dp/dtm ax)、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在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的变化(P>0.05)。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EF、FS、dp/dtm ax、LVSD、LVDD也无明显变化(P>0.05)。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即时治疗组、4周后治疗组相比,EF、FS、dp/dtm ax、LVSD、LVDD有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心梗后第2周进行骨髓干细胞移植,可有效的减轻心室扩张,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G-CSF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给予G-CSF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分别于发病时、治疗后三个月评价患者影像学(头MRI弥散像及灌注成像)及神经功能(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ISS和BI)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NIHSS积分与BI积分治疗组为4.8±2.0与78.5±7.2,对照组7.2±2.4与56.1±6.3,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头MRI灌注量亦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G-CSF与MSC联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疗效也优于传统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ⅡA)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P-选择素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TanⅡA低剂量治疗组和TanⅡA高剂量治疗组,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TanⅡA治疗组于术前连续灌胃给药3d,1次/d。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缺血90min再灌注24h大鼠额顶部皮质P-选择素和ICAM-1表达,进行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和HE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及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24h,缺血再灌注组P-选择素和ICAM-1表达均明显增加,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TanⅡA低、高剂量治疗组均显著减少P-选择素和ICAM-1表达(均P〈0.01),低、高剂量组之间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anⅡA低、高剂量治疗组脑梗死体积较缺血再灌注组减小,低、高剂量组之间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anⅡA低、高剂量治疗组脑组织缺血损伤病理学改变明显轻于缺血再灌注组,TanⅡA高剂量治疗组缺血改变亦轻于低剂量治疗组。结论TanⅡA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阶段P-选择素和ICAM-1所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高剂量TanⅡA(30mg/kg)的保护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叶酸、VB6、VB12对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表达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叶酸(FA)、维生素B6(W6)、维生素B12(VB12)对同型半胱氨酸(Hcy)上调内皮细胞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表达抑制作用.方法 将对数生长期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1 mmol/L Hcy组、抑制组I(1 mmol/L Hcy+5 μmol/L FA)、抑制组Ⅱ(1 mmol/L Hcy+5 μmol/L FA+5 nmol/LVB12)、抑制组HI(1 mmol/L Hcy+5 μmol/L FA+0.1 μmol/L VB6+5 nmol/L VB12)、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1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 mmol/L Hcy明显上调核转录因子Kb(NF-Kb)和VCAM-1 mRNA的表达,内皮-单核细胞粘附率由6.03%增加到59.04%(P<0.05);与1 mmol/LHcy组比较,3个抑制组NF-Kb(F=11.547,P=0.000)、VCAM-1 mRNA(F=94.014,P=0.000)的表达均明显下调,抑制组Ⅰ、Ⅱ、Ⅲ的内皮-单核细胞的粘附率分别为44.98%,27.23%,10.83%,均明显低于1 mmol/L Hcy组(P<0.05).结论 叶酸、VB6、VB12均可抑制NF-Kb、VCAM-1 mRNA的表达,减少内皮-单核细胞的粘附,缓解Hcy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且三者同时使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