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前眼科界仍以1884年Fuchs测量结果为眼外肌肌止端位置的正常值.为了探索斜视的发病因素,作者对麻痹性斜视的四条直肌肌止端位置及宽度进行了测量,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本组患者是1981年~1993年住院行麻痹性斜视矫正的病例.共156例,男75例,女81例.年龄1(1/2)~68岁.成人34例,儿童122例.其中麻痹性内斜视40例,麻痹性外斜视29例,麻痹性上斜视64例,麻痹性下斜视23例.垂直性斜视患者大都伴有水平性斜视,本文中凡是垂直肌麻痹,垂直性斜视>10°的患者都归为垂直性麻痹.术中沿肌止线剪断直肌后.用两角规及毫米尺测量内、外直肌肌止线中央至角膜缘距离和肌止端宽度,对于上、下直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麻痹性斜视眼肌的形态学改变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建宁  倪焰  赵平远 《江苏医药》2004,30(9):664-665
目的研究先天性麻痹性斜视眼肌的形态学改变。方法将先天性麻痹性斜视12例18眼按年龄不同分为三组,将术中切下的眼外肌制成光镜和电镜标本进行比较。结果三组先天性麻痹性斜视的眼外肌均有病理性改变。年龄越大、病程越长,其病理改变越明显。结论先天性麻痹性斜视应早期手术治疗,以免眼外肌病理改变加重,影响双眼视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眼外肌部分移植在麻痹性斜视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对于水平性斜视,采取上、下直肌部分移植;垂直性斜视则采取内、外直肌部分移植;另加麻痹肌的对抗肌后徙术。结果术后眼位矫正良好,眼球运动明显改善。术后经过视功能训练,部分患者视力有所提高。结论此手术除了矫正眼位,尚能改善眼球运动状态,有利于双眼单视,并能增进视功能。  相似文献   

4.
我院1985年至1990年对34例麻痹性垂直性斜视进行矫正术。34例中上斜肌麻痹26例(右眼19例;左侧7例)、上直肌麻痹2例、下直肌麻痹2例,双上转肌麻痹(系同一眼的上直肌和下斜肌均麻痹)2例、下斜肌麻痹1例、动眼神经部分分枝麻痹1例。上斜肌麻痹占本组病例76.5%,其中单纯上斜肌麻痹者为9例,而伴有水平斜视者17例(伴外斜者11例、内斜者6例)。讨论:(1)根据麻痹肌所在眼(简称麻痹眼)属注视眼或非注视眼,其手术方案不同。若麻痹眼为注视眼时,临床上表现为麻痹肌的配偶肌(在另一侧眼上)发生痉挛、挛缩。手术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联合甲钴胺治疗血管性麻痹性斜视的疗效。方法 47例初发性血管性麻痹性斜视病变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复方樟柳碱联合甲钴胺治疗25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联合维生素B1治疗,复方樟柳碱联合甲钻胺为治疗组,总疗程6周。结果两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统计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樟柳碱联合甲钻胺治疗血管性麻痹性斜视,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麻痹性垂直性斜视的检查和诊断: 在内外直肌麻痹时,检查比较简单,因为复像是水平分开。垂直性肌肉麻痹,复像比较复杂。复像除水平分开外,又有高低之分。因为垂直性肌肉都具有内、外转和内、外旋的作用。复像还出现倾斜。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检查还是诊断,都有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杞菊地黄加减方治疗麻痹性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麻痹性斜视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症状采用杞菊地黄加减方进行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分析治疗情况.结果:治疗1周后,自觉症状明显改善,连续2个疗程后疾病痊愈.结论:采用杞菊地黄加减方治疗麻痹性斜视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麻痹性斜视患者在临床比较多见,但伴有疼痛的麻痹性斜视并不多见。伴有疼痛的麻痹性斜视临床主要见于眼外伤,Tolos A-Hunt综合征,后巩膜炎,炎性假瘤、筋膜炎以及颅内占位病变等。眼外伤有明确的病史及体征,容易鉴别。后巩膜炎虽然容易漏诊,但在眼球彩超、CT或核磁共振成像时可以显示后部巩膜增厚。颅内占位容易发现。筋膜炎临床表现相对典型,而且血象有炎症表现。TolosaHunt综合征与炎性假瘤有时症状交织,治疗方法相  相似文献   

9.
复方樟柳碱治疗麻痹性斜视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宏 《河北医药》2008,30(11):1838-1839
复方樟柳碱是茄科植物山莨菪分离出的一种生物碱,有调整眼部植物神经活性,恢复血管舒缩运动功能,抑制炎症等多项药理学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但其对麻痹性斜视的疗效报道较少,我们于2002~2007年应用复方樟柳碱治疗麻痹性斜视患者3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针灸治疗后天麻痹性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诊断明确的后天麻痹性斜视患者105例108只眼,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针灸治疗,对照组则采用B族维生素及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经Ridit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96.5%)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6.7%)(P<0.05),治疗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1).随访半年,未见复发.结论 针灸治疗后天麻痹性斜视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继发性斜视的远期疗效观察山西省眼科医院(030002)张丽军,申孟光,史庆贞榆次市第一人民医院孙玉英目前对共转性斜视、麻痹性斜视的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但对仅需美容效果的继发性斜视的治疗却重视不够,几乎见不到这方面的报道,然而患者对其疗效尤其是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直肌麻痹性斜视因病因复杂,手术方式较多,远期临床效果难以预测,一直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麻痹性垂直性斜视较少见,一旦于临床上发现后,可因其他肌肉继发性收缩和抑制性麻痹致使复杂的复视症状,影响诊断与治疗。最近作者遇到一例右下斜肌部分性麻痹,合并右上斜肌继发性收缩,特报告于下,请诸位指正。病例报告患者,男性,22岁,已婚,银行职员,山西省稷山人,于1957年5月13日入院(住院号25952),主诉头歪已九年,复视二年。入院前十年,病人12岁在学校玩单杠时,从上跌倒于地,立时呼吸困难,但无出血、昏迷、眼肿、也无头颈疼痛等症状。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14.
蒋瑛 《现代临床医学》2002,28(6):357-358
斜视是眼科的常见病 ,指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 ,一眼注视目标时另一眼偏离目标 ,表现为眼位不正[1] 。它不仅影响美观 ,更重要的是影响患者的双眼单视功能及立体视觉的形成。斜视可分为麻痹性斜视和共同性斜视 ,共同性斜视常发病于幼年 ,对于患者一生的心理、生理、工作、学习影响很大 ,近年来随着斜视手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 ,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 ,使斜视治疗的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现将我科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6月收治的 6 2例共同性斜视病员的手术前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6 2例病人中 ,男 2 9例 ,女 33例 ,…  相似文献   

15.
斜视是危害儿童视力影响视功能正常发育的主要疾病。笔者追踪回顾1968年10月至1988年10月间的斜视患者245例行水平斜视矫正术将其效果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245例中,男131例,女114例。年龄在5~32岁间,其中5~15岁者223例,占91.2%。共同性内斜105例,共同性外斜135例,麻痹性斜视5例,见表1.  相似文献   

16.
刘韵宁 《蚌埠医药》1995,13(2):10-11
目前眼科界仍以1884年Fuchs测量结果为眼外肌肌止端位置的正常值.为了探索斜视的发病因素,作者对麻痹性斜视的四条直肌肌止端位置及宽度进行了测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后天麻痹性斜视205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朋利  孙则红  陈俊娥 《河北医药》2007,29(10):1112-1113
后天麻痹性斜视为临床常见病,发病突然,病因复杂.自2002年11月至2006年1月我们对205例眼肌病患者进行了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龙怀彬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8):1172-1172
重症低钾型周期瘫痪可发生呼吸麻痹,麻痹性肠梗阻,心律失常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田英利  孟英超  王令  张春赞  王洁 《河北医药》2014,(13):2032-2033
近年,糖尿病发病率日益增高,且糖尿病并发症日益显现。其中糖尿病性神经系统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因颅神经病变引起的眼外肌麻痹临床上并不少见。本文将我院5年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发眼外肌麻痹性斜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显微镜替代以往常规肉眼下的斜视手术.方法:将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二医院和中医医院2006~2009年斜视手术矫正100例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4~30岁,共同性斜视90例,麻痹性斜视10例,全部患者的手术均在显微镜下完成.10岁以下患者在全麻下手术,10岁以上患者在表面麻醉下手术.结果:术中视野清晰,出血少,手术操作准确.所有手术术后局部反应轻微.并发症极少.结论:斜视的显微手术与以往常规肉眼下斜视手术相比,无论从减轻手术创伤、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上,都有极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