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寝汗一症,因寝而汗出,醒后即止,通称“盗汗”,古有“阳虚自汗,阴虚盗汗”之说,故对寝汗习以阴虚论治。笔者经过多年的临证实践,留意观察不少患者用滋阴敛汗之剂,效果不太满意,据我220例病案所  相似文献   

2.
<正>盗汗是指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的证候。笔者辨证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盗汗效果较好,总结如下。1虚证阴虚型:主要表现为盗汗,形体消瘦,面色颧红,口渴,  相似文献   

3.
申杰 《光明中医》2012,(9):1884
盗汗,亦称寝汗,属于汗证中的一种,《明医指掌.自汗盗汗心汗证》曰:"盗汗者,睡而出,觉而收,如寇盗然,故以名之"。其主要表现为寐中汗出,醒后即止,常伴有阴虚内热的症状[1]。西医治疗盗汗无特效药。笔者近2年来运用加味当归六黄汤治疗21例盗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盗汗治验     
盗汗多责之阴虚,但阳虚盗汗亦不鲜见。笔者常以附子理中汤合补中益气汤治疗阳气内虚、卫外不固之盗汗取得较好疗效。病例:赖×,女,39岁,工人。1992年2月17日初诊。盗汗多年,屡服滋阴敛汗药无效。近三个月来,每于寐中出汗,衣衫全湿,醒后汗止,伴头晕眼花、神疲乏力,面色(白光)白,唇色无华,纳呆,无口干口苦。  相似文献   

5.
汗证是临床常见杂病中较为常见的一个病症,中医对其有比较系统、完整的认识,常有自汗、盗汗之分。盗汗主要以寐中汗出,醒后即止为特点,既往医家多以阴虚立论,认为盗汗为虚火内扰、阴血亏虚、逼津外泄所致。李吉彦依据中医经典理论对盗汗的论述,着眼于阴阳,从阳虚证辨证并对盗汗进行治疗。指出临证时应审因辨证,视其阴阳,然后施治,不可拘泥于"盗汗必属阴虚"一说。  相似文献   

6.
一、盗汗沈××,男,42岁,××航运公司职工,于1981年5月5日初诊。患者自述夜寐盗汗,反复发作,已历四年有余,迭经中西医治疗未能除根。近因工作劳累,盗汗更多,每于睡中汗出,直至汗湿衬衣,醒后才止。自觉少气,倦怠懒言,肢软乏  相似文献   

7.
盗汗,临床上有阴虚、阳虚,也有湿重州都不利而致盗汗等等。现将异治举例于下: 【例一】林××,男性,60岁,82年3月16日门诊。入睡则汗出,醒后即觉衬衣尽湿,如此已有年余。平时睡眠多梦,面黄肌瘦,精疲力倦,记事健忘,纳差。舌红绛,苔白簿,脉细数。此系心肾不交,阴虚盗汗。拟方:北沙参15克、生熟地各15克、大麦冬12克、龙骨10克,牡蛎30克、浮小麦30克、炙黄芪15克、杞子15克、  相似文献   

8.
盗汗首见于《素问·脏气法时论》,"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身重,寝汗出憎风"。指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症,临床上多伴有心烦、失眠、脉细数、舌红苔少等证。朱丹溪云:"自汗属气虚,属湿与热,盗汗属血虚,阴虚。"历代医家多承此盗汗阴虚论,  相似文献   

9.
正盗汗,以寐中汗出,醒时汗止为主要表现的较为常见的临床杂病之一。多见于阴虚内热或气阴两虚证。通常卫气卫外,营阴荣内,而睡梦之时,卫气逐渐内藏,从而腠理不固,体内虚热之气蒸腾津液外泄,故见盗汗;醒后卫气随着阳气的生长而复归于表,此时腠理密固,故醒后汗止。盗汗轻者,体内虚热少,故蒸腾津液外泄少,所以汗量仅见局部或仅全身少量汗出,严重者体内  相似文献   

10.
刘利 《陕西中医》2002,23(5):465-466
盗汗是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症。不因外界环境影响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景岳全书·汗证》对汗症作了系统的整理 ,认为盗汗属阴虚。《病症指南医寒·汗》谓 :“阴虚盗汗 ,治当以补阴以营内。”《医学正传·汗证》认为 :“盗汗者 ,寐中而通身如浴 ,觉来方知 ,属阴虚 ,营血所主也。大抵盗汗宜补阴降火。”而在临床中遇之盗汗非独阴虚治者甚多 ,若单从阴虚而补阴治之不能药到病除 ,只能辨证施治才能药到痼愈。余在临床中治疗多例盗汗非从阴虚治者 ,现举例如下。   1 瘀血盗汗 张某 ,女 ,48岁。4年前出现不…  相似文献   

11.
盗汗,多责之阴虚,而临证其他原因所致者也很常见,不应为常规束缚。辨证施治,方能应手而效。笔者特举验案四则于后,以效验之。案1周某,男,30岁。醒后胸前出汗个月,每于1夜间睡醒后即出现胸前大汗淋漓,需用毛巾擦拭。原有高血压病史,近期血压正常,无其他不适。辨证属阴阳不和。予中药如下:柴胡10g,桂枝8g,白芍15g,生各龙牡25g,青蒿15g,白术15g,甘草6g。3剂而愈。按本例仅夜间汗出,醒后汗止,无其它明显伴证,无寒热虚实表现,体健能食,睡眠良好,舌脉无异。似无从辨起,思汗属阴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相似文献   

12.
张迎春  姜朵生 《光明中医》2011,26(1):120-120
盗汗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以睡时汗液出,醒后即收为主症。我科采用“止汗贴”外敷神阙及膻中穴治疗不同证型的盗汗10余年,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察汗辨病症     
中医认为,汗和血是同源异流之物,可以通过它了解病情,对症下药。自汗:人醒时出汗名自汗,多反映为阴虚、气虚。如伴恶风、出汗后身冷、疲乏无力等症状时,可服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参花膏等治疗。盗汗:是指入夜熟睡以后自己没有感觉的出汗。醒后则汗止。肾虚的人多有盗汗现象,如  相似文献   

14.
孙中德 《四川中医》1997,15(4):32-32
盗汗是指睡着汗出,临床上常见。尤其好发于结核病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该证多由阴虚内热所致。笔者数年来观察到部分病人属脾虚湿阻所致的盗汗,采用加减胃警汤化湿运中治疗该证16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观介绍如下:[一般资料]16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在20~  相似文献   

15.
当归六黄汤治疗大肠癌术后盗汗12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睡眠中出汗,醒后汗自止,是谓盗汗;手术后盗汗是外科临床常见病症之一。笔者自1998年以来运用当归六黄汤对大肠癌术后盗汗患者120例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牡蛎散治疗汗证的疗效。方法:用牡蛎散加减:牡蛎煅煨(先煎)30g,黄芪30g,麻黄根(不得用茎)30g、浮小麦15g。水煎服,每日1剂,早、中、晚服,临症加减,阳虚自汗:加白术15g,附子3g;阴虚盗汗:加地黄20g,白芍10g;气虚:加人参10g,白术10g,或合玉屏风散;血虚:加地黄20g,何首乌15g;心烦失眠:加酸枣仁20g,知母10g,黄柏10g。治疗半个月。结果:临床治愈39例,个别有成效者10例;显效3例;无效3例。  相似文献   

17.
盗汗为寝则汗出,醒后倏收,在《内经》称寝汗。盗汗一症,医者多责阴虚,然而在临床上未必尽然。笔者临症多年,曾治疗过不少因其它原因引起的盗汗,兹举二例如下: 一、阳虚盗汗 王××,男,60岁,农民。1992年10月4日初诊。1991年6月因胃溃疡出血在某医院作胃大部分切除。术后一年来,纳呆消瘦逐渐加重。近月来每日寝寐间必冷汗溅然而出,醒后通身如浴,片刻汗尽收,重入寐又复如此。经西医检查未发现异常,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经服维生素B_1、谷维素;阿托品等药罔效。患者面色无华,纳呆体倦,畏寒肢冷,腹微痛,喜温喜按,大便次多而溏,舌质胖嫩,舌苔薄白,脉弦迟。证属卫气不固,脾肾阳虚盗汗。治以固卫气,温脾肾阳气。方选仲景桂枝加附子汤合理中汤加减:桂枝、黄芪、党参、白术、干姜、白芍各10g,附子15g,甘草5g。3剂。1992年10月7日二诊,又予原方加减出入4剂而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宋·成无已指出;“杂病盗汗者,责其阳虚也。”说明阳虚可致盗汗。景岳步其后,阐述更为详尽:“所以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症,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此患者年高体弱,素体阳虚加之手术后创伤,中州虚馁,脾肾阳气虚更甚,阴寒内盛,阴不和阳,虚阳外浮。故投桂枝加附子汤合理中汤,温卫阳、扶脾阳、壮肾阳而愈  相似文献   

18.
盗汗乃临床常见病证,表现为睡则汗出、醒则汗止,其病机多责之于阴虚。然从历代文献及临床实际看,盗汗不局限于阴虚,亦多见阳虛、气虚、血虚及痰、湿、淤、热等实邪为患。一、盗汗的病因病机 1.阴虚火旺,蒸津外泄:由烦劳过度、亡血失精,或邪热伤阴、久病体虚,致阴精亏虚、阴虚阳亢、虛火内生。睡时由于阳气入内、助长虚火,加之阳气入里、卫表虚弱,故汗出;醒后卫阳出表、玄府密闭,故汗渐止。  相似文献   

19.
<正> 盗汗者乃寐时汗出,醒来时汗收是也。古今医家虽谓阴虚内热者多,然非阴虚者亦不少见。笔者试将临床治疗非阴虚盗汗所积资料,选择数则,举要如次,供同道参考。湿热盗汗,清热化湿案兰某,女性,31岁,农民,1977年6月14日初诊,产后半年,恣食肥甘,渐至夜间盗汗,乡医谓产后多虚,滋阴养血迭进,盗汗益甚,寐则通身如浴,浸湿衣褥,醒后汗收。伴纳差口腻,头昏身重,胸闷不舒,神疲乏力。视其舌质淡红,苔黄腻,诊其脉滑而数。脉证合  相似文献   

20.
盗汗是内科常见病,《黄帝内经》称为“寝汗”,临床表现为寐中汗出,醒来自止,由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所致。盗汗多归于阴虚,如《医学正传》所云:“盗汗者,寝中而通身如浴,觉来方知,属阴虚。”盗汗又非均为阴虚,如《景岳全书》曰:“不得谓盗汗必属阴虚也。”《医林改错》谓:“竟有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汗,用血府逐瘀汤。”本文介绍一例气阴两虚、心脉痹阻型顽固盗汗患者,经从心论治,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