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酒钢4#高炉自2008年12月15日小修以来,炉况稳定性较差,风口各套频繁破损,造成高炉非计划休减风,极大地影响了炉况顺行和指标进步。进入2009年下半年,高炉通过安装斜风口,并对装料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风口各套破损有所降低,高炉炉况恢复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   

2.
刘洪新  赵军 《河北冶金》2012,(9):52-55,40
唐钢1#高炉2009年大修开炉后采用低硅冶炼技术,使铁水含硅量由0.53%逐步降低到0.35%,并长期稳定在0.38%左右,炉况稳定顺行。结合唐钢1#高炉生产操作实践,分析了原燃料条件、高炉基本操作以及冶炼特点对低硅冶炼的影响,为高炉稳定铁水中硅含量在较低水平和保证高炉长期稳定顺行总结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一、稳定顺行是强化高炉生产的关键高炉生产的实践表明,只有稳定顺行才能保持生产不断强化和获得优异的技术经济指标。高炉生产的稳定顺行的重要因素是具有工作均匀而活跃的炉缸工作状态。特别是当前外界条件波动频繁的情况下,合理的炉缸工作制度对强化高炉生产的意义尤为深远。1971年  相似文献   

4.
《炼铁》2016,(6)
宝钢4号高炉在面临炉身耐材的维护和炉料结构变化大的条件下,为了降低燃料比,确定了生产操业调整的目标,即:确保高炉稳定顺行、操作炉型稳定、良好的透气性、较高的煤气利用水平。通过采取提高煤气利用率、降低渣比、降低铁水含硅量、保持合适的T_f值促进煤粉燃烧等措施,4号高炉保持年均煤比在180 kg/t以上,燃料比控制在480 kg/t左右,低于4号高炉2005年投产以来历年燃料比指标。  相似文献   

5.
昆钢四高炉结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昆钢四高炉频繁发生结瘤事故对高炉的正常生产带来了较大影响。通过对2006年11月15日四高炉结瘤事故炉瘤生成特点和形成原因的分析,从原燃料精料、操作技术的提高、冷却设备的管理和优化等方面提出了减少和避免结瘤的预防措施。通过精心操作和外围条件的改善,四高炉频繁结瘤的不利局面得以扭转,炉况实现了长周期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   

6.
调整控制好高炉内煤气流的分布,保持高炉长期安全稳定顺行,是真正实现低成本炼铁的重要途径。分析了原燃料条件变化、操作炉型变化以及事故对煤气流分布的影响,并提出了改进措施。通过采取上下部调剂、保持炉缸热量充沛、日常操作标准化等措施,实现了高炉炉内煤气流的合理分布,提高了煤气利用率,降低了高炉燃料消耗,保持了高炉的长期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   

7.
承钢6号高炉自1999年投产以来,经过9年的运行,到2007年5月完成设计的一代炉役,但由于多种因素推迟大修,对其进行特护。通过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在整个特护期间,6号高炉炉况稳定、顺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仍保持了较好水平,为高炉生产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宝钢一号高炉1986年的主要技术指标。重点论述了炉喉导料板、炉体冷却水温差、风口风速和炉内热量水平的控制调节对高炉维持合理煤气流分布和炉况稳定顺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针对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铁总厂高炉群平均利用系数低的问题,从原料条件、操作炉型和操作管理三个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通过采取原燃料指标量化管理、高炉炉型诊断管理、操作参数科学管理等措施,克服了原燃料结构变化等不利因素,提高了高炉群平均利用系数,实现了高炉长周期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   

10.
安钢8号高炉通过加强炉内外管理、稳定中心煤气流、活跃炉缸工作条件、选择合理的冷却制度等措施,成功实现了高压差操作,成功解决了高压差与顺行之间的矛盾,达到了高炉长期稳定顺行、高产低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梁南山 《中国冶金》2012,22(1):32-35
涟钢7号3200 m3高炉是国内第一座全部使用捣固焦的大型高炉。本文介绍了与涟钢7号高炉配套的捣固焦炉的概况及其主要配煤结构与焦炭质量指标,同时也阐述了涟钢高炉3200 m3高炉在使用捣固焦中所采用的原料条件、主要操作制度及取得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涟钢3200 m3高炉全部使用捣固焦取得了良好的操作结果,证明了捣固焦在大型高炉上亦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张文 《冶金丛刊》2009,(4):30-34
广钢炼铁高炉的装备,原、燃料条件均属一般。通过科学探索与实践,提高操作水平,改善高炉炉况。在2008年的生产实践中,高炉炉况顺行状况得到大幅度改善,崩、坐料总次数是2007年的七分之一,每座高炉月平均崩、坐料次数仅为1.28次。  相似文献   

13.
尹腾  梅炳全 《炼铁》2003,22(2):12-15
布料矩阵调节是高炉控制径向煤气流分布的一种有效手段,面对原燃料条件的经常变化,武钢2号高炉总结出布料矩阵调节的基本方法,保证了高炉的稳定顺行,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14.
高炉布料调剂对于维持高炉的稳定顺行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新开发的5号高炉专家系统利用数学模型实现了高炉布料调剂的自动处理,通过利用数学模型处理高炉操作数据,如炉顶煤气温度、炉顶煤气成分、压差、冷却壁温度变化等,可以获得对气流分布状况、炉型变化状况及高炉运行状况的评估结果;结合高炉当前的运行状况,如焦比、风量、炉身静压力、原料状况(组成、粒度、热性能等)等就可以获得调剂的建议。高炉冶炼专家系统投入运行后,有效指导了高炉的布料调剂,高炉操作稳定,工艺指标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5.
扩容改造后的唐钢3#高炉(3 200 m3)开炉初期,炉况波动大,尤其是渣皮脱落较多,很难形成相对稳定的操作炉型,对高炉操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对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找到了合适的高炉操作制度,实现了炉况的长期稳定顺行,高炉利用系数达到2.45 t/(m3.d)以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赵华杰 《河北冶金》2012,(10):27-31
承钢炼铁厂的冶炼模式为:正常情况下用钒钛矿冶炼,在开炉及高炉炉况波动时用普通矿冶炼,炉况正常后再转为用钒钛矿冶炼。在以前的烧结矿冶炼转变过程中,由于未掌握高炉冶炼特点,在普通矿向钒钛矿转换过程中炉况发生较大波动,严重影响了高炉产量及技术经济指标。研究了承钢1#高炉一次成功地由普通矿转换为钒钛矿、低钒矿、正常钒矿过程中高炉操作的调整,为今后的几种烧结矿转换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7.
唐钢南区3 200 m3高炉依靠科技进步,根据高炉自身的特点,采取精料,维护炉况顺行,优化生产工艺及装备,对标挖潜等相应措施,使高炉各项技术指标不断改善,生铁成本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18.
济源钢厂2号高炉设计采用了一系列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如串罐式无料钟炉顶、薄壁内衬、炭砖+陶瓷杯式炉底炉缸结构、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关键部位采用铜冷却壁、炉前除尘等。高炉投产运行5年来,炉况稳定顺行,各项指标均优于设计指标,平均利用系数在3.3t/(m~3·d)以上,达到同类型高炉的先进水平。同时炉底陶瓷垫保存较好,杯垫下一层碳砖中心温度控制在600℃以内;炉底、炉缸侵蚀小,高炉冷却系统稳定,设计合理,生产实践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季文东  马祥  黄雅彬 《包钢科技》2012,38(2):9-11,42
随着自产矿比例的提高,6#高炉炉况顺行周期变短,高炉产量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较低。采取改善烧结矿冶金性能、调整高炉基本操作制度、中部调剂等一系列措施,通过2年冶炼实践,自产矿比例大幅度提升、炉况趋于稳定、产量及各项技术指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It was very difficult for the smelting of vanadium bearing titanomagnetite by blast furnace because the content of TiO2 of blast furnace slag could amount to 20%-25%. After long term development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special intensified smelting technologies for vanadium bearing titanomagnetite by blast furnace were obtained and improved gradually.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beneficiated material level and equipment level, smelting intensity has been increased gradually and the highest comprehensive smelting intensity reached 145 t/(m3·d). Technical economic indexes of blast furnace have also been increased remarkably. The highest utilization coefficient exceeded 27 t/(m3·d) on the condition that the burden grade was only about 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