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穴位注射配合艾灸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萍  刘艳  唐强 《辽宁中医杂志》2003,30(3):213-214
目的 :研究以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配合艾灸疗法对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白细胞数量及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 :将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 86例 ,随机分为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配合艾条温和灸治疗组 (治疗组 )、升白药口服组 (对照组 ) ,分别进行对照治疗 ,以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外周血白细胞数量、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 、CD8+ 含量的变化为指标进行实验观察。结果 :①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外周血白细胞数的作用 ;②治疗组能提高肿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 、CD4 + 含量、使CD4 + /CD8+ 比值升高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③治疗组能明显改善全身虚损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以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配合艾灸疗法对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白细胞数量及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将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86例,随机分为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配合艾条温和灸治疗组(治疗组)、西药口服组(对照组),分别进行对照治疗,以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外周血白细胞数量、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含量的变化为指标进行实验观察。结果: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配合艾条温和灸较升白药口服有明显提高外周血白细胞数的作用;前者能提高肿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含量、使CD4^+/CD8^+比值升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能明显改善全身虚损症状。结论: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配合艾条温和灸能有效升高白细胞,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全身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得力生注射液对晚期消化道癌症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例晚期消化道癌症患者分别采用单纯化疗(对照组),和得力生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组),比较其化疗后外周血的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的活性。结果:化疗后治疗组外周血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得力生注射液可明显提高晚期消化道癌症化疗患者的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的活性,对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水平,研究化疗联合香菇多糖注射液对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46例经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为恶性肿瘤的病例,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以进行统计比较;术后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单纯化疗,另一组在化疗基础上联合香菇多糖注射液治疗,两个疗程化疗后抽取外周血,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健康组外周血CD3+、CD4+、CD4+/CD8+、NK细胞的水平明显高于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外周血CD8+细胞与肿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化疗联合香菇多糖注射液组治疗后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NK细胞、CD8+水平两组治疗前后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香菇多糖注射液可提高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力,有助于对肿瘤患者免疫机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对术后化疗后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胃癌术后化疗后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黄芪注射液、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黄芪注射液联合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观测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生存质量、T细胞亚群、NK数量等变化。结果:黄芪注射液可以缓解胃癌术后化疗后患者的症状,改善生存质量,提高受到抑制的CD3、CD4、CD8以及NK细胞的数量;IL-2可以提高胃癌术后化疗后患者CD3、CD8以及NK细胞的数量。黄芪注射液联合IL-2可以达到协同的作用。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IL-2可以用于胃癌患者手术化疗后免疫功能低下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陈志坚 《河北中医》2016,(3):364-366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汤防治肿瘤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恶性肿瘤并接受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应用单纯化疗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健脾补肾汤。比较2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及升白细胞疗效,观察2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稳定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提高。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升白细胞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4~+/CD8~+上升,CD8~+显著降低。结论健脾补肾汤防治肿瘤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可提高患者疗效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生脉注射液对胃癌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对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8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手术治疗后,病例组采用常规化疗+生脉注射液,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安慰剂,于术前、术后1个月及3个月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标记物CD3+、CD4+、CD8+及CD4+/CD8+比值,ELASA法检测外周血血清中IFN-γ的浓度。结果:实验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比例与对照组不同,表现为实验组CD3+细胞增加、CD4+细胞增加、CD4+/CD8+比值升高,实验组外周血血清中IFN-γ浓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可以有效的提高胃癌术后患者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老年进展期胃癌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0例IV期老年胃癌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以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m FOLFOX6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联合艾迪注射液80 m L静脉点滴,连续治疗14 d。2组均以21 d为1个周期,共治疗4个周期。观察2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中位生存期及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分别采用QLQ-C30生活质量调查问卷评估2组患者生活质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CD4~+CD25~+T细胞)以及IL-10、TGF-β1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临床有效率、无进展生存期、中位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外周血CD4~+、CD4~+/CD8~+、CD4~+CD25~+T细胞及IL-10、TGF-β1水平均明显改善(P均0.05),对照组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2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可以改善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机体免疫力,但对患者生存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董珍 《新中医》2015,47(12):185-186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治疗,观察组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观察42天。观察2组临床疗效、T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5.3%,对照组7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3~+、CD4~+、CD8~+、CD4~+/CD8~+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乏力失眠、白细胞减少Ⅱ度以上、血小板减少Ⅱ度以上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显著提高T细胞亚群的活性,缓解和稳定胃癌病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龟鹿二仙汤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化疗的同时服用龟鹿二仙汤,疗程14d;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T细胞亚群以及中性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使用率。结果:化疗后第2周,治疗组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CD4+、CD4+/CD8+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CD8+明显降低;治疗组中因白细胞过低而使用G-CSF者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龟鹿二仙汤能有效减少化疗对白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的损伤,保护化疗后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保证化疗顺利完成,因此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余达  张凌燕 《新中医》2020,52(2):112-116
目的:观察抗癌生髓煎防治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予TP方案化疗,化疗过程中出现骨髓抑制则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皮下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抗癌生髓煎治疗,21天为1个疗程,2组均连用3个疗程。观察患者骨髓抑制的发生情况,检测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免疫球蛋白,自然杀伤(NK)细胞,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BPC)水平,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13.46%、46.15%,观察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T淋巴细胞CD4^+、CD4^+/CD8^+、IgA、IgG、IgM及NK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CD8^+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上述6项指标上升/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WBC、Hb、BPC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WBC、Hb、BPC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54%、30.7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癌生髓煎能降低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应用中药组方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相关性血象下降的临床干预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50例行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5例,予鲨肝醇片干预治疗;治疗组75例,于化疗第5 d后给予补肾益髓中药干预治疗。干预治疗21 d后,观察比较2组治疗后生活质量、体力情况、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及血小板计数(PLT)]、免疫学指标(包括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及中医证候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显效率76.0%,体力恢复改善率73.3%,对照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显效率48.0%,体力恢复改善率50.7%,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体力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血常规WBC、RBC、Hgb及PLT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WBC、RBC、Hgb及P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免疫学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CD3~+、CD4~+及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各中医证候情况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中医证候情况组间比较差异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益髓中药可有效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血象下降,升高WBC、RBC、Hgb及PLT水平,促进体力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保护骨髓造血功能,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扶正解毒方联合针刺治疗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疗效及对外周血T细胞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50例给予最佳支持治疗,观察组50例则在此基础上加用扶正解毒方合针刺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Piper疲乏自评量表、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气虚血瘀症候评分变化情况,检测2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Piper疲乏自评量表各项评分、QLQ-C30中疲乏评分、气虚血瘀症候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QLQ-C30中其余各项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各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T细胞亚群中CD8+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CD3+、CD4+、NK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治疗后各免疫指标未见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扶正解毒方联合针刺用于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可有效缓解癌因性疲乏,减轻相关中医证候,改善生存质量,并有助于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滋阴益肾法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及对血清IL-4、IL-6、TNF-α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ITP患者8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泼尼松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滋阴益肾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IL-4、IL-6、TNF-α、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 /CD8+)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明显降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78.57%(P<0.05); 两组治疗后PLT计数均明显升高、PAIgG表达水平降低,观察组更明显(P<0.05); 两组治疗前IL-4、IL-6、TNF-α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CD3+、CD4+、CD4+ /CD8+均升高,IL-4、IL-6、TNF-α、CD8+均降低(P<0.05); 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 /CD8+均高于对照组,IL-4、IL-6、TNF-α、CD8+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IgA和I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Ig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滋阴益肾法可显著降低ITP患者血清IL-4、IL-6等因子水平,提高患者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HIV/AIDS淋巴细胞亚群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HIV/AIDS患者276例作为观察组,健康者11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4+、CD19+、CD56+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并对HIV/AIDS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观察组各证型与对照组比较,除痰湿内蕴型外,其余各证型CD3+、CD4+T细胞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各证型之间比较,CD3+T细胞水平气血亏虚兼痰湿型最低,与气血亏虚兼血瘀型、气血亏虚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CD4+T细胞水平痰湿内蕴型最低,与气血亏虚型、气血亏虚兼血瘀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痰湿内蕴型CD14+T、CD19+T细胞水平较低,CD56+T细胞水平较高,与其它各证型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HIV/AIDS淋巴细胞亚群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关系,可为进一步研究HIV/AIDS中医证型及病机演变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逍遥蒌贝散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引流液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128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术后给予CMF方案(环磷酰胺、甲氨蝶呤、5-氟尿嘧啶)化疗,观察组基于以上加逍遥蒌贝散治疗,观察两组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中医症候积分、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引流液炎症指标含量。结果: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ORR)为68.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0%(P<0.05); 治疗4周后,两组脘胁胀痛、食少、抑郁烦躁及太息共4项中医症候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亚群占比及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两组引流液中白细胞介素(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予逍遥蒌贝散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能提高临床疗效,缓解其相关中医症状,有效调节T淋巴细胞,减轻其引流液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升血颗粒配合化疗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吉西他滨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服用升血颗粒。2组均以21 d为1个治疗周期,连续治疗2个周期。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2个化疗周期后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比较免疫功能的变化;比较2组化疗期间白细胞计数下降、血小板计数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CD3~+、CD4~+和CD4~+/CD8~+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CD3~+、CD4~+和CD4~+/CD8~+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2组治疗前后CD8~+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CD3~+、CD4~+和CD4~+/CD8~+较对照组高(P0.05),CD8~+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组白细胞计数下降、血小板计数减少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吉西他滨治疗老年晚期NSCLC过程中联合使用升血颗粒能增强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减轻化疗不良反应,进而增强化疗的耐受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张黎 《河北中医》2016,(1):42-45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胃癌术后患者化疗不良反应的防治作用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9例胃癌术后化疗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9例,在常规化疗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50例,单纯予常规化疗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包括白细胞计数(WBC)降低、血小板计数(PLT)降低、血红蛋白(Hgb)降低、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及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口腔炎、神经毒性患者的例数;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免疫功能变化,包括自然杀伤(NK)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WBC降低、PLT降低、ALT升高及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P0.05),Hgb降低、腹泻、口腔炎及神经毒性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周后各免疫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治疗1周后CD3+、CD4+、CD4+/CD8+及NK细胞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可以明显减少胃癌术后化疗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并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强患者化疗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补肾解毒方和健脾解毒方对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慢性感染患者在不同免疫状态下外周血T淋巴细胞(Ts)功能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感染科2013年9月至2014年5月门诊慢性HBV感染患者40例,据患者不同免疫状态分为清除组和耐受组,另选本院健康职工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大鼠补肾解毒药物血浆和健脾解毒药物血浆进行干预。以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28+分子的表达及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的水平作为研究指标,判断干预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Ts)功能影响情况。结果:各组健脾组和补肾组血浆在干预后CD3+、CD4+、CD8+、CD28+的表达均显著升高,耐受组中P<0.05,补肾组血浆干预后CD28+及CD8+分子显著高于健脾组,P<0.05;两种药物血浆分别干预后,CD28+分子表达均显著高于清除组同期,P<0.05。结论:健脾解毒法和补肾解毒法均能促进慢性HBV感染患者T细胞功能的恢复,免疫耐受期可能是中医药治疗的一个重要时期,补肾解毒药物效果优于健脾毒药物,需要分子实验和临床实验提供更多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