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19 975份实验室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及分布情况分析,探讨持续改进措施,以提高标本的送检质量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采用医院LIS系统导出2016年9月-2018年8月实验室不合格标本19 975份,其中住院组17 252份、门诊组2 703份;改进前5 724份、改进后14 251份,利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门诊组的不合格率明显低于住院组(P 0. 01);不合格标本的主要原因是抗凝标本凝固(29. 82%)和标本采集量错误(28. 72%),其余依次为病区/患者要求作废/医嘱重复(17. 98%)、标本容器/类型错误(6. 48%)、严重溶血/脂浊(5. 43%),标本污染(4. 41%)和空管(3. 31%);不合格标本主要分布在门急诊检验实验室(78. 73%),其余依次为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验室(9. 15%)、临床免疫检验实验室(5. 77%)和临床生化检验实验室(5. 03%)、临床血液检验实验室(1. 10%)和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实验室(0. 23%);改进后的不合格率低于改进前(P 0. 05)。结论通过加强医护人员宣教,增强临床医师、护理和检验的不断沟通和积极配合,优化标本采集和运输流程,从而不断降低标本不合格率,是提高标本的送检质量及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舒玲  郭靓  罗岚  康梅  范红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2):2360-2361,2364
[目的]探讨近年来我院微生物检验标本中不合格标本的特点、产生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实验医学科微生物室2007~2009年不合格标本的分布、原因及不合格率。[结果]2007~2009年微生物室不合格标本总数分别为181、212、569份,标本不合格率为0.21、0.26、0.43。微生物室不合格标本的主要类型是痰液(60),其他标本(12)、分泌物标本(9)及血液标本(9)。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包括取样不合格、重复送检相同标本、条码错误、空容器等。[结论]为了降低标本的不合格率,向临床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检验结果,微生物实验室必须加强与临床科室的互动,尤其是与护士的沟通。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某医院临床病原微生物标本采集中存在的问题,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标本采集质量提供指导。方法由院感办、检验科和临床科室成员组成小组,对送检的1616份病原微生物标本质量进行监测,并对不合格送检标本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1-12月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率为12.8%,2014年1-12月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率为4.7%;微生物标本质量监测中发现患者的认知度差、依从性低,不配合有效的采样方法;部分标本被污染、采集量不足、送检不及时、暂存不当等是造成病原微生物标本送检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结论该医院病原微生物标本送检标本质量尚存在一定问题,其原因主要与患者的认知度差及采样流程不规范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临床检验体液标本送检不合格原因.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9月送检的2000份体液标本,统计出标本不合格率,探寻标本不合格的原因.结果:2000份体液标本,38份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90%,其中尿液标本11份,粪便9份,腹水5份,痰液3份,阴道分泌物10份:不合格原因包括送检不及时8份,被污染11份,标本量少6份,标本凝固5份,容器错误4份,药物影响4份.结论:导致体液标本送检不合格的原因较多,临床相关工作人员应认识到临床检验的重要性,严格执行标本检验规范,提高检验质量控制力度,确保检验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苏真娟 《药物与人》2014,(7):129-129
目的:探究临床微生物培养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住院部及门诊收治的患者的血、尿、便、痰、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及各种分泌物的微生物培养资料,观察分析微生物培养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及分布结构,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期间共收到9072份微生物培养标本,其中不合格标本913例,不合格率为10.1%。不合格标本的分布情况:不合格率占首位的痰标本,所占比例为56.8%;其次是尿标本,所占比例是14.9%;第三位为便标本,占13%;第四位为血标本,占8.0%;然后是分泌物标本,占3.9%;其他标本占3.3%。不合格的原因为:标本的采集方法不规范,采样时无菌观念差,标本存放时间过长等情况。结论:在临床微生物培养的过程中,应强化微生物的质检控制,重视相关专业知识培训,确保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的准确性,推进各合作人员的合作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临床标本送检流程进行改进,规范标本的储存和运送流程,以降低临床标本的不合格率。方法成立标本流程再造团队,统计2014年1—12月及2015年1—12月的不合格的检验标本,绘制标本采集运送流程,分析临床标本送检的流程,对存在的缺陷环节进行分析,进而制定改进措施,对标本的采集、标本的存储、交接及运送进行流程优化再造。对比再造流程前后标本送检的不合格率。结果标本不合格率由2014年的2.73‰下降至2015年的2.12‰(P0.01)。结论对临床标本运送流程进行分析改进,有效降低标本不合格率,提高标本管理的有效性,确保医疗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临床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防范对策,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方法:75份血液样本均来自于本院,纳入时间2017年1月-12月,所有标本均需进行检验,统计这些标本检验不合格的概率,回顾分析不合格的原因,制定针对性的防范对策。结果:75份检验标本中,不合格率为21.33%。结论: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有药物影响、延缓送检、抗凝不全、溶血、样本少等,基于此采取科学合理的防范对策,可有效降低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概率,保证检验的质量和精准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临床检验液体标本送检不合格的原因。方法对43份送检不合格临床检验体液标本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体液标本送检不合格的原因。结果导致体液标本送检不合格的原因分别为标本数量不足、样本污染、标本凝固、容器因素、药物影响以及送检不及时,其中标本污染、送检不及时以及容器因素为主要影响因素,分别导致17份(39.6%)、12份(27.9%)、9份(20.9%)例标本送检不合格,药物影响导致4份(9.3%)份标本不合格,标本数量少及标本凝固导致1份(2.3%)标本送检不合格。结论临床检验体液标本送检不合格因素多种多样,工作人员需要加强教育,提高体液收集保存能力。医院要加大对检验科医护人员的培训力度,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从而为临床上诊断及治疗疾病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与质量控制要点.方法对800份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检验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计算不合格微生物样本所占比例,总结导致标本不合格的原因,结合原因制定相应的质控措施.结果:800份微生物检验标本中共检出不合格标本230份,占比28.75%,且不合格微生物标本主要有痰液、尿液、血液、分泌物、粪便与无菌液体标本.结论:导致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较多,需加强沟通,规范检验操作步骤,强化检验人员责任心,对标本采集与送检等多环节给予严格质量控制,将微生物检验标本质量不合格率控制到最低,保证检验结果的有效性、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廖晓林 《现代预防医学》2018,(20):3785-3788
目的 回顾性分析某院2014 - 2016年间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分布特点及产生原因,探讨标本质量控制对策。方法 对2014 - 2016年间该院检验科微生物室不合格标本的分布特点、产生原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分析结果对临床科室人员进行培训,监测培训后的标本质量。结果 该院检验科微生物室2014 - 2016年间共计收到微生物标本33 953例,各年度不合格微生物检验标本总数分别为146、223、241份,对应不合格率为1.71%、1.80%、1.85%。不合格标本来源种类由高到低分别为痰液(7.15%)、尿液(6.31)、分泌物(3.24%)、血液(3.11%)、粪便(2.35%)及其他标本(1.74%)。产生不合格标本的主要原因包括标本采集操作不规范、标本运送不及时等。经培训后对微生物检验标本连续监测,痰液及尿液标本不合格率分别为2.11%、2.35%,经培训后标本不合格率明显下降。结论 加强检验标本采集、保管、运送等环节培训是降低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率的有效措施,职能部门应发挥有效监管作用,保证临床科室获得准确及时、可靠的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