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黏膜内pH的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胃黏膜内pH(pHi)值的测定主要用于监测危重患者的全身组织氧合情况以判断其预后,关于胃pHi值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是否具有预警作用报道较少,目的:通过监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pHi值的变化,观察其对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的预警作用。方法:采用胃张力计监测6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不同时间点的胃pHi和胃液pH值。结果:60例患者中有16例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出血组与未出血组入院即刻的胃pHi值无显著差异;入院后24h和第3、5、7天,出血组胃pHi值显著低于未出血组。入院后第1、2天,出血组胃液pH值与未出血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入院后第3~7天则显著低于未出血组。结论:监测胃pHi对判断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胃泌素、生长抑素变化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2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止血、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使用控温毯,维持直肠温度32~33℃,持续4-8 d后复温.于入院第1、4、8天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脑脊液胃泌素和生长抑素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脑脊液胃泌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治疗后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脑脊液生长抑素水平显著低于正常,治疗后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能够升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生长抑素水平,降低胃泌素水平,降低胃溃疡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应激性溃疡的保护作用。方法:208例在体外循环下行瓣膜成形术和/或瓣膜置换术的心脏瓣膜病及需行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的冠心病患者及需行心脏矫治术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96例给予常规治疗,埃索美拉唑组112例,术前给予口服埃索美拉唑片40 mg/d,1 w;术中静注埃索美拉唑注射液40 mg,1次/d;术后静注埃索美拉唑注射液40 mg/d,3 d;分别于术前测大便OB试验1次,术后4h、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测胃黏膜pH值(pHi)。结果:埃索美拉唑组手术后4 h、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测胃黏膜pH值(pHi)分别为6.01±0.64,6.32±0.59及6.58±0.39,而对照组手术后4 h、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测胃黏膜pH值(pHi)分别为3.21±0.22,3.67±0.34及3.43±0.41,与对照组比较,埃索美拉唑组pH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埃索美拉唑可预防CPB心脏手术应激性溃疡。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剂量乌司他丁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方法:收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8分)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泮托拉唑40 mg静脉滴注,2次/d,连用7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10万U加10 ml生理盐水静脉注射,1次/12 h,连用7d.结果:治疗组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为(3/90)3.33%,无1例因大出血死亡;对照组为(22/90)22.4%,因大出血死亡3例.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乌司他丁预防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12月我院收治的65例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常规区域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半个月内颅高压、脑组织切口疝发生率情况;按GOS评判标准,伤后3个月评定患者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半个月内颅高压、脑组织切口疝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可以使患者的疗效更为良好,并且相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的疗效.方法 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术,观察两组术后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良好率为54.2%,对照组为25.0%,观察组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病死率为10.4%,对照组为16.7%,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脑切口疝发生率分别为6.3%、22.9%,硬膜下积液发生率分别为8.3%、35.4%,观察组脑切口疝与硬膜下积液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较好,能够降低常规骨瓣开颅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早期肠道营养联合奥美拉唑预防重症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8月—2011年12月重症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患者138例,将其随机分为单用早期肠内营养组、单用奥美拉唑组和奥美拉唑联合早期肠内营养组,比较各组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结果奥美拉唑联合早期肠内营养组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为4.3%,单用早期肠内营养组发生率为10.9%,单用奥美拉唑组发生率为8.7%,奥美拉唑联合早期肠内营养组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低于单用早期肠内营养组和单用奥美拉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给予肠道营养,同时应用奥美拉唑可以治疗和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早期气管切开对防治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重型颅脑损伤经手术治疗,开颅术后≤24h行气管切开患者52例,另急诊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未行气管切开或切开时间>24h的患者52例.所有患者均以三代头孢及半合成青霉素静脉滴注预防感染,出现肺部感染者均行痰液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结果 65例出现肺部感染,其中实验组26例,有18例控制,感染控制时间为4~12d;对照组39例,有24例控制,感染控制时间9.6~26d;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早期气管切开肺部感染和控制感染平均时间均显著低于未行早期气管切开患者;而感染控制率明显高于未早期切开者.结论 早期气管切开能有效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 预防和减少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脑疝、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中枢性高热等并发症发生.方法 将82例重型颅脑损伤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并发症进行观察与护理.结果 干预组通过护理干预,并发症(脑疝、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中枢性高热及电解质紊乱)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白芨灌胃在预防中枢性应激性溃疡中的作用。方法将186例重型颅脑外伤或脑血管意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治疗原发病、脱水、补液及支持、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奥美拉唑注射液静脉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白芨粉从鼻饲管内注入治疗,疗程为1周。观察并统计1周内两组患者中枢性应激性溃疡发生率。结果 1周内观察组中枢性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为9.6%,低于对照组的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芨灌胃可能对中枢性应激性溃疡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通透性及血浆二胺氧化酶的影响。方法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患者8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应用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评价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并测定治疗前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二胺氧化酶和乳果糖排泄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5、10 d,观察组患者血浆二胺氧化酶和乳果糖排泄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显著,能够缓解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的肠黏膜通透性,保护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2例,开颅手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术前、术后12h、24h、7d观察颅内压(ICP)及血糖变化,伤后3~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判断预后。结果治疗组ICP、血糖在术后24h、7d与对照组同时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前、术后12h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亚低温治疗组疗效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可降低伤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患者的预后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的血浆蛋白变化与损伤程度的相关性,为辅助诊断急性颅脑损伤提供参考,减少迟发性脑损伤的发生率。方法:选取我院159例急性颅脑外伤当天直接送入我院就诊的患者。依据Glasgow 评分,分为轻型组53例,中型组53例,重型组53例。同时,选取在我院治疗的癫痫病人53例作为对照组。入院后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适当的营养治疗,四组在入院的第2d,7d,14d早上空腹静脉采血,立即送至检验科测定血浆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比较各组之间不同时间段血浆蛋白含量。结果:急性颅脑损伤程度越重,血浆白蛋白下降越明显,ALT上升越明显。急性颅脑损伤程度与血浆白蛋白含量呈负相关,与ALT呈正相关。重型组、中型组血浆白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组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重型组、中型组血浆ALT含量比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组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血浆蛋白水平变化与颅脑损伤程度有密切关系。急性颅脑损伤发生后,机体各个器官正常表达的各种蛋白将会异常分泌,使血浆蛋白水平发生变化,血浆白蛋白降低,ALT分泌增加,血浆蛋白水平变化越大,表明患者颅脑损伤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14.
倪艳 《山东医药》2008,48(15):83-84
83例腹部重症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洛赛克40 mg,静滴,1次/d,共7 d;同时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结果观察组恶心呕吐、腹胀、反酸烦躁等症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胃液pH值观察组为4.19±0.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1±0.67,P<0.05.术后1周内观察组1例(2.4%)发生应激性溃疡,显著少与对照组的9例(22%),P<0.05.认为患者给予洛赛克联合心理疏导治疗能明显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外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及实施过程中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将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数字表法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观察和治疗7 d后将两组患者体重(BW)、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SF)、上臂肌围(AMC)、血红蛋白(Hb)、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的变化值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并总结营养支持护理体会.结果 PN组的Hb、TP、Alb值显著高于EN组(P<0.01).PN组的应激性溃疡、高血糖、腹泻、腹胀发生率高于EN组(P<0.05).但两组BW、TSF、AM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颅内压、神经损伤程度、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 d,观察组患者颅内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GO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颅内压、并发症发生率及减轻神经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肠道营养联合奥美拉唑预防中风(脑卒中)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06/2016-06华中科技大学附属梨园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早期肠道营养预防,治疗组给予早期肠道营养联合奥美拉唑预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1 wk后胃内p H值、住院时间、出血发生时间,并观察两组患者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死亡率,同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者夜间平均胃内p H、24 h平均胃内p H均明显升高,且夜间p H4.0及p H4.0的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出血发生时间明显推后,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者的大便潜血率及胃液潜血率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失眠、肝功能异常、头痛的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早期肠道营养的基础上联用奥美拉唑可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李勇 《山东医药》2010,50(42):107-108
目的观察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开颅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恢复良好率(47.9%)明显高于对照组(22.9%),而病死率(16.7%)明显低于对照组(35.4%),两组相比,P均〈0.05。观察组的脑切口疝、外伤性脑梗死发生率(4.2%和6.3%)明显低于对照组(16.7%和20.8%),两组相比,P均〈0.05;观察组的脑积水、外伤性癫痫发生率(25.0%和29.2%)明显高于对照组(8.3%和10.4%),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64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去骨瓣减压术,观察组使用标准去骨瓣减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颅内压变化情况,以及术后6个月随访的预后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术后1、3、7d颅内压均低于对照组同时间段颅内压水平(P<0.05),观察组经过治疗后预后良好者为16例,对照组仅为7例,观察组预后良好者比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出现术后脑积水和迟发性血肿比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症颅脑外伤,相对于常规去骨瓣减压术而言,能更好的降低患者术后颅内压,且术后疗效相对较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联合泮托拉唑对丘脑出血预防应激性溃疡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5/2017-05鄞州第二医院收治的130例丘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患者给予泮托拉唑方案预防应激性溃疡,将其作为对照组,70例患者使用谷氨酰胺联合泮托拉唑方案预防应激性溃疡,将其作为观察组.然后将两组患者的胃液pH值、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hormone,ACTH)、血浆皮质醇(cortisol,Cor)等指标、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出血持续时间及死亡率等进行比较.结果在治疗后1 wk,观察组患者的胃液p H值明显高于对照组(5.19±0.81 vs 3.03±0.91),观察组患者的血浆ACTH、Cor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18.68±1.56vs 25.22±2.58、431.5±213.1 vs 579.9±20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2 wk,观察组患者的胃液pH值明显高于对照组(5.12±0.87v s 2.92±0.93),观察组患者的血浆ACTH、Cor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17.32±1.41 vs 25.31±2.61、423.9±203.6 vs 531.8±21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出血持续时间、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4.29%vs 31.67%、2.56±1.89 vs 5.38±2.07、11.43%vs2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丘脑出血患者中应用谷氨酰胺联合泮托拉唑的治疗方案,能够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