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居住区景观生态绿化模式既能营造方便舒适、安全健康、生态宜居的景观环境,也是现代城市居住区绿地生态规划设计的关键。文章根据济南市区域环境和不同类型的居住区,提出了居住区景观植物配置原则;构建了生态复层类、生态保健类、观花观果类、彩叶乔灌类、修剪整形类、防污净化类,6大类型、17种济南市居住区景观生态绿化模式;总结分析了6大类型植物配置的特点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合理选择时节性植物方式,营造舒适的园林绿化空间,实现园林植物的空间造景目的,完成园林绿化植物的景观特点分析。在此基础上,计算地形尺寸、生态种植坡度,进而确定生态景观的具体配置模式。分析结果可知,应用该模式后,绿化植物景观呼吸作用强度、游客对园林生态环境的满意度均出现明显提升,园林绿化植物的造景功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山东地区湿地园林植物生态效能综合评价及分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湿地园林作为一种崭新的园林形式是对传统园林形式的重要补充和发展与创新,也是现代园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植物是湿地园林景观营建最核心的要素之一,科学合理地选择应用湿地植物是湿地景观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应用特尔菲专家评价法,遵循了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实用性原则,从生态适应性、抗病虫害能力、景观效果、生态效能、安全性和经济特性六个方面系统地建立了山东地区常见的湿地园林植物生态功能与生态适应性评价应用的综合指标体系,对山东常见的80种湿地园林植物进行了综合评判与分级.结果表明:综合效能为Ⅰ级湿地园林植物有17种;Ⅱ级湿地园林植物24种;Ⅲ级湿地园林植物22种;Ⅳ级湿地园林植物17种.  相似文献   

4.
生态校园是生态园林和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21世纪高校校园环境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趋势,绿地植物配置设计和人工植物群落的构建,不仅决定了校园绿地生态功能是否有效发挥,更是建设生态校园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文章遵循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依据校园景观总体规划布局及功能分区,科学合理的进行植物的选择和复层人工植物群落的构建;同时对"一山六园"的六大景园和校园道路景观、局部建筑周围区域、苗圃以及校园边界生态防护隔离带进行了相应的植物配置景观概念设计,旨在创建"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和谐优美的生态园林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5.
为修复随州风电场建设导致的裸露边坡,保障风电场的绿色发展,依据生态修复的原则,结合植物的各种特性,进行生态修复植物的优选。首先根据现场调研的成果确定22种初筛植物,再利用层次分析法构造出植物优选层次图,然后从适应性、抗逆性、经济性、再生性以及景观性五个因素进行权重排序,再根据因素层权重得到目标权值,最终在此基础上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生态修复的优质植物。研究结果为适合修复该区域的九种优质植物:草本类植物为狗牙根、高羊茅、三叶草;灌木类植物为胡枝子、盐肤木、多花木兰;乔木类植物为构树、侧柏、松树,研究成果可为风电场区边坡的生态修复提供参考。在后续研究中可根据具体的地理环境条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植物进行更合理的权重赋值,对植被恢复效果做长期观测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发展进程中,道路绿化的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矛盾越发明显,在道路绿化景观提质改造设计之初引入"生态单元"概念以构建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模式,促使其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相融合。遵循生态设计理念和方法,选取安庆市振风大道进行了绿化景观生态单元提质改造和4年的动态演变跟踪研究,确定了生态单元的稳定度、景观美学评价指标和其植物群落组成、干扰程度、植物群落景观要素、植物配置要素等三级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分析结果显示提质改造的道路生态单元Pielou(si)增长率微小,表明其均匀度的敏感性稍低;Simpson指数与Shannon-Wiener指数显示生态单元-1比生态单元-2稳定性稍强;其绿视率、季相变化丰富度、植物群落与周边环境协调性、植物群落的景观地带性特色都有了明显的提升。绿化景观生态单元中的乡土树种乔木和花灌木绿化景观美学效果发生了正趋向的动态演变。两个生态单元综合评价指数在改造前后是0.40~0.47和0.74~0.86之间,两个生态单元导入设计正趋向明显,从Ⅴ级、Ⅴ级提升至Ⅴ级、Ⅴ级;稳定度指数差值是生态单元-1号差值0.113生态单元-2号差值0.108,景观美学指数差值是生态单元-1号差值0.172生态单元-2号差值0.210,生态单元-1与生态单元-2之间比较各有特点,另外两个生态单元之间比较存在差别因素复杂,例如城市整体生态格局的影响等,需进一步讨论研究。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实践中遵循生态学进行参数化生态单元导入设计能够引导生态单元的稳定性和景观美学向正方向动态演变,另外乔木和花灌木为主调树种的道路绿化生态单元功能突出,有效的提升融合了道路绿化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景观视觉环境评价体系具有操作难度大、主观性和地域性的特点,不适合广泛推广应用,基于模糊聚类分析方法构建景观视觉环境评价体系,可以更加客观、真实、准确的进行评价,且操作过程更加简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以柳州市园博园为研究对象,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和传统方法分别进行评价,并将结果进行比较,表明基于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的景观视觉环境评价体系是可行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植物景观评价技术创新的障碍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景观及其评价是社会学、文化学、经济学与生态文明的复合载体.技术创新既是科技发展 的迫切需求和重要支撑体系,也是解决植物景观评价所存在问题的迫切需求.笔者在阐述植物景观 评价技术创新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植物景观评价技术创新中支撑、引导、约束机制不 健全、评价体系不健全、评价技术手段落后、转化机制不健全和文化理念错位等障碍和相应的对策, 为植物景观评价、规划、建设、管理提供支撑和借鉴.同时,在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实现生态文 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多重意义.  相似文献   

9.
济南城市立交桥绿化植物综合评价与分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立交桥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景观质量有重要作用.立交桥绿地有着不同于一般城市绿地的特殊性,受到遮阴等因素的限制,科学选择适用于立交桥环境的绿化植物是立交桥绿化的关键.文章应用特尔菲专家评价法遵循了明确问题,层次结构完整,含义准确、针对性强这四项原则,从植物生态适应性、植物生态效能、抗逆性、观赏性、社会经济效益、文化特性等方面,建立了济南市城市立交桥绿化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济南市园林绿化常用的60园林植物进行了综合评判与分级.结果表明:综合效能为Ⅰ级立交桥绿化植物有14种;Ⅱ级立交桥绿化植物22种;Ⅲ级立交桥绿化植物16种;Ⅳ级立交桥绿化植物8种.  相似文献   

10.
传统植物配置方法单纯追求美感而忽略了植物生长周期问题的植物配置方法,经济效益较低,为此提出基于SBE法的城市园林景观植物优化配置方法。根据美学原理筛选出7个植物配置影响因子,将其作为SBE的评价因子,采用专家评分的方式对评价因子进行评分,经过标准化处理后计算出SBE值,根据SBE值对目标物进行综合排名,筛选出评分高的目标物作为最优配置植物,并按照生态效益、视觉效果、空间特征的重要程度完成城市园林景观植物优化配置。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景观植物健康指数与色彩丰富度高,整体经济效益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哈尔滨居住区植物景观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加强和对人居环境的关注,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已经成为居住区外环境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它除了具有造景功能和带来生态效益以外,更主要的是能影响居民心理、视觉的景观价值.以植物景观照片为基础,对不同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人们对不同类型及配置方式的植物景观的喜爱情况和对植物景观的视觉评价,获得了科学的数据,为居住小区的植物景观设计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居住区绿地是人们最为直接的活动场所,其生态环境建设是居住区环境质量的重要保障。科学合理的评价与选择居住区绿化植物是居住区绿地环境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文章运用特尔斐专家评价法,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实用性原则,从生态适应性、抗病虫害、观赏性、经济效益、安全与环保、文化内涵等九个方面,建立了济南市居住区绿化植物生态效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第一轮专家评价结果,选定耐旱性、耐寒性、生态效益、耐荫性、抗污染气体、吸收净化污染气体、抗病虫害、文化内涵、安全与环保、观赏性10项指标为评价因子,对济南市居住区常用的160种绿化植物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级。结果表明:按照其生态效能的高低济南市居住区绿化植物分为三个等级,Ⅰ级绿化树种综合指数≥0.9,共有57种,是济南市居住区最适宜绿化植物的首选种类;Ⅱ级绿化树种综合指数0.8~0.9,共有82种,在绿化中推荐选择和应用此级植物;Ⅲ级绿化树种综合指数≤0.8,共有21种,此级植物可根据实际情况或在特定条件下选用。  相似文献   

13.
寒地城市的园林植物配置--对沈阳市植物配置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植物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寒冷地区植物配置的现状指出:①寒地城市可应用的植物品种少而单调;②冬季观赏植物种类较少,树枝形态可观赏性较低,叶色、枝干色彩单调;③植物配置层次少等问题.通过对自然及人为等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沈阳市的具体情况为例,选择适于当地生长的不同种类的植物进行有机的配置和组成.探讨了寒地城市的植物配置原则和配置手法,推荐切实可行的植物配置方案,创造出丰富的寒地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14.
城市破损山体的生态修复与绿化景观营造对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提高景观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生态环境和景观效果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济南奥体中心周边破损山体的测查分析,划分了三种破损山体类型,并分别配套了相应的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模式,土质边坡采用台地续坡和削坡法,石质边坡采用平立面结合植物种植、削坡砌台、挂网喷播植草以及植生盆技术等方法,碎石及弃石边坡则采用台地续坡式修复法和削坡砌台法与挂网喷播法相结合方法,通过四年的建设与养护管理,济南奥体中心周边破损山体的生态景观功能得到恢复提升。研究总结出的修复方法与景观营造模式,可为类似城区破损山体修复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花岗岩侵蚀区幼龄果树与绿肥优化配置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板栗、奈李,枣树,猕猴桃4种果树与猪屎豆,豇豆,草决明3咎绿肥及对照进行随机配置,得到16种不同的配置模式。通过对不同配置模式的果树适应性,生长,结帝情况以及改良土壤效果的评价,根据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并重要的原则,用主分量分析的方法做出优化模式选择,认为板栗+猪屎豆、板栗+豇豆、猕猴桃+猪屎豆,奈李+豇豆4种配置模式的综合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6.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采石场生态恢复植物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要:该采石场位于张家口市北部山区,综合考虑矿区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矿区现状等因素,借鉴当地生态恢复治理实例,调查本土植物种类,初选出适合该矿区生态恢复的20种植物。根据植物外部形态将所选植物分为草本类、灌木类、乔木类,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比较选择,最终选取9种适合该采石场生态恢复治理的植物,草本类为:沙打旺、狗尾草;灌木类为:柠条、沙棘、胡枝子;乔木类为:构树、侧柏、山榆、山杨。  相似文献   

17.
在长株潭"两型社会"农村社区建设的大背景下,从景观生态结构、景观生态功能、景观生态质量3个维度,对株洲市云峰湖社区的景观生态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云峰湖社区耕地、林地景观生态结构很好,园地、道路景观生态结构较好,城镇景观生态结构一般,水域景观生态结构较差;云峰湖社区耕地、水域景观生态功能很好,林地、园地、道路景观生态功能较好,城镇景观生态功能一般;云峰湖社区耕地、林地景观生态质量很好,园地、水域、道路、城镇景观生态质量均为较好。根据生态评价结果,提出加强景观多样性和独特性建设、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监督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植物色彩是植物景观中的重要组成元素,不同的人群对于植物色彩的需求也天差地别.通过调查张家口市民对休闲体育场所的使用情况,探索适合不同人群在不同活动地点的植物色彩配置.  相似文献   

19.
景观建筑属于园林中以人工美取胜的硬质景观,是景观功能和实用功能的结合体;植物体是有生命的活体,有其生长发育规律,具有大自然的美,是园林构景中的主体。最观建筑和植物的配置如果处理得好,可互为因借、相得益彰,处理不好则会相互影响,破坏效果。只有把景观建筑和植物配置搭配台理才可以使整个园林显得个性突出,风格迥异。  相似文献   

20.
八旦村中心景观以园艺疗法为基础,遵循保护原生态、设计人性化以及提高参与性3个设计原则;根据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及需求设置不同功能的活动区域;利用本土植物、其它观赏性植物以及瓜果蔬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植物配置。旨在通过植物营造的五感空间调节老年人的身心状态,探讨适合当下乡村景观设计的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