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目的分析收肌管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镇痛效果。方法我院收治76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收治时间为2021年6月-2022年6月,按照麻醉方式不同进行分组,收肌管阻滞组38例和股神经阻滞组38例。观察两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在术后不同时间点静息痛数字评分量表(NRS)、活动痛NR,观察两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膝关节活动度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静息疼痛VAS、动态疼痛VAS中,术后12h、24h及48h评分接近,组间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24h、术后48h、术后72h膝关节活动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对照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数据对比无显著差异(x2值=0.181,p值=0.671)。结论 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相当,但是收肌管阻滞患者在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均优于股神经阻滞,有助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
赵艳丽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2,(11):1325-1328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组织进行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21年4月采取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术后采取自控静脉镇痛,观察组术后采取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术后6 h、12 h、24 h内静息及活动时的镇痛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两组术前1 h、术后1 d、术后3 d的应激指标水平[血清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比较两组术后即刻、术后1 d、术后3 d的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纤维蛋白原),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6 h、12 h、24 h的VAS评分较对照组同时点降低,组间、时点、组间时点交互比较(P<0.05);观察组术后1 d、术后3 d的血清皮质醇、ACTH水平均低于术前1 h,组间、时点、组间时点交互比较(P<0.05);观察组术后1 d、术后3 d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及纤维蛋白原均低于术前1 h,组间、时点、组间时点交互比较(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股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膝关节置换术患者5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研究组(股神经阻滞)与对照组(静脉持续镇痛),每组患者250例,评估两组之间术后不同时间段膝关节活动度、股四头肌肌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不同时间段VAS疼痛...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和髂筋膜阻滞治疗全膝关节置换后疼痛的疗效比较。方法 2016年7月至2019年5月,纳入84例年龄在20~80岁且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计划进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使用计算机随机化分组将患者分为2组。一组40例患者接受超声引导髂筋膜阻滞(FIB组),另一组44例接受超声引导股神经阻滞(FNB组)。记录术后30 min和1、2、6、12和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吗啡消耗剂量。填写手术后24 h,患者完成恢复质量(QoR- 40)问卷,同时记录术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结果 与FNB组相比,FIB组术后24 h的VAS水平显著降低(P<0.05),其他1~12 h时间两组VAS评分没有明显差异。FNB组术后0~30 min的吗啡消耗剂量显著低于FIB组;然而,FIB组术后6~24 h的吗啡消耗剂量显著低于FNB组。术后24 h FIB组的QoR- 40评分显著高于FNB组(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方面没有显著差别。FNB组有1例患者术后发现手术侧大腿前侧感觉障碍。结论 股神经阻滞在术后最初30 min内提供了更有效的镇痛效果。6 h后,髂筋膜阻滞表现出更好的疼痛控制。且髂筋膜阻滞患者的术后恢复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收肌管阻滞(adductor canal block,ACB)与股神经阻滞(femoral nerve block,FNB)用于胫骨结节截骨联合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后的镇痛效果及早期功能。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9月在本院进行胫骨结节截骨联合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的42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CB组(21例)和FNB组(21例)。ACB组患者行收肌管阻滞,FNB组患者行股神经阻滞,评价两组术后在镇痛效果、关节活动度、股四头肌肌力和功能恢复等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术后48 h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下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ACB组(5.5±1.6和6.1±1.6)优于FNB组(6.3±1.8和6.9±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和24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 h和24 h的股四头肌肌力方面,ACB组优于FN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未见显著性差异。ACB组最大屈膝角度达到90°所需时间为2.8±0.5天,FNB组为4.2±0.6天,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6.
徐尚军常向红王新蕊安学斌 《医学影像学杂志》2022,(7):1263-126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运用于全膝置换术后镇痛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在全身麻醉下行全膝置换术的老年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两组(每组45例),A组开展静脉自控镇痛,B组除此之外采取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记录手术前、手术后2 h、4 h、12 h、24 h两组患者的舒适度(BCS)评分、疼痛(VAS)评分、镇静(Ramsay)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手术后不同时间点,B组VAS、Ramsay评分均低于A组(P<0.05),BC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均明显高于A组(P <0.05)。B组术后不良反应低于A组(P <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静脉自控镇痛不仅术后镇痛效果更为突出,同时可提高患者舒适度,改善膝关节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出现。 相似文献
7.
虞斌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19,(2):127-131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超声引导下持续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2017 年2 月至2018 年2 月黔南州中医医院收治的60 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分为观察组(30 例) 和对照组(30 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在超声引导下行持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对照组患者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行静脉镇痛,对比两组患者术后4、8、12、24、48 h 静息状态下及术后24、48、72 h持续被动功能锻炼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术后2、3、4、5、6 d 股四头肌的肌力评分、术后2、3、4、5、6 d 的膝关节最大被动屈伸活动度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术后4、8、12、24、48 h静息状态下及术后24、48、72 h 持续被动功能锻炼时,观察组患者VA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 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3、4、5、6 d,观察组患者股四头肌肌力评分与对照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3、4 d,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最大被动屈伸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均<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5、6 d,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最大被动屈伸活动度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0%,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引导下持续股神经阻滞可有效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镇痛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对肌力无影响,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9.
吴丹冬;陈虹;黄伟;梁熙;胡宁;徐伟;蒋电明;胡鹭 《中华创伤杂志》2015,31(5):435-438
目的 比较持续股神经阻滞(CFNB)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疼痛控制、康复效果、满意度等方面的影响,以找到一种安全、有效的康复期镇痛方法。 方法 选择因膝关节骨关节炎或类风湿关节炎接受单侧TKA的患者116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1~3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CFNB组(58例)和PCIA组(58例),术后分别给予超声引导下CFNB和PCIA。比较两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西安大略及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评分(WOMAC)、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满意度等。 结果 术后4,12 h两组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48,72 h CFNB组和PCIA组VAS分别为(3.2±1.1)分∶(4.1±1.5)分、(3.4±1.2)分∶(4.1±1.0)分、(3.3±1.2)分∶(4.0±1.1)分( P均<0.05)。术后达到直腿抬高、扶拐行走、被动屈膝90°等康复训练目标所需的时间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HSS膝关节功能评分、WOMAC、手术侧膝关节最大被动屈曲角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PCIA组(24%)显著高于CFNB组(14%)( P<0.05),但两组患者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超声引导的CFNB用于TKA术后早期镇痛,可有效控制疼痛,促进康复训练和功能恢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股神经阻滞用于股骨干骨折术前镇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股神经阻滞对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前搬动时的镇痛效果,为骨折患者术前提供更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方法股骨干骨折患者30例,ASAⅠ~Ⅱ级,手术当天随机分为三组。Ⅰ组常规肌注苯巴比妥0.1 g;Ⅱ组肌注哌替啶50 mg,异丙嗪25 mg;Ⅲ组用2%利多卡因15 m l行股神经阻滞。分别于搬动时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VAS评分III组明显低于Ⅱ组(P<0.01),Ⅱ组明显低于Ⅰ组(P<0.01)。结论股神经阻滞对股骨干骨折患者的镇痛完善,并且操作简单易行,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