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中医史上曾有“肝无补法”之说,王旭高不为其所缚,认为肝亦有虚证,可以补之。补肝之法可溯源至张仲景,王旭高将肝虚细分为气血阴阳不足诸证,补肝法有补肝气、补肝阳、补肝阴、补肝血之别。临床肝虚病机复杂多样,补肝法不可单一而行,抓住肝体阴用阳的特性,补气、补阳、补阴、补血可兼夹使用。举古今文献中著名医家的验案以佐证。  相似文献   

2.
从肝虚论治月经不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清  贾尚美 《山西中医》2011,27(11):58-58,60
以脏腑、气血、阴阳的相关理论及历代医家对肝虚证的论述为基础,探讨从肝虚论治月经不调的重要性,认为应运用补肝法治疗月经不调,并分别从补肝气、补肝血、补肝阴、补肝阳4个方面来总结其病机、治法及方药。  相似文献   

3.
古人云"肝虚无补法",并非肝无虚证之论,意指肝脏病变,实多虚少。五脏均有气血阴阳虚实之别,肝脏也不例外。从气血阴阳等方面浅论补肝之法,浅究补肝的理法方药。  相似文献   

4.
论肝病治疗之温肝补肝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江华  陈宝明 《光明中医》2010,25(10):1760-1761
对于肝病的治疗,历代医家多以清肝泻肝论治,纵然言补肝,亦多谓补血补阴,鲜有人论及温肝补肝。本文结合临床实践,又根据肝的生理病理及阴阳互根理论,提出在肝病辨证论治中,实证热证有之,虚证寒证亦有之。在虚证中,既有血亏而体不充的血虚阴虚证,也有气衰而用不强的气虚阳虚证。但用清肝泻肝,不用温肝补肝,则有失于对肝病治疗的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5.
肝为五脏之一,肝病当有虚实。历代医家多认为肝病实多虚少,肝虚证亦是多阴虚、血虚而少气虚、阳虚。从脏腑辨证的角度而言,肝虚有肝气虚、肝血虚、肝阴虚、肝阳虚,其治疗遵循"虚则补之";从药味的角度而言,补肝大体以酸味药补肝体,以辛味药补肝用,辅以甘味、苦味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圣济总录·眼目门》中肝虚证的症状、病机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圣济总录·眼目门》中肝虚证方剂,对相应的症状、病机进行统计,对使用药物进行频数分析。结果:肝虚证症状共34种,最常见的症状为目昏暗,其次是目不明,其他眼科疾病以外的症状有胁痛、筋脉拘急等。病机证型主要为肝气不足、肝虚、肝血虚、肝虚寒,用药以补虚药最多,补虚药中以补气药为主,其次为解表类风药及清热泻火类药物。单味药物使用频次最高的前5味药物是防风、细辛、车前子、茯苓、熟地黄。结论:《圣济总录·眼目门》肝虚证主要临床表现为目昏暗、目不明,用药特色为补虚药兼风药及清热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方法.方法:基于自身临床实践进行总结.结果:原发性痛经多为卵巢功能下降所引起的虚证痛经,中医辨证多属于肝肾亏虚型.结论:原发性痛经的治疗可以运用补肾柔肝、调经止痛之法.  相似文献   

8.
刘中勇教授认为病机总属阴阳失调,阳不入阴,病位在心,与肝、胆、脾、肾密切相关,主张 从虚实论治:虚证则以补为主;实证以泻为要;久病难愈,虚实夹杂者,攻补兼施;久病成瘀者重视活血化 瘀之法。  相似文献   

9.
刘宇馨 《河南中医》2021,41(2):166-168
肝虚者,失其温升也.对于肝虚的治疗,张仲景用了 3种方法,"补用酸"为直接补肝法;"助用焦苦"为肝虚补心之法,体现了五行相生的"子令母实"原则;"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起到了补脾制水,纵火刑金之用,体现了五行相克的用药方法.由张仲景采用气味理论治疗肝虚可知,五脏虚实,源于五行气化,所谓肝气温升、心气热散、脾气湿重、肺气清肃...  相似文献   

10.
童舜华  石富娟 《新中医》2007,39(10):97-98
厥阴肝经绕阴器,抵少腹。慢性盆腔炎主要以前阴及少腹部症状为主要表现,病变与肝关系密切。笔者临床治疗慢性盆腔炎常从肝经论治为主,疗效良好。根据慢性盆腔炎肝虚证的临床表现,一般可分为肝虚气陷、肝虚寒湿、三阴(肝、脾、肾)亏虚等证,故治以补肝法包括补肝升阳、暖肝化气、培补三阴等。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肩周炎误诊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保华 《光明中医》2001,16(1):46-47
肩周炎是骨科常见病,表现为肩痛及运动功能障碍的症候群,它并非是单一病因的疾患。广义的肩周炎包括了肩峰下滑囊炎、冈上肌腱炎、肩轴破裂、肱二头肌长头腱及其腱鞘炎、喙突炎、冻结肩、肩锁失节病变等多种疾患。而误诊为肩周炎的病例比较常见,本文结合误诊病例,试从临床思维方面探讨误诊原因。1 缺乏独立性思维例1:刘某,男,58岁,因“左肩部酸痛活动受限4月余”入院,先在某医院诊为“肩周炎”治疗两月不完好转,左肩部疼痛持续,夜间加重。反又至几家医院均诊为“肩周炎”,多次X线摄片检查无明显异常,转来本院。查见左肩部及上臂肌肉萎缩,…  相似文献   

12.
廖利平 《世界中医药》2010,5(3):225-226
笔者从中医哲学观点影响世界,中医人文思想影响世界,中医精湛医术影响世界,中医药教育科研影响世界,中医“治未病”理念引领新方向,以及如何扩大中医药影响力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思考,引经据典来论证中医药是我国劳动人民的第五大发明,其成果为人类的健康、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在世界造成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大鼠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红细胞免疫缺陷动物模型。方法:大鼠采用低硒饲料喂养13周,观察红细胞免疫功能以及氧化抗氧化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第8周时,模型组动物红细胞免疫功能发生紊乱,以E-C3bR和E-ACCR低下为主。至第13周时更为明显,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明显下降,E-IC含量明显增高。与此同时,红细胞氧化和抗氧化功能也发生明显变化,SOD、GSH-PX活性下降,MDA含量上升。结论:13周时,该模型表现为明显的红细胞免疫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14.
张仲景"水气"有不同的含义。水有形,气无形;水随气走,气附于水。《金匮要略》中水气即为水肿病,《伤寒论》中的水气为可流于身体各部的"水邪"、"湿邪",是有形的变动不居的实邪,类似于病理产物或致病因素。古典医籍中多有提及水气,意义亦有不同。近现代医家认为既有水饮,也有寒气。水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水气包含单纯的水饮和水饮与寒、热气的结合;狭义的水气即为阴寒之水气。成因有素体虚弱、外感邪气、太阳病误治、少阴寒化、久病伤阳和病后体虚六个方面。水气致病繁多,特征为"循津液而流也","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以及温药和之、三焦分治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张仲景"水气"有不同的含义。水有形,气无形;水随气走,气附于水。《金匮要略》中水气即为水肿病,《伤寒论》中的水气为可流于身体各部的"水邪"、"湿邪",是有形的变动不居的实邪,类似于病理产物或致病因素。古典医籍中多有提及水气,意义亦有不同。近现代医家认为既有水饮,也有寒气。水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水气包含单纯的水饮和水饮与寒、热气的结合;狭义的水气即为阴寒之水气。成因有素体虚弱、外感邪气、太阳病误治、少阴寒化、久病伤阳和病后体虚六个方面。水气致病繁多,特征为"循津液而流也","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以及温药和之、三焦分治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患者角度评价医院服务价值。方法应用层次分析和BP神经网络法,结果建立评价医院服务价值模型。结论所建立的模型能够客观和全面地评价医院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与西医学相比较,中医舌诊显示出鲜明的特殊性。从甲骨文中对舌的最早记载,到秦汉时期舌诊的萌芽,从元代第一部舌诊专著的诞生,到明清时期对舌诊的极大发挥,中医舌诊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零散到系统的发展过程,而观物取象的思维方式就是中医舌诊特殊性形成的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中医治疗心力衰竭能够减轻症状,减少复发,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明显改善病人的远期预后,提高生存质量。本文论述了中医阴阳理论中滋阴法在慢性心衰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清胰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清胰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胰汤辅助治疗SAP能显著降低患者腹痛缓解,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