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禽流感H9N2病毒在世界范围广泛存在,对人和动物的健康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同时,也给我国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禽流感H9N2病毒在宿主体内易发生基因重组,在人与动物的交叉感染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能感染人的H7N9和H10N8禽流感病毒具有很高的同源性,说明部分基因可能来源于禽流感H9N2病毒。本文就禽流感H9N2病毒的传染病学、跨种传播以及遗传进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2013年3月31日,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通报了上海和安徽确诊3例人感染H7N9亚型禽流感病例,顿时世界为之轰动,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此也高度关注。截止2013年4月25日,全国共确诊H7N9禽流感病例113人,分布在浙江、上海、江苏、河南等多个省份。历史上,美国、蒙古、韩国等多个国家都曾从野鸟和水禽中检出过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但从未有过人感染发病的报道。这次发生首次展现了H7N9具有夸宿主传播的能力。病毒基因组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这次流行的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株H7N9病毒,其HA 基因与我国南方水禽近年来分离到的H7亚型禽流感病毒密切相关,NA 基因则与2011年韩国野鸟分离到的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遗传关系较近,其余6个基因则与国内地方流行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高度同源。因此,该病毒可能是不同亚型禽流感病毒在同一宿主体内经二元或三元重排而形成的新病毒。本文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历史分布和国内新出现的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特性和遗传进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在非典病毒以后,再次引起人们警觉的病毒就是H7N9了,这种病毒通过鸟禽对人类进行传播,而其发展速度也让人感到震惊,对它表示无奈而且恐惧。专家介绍,禽流感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禽和感染禽的消化道、呼吸道和禽体脏器组织中。一般冬春2个季节较为高发。因此,加强对人群H7N9型禽流感的预防措施,可提高人群对H7N9型禽流感的防控能力,并对减少发病率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美国病理学杂志》9月10日公布的一项新研究显示,H7N9禽流感病毒能够同时有效感染上下呼吸道,这种感染模式在禽流感病毒中尚属首次发现。这说明H7N9病毒具有在人际间有效传播并导致严重肺炎从而引起大流行的潜在可能。通常情况下,诸如H1N1等流感病毒较易感染人的鼻子、咽喉等上呼吸道部位,这些患者的唾液与鼻涕等含有大量病毒,这导致病毒的传播性较强;而H5N1等一些禽流感病毒则容易感染较为深入的细支气  相似文献   

5.
H7N9禽流感病毒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之一,自2013年3月爆发至2018年3月,已造成1438人感染,病死率高达39.63%。从H7N9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遗传演化分析、H7N9病毒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病毒致病机制方面综合系统地对H7N9禽流感的综合防控措施进行综述,预测H7N9存在人际传播的可能性,以期为新型H7N9流感病毒的监测和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1病原及传播途径禽流感是由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的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烈性传染病。禽流感病毒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不同,目前分为16个H亚型(H1~H16)和9个N亚型(N1~N9),其中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主要为H5N1、H7N7和H9N2,而以H5N1的感染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正>1病原及传播途径禽流感是由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的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烈性传染病。禽流感病毒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不同,目前分为16个H亚型(H1~H16)和9个N亚型(N1~N9),其中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主要为H5N1、H7N7和H9N2,而以H5N1的感染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A型H7N9禽流感病毒以往仅在禽及野鸟体内发现,从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2013年3月31日~4月23日我国已经报告了108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鉴于H7N9亚型禽流感感染人病例数不断增加并导致严重临床症状,并对公共卫生安全与畜牧业生产都造成严重威胁,政府和相关业务部门高度重视H7N9禽流感病毒的监测预警工作。本文就开展动物H7N9禽流感病毒检测流程、荧光RT-PCR方法、注意事项等作以介绍,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截止于2013年4月2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通报我国上海市、安徽省和江苏省共发现7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其中2例死亡.由于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人是世界范围首次出现的事件,该消息一经报出,立即引发了很大的反响,人们担忧此次出现的新型流感病毒是否会形成大流行.鉴于当前对该病毒的基因特性、生物学特性及传播能力尚不清晰,为了使读者更好的认识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本文回顾H7亚型流感病毒的特性、H7亚型禽流感病毒在家禽中的流行情况和对人类的感染情况,以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该病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10.
, 《吉林畜牧兽医》2013,34(4):7-8
为进一步加强动物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全面强化疫情排查和病毒监测,及时处置突发情况,农业部组织制定了《动物H7N9禽流感紧急监测方案》和《动物H7N9禽流感应急处置指南(试行)》,内容如下。一、监测目的掌握了解H7N9禽流感病毒在动物群体中的来源、宿主范围、传播途径和危害程度;为及时清除动物群体中的H7N9禽流感病原提供科学依据。二、监测范围(一)核心监测区已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和经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确诊有动物H7N9禽流感阳性的省份。(二)重点监测区与核心监测区相邻的省份。(三)一般监测区上述两类监测区以外的省份。  相似文献   

11.
《北方牧业》2013,(9):11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陈化兰科研团队最新研究认为,在我国导致人感染的新型H7N9流感病毒与同一时期存在于活禽市场上的H7N9禽流感病毒高度同源。该研究团队介绍,这是国际范围内首次从病原学角度揭示了新型H7N9流感病毒的来源。同时,该实验室正在评估已有储备的H7亚型禽流感病毒禽用疫苗对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的免疫保护效果,同时加紧研制专门针对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的  相似文献   

12.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目前已经是世界范围内传播最为广泛的人兽共患病毒之一,其感染谱和传染源都在逐渐扩大,引起大众重视H9N2对公共卫生安全存在的潜在威胁。鸭H9N2病毒普遍认为是以水禽类—陆地禽类—人类的路径实现人的感染,H9N2可作为重组病毒的基因供体和其他类型的流感病毒基因进行重排重组具备感染人的能力。加强禽类饲养管理、做好养禽场的防病管理、加大对禽场工作人员宣传教育的力度可以有效的防控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传播,疫苗接种、建立准确又灵敏的检测方法是禽流感病毒防控工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正>禽流感是一种甲型流感病毒,其一般先感染禽类,当病毒在复制的过程中,发生基因重组,禽流感病毒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使其获得了可以感染人类的能力。目前,已经出现的禽流感病毒的类型有:H5N1、H7N2、H7N7、H9N2以及H7N9。其中,H5N1和H7N9的感染能力最强,它们不仅能够造成人类的伤亡,还能够对家禽养殖业造成巨大的影响。1病原体禽流感病毒大多呈多形性,且具有囊膜。其中,禽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动物保健》2013,(5):84-85
近期,国内连续出现多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4月4日、4月5日,农业部在上海活禽市场检出H7N9禽流感病毒。就当前H7N9禽流感防控情况,记者采访了国家首席兽医师于康震。  相似文献   

15.
正通过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和市场链分析,掌握家禽H7N9流感病毒时间、空间、群间分布状况,及时清除家禽养殖、市场流通等重点环节中家禽H7N9流感病毒,有效降低病毒向人传播风险,降低病毒由活禽市场向养禽场传播风险。近日,为进一步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应对工作,及时发现、剔除家禽H7N9流感病毒,切实保障养禽业生产安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农业部制定了《全国家禽H7N9流感剔除计划》,提出  相似文献   

16.
禽流感病毒一直是全球密切关注的潜在大流行的疫病,对养禽业和人类健康都存在重大威胁。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疫情刚被宣告得到有效控制,2021年02月18日,世界卫生组织又收到俄罗斯在人类临床样本中发现了7例H5N8亚型禽流感病例的报告,均为无临床感染者,这是世界首次出现人感染H5N8禽流感病毒案例,虽尚未发现其在人与人之间能够传播,但这起事件再次给世人敲响警钟,近年来新的亚型禽流感病毒陆续在我国出现、流行并造成严重危害,因此需要有良好的监测系统以及迅速发现疾病并采取应对措施。本综述主要介绍了3种亚型禽流感病毒(H5N1、H9N2、H7N9)在我国的流行情况及其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为人畜共患疫病的公共卫生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禽业导刊》2014,(4):74-75
为进一步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应对工作,及时发现、剔除H7N9禽流感病毒,切实保障养禽业生产安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根据《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制定本计划。一 背景 2013年我国出现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以来,已造成多人感染和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18.
珠三角地区H7N9禽流感传播途径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为进一步明确传播途径,基于家禽产业链视角,在H7N9禽流感最为严重的广州市、深圳市、佛山市,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有代表性且能反映整体情况的养殖场、批发市场、屠宰场、农贸市场,调查H7N9禽流感的动物防疫和个人防护情况。结果显示:养殖场的生物安全隔离仍不完善,存在活禽接触候鸟感染禽流感的风险;批发市场和屠宰场防疫水平高,人感染风险较低;农贸市场的动物防疫条件和个人防护不充分,易扩散病毒;最有可能的传播途径是与候鸟接触后携带病毒的活禽,通过"养殖—批发—零售"产业链蔓延。该结论在明确"禽传人"、"活禽市场环境暴露"观点上深化了产业链各环节间的传播路径。因此,珠三角地区H7N9禽流感的防控重点要加强养殖环节的生物安全隔离,并做好零售环节中活禽与人之间的防控。  相似文献   

19.
并不是所有的禽流感病毒都能引起禽流感,只有高致病陛的毒株才能引发疫情。目前已发现能引起人感染禽流感的病毒,只要是H5N1、H7N7、H9N2亚型毒株。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等三家国际组织,就"H7N9禽流感"名称进行了会商,会商后的意见是:建议媒体使用"H7N9流感"或"H7N9病毒"等名称。2014年2月国务院H7N9防控专题会议也指出,在宣传报道时应规范使用"H7N9""H7N9病毒"等称谓。另据国家流感参考实验室检测表明,人感染H7N9病毒为偶发、散发型,没有足够证据证明"病毒是通过家禽传播给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