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汪伦焰  袁杰  李娜  李慧敏  郭磊 《人民长江》2016,47(18):18-21
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支撑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实现人与水和谐共处。以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许昌市为研究区域,构建了以水资源、水生态、水景观、水管理、水文化为基础的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物元可拓评价模型对许昌市2014年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现状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2014年许昌市水生态文明程度为Ⅱ级,良好,水生态文明建设进步程度较大,但仍有提高空间。该模型计算步骤简单,结果准确,可信度高,可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水利部批复了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许昌市成功入选。以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为突破口,许昌市规划建设一系列水利相关工程,打造人水和谐亮丽的"水润莲城"。目前,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期示范项目已全部完成,中心城区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如期完工并成功蓄水,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有效落实。长江水、黄河水、淮河水汇聚许昌,昔日的"干渴之城"变身为清流潺潺的"水润之城",为中西部缺水型地区水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3.
许昌市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城市,加强水利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许昌市历届党委、政府的重要任务。特别是2013年以来,在水利部和省水利厅的关心支持下,许昌市紧紧抓住全国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的历史机遇,精心谋划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水系连通、5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三大水利项目,并在全国率先启动了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项目建设,第一个通过了水利部委托流域机构和省水利厅组织的现场审查,受到了水利部和省领导的高度评价与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4.
正景区位于河南省许昌市城区,依托许昌市生态水系连通工程而建,景区规划面积105.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9.6平方公里,属于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许昌市是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实施了河湖水系联通工程,建成了"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全市生态水系格局,突出"三国名  相似文献   

5.
从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分布、建设成效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梳理了我国两批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的建设情况。通过介绍济南市、许昌市的验收工作,简述了现阶段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验收情况。在此基础上,从突出试点期内建设的成绩与成效、试点期各项指标的实现程度、试点城市的推广模式与经验、避免盲目追求表面改造等4个方面,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技术评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水利》2013,(24):142-145
徐州,古称“彭城”,具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四个特大城市和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路更畅、城更靓”等五大行动计划的实施,更增加了徐州的生态文明魅力。作为水利部确定的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之·,徐州以独特的风采,展现出“水美中国”的神韵;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4月23日,水利部会同河南省政府在许昌市召开了许昌市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验收会议。水利部副部长陆桂华、水资源司司长陈明忠、省政府副秘书长胡向阳、省水利厅厅长李柳身、副厅长杨大勇以及许昌市市委书记武国定、市长胡五岳等领导同志出席了验收工作会议。水利部验收专家组一行参观了许昌市规划展览馆,先后到秋湖、鹿鸣湖、许昌市灌溉试验站、北海、三达水务人工湿地、灞陵  相似文献   

8.
许昌市是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之一,2015年9月中心城区河湖水系建成蓄水极大改善了许昌市的生态环境,市民的荣辱感、幸福感得以显著提升。但水系建成蓄水以后,水源保障、生态修复、管理机制、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文章通过分析水系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水利工程建设、消除黑臭水体、完善基础设施、实施河湖长制、理顺体制机制、开源节流、实施生态修复七个方面重点论述水系巩固提升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陈雷 《山西水利》2014,(3):I0001-I0001
今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二届“世界水日”,第二十七届“中国水周”的宣传活动也在今天拉开帷幕。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能源”,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加强河湖管理,建设水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对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山川秀美关键在水,建设美丽中国关键也在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水利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将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水价改革、水权交易等纳入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重要内容,为我们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城市建设规格,城市品质的重要途径。文章从强化系统治理思路、充分发挥生态水系综合功能、有效保护和传承水文化三个维度探讨了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路径。针对开封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人水和谐共生、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环境改善、水文化传承与创新、水生态文明系统管理五个方面的思考和建议。开封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理念的有力践行,也是实现开封市“以水润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11.
城市河流防洪安全治理措施比较成熟,景观亮化功能也实现容易,但是城市河流生态性功能的实现相对较难。文章以许昌市国家水生态文明建设为背景,创新思维,从生态学和系统学的角度出发,构建了"中水河道—护岸—滨水带"三大空间一体化的生态廊道,促进形成了城市河流水陆生态系统,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十八大报告中有关生态文明建设内容的学习、分析和理解,提出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观点。对有关生态文明建设与水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水利必须先行”“要确立水生态文明的发展观和价值观”“水利建没也要转型升级”等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促进滦河流域水生态健康发展对于保障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滦河流域内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人口聚集度高,经济活动比较大,加之自然资源禀赋承载能力有限,流域水生态系统遭受不同程度的干扰和破坏。以水生态、水资源和水环境“三水”统筹的理念为指导,开展了滦河流域承德段水生态状况问题识别,在此基础上,划定滦河流域水生态修复管控分区,针对“三水”特点,提出注重“一水”兼顾“两水”的差异化水生态保护修复对策,综合形成流域水生态管理与修复方案,为滦河流域及京津冀区域水生态文明建设和水环境保护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湖北省十次党代会提出建设“文明湖北”、“幸福湖北”,为未来勾画出天蓝、地绿、水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蓝图。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和“文明湖北”、“幸福湖北”的重要保障措施。文章以湖北省宜昌、荆州沮漳河“水华”为例,提出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建议。  相似文献   

15.
水利部部长陈雷在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中撰文“加强河湖管理,建设水生态文明”。文章指出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山川秀美关键在水,建设美丽中国关键也在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水利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将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水价改革、水权交易等纳入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重要内容,为我们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正济南是水利部确定的全国第一个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强化资金保障,按照水利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济南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突出泉城特色,统筹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济南市以建成“泉涌、湖清、河畅、水净、景美”的水生态文明示范区为总体目标,按照全市“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总体布局,进一步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7.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是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以许昌市国家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为例,在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定额法对需水量进行预测。以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基础,2011年作为研究基准年,根据水资源取用方式、工程方案及各种水量需求等,利用MIKE BASIN建立水资源配置模型,对许昌市水资源供需平衡进行模拟,通过三次供需平衡分析,得到不同规划水平年水资源供需配置方案,最终达到水资源供需平衡,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研究结果表明,本地水资源结合南水北调、引黄调蓄、中水回用等多模式联合调度,可以满足许昌市中长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用水需求,对未来许昌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10月20至21日,水利部水资源管理中心副主任张淑玲、水利部原总工何文垣等一行10人,就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及水系连通项目资金落实情况到我省调研。省水利厅副厅长杨大勇及有关市县领导陪同调研。根据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中期评估有关部署要求,调研组先后深入郑州市、许昌市有关水系连通工程、生态修复工程、河湖景观提升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等已建、在建现  相似文献   

19.
基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期治水思路设计水生态文明建设质量研究框架和评估指标体系,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评估了水生态文明建设质量的时序变迁规律和空间演化趋势。结果表明:2004—2020年水生态文明建设质量变迁先后经历了缓震荡期和快增长期,总体上呈相对稳定的上升趋势,兼具“梯度演化”和“中游驱动”的变化特征;水生态文明建设质量具有空间正相关性,存在城市群极化现象,且以长三角地区最为显著;“十四五”期间是中、西部地区发挥后发优势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挥长三角、京津冀等领先优势城市群的辐射带动效应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周结斌  郁丹英 《治淮》2015,(1):21-22
2013年,水利部确定了全国第一批45个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淮河流域有6个,分别是江苏省扬州市、徐州市,山东省青岛市、临沂市,河南省郑州市、许昌市。2014年,淮河流域第一批6个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编制完成并通过审查,陆续上报当地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这些试点城市政府高度重视,扎实推进,高定位、抓核心、重内涵,特色明显,措施可靠,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