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我院收治的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控制血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持续性治疗干预3个月后,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变化情况以及干预后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比较FPG、2hPG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3个月后比较观察组患者FPG及2hP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基础上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且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琦 《中国卫生产业》2014,(4):18-18,2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均给予相同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饮食、运动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治疗3个月后血糖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社区开展用药指导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及用药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市某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19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糖尿病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用药指导,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用药指导可以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血糖水平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熊青  ;廖晓春 《现代保健》2014,(34):124-127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改善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代谢、生活质量及满意度中的作用。方法:运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社区2013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健康教育管理,给予研究组患者常规健康教育管理基础上的护理程序管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血糖代谢、生活质量及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的各代谢指标、DSQL量表评分和SF-36量表评分、满意度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1年、2年时研究组患者的体质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DSQL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量表评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程序能够有效改善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代谢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的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糖尿病的社区护理干预措施。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焦虑以及抑郁心理状态的影响。结果干预后,干颓组的FBG和PB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社区综合干预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革 《职业与健康》2011,27(5):564-565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防治效果。方法将北京市平谷区滨河社区建立健康档案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糖尿病知识及健康防治教育,加强饮食运动量化干预,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并进行有效药物控制。结果干预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对糖尿病的认知及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社区干预可有效地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朱松军 《现代保健》2012,(5):118-119
目的分析探讨社区管理在糖尿病临床治疗中对患者血糖控制的干预效果。方法本院260例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非住院患者,对照组(n=130)仅接受内科治疗而不给予社区管理;干预组(n=130)接受内科治疗、社区管理。采用SF-36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生命质量,对比血糖水平的改善情况。结果随访12个月后,干预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总分优于糖尿病中国常模(P〈0.05),同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管理对糖尿病患者具有积极影响,能够有效辅助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对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运用自我管理模式。观察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相关健康行为的形成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Ic)水平有所降低(t分别为-5.03、-5.15、-8.48,均P〈0.05);遵医行为等相关行为形成率有所提高(X^2=3.92~19.78,均P〈0.05);不良事倬发生率有所降低(,分别为19.21、22.22,均P〈0.01);生活质量显著改善(X^2=1.62~43.74,均P〈0.05)。结论自我管理可显著改善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提高相关健康行为的形成率, 减少低血糖、酮症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王爱华 《药物与人》2014,(12):70-70
目的:探讨实施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观察组在常规教育的基础上,采取家属同步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使用常规教育方法,对患者进行入院宣教,出院指导及随访等,干预时间为半年,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遵医行为变化.结果:教育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的各项遵医行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遵医行为的自觉性,对血糖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社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变,为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19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95)和干预组(n=95),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社区综合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1)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干预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下降更明显(P<0.05);干预组生活质量-总体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干预组患者干预后不良饮食、吸烟、酗酒、不爱运动和心理问题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结论 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社区综合干预可改变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促进患者血糖控制,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糖尿病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以社区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与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FBG、2hP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全部患者FBG、2hPBG水平明显低于护理前,护理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FBG、2hPBG水平明显低于护理前,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理职能、生理功能、心理健康、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精神状态与总体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有助于糖尿病患者控制理想血糖,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门诊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非干预组50例,对干预组进行6个月的门诊健康教育.使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在两组干预前后进行评分,并检测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餐后2h血糖和空腹血糖等血糖状况。结果非干预组各项评分与半年前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在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身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等维度评分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干预组比较,行门诊健康教育干预的干预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降低较为明显,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并分析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影响因素,采取社区干预措施,并评价干预效果。方法选择382名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将382名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社区干预加常规药物治疗,另一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评价社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结果382名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偏低,空腹血糖(7.48±2.36)mmol/L,餐后血糖(10.24±3.43)mmol/L。接受6个月社区干预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存在一定问题.通过社区干预可以控制其血糖水平.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社区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平 《社区卫生保健》2010,9(3):175-176,179
目的评价社区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本街道两社区的糖尿病患者,分为管理组和对照组。管理组给予糖尿病的规范化管理和干预:派出团队医师给予患者①强化糖尿病防治知识教育;②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③指导患者定期自我血糖检测和结果分析;④有关医师每月一次对患者逐个上门随访。对照组仅作常规糖尿病治疗。共随访9个月。结果规范管理后管理组主动运动、规律血糖监测和药物优化3项指标的参与者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或〈0.01),非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或〈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规范化管理,随着患者对健康生活行为的接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在社区中的防控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08例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外进行建档跟踪、健康教育、锻炼指导、饮食控制等措施。6个月后,对两组人群的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及糖尿病控制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及糖尿病控制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干预防控治疗,能有效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建立患者俱乐部和手机APP(Application)网络课程教育模式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糖尿病的防治措施。观察组由社区医生对患者进行膳食分析和健康指导,建立社区患者俱乐部,通过手机APP参与糖尿病治疗和预防的网络课程。研究者在干预前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临床检查,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和身体状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凯斯勒心理忧郁量表分析结果显示,干预6个月的时候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建立社区患者俱乐部,利用手机APP网络课程,进行健康指导和交流分享的防治模式,能提高患者的自我照顾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建立患者俱乐部和手机APP(Application)网络课程教育模式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糖尿病的防治措施。观察组由社区医生对患者进行膳食分析和健康指导,建立社区患者俱乐部,通过手机APP参与糖尿病治疗和预防的网络课程。研究者在干预前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临床检查,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和身体状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凯斯勒心理忧郁量表分析结果显示,干预6个月的时候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建立社区患者俱乐部,利用手机APP网络课程,进行健康指导和交流分享的防治模式,能提高患者的自我照顾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18.
吴雯  赵燕萍  刘军 《社区卫生保健》2010,(5):321-322,379,380
目的评价俱乐部形式的社区健康促进在糖尿病管理中的效果。方法于社区选取114名糖尿病患者,以糖尿病健康促进俱乐部形式对其进行综合干预,干预前后对调查对象的生活质量进行问卷调查,并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结果经过1年的综合干预,患者各生理维度得分均有所提高,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俱乐部形式的社区健康促进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SF-36量表可以较好的用于糖尿病社区健康促进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文就预混胰岛素转为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将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6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34例。均行预混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预混胰岛素转为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观察和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变化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及低血糖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O.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O.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O.05)。结论: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的血糖指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甘海燕 《职业与健康》2014,(11):1563-156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干预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而干预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血糖情况及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干预组干预后的坚持运动、按时服药、合理膳食、坚持血糖监测等治疗依从性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干预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干预后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可明显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血糖情况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