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肾出血动脉造影的不同表现及其栓塞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2月对25例保守治疗无效的急性肾出血患者行选择性动脉造影,根据肾出血动脉造影的不同表现,以明胶海绵、PVA颗粒和弹簧圈等栓塞剂行栓塞治疗。结果 20例患者动脉造影可见对比剂外溢,其中2例合并假性动脉瘤,2例合并肾动静脉瘘,1例合并肾动脉-肾盏瘘,1例为假性动脉瘤破裂合并肾动静脉瘘;另5例显示为肿瘤血管。25例患者采用不同栓塞剂栓塞后出血完全停止,随诊4 ~ 10个月,均无再次出血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急性肾出血动脉造影的各不相同,仔细甄别并选用不同栓塞剂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急性肾出血能有效止血、最大限度地保存肾功能,可作为肾出血的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胃十二指肠恶性狭窄患者的支架置入方法,评价支架置入后序贯行动脉灌注化疗的作用。方法 75岁以上高龄老年胃十二指肠恶性狭窄患者32例。在X线监视下经口行超滑导丝导管并使之过胃十二指肠狭窄或阻塞段;经交换导管替换软头特硬导丝后引人镍钛合金支架及套管式推送器将支架送入狭窄段,置入金属支架。其中15例患者给予1 ~ 3次经动脉药物灌注和栓塞治疗。 结果 32例成功地放置了35枚胃十二指肠支架。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缺氧、呛咳、误吸等不良情况。支架置人后患者临床症状完全缓解30例,部分缓解2例。术后1个月复查支架通畅率93.6%,中位生存期为6.3个月。结论 高龄老年恶性病患者能安全接受经口十二指肠支架置入术。
  相似文献   

3.
4.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的经大鼠胃十二指肠动脉逆行肝动脉插管方法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只。A组、B组为预实验组,分别采用改良法与传统法作肝动脉插管。C组、D组以穿刺种植法构建大鼠肝癌模型,分别以改良法与传统法插管作肝动脉造影及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比较两种插管法成功率、大鼠肝癌建模成功率,TACE治疗前后肿瘤体积变化、死亡率、死亡原因。结果 A、B组肝动脉插管成功率分别为90.0%(27/30)、63.3%(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5,P=0.033)。C、D组大鼠肝癌模型均成功构建, 肿瘤种植率为100%;插管成功率分别为93.3%(28/30)、7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7,P=0.045);C、D组TACE治疗前后平均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组大鼠术后10 d死亡率较C组高(42.86%对10.71%, χ2=5.079,P=0.024),死亡原因可能为血管受损、肝脏损伤及麻醉意外等。结论 改良的经胃十二指肠动脉逆行肝动脉插管方法简单易掌握、成功率高,TACE术后死亡率低、并发症少,值得继续深入研究和在相关实验中尝试。
  相似文献   

5.
6.
【摘要】 目的 探讨胃左动脉在原发性肝癌供血中的影像学特点及其在介入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553例接受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管造影资料及临床资料,分析胃左动脉参与肝癌供血的影像学特征及介入治疗经过。结果 553例患者中66例中发现胃左动脉分支参与肝癌供血,发生率为11.9%,主要供应位于肝左叶的病灶,其中80.3%患者在第1次介入治疗中发现此种表现,其中86.3%为富血供肝癌;栓塞成功率为92.4%。未发生异位栓塞。结论 胃左动脉发出的副肝左动脉是肝癌重要的侧支供血动脉之一,治疗中需注意造影技巧,仔细寻找,提高病灶的栓塞效果。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医源性上消化道出血选择性动脉造影及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4年10月采用选择性动脉造影及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的45例医源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治疗经验。结果 45例医源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40例为外科手术后出血,5例为介入手术后出血,其中1例因胰腺癌伴肠梗阻接受十二指肠支架植入后引起出血,4例因胆管癌伴阻塞性黄疸接受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后引起出血。选择性血管造影及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后41例完全止血, 4例复发出血,其中1例胰腺癌伴肠梗阻患者于栓塞术后5 d大出血死亡,3例接受再次栓塞治疗完全止血。所有患者术后未发生胃肠道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8年,未再发出血。结论 选择性血管造影对于医源性上消化道出血有较好的诊断效果,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治疗纵隔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采用TAE 术治疗的4例纵隔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术前作胸部CT平扫或增强检查,治疗时先行主动脉造影并探寻出血动脉,用微导管超选择至出血动脉后分别用明胶海绵、聚乙烯醇(PVA)颗粒或两者联合作栓塞,术后胸部CT平扫观察栓塞治疗效果并进行随访。结果 术前CT检查确定4例患者均为纵隔出血。术中经主动脉造影和探寻出血动脉发现,4例患者出血分别源自右侧第5肋间动脉纵隔分支、左侧支气管动脉分支、胸主动脉的食管动脉纵隔分支及左膈下动脉纵隔分支,给予明胶海绵及PVA颗粒后造影见对比剂外溢及动脉瘤征象消失。术后复查胸部CT显示4例患者纵隔血肿范围均缩小,随访6个月时3例未发生再出血,1例术后2个月病死于原发病。结论 TAE术治疗纵隔出血具有创伤小、止血直接迅速、疗效确切等优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介入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对49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介入断流术治疗,术后随访6~36个月,分析复发再出血、曲张静脉转归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技术成功率为98.0%(48/49),病死率为2.1%,术后1、6个月和1、2、3年再出血率分别为0、2.1%、12.5%、24.5%、27.9%。复发再出血原因分别为曲张静脉破裂再出血25.0%、门静脉高压性胃病58.3%、消化性溃疡16.7%。结论介入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肝癌合并肝动脉 门静脉瘘(HAPVS)患者因门静脉压力升高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介入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肝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行肝动脉造影检查及肝动脉栓塞术,并对不同类型的HAPVS分别或联合使用弹簧钢圈、明胶海绵条或PVA颗粒行瘘口栓塞术。结果 本组27例中16例为中央型肝动脉 门静脉瘘、11例为周围型;20例为逆肝血流;23例伴有腹水。栓塞术后,本组病例瘘口全部一次封堵成功,术后1 ~ 2 d内消化道出血停止。1个月后再次行DSA检查,见肝动脉 门静脉瘘消失。16例腹水消失,7例腹水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症状未复发。结论 肝动脉 门静脉瘘是肝癌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肝动脉DSA检查可明确诊断,瘘口栓塞术是目前治疗肝癌肝动脉 门静脉瘘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评价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术(GCVE)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4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TIPS联合 GCVE术治疗,术前Child?蛳 Pugh评分A级16例,B级28例,C级10例,术后对其临床疗效、并发症、肝肾功能变化等进行随访观察,连续随访9 ~ 42个月。结果 54例均手术成功并有效止血,门脉压力明显降低,术后3 d、1周及1个月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均有一定程度上升, 在半年后降至术前水平。血尿素氮(BUN)、肌酐(Cr)在术后1周即有显著下降(P < 0.05),至半年随访亦有下降趋势。术后1、6个月,1、2和3年再出血率分别为0,3.7%,9.3%,14.8%,20.4%,支架累计狭窄率为27.8%,肝性脑病发生率为24.1%。随访期间共死亡7例,2例死于原发性肝癌,4例死于消化道大出血,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TIPS联合GCVE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肯定,再出血率低、可重复操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脾动脉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8例脾动脉瘤患者,经导管通过脾动脉使用弹簧圈栓塞瘤体远近端动脉而将瘤体隔绝,术后采用CT或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3~36个月。结果8例脾动脉瘤均成功栓塞,无严重并发症。1例术后10个月因腹腔大出血死亡,其余7例随访3~36个月情况良好,未见血管再通。结论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脾动脉瘤安全可行,术后定期影像随访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副胃左动脉在肝细胞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87例确诊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行64层螺旋CT检查,动脉期采用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重建肠系膜上动脉及腹腔动脉分支起源及走行,并与血管造影对比。结果 387例均清楚显示腹腔动脉、脾动脉、胃左动脉、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肝左动脉、肝右动脉及胃十二指肠动脉;282例清楚显示胃右动脉起源。共发现副胃左动脉50例,其中46例发自肝左动脉远端,1例发自副肝左动脉远端,1例发自肝右动脉近端,2例发自肝固有动脉。三维重建结果与血管造影一致。结论 副胃左动脉多起源于肝左动脉远端,正确认识副胃左动脉可以避免肝细胞癌介入治疗过程中异位栓塞的发生,减少并发症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介入治疗急性肱动脉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26例急性肱动脉损伤患者资料。经股动脉入路,造影证实肱动脉闭塞,明确血管闭塞的范围及程度。顺行开通失败时,穿刺患侧桡动脉,运用双向内膜下血管再通技术,建立工作导丝通道,然后行球囊扩张术及支架植入治疗。结果 26例急性肱动脉损伤患者手术成功率100%,随访6~36个月,26例中21例血管保持通畅,5例支架出现狭窄,立即行球囊扩张术,经造影血流迅速恢复通畅,26例中无一出现缺血坏死,截肢的情况。结论 经皮腔内介入治疗急性肱动脉损伤,能够迅速开通肱动脉,恢复血流,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观察有卵巢动脉供血的子宫肌瘤采用栓塞子宫动脉及供应子宫肌瘤的卵巢动脉的疗效及其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6例MR检查确诊有卵巢动脉供血的子宫肌瘤采用栓塞子宫动脉及供应子宫肌瘤的卵巢动脉,观察栓塞前、后不同时间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及子宫体积及肌瘤体积的变化。结果患者术后1周至3个月FSH、LH增高,E2降低,术后6个月左右卵巢功能恢复正常,其中8例有明确的卵巢功能减退症状,但均为可逆性,无严重后果, 2例继发闭经,考虑术后卵巢功能衰竭的发生与年龄有关,栓塞后子宫体积及肌瘤体积明显缩小。结论有卵巢动脉供血的子宫肌瘤采用栓塞子宫动脉及供应子宫肌瘤的卵巢动脉,是安全和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Embosphere微球联合碘油肝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大出血的疗效。 方法 对25例肝癌破裂大出血,急症行Embosphere微球联合碘油肝动脉栓塞治疗,分析其疗效。结果 肝癌破裂大出血25例,均为活动性大出血,Embosphere微球联合碘油介入手术栓塞止血成功24例,有效率为96%。术后平均动脉压由术前的(63.5 ± 16.8)mmHg上升至(83.5 ± 18.2)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ALT(141.3 ± 77.8)u/L,术后5 d(170.1 ± 98.6)u/L, 术前总胆红素(21.3 ± 7.1)μmol/L,术后5 d总胆红素(24.0 ± 9.1)μmol/L,肝功能术前术后无差别。术后1、3、6、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2%(23/25)、84%(21/25)、72%(18/25)、48%(12/25)。结论 Embosphere微球联合碘油肝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大出血止血效果显著,创伤小,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